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宋国曾约集晋楚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会上晋楚约定: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这次会议表明A. 大国争霸局面宣告结束B. 大国之间既争夺又妥协C. 中小诸侯国从此免于战祸D. 晋楚两大国分享霸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弭兵会议的召开背景是晋楚之间的战争使各个国家不堪重负,无力再战,因此双方订立议和盟约,这表明大国之间既争夺又妥协,因此B选项正确。大国争霸局面并未结束,A选项不符合史实,错误;中小诸侯国并未因此免于战祸,C选项不符合史实,错误;D选项错误,仅凭此材料无法得出两国分享霸权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记述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A.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B.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C.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D.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削弱了地方兵权和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造成了地方力量的衰落,无法应对边境少数民族的威胁,这说明北宋的制度设计虽然解除了藩镇割据的旧弊,但由此形成了新的地方积弱的问题,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宋削弱地方权力消除了地方割据但造成地方积弱最终导致靖康之役的溃败,不能体现该制度保障了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C选项错误,削弱地方权力造成地方积弱导致最终靖康之役的溃败不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D选项表述片面,不能体现第二段材料的内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唐朝【答案】C【解析】此王朝的疆域中通过河西走廊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4.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天饬,敌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材料不能表明A. 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B. 与蒙古议和互市,使南北经济发展C. 边塞安定互通贸易,促进民族交融D. 重修长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边备大天饬,敌不敢人犯。”可知,明朝加强了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依据材料“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可知长城沿线民众与蒙古议和互市,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融,因此A、B、C选项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材料并未体现修复长城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对劝他离开的人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对谭嗣同的这种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 他一语道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原因B. 虽精神可嘉,但其历史行为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 反映了他对光绪皇帝的“忠君思想”,不值得提倡D. 体现了他愿为改革牺牲的精神,但未认识到中国改革不成功的真正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选项,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原因不只是专制体制,A选项错误;谭嗣同的变法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选项错误;谭嗣同的做法反映了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是值得提倡的,C选项错误;谭嗣同的行为体现了他愿为改革牺牲的精神,但未认识到中国改革不成功的真正原因,D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1906年,孙中山针对有人对民族主义的误解时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下列对这段话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B. 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C. 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D. 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可知,孙中山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内容,没有正确地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民族和民权两种意义,即将推翻清朝统治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起来,因此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可知,孙中山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观点指导革命,因此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7.新中国成立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 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B. 获得了自由发展与竞争的空间C. 受到国营经济的领导D. 消除了阶级剥削的因素【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政府采取无偿没收的方式消灭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使其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生产和销售,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农经济仍占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B选项错误,新中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需要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生产和销售,不能完全地自由发展与竞争;D选项错误,新中国初期要求将资本主义剥削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没有完全消除了阶级剥削的因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它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A.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B.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C.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对借贷关系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表明罗马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对私有财产的维护。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马克思曾经说:“资本主义的农业,其前提并不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恰恰是剥夺其劳动条件,即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下列史实符合上面论述的是A. 英国圈地运动B. 法国雅各宾派专政C. 俄国农奴制改革D. 美国宅地法的颁布【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英国圈地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造成了农民与土地分离,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雅各宾派把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不是剥夺农民的土地,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允许农民通过高价赎买获得一块分地,并非剥夺农民的土地,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宅地法允许农民在西部无主土地上连续耕种并缴付少量手续费,获得大块土地。并未剥夺农民的土地,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它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政治诉求提出的背景是A. 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B. 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 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D.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美国独立宣言中宣称美利坚民族要追求平等、自由、生命和幸福的权利,摆脱英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独立,这与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关系,民族意识成为当时北美13个殖民地联合一致抗英的纽带,没有美利坚民族的初步形成,就没有北美13个殖民地联合一致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所以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是这一政治诉求提出的背景,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北美13个殖民地联合抗英的直接背景,错误;B选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13块殖民地联合一致的抗英斗争,北部几个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不能成为中南部地区和北部联合斗争的背景;C选项错误,统一市场的形成是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这段话表明A. 德国成为容克贵族的国家B. 德国为了摆脱危机奉行对外扩张政策C. 德国为了利益而要在世界上争霸D. 德国法西斯要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德国的对外政策已不再满足于在欧洲大陆争雄,而要在世界上争霸。因为19世纪末德国经济已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德国要重新瓜分世界领土,与各国争霸,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统一之前的普鲁士王国是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的君主专制国家,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并非从19世纪末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才成为容克贵族国家;B、D选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些国家的改革都没有解决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B.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C. 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D.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东欧和苏联普遍实行改革,但是没有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致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累,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计划和市场都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这些国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C选项错误,这些国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因素,不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D选项错误,这些国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没有解决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人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因在19世界.上半叶的曼彻期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二: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辞材料三: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岳麓版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II)(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对材料二的认识产生了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答案】(1)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因;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影响:孙中山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规避西方出现的社会问题,主张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2)特点: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启示: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家必须重视人民的福利认识到社会福利不仅是国家的义务,更是人民的权利。随着社会进步,福利待遇将不断扩大和提高。搞好社会福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因”、“在19世界上半叶的曼彻期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可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因、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等角度概括得出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依据材料“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规避西方出现的社会问题,主张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2)依据材料“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及福利国家的内容可从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等角度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从国家必须重视人民的福利、经济发展对福利提高的重要作用、搞好社会福利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等角度进行论述。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梭伦改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本题是一道开放式材料题,按照题目要求,考生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再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看法。本题应当是按档次给分。即: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选择观点,然后再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看法。依据材料“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结合所学可知,梭伦在改革中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这种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遭到了双方的仇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其主要内容: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减徭役做到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修武备。(整治军备)。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推恩信(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次改革作简要评价?【答案】(1)-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2)这次改革是封建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由于改革主要只限于在政治机制上面,不敢太多地接触到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最终没有成功。但加强了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解析】【详解】(1)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可知,其中-是关于澄清吏治的内容,-是关于富国强兵的内容,-是关于厉行法治的内容。(2)依据材料中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结合庆历新政的评价相关所学可从改革的实质、改革没有触动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的局限性、强化了中央集权等方面对庆历新政进行评价。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2)历史作用: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有利于国际局势的暂时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原因: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之上,体系内隐含了许多矛盾。【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际联盟、民族自决、委任统治等方面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调整矛盾、国际局势、民族自决的原则等方面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分赃会议、隐含矛盾等方面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