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动态.pdf_第1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动态.pdf_第2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动态.pdf_第3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动态.pdf_第4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动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不劢态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仸 友 群 1 中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 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 50% 100% 共有51万所学校 共有1500多万与仸教师 共有2.6亿在校生 98% 100% 80% 90% 2 中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众多落后偏进地区的学校“缺师少教”上海在全球PISA测试中获得第一名 面临挑战: 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3 中国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4 中国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 全国74%的中小学 实现网络接入 2011 2014 24% 74% 全国59.6%的普通教室配备 了 多媒体教学设备 59.6% 5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路 应用驱劢 机制创新 深度融合教育 教学 信息 技术 6 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实践探索 促迚教育公平 1.共享优质资源:与逑课埻 2.促迚校际协同发展:名校网络课埻 3.激发教师活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4.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多元化创新学习方式 提升教育质量 5.重构教育教学生态:网络学习穸间促迚教学创新 6.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管理水平 7 案例一、中国云南 8 云南省勐海县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部。境内居住着傣族、哈尼族等25个民 族,许多村落位于山区,一师一校的教学 点大量存在,由于条件的局限,许多教学 点都甚至无法顺利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这些村落中的学生的受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 9 201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旨在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老师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10 1 1 布朗山曼诺小学 靠近中缅边境,一师一校,有一年级23名布朗族学生,校舍是临时搭建的板房 11 邦诺懂小学 一师一校,有四年级10名拉祜族学生。村民过去为游耕民族,房舍近年才由政府搭建 12 阿克小学 有两个班级,学生为哈尼族。教师为一对夫妻,已在该校教了18年书。 13 新生寨小学 一师一校,有六年级11名学生。该村过去为麻风寨,常年封闭。学校不通电,用电靠太阳能发电机。 14 15 项目极大改变了勐海边远乡村的教育状况 近三年来,该县共投入831.5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购置电子白板、 一体机、教师用电脑及校园网建设等。 全县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以设备维护、维修及应用为核心内容的大规模的教 师信息技术培训。全县所有学校领导及教师都通过了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初 级)培训及考试。 100%的学科教师能够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课件进行教学,80%的学科教师可以 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教学。 16 信息技术在中国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 “校校通”进展迅速,2014年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74%,有73%的学校拥有多 媒体教室。 “班班通”成效显著,“人人通”实现新突破,师生空间开通数量已达3600万个,350万 名教师开展网络教研。 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基础数据库,1.77亿中小学生学籍信息 入库,实现全国学生“一人一号”。 17 18 焦点问题1:治理体系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治理体系存在着名实不符、多头管理、上实下虚、权责不明等问 题,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统筹推进力度。从长远来看,教育信息化必将融入到教育教学的 各项业务中;但从当下来看,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的各项 工作亟待推进,迫切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政府统筹力度。 焦点问题2:建设机制问题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采取的是政府设计、社会招标、企业建设的模式,这种模式实 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从零开始、重头设计的模式,也最终造成了优质企业参与教育信息 化建设力度偏低,所建系统、平台用户体验不佳,技术水平整体偏低的局面。资源建设采 取的是公益导向、指令推进、守株待兔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高教学水准、高建设质量 的优质资源的涌现。 19 焦点问题3:宽带资费问题 网络问题是教育信息化的瓶颈,保障网络带宽是确保“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基础。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设备、应用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运营商对教育机构的 收费标准与对社会一般用户的收费标准持平,高昂的资费给各类教育机构造成了极大的负 担,一些地区甚至有想法要重回教育城域网的建设轨道,这明显与信息化建设的规律背道 而驰。此外,边远地区的学校和教学点的“校校通”建设,由于成本过高,相关建设目标 很难达成。 焦点问题4:资源平台问题 资源平台应当是各类教育资源有效集聚的公共平台,应当是上下行渠道畅通、验证严格、 搜索便利、优质资源推荐有效、对使用者公益免费、对提供者便于结算的教学资源开放平 台。但就目前而言,国家资源平台开放度不够,在应对大规模、集中式传送时技术能力捉 襟见肘。各地所建的资源平台标准不一、目标各异。 20 焦点问题5:教/学空间问题 “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是当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教育机构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 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空间内涵界定不清、建设主体不明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从长远来看, 建设空间独立、功能清晰、便于集聚、沟通有效的“教/学空间”,对资源推送、信息发布、 思想教育、网上学习、终身学习、开展教育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有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焦点问题6:教学模式问题 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当前我国普通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整体情况并不佳,究其原因在于还没有找准教育信息化的 发力点,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效益还没有集聚式地呈现。薄弱学校、项目学习、合作学习、 创新教育、职业实训是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效能的教育领域,要在这些领域率先实现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向教育各领域充分展示教育信息化的潜能。 21 焦点问题7:管理应用问题 教育基础数据库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教育治理的宝库。当前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各类管 理信息系统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的开放度不高,无法形成综合利用、有效 利用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安全与数据利用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焦点问题8:运维经费问题 日常性、针对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维经费不足,以及经费使用要求的严苛,成为一些 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限制。 22 焦点问题9:人员队伍问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数量少、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教育 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育领域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岗位设置不明确、 发展渠道不畅通,薪资待遇与社会一般信息化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差距大。此外,一些地 区,普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偏低。 焦点问题10:评估评价问题 按照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2020年教育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十年 规划的要求,2020年教育信息化建设要跃上一个台阶。但在目前还缺乏对教育信息化建 设、应用的评估评价办法,无法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进行有效指导。 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不青岛宣言 23 24 206 青岛 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 主题:“信息技术不未来教育变革” 25 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 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 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习近平在青岛国际信息化大会上的贺信 26 四化三学: 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27 青岛宣言 宣言集中了各方面的智 慧和经验,对促进教育信息 化,进而推动教育现代化, 让全民共享平等、包容、高 质量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 会,必将产生积极而持久的 影响。 28 缩小“数字鸿沟”,以“信息公平”促进教育公平 解读青岛宣言 提出“迈向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2030年教育愿景”。 揭示信息化时代造成教育不公平的“新问题”:“技术和在线内容的不易获取正在 增大长期存在的学习鸿沟”。 信息化可以是教育公平的助推器,但“数字鸿沟”却有可能使这些努力成为徒劳, 甚至加剧“教育不公平”。 站在信息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公平”,挖掘世界“教育公平”的新内涵。 29 青岛宣言:探求教育公平之道 打破信息壁垒(硬件壁垒、资源壁垒、能力壁垒) 改革教师教育模式 打破传统教育的制度壁垒 加强国际协作 教育信息化趋势和挑战 30 31 20152015地平线报告地平线报告 / 新媒体联盟(NMC)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 32 趋势1. 重新思考传统学校 新的学校体系挑战固定学科,尝试更多的跨学科课程设计,将各个课程链接起来 新型学校挑战固定的课堂时间,实施基于项目/挑战的学习模式,去除人为间隔学 习活动的“上/下课铃声”,让学生自如自主地从一个学习活动转向另一个学习活 动 传统的考试测验也降到最低甚至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独立研究和项目展示。 驱动K12教育技术的6大趋势 33 趋势2. 向深度学习方式转变 深度学习:用创新的方式将丰富的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并且 使用所学到的内容。 深度学习方式: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 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询问为基础的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驱动K12教育技术的6大趋势 34 趋势3. 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互动、小组学习,以及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 互联网让全球的学生合作变为可能,让孩子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进行跨文 化交流。 驱动K12教育技术的6大趋势 35 趋势4. 从学生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到 学生作为教育的创造者的转变 学习者在探索一个学科时,不再只是消费现有的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创造来学习。 越来越多的移动化学习技术,让学习者越来越容易制作多媒体以及创造产品原型; 而越来越流行的社交媒体,让学习者习惯将自己的照片、视频以及想法分享。 这一趋势还包括:学习者自己研发和制作游戏,以及编程学习。学生变为教育内 容积极的制作者和发布者,成为发明家和创业者。 驱动K12教育技术的6大趋势 36 趋势5. 越来越多地使用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集合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势,使课堂有了更多师生互动,支持个性化 学习,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速度来掌握学习内容,而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更 需要帮助的学生。 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混合式学 习也变得更吸引人。 驱动K12教育技术的6大趋势 37 趋势6. STEAM学习的崛起 科学(S)、技术(T)、工程(E)、以及数学(M)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艺术(A)、 设计以及人文科学,组成了STEAM教育。 STEAM教育核心理念:所有的学科都可以也应该相互连接,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知 识和技能是如何在解决真实地世界问题时相互连接和相互交叉的。所以不简单的 是培养科技人才,而是让学生们参与跨学科的学习环境,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 驱动K12教育技术的6大趋势 “互联网+教育” 38 39 Internet 制定互联网+行劢计划,推劢移劢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不现代制造业结 合,促迚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 健康发展。 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不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 融合,推劢技术迚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 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 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迚“互联网+”行劢的指导意见 40 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不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 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 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迚教育公平。鼓励学校 通过不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劢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 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不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 推劢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迚“互联网+”行劢的指导意见 41 42 “互联网+”的定义 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 (包括移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 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幵丌断释放出数 据流劢性的过程。“互联网”,对应的英文为 “internet plus”,即丌是加法(加号),而是“化” (plus)。互联网各个产业部门,丌是简单的连接,而 是通过连接,产生反馈、互劢,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 的创新和融合。 43 “互联网+”生态,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利用 信息通信技术(ICT)不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推劢各 行业优化、增长、创新、新生。在此过程中,新产品、 新业务不新模式会层出丌穷,彼此交融,最终呈现出一 个“连接一切”(万物互联)的新生态。 互联网+ 行为的数据化 数据的联接化、共享化、要素化 联接的广泛化 44 “互联网+教育”的支撑要素 45 以“数据技术”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教育”新数据形态 “互联网+”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 时代向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的快速跨越。IT不DT之间的差异丌仅 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们的思维层面。IT时代“信息”更多地表现为 一种“权力”,以方便“施者”控制和管理外部世界。而在DT时代,数据将更充分流 劢不透明,在数据的利用过程中也更注重责仸和体验,更加注重利他和激发包括“施 者”、“受者”在内每一个人的活力。 46 “互联网+教育”的支撑1: 47 以“云网端”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教育”新技术形态 要实现从IT到DT的数据形态的转变需要加强“云”、“网”、“端”三者 的建设和融合,整体推迚新技术形态的建立。其中,“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 它既为“互联网+”提供了内容、数据的存储穸间,又提供了针对内容和数据的 计算、服务能力,幵基于数据构建了能够更加反映真实状态的整体模型。“网” 是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的关联、延伸、拓展,也可以理解为是“云”不“端” 之间的渠道,它使得人人、人物、物物的广泛连接、交互成为可能。“端”即指 各类终端,既包括传统的桌面设备,也包括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主要代表的 移劢设备、智能穹戴设备等。 48 “互联网+教育”的支撑2 49 50 学习科研生活 校园 ICT 校园 ICT 学习科研生活 “互联网+教育”的支撑3 以“实时协同分工网络”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教育”新组织形态 实时协同的分工网络这一新型组织形态使得上述跨时穸的新型教育模 式的运作成为可能,它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的典型线性控制特征, 使得分工更加高效、整体规模和容量更大、社会化参不程度更高。我们 可以将“互联网+校园”视为一个参不者规模庞大,含有无数节点,类似 于人脑的分工网络,在这样的网络中分工协作所产生成果的质量、效率 届时也将以指数级的方式获得增长。 51 加速学校的“开放化”,形成“互联网+教育”新关系形 态 借劣互联网的有机融入,各类信息化应用将从连接走向融合,信息和数据 丌再是以网络连接的方式迚行传输,而是在和云端充分融合后,实现自由的交 互,幵在流劢和分享的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其价值。这意味着课程和教学资源 固有的结构和边界被打破,将丌再局限于某个班级,也丌再局限于校园内部, 而是向外界延伸和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分享的人群越广,则其体现的价值越 大。通过互联网,个体间的学习被连接起来,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趌自由选 择学习内容,分享学习体会和经验,幵在不其它学习者的沟通、交流、协作中 实现更有效的学习。 52 “互联网+教育”的支撑4 “互联网+教育”何以可能? 53 改变建设方向 云: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 网:丌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扩展到“物联网”领域, 网络承载能力丌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 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劢设备、可穹戴设备、传 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 提供的界面。 54 何以可能1 55 重视数据应用 打破信息(数据)不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要 素的紧耦合关系,增强其流劢性 加强数据分析、研究 何以可能2 56 完善体制机制 迚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促使改变教学常态 利用社会资源购买管理服务 逐步融合校园生活方方面面 何以可能3 案例二、中国上海 57 古美高级中学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街道,学校成立 于2007年7月,由基地附中和市西实验 中学高中部合并而成,是由闵行区教育 局直管的一所普通公办高中,生源质量 处于区下游水平。 58 抽样问卷调查 母亲最高学历在高中、中专及以下的占50.8%,母亲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上海市6 所高中的平均水平; 53.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考入国内一般本科大学,期望水平明显也低于上海市6所 高中的平均水平。 59 学校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微课导学、 翻转课堂教学、及作业辅导整体教学改革 以来,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2014年 的高考本科率提高24%,2015年闵行区质 量监控中,物理、化学、生物排位有了明 显的提升,从原先学生入学时处于第13位 上升到第3、4位。 60 闵行区教育学院 上海市闵行区拥有职初教师(从业不足 5年的教师)2000余人,是决定上海未 来教育水准的中坚力量。2014年,上海 市闵行区区域网络教研平台正式启用。 这场由闵行区教育学院牵头、历时半年, 覆盖全区123所中小学校的“区域革 命”,将为闵行8000多名在职教师的教 学教研活动带来巨大的改变。 61 信息技术正在进入中国最高速发展城市的学校课堂,也成为 中国最边缘地区教学点的必然选择。 但是这不是中国所有学校的常态,更多的学校还在观望、尝 试的阶段。 62 63 焦点问题1:治理体系问题 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府序列中要设立信息化相关部门,统 筹推进地方教育信息化的相关事务。 64 焦点问题2:建设机制问题 建议:进一步贯彻中央简政放权的精神,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社会力量, 充分尊重信息化的发展和推进规律,给予利益相关方一定的利润空间,充 分释放教育信息化各建设主体的活力。在资源平台、资源搜索引擎、教学 空间等基础建设方面,充分引入具有高技术实力的一流互联网企业积极开 展建设、运维。在资源建设方面,一是要构建教育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 护机制,充分保护资源建设者的权益;二是要形成合理的利益产生和分配 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重机制激励优质资源的产 生。此外要允许各类教育机构,尤其是公办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数字 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探索优质资源形成和共享的模式。 65 焦点问题3:宽带资费问题 建议:建议教育部与相关运营商形成协议,有效降低教育机构的宽 带资费,对各类教育机构的宽带资费形成专网专价模式。国家要加 强对边远地区教育机构宽带建设的转移支付。 66 焦点问题4:资源平台问题 建议:进一步厘清资源平台的内涵,在国家层面与优质互联网企业利用现 有成熟平台开发资源平台,将资源平台打造成开放平台,政府应将重点从 平台建设、资源建设调整到平台标准制定、资源标准制定、资源审核、优 质资源推荐、奖惩等工作中来,将平台建设、资源建设的具体事宜交给市 场、交给社会。允许各地在符合国家平台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的资 源平台。 67 焦点问题5:教/学空间问题 建议:应当联合相关企业建设统一实名制、多终端与资源平台紧密 结合的“网络学习空间”,集成综合评价、学分银行、资源推送、 学籍管理等功能,完善学分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