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ppt_第1页
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ppt_第2页
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ppt_第3页
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ppt_第4页
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概况:,我国每年出生约100万早产儿。 早产儿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VIP。 中国城市早产儿发生率 2002:7.7% 2005:7.8% -VLBW:8% -ELBW:1%,概况:,科学的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保证生命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早产儿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达55%。,国内外早产儿EUGR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中国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中华儿科杂志,2009.,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表现,吸吮差吞咽困难窒息 呕吐腹胀胃潴留 胃内咖啡样物便血 被进食大于2次或 第2周末入量小于 8毫升/(千克.次)。,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出生体重及胎龄,其是根本因素,开始喂养日龄 应用氨茶碱 胃肠动力功能,围生期因素,黄鹤等通过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6年的研究发现65.2%病例发生在2周内,围生期因素致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缺氧、高热、低体温等均造成早产儿消化系统缺氧、代谢紊乱和肠蠕动改变。,胎龄及体重因素,刘芳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6例临床分析发现,出生体重1000g1500g2000g2500g时导致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是93.75%、57.89%、13.79%、9.33%。,胎龄及体重因素,胎龄为30周、32周、34周、37周, 导致的喂养不耐受发生 为 55.55%、50.00%、23.91%、13.95%。 陈坚等在早产儿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出生体重为1000g1500g2000g2500g时导致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85.71%、21.95%、19.56%、7.89%。,胎龄及体重因素,数据表明:早产儿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因为其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越差,食管与肠道蠕动收缩幅度、传播速率越低,胃排空延迟。,开奶时间和加奶速率因素,Evans等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的早产儿研究时发现,肠道内喂养应在生后第1天和第2天缓慢增加奶量,让胃肠道受到刺激而活动正常。,开奶时间和加奶速率因素,董梅等对NICU的早产儿不同开奶时间参数比 较研究发现,早开奶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与达足量喂养时间均短于晚开奶组。,开奶时间和加奶速率因素,胡春梅等通过对40例在NICU的VLBWI的喂养支持认为,早产儿尽早喂养从生后第2天开始,奶量每天每次增加1 m12m1,直至增加到所需量。,疾病与治疗的因素,早产儿生后喂养困难,各脏器功能不成熟,对能量的高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阻碍其生长发育,同时导致疾病加重和患病。李秀云等在对198例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后提出,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与胎龄、体重相关,胎龄小,体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疾病与治疗的因素,在医源性因素中,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使用激素均导致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新生儿窒息造成神经、心血管、泌尿及消化系统损害,出现应激性溃疡、胃潴留、腹胀、便秘等胃肠紊乱,使喂养困难发生率增高,窒息、缺氧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无窒息的早产儿,这与窒息造成肠黏膜缺氧缺血,甚至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有关。,国内研究提示:对早产儿进行胃、十二指肠喂养,可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吸入性肺炎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喂养方式和途经,喂养方式和途经,Premji等通过随机试验,对早产儿采用持续 与间断鼻饲喂养两组进行对比,观察达到完全 胃肠道喂养的时间、粪便排泄量及NEC发生 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持续鼻饲喂养更 接近于肠道喂养,可减少喂养不耐受,使体重 增加较快,此法尤其适合于体重低于l 000g的 早产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不成熟,尤其胎龄小于31周时,小肠呈低幅而无规律收缩,几乎无推进性活动。其小肠、大肠活动也欠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杨华姿等对72例早产儿血中促胃液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水平的研究发现,不同胎龄新生儿生后MOT,GAS水平不同(随胎龄增加而升高),早产儿的明显偏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Patole等选择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大于或等于37周早产儿的主要指标为完全肠内喂养(fullenteralfeeds,FEFS)达到150m1(kgday),次要指标为红霉素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如腹泻、心率失常和增殖性幽门狭窄的发生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徐丽云等应用放射免疫法对68例小于胎龄儿空腹血中生长抑素(somatotropic secretoinhibitory,SS),MOT,GAS的浓度进行测定,观察到小于胎龄儿空腹血中3种胃肠肽水平较足月儿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证明其胃肠道分泌功能可以引起消化间期综合肌电(migratingmoto complex,MMC),在MMC的调控机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可增强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加强胆囊收缩。,大量研究证明,胃肠喂养能促进胃肠肽的释放,大量研究证明,卢庆晖等对2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用小剂量胰岛素(insulin,INS)治疗提示,有促进胃肠道成熟、营养及乳糖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乳糖酶活性,有助于乳糖的消化、吸收及体重增长作用,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胃肠激素之一的INS,促进合成代谢的主要激素。有研究表明:INS和新生儿体重增长呈正相关。但INS运用的疗程,喂养不耐受不同胎龄儿出生后INS水平的变化情况,仍需进一步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sucking,NNS),可促进GAS,MOT分泌,NNS可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迷走神经,使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也可使INS分泌增加。其机制除使迷走神经兴奋外,还具有神经、体液调节作用。,GAS NNS,GAS具有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分泌,营养胃肠及胰腺等器官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胰岛p细胞的功能,使INS分泌增加。,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发育和成熟。庄静文等根据对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情况将82例早产儿分为全静脉营养组、全胃肠喂养组、微量喂养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这3组早产儿生后第3天、第7天空腹血中MOT,GAS浓度,而予以证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药物治疗 刺激排便和非营养吸吮 喂养方法,喂养方法,早产儿喂养原则必须合理及个体化,缓慢 加奶,首选母乳,如暂时无母乳,从12 早产儿配方奶起,逐渐增加全奶。对早产 儿应早期微量喂养,谨慎禁食。,喂养原则,早期微量喂养 缓慢增加喂奶量 减少进食次数和每次禁食持续时间 及时帮助排便,喂养方式和途径,持续鼻胃管喂养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 喂养时可持续与间歇注入交替;鼻十二 喂养除可改善胃肠不耐受外,并可增加 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吸入性肺炎 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应用胃肠动力药物 多巴胺拮抗剂多潘立酮能促进胃排空及刺激 胃肠动力,但要注意其有产生锥体外系反应 的副作用。近期益处:降低院感、NEC、 ROP的患病率 。,监测,观察临床特征胃肠开始时间加奶速度体重增长情况等一般情况外,还要注意胃肠喂养中出现的其他情况。,a.胃残留量:,胃饲管喂养的婴儿每次喂养前先抽取胃中残余量,正常为0-2ml/kg,如2ml/kg可持续喂养,否则应减量或停喂一次。目 的:达到或超过宫内,b.腹胀,定时定部位测量腹围,腹围增加1.5cm时有意义,应减量或停喂一次。 腹胀胃残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隐血,提示感染或坏死性结肠炎,应停止经口喂养。,营养状态的评估,每日入液量:摄取能量体重每周测头围身长。一般体重增长为15g/d或胎儿体重的1.5%,头围增长为1.0cm/w。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尿素氮等。 人乳喂养及用呋噻米剂患儿监测血钠、血氯、碳酸氢盐。 如有异常丢失,如胃肠手术,应测定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 血清锌、铜。,其他,早产儿生后胃酸浓度显著增高,故经胃管喂养母乳时,应在插胃管后先用1%碳酸氢钠洗胃以中和胃酸,防止应急性溃疡的发生。生后1天内有半数早产儿可出现低血糖,需立即治疗,可静推葡萄糖1g/kg,继已10mg/(kg.min)的速度特点滴入,须血糖稳定后再滴入24小时,视喂养情况逐渐减少。,其他,母乳(强化或未强化) 非配方奶喂养,营养补充,应给予维生素k11-3mg/d和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