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第四课_第1页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第四课_第2页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第四课_第3页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第四课_第4页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第四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宁大医学院 邢文华,一、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我们说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土壤、空气、水质、气候、居住、战争、瘟疫)意外因素等等,大量研究证实,在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内因的作用只占15,而外因作用却占85,其中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地理因素7,而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占60。由此可见,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人们寿命和疾病的主要原因。,不良生活方式,工作、学习压力大 生活无规律 长期紧张 过度疲劳 生活中的坏习惯,6、蒙头睡觉 7、带病工作 8、个人卫生 9、久坐电脑前 10、水果代替蔬菜,1、轻视早餐 2、甜食过量 3、吸烟酗酒 4、睡眠不足 5、少言寡语,11、 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 12、大汗淋漓立即喝冷饮、 13、跟着广告盲目吃保健品、减肥。 14、暴饮暴食 15、在不卫生的大排挡吃饭等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调查统计了心脏病、癌症、中风、车祸、意外、流感肺炎、糖尿病、肝硬变、自杀、他杀等10个最常见的死因,从统计资料来看,除流感肺炎(自然环境),糖尿病(遗传因素)外,其他8个常见死因都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最重要的前4位危险因素是吸烟、过量饮酒、膳食不合理、缺少运动,可见当今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以称为生活方式病,它是目前全世界各国医药费居高不下的重要意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1,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也有调查,我国前10位死亡疾病中,不良生活方式行为在致病因素占44、7,在疾病发生原因中占80,例如酗酒、吸烟、缺乏运动、营养不合理、生活不规律、肥胖、吸毒、紧张、孤独、抑郁等等都有统计数据,和美国CDC的相似,美国曾预测:使美国成年人平均寿命增加1年,须花费100亿美元,而如果人们做到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多运动,几乎不花钱就能使人们平均寿命增加11年,我国专家也预测,如果能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国的成年人平均寿命可增加10年。和美国专家预测的惊人相似。可见生活方式虽是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模式,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但又是可由个人选择和控制的。,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2,二、用脑卫生,无限的潜力(1:9) 大脑的同构异态 大脑活动的诱导规律 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人脑的七种智力,合理开发大脑潜能 大脑左右半球不同的功能,学术性左脑 创造性右脑 语言 形象 词汇 想象 数学 音乐 逻辑 图画 顺序 节奏,科学用脑,合理安排用脑时间 遵循用脑规律 优化大脑的信息储存 及时转移大脑兴奋中心 理解与记忆交替进行 劳逸适当结合,一天的生物钟规律,9时 精神活性提高,疼感降低,心脏开足 马力工作。 10时 精力充沛,处于最佳运动状态,是最 好的工作时间。 11时 心脏照样努力地工作,人体不易感到 疲劳。 12时 到了全身总动员的时刻,此时最好不 要马上吃午饭,而是把吃饭迟到13时。 13时 肝脏休息。上半天的最佳工作时间即将 过去。感到疲倦,需要休息。 14时 是1天24小时的最低点。反应迟顿。,15时 情况开始好转。人体器官此时最为敏感, 特别是嗅觉和味觉。 17时 工作效率很高,运动员的训练量可以加 倍。 18时 疼感下降。希望增加活动量。 19时 血压增高,精神最不稳定,任何小事都能 引起口角。 20时 体重最重。反应异常迅速。 21时 神经活动正常。此时最适于学生背书。晚 间记亿力增强,可以记住不少白天没有记 住的知识 22时 体温下降。 23时 人体准备休息。,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是指人们在实际、保持、回忆或再认过程中发生的困难或异常。 主要类型: 记忆减退(最常见) 记忆增强 记忆错误,记忆障碍的原因及自我调适,原因: 学习动机缺乏 过度疲劳 情绪波动的干扰 学习材料易混淆,调适方法: 动机调节法 合理用脑法 心情放松法 合理记忆法 如交叉记忆、对比记忆、超额记忆法、材料组织记忆法、联想记忆、趣味记忆,注意障碍,注意力的稳定性很差 难以长时间保持在特定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力分散且难以持久 注意稳定性极高,对某种观念固定不变,也无法摆脱,不能转移注意。,注意障碍的原因及调适,原因: 用脑过度 学习动机缺乏 学习环境差,调适方法: 合理用脑法 体育锻炼法 动机明确法 环境控制法,如何保护脑力(大脑)?,1、改善大脑机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不吸烟不酗酒 3、注意食物营养,合理调配 4、充足睡眠,合理作息制度 5、适当文娱活动,调节大脑,三、睡眠卫生,睡眠 一种意识相对不清以及随意运动肌肉处于静息情况下的生理状态,需要进行周期性循环。 健康睡眠 能迅速入睡并保持睡眠持续而且安稳,睡醒后感觉精力充沛 , 头脑清晰 。 我们并非为了睡眠而睡眠,而是为了第二天能保持清醒和活力 失眠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世界睡眠日,睡眠的功能,睡眠功能尚无法完全弄清 , 就目前所知 , 睡眠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消除疲劳 , 恢复体力,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方式。,2. 保护人脑,恢复精力,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 , 提高脑力。,3.增强免疫,康复机体,睡眠能增强机体产生抗病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4.促进发育,睡眠与儿童长发育密切相关; .,5.美容皮肤,睡眠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 , 可以预防皮肤早衰 , 使皮肤光滑、红润富有弹性。,睡眠结构,正常睡眠周期分5个阶段2个时相 非快动眼睡眠 ( NREM )(或称慢波睡眠) 浅睡眠,1和2期睡眠 深睡眠,3和4期睡眠 快动眼睡眠 ( REM) (或称快波睡眠) 每个周期 90-110 分钟 每晚有 4-6 个周期,睡眠结构,1期睡眠(思睡期),占总睡眠时间 2%5 处于半睡半醒之间 眼球活动缓慢 肌肉活动放缓 易被唤醒 2期睡眠(浅睡期)占总睡眠时间45%50 大脑活动缓慢 呼吸均匀 眼球活动停止,睡眠结构,3期和4期睡眠(中期深睡期)占总睡眠时间约25 对恢复体力 心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肌肉活动消失 很难唤醒 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 2025% 大脑对白天的经验进行整合 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 眼球向各个方向快速运动,肢体肌肉暂时瘫痪,正常睡眠阶段的脑电图模式,睡眠结构,只要影响睡眠结构,均可能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完整的睡眠结构与睡眠的生理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入睡障碍、醒转次数增加、早醒、浅睡眠等,均对睡眠结构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产生影响,各睡眠期的表现1,非快动眼睡眠 脑活动下降 肌张力下降 无眼球运动 循环、呼吸和植物神经功能下降,各睡眠期的表现2,快动眼睡眠 脑活动增加 肌张力极低 有眼球运动 心率增加、呼吸加快、外阴充血、阴茎勃起,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动物睡眠剥夺实验 如果完全剥夺动物睡眠40天,实验动物将死亡!,人不吃饭可活20天,不喝水可活7天,而不睡觉只能活5天,睡眠直接影响第二天情绪、状态和效率 45%车祸和50%工伤事故与缺觉有关! 长期失眠对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 影响次日状态 * 诱发多系统疾病 * 常是心理疾病诱发因素 中国十个人中有四人存在睡眠问题 失眠可以是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的先兆征象!,一般人群的睡眠时间,人口百分比,0,10,20,30,40,50,4,5,6,7,8,9,10,睡眠时间为7-8小时者寿命长,德国,死亡危险低,Adapt. from Billiard et al. 1981; Kales Zulley et al. 2003,睡眠,睡眠银行,规则: 1、每日须存入,但是不能累积 2、能透支,但是利息(危害)马上开始 3、太多欠款对生命有危害,什么叫失眠呢?,?,失眠的定义,是一种睡眠质量达不到正常需要的主观感觉体验。 无法入睡 无法维持睡眠 无效睡眠,有睡意时 , 上床后 30 分钟不能入睡 , 觉醒时间每晚超过 30 分钟 , 且白天有症状的 , 在临床上可以诊断为失眠症。,一次性失眠,最多持续几天 常由突然的压力或环境改变引起 常见的突发因素包括: 陌生的睡眠环境 跨时区旅行 情景压力 药物作用、咖啡因 突然患病 酒精、尼古丁 工作换班,短期失眠,最长时间不超过3周 常由下列较严重的因数引起: 丧偶 住院 感情创伤 疼痛 较大的生活压力: 婚姻 迁居 离婚,慢性失眠,时间超过3周 常与机体或感情疾患有关 常可有一些药物、酒精或违法药品引起 条件反射引起的烦恼是一个延长因素,身体疾病导致失眠? Physical Illness(10%),精神疾病导致失眠? Mental Illness(40-50%),使用药物/物质导致失眠? Substance/Drug(10%),睡醒周期障碍导致失眠? Circadian Disturbance,不宁腿症候群或周期性肢体抽动障碍? RLS/PLMD,睡眠呼吸中止症? Sleep Apnea,原发性失眠? Primary Insomnia(20-25%),猝睡症? Narcolepsy,次发性失眠,其它原发性睡眠障碍,20-25%,Why Sleepless?,失眠的原因(一),旅行时差 适应性睡眠障碍 1 人际关系冲突或心理内心冲突 2 生活重大改变(结婚 离婚 生小孩) 3 工作繁重或事业面临重大转变 4 突然发生非常失望和非常害怕的事,失眠的原因(二) 不良的睡眠卫生行为所致失眠,1、 睡前过于刺激清醒包括: 晚上临睡前锻炼身体 午夜进行强烈的脑力活动 睡觉前喝大量的咖啡 茶或抽烟, 卧室光线太亮或噪音太大, 室温太冷或太热。,不良的睡眠卫生行为所致失眠,2、不恰当的行为破坏睡眠节律有: 每天睡觉没有规律 睡在床上的时间太多 白天午睡等。,失眠的原因(三),使用药物和饮酒 重金属中毒 躯体疾病,失眠对人的影响,警觉性和注意力受损(注意力减退 思考困难 反映迟钝) 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障碍(精神萎靡 困乏 情绪低落 焦躁) 与躯体症状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情绪心理症状 紧张性头痛 肠胃问题 非特异性疼痛 过敏反应,注意睡眠卫生(1),有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 减少呆在床上的时间,除非是睡觉,尤其不在床上阅读或看电视 卧室不要放钟 分散注意力 睡眠前避免咖啡、烟酒,注意睡眠卫生(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培养业余爱好,丰富生活 寝室环境舒适,气温适当,通风良好,被褥整洁,四、用眼卫生,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u变v变)。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u变v不变)。 ,即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看近处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看远处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结论:晶状体本身是弹性物体,它周围的肌肉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它表面的弯曲程度,相当是一个焦距可以调节的凸透镜,正常的眼睛无论看远处物体还是近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上。,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 所以25cm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近视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远点和近点都比正常眼的近。 近视眼睛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远视的成因及矫正,远视眼睛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明视距离大于25 cm。,近视眼的分型,根据近视发病原因和机制,同时结合临床特征,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各家分类的基础上,将近视眼分为变形近视和单纯性近视两大类。,变形近视,变形近视也称高度近视、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等。 变形近视与一般近视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眼病。 变形近视的屈光度一般在6.00D以上,常为10.00D或更高。 造成变形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轴延长,与调节关系不大。 变形近视临床上不多见,且常自青少年即开始发病。,单纯性近视与变形近视的鉴别,四、近视眼的治疗,药物疗法 生理疗法 中医中药治疗法 戴镜治疗法 手术治疗法,配戴眼镜的目的和意义,近视眼配戴眼镜的主要目的是使投入眼睛的光线经过屈折能够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视力,便于工作和学习。对近视眼同时伴有斜视和屈光参差的患者,配戴合适的眼镜不仅可以提高视力,还可矫正眼位,促进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近视患者对配戴眼镜的模糊认识,1、一些人认为眼镜一旦戴上,远视力将会很快下降,近视度数要逐年加深。还有些人认为戴上眼镜有损自己的形象,宁愿整天眯缝着眼生活在朦胧状态之中也不配镜,这些认识是不正确的。 近视患者配戴眼镜之后,外界投入的光线经过屈折能正确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物就比较清楚。一旦摘下眼镜,视物就显得比以前更为模糊,相比之下,就产生了视力下降的错觉,其实屈光度并无明显的变化。另外,近视眼患者经过正确验光后,挑选一副美观大方,适合自己年龄、肤色、脸形的镜框,镶上两片符合标准的镜片,戴上后不需眯眼即能清楚视物,这样既可方便工作和学习又显得更有风度。,近视患者对配戴眼镜的模糊认识,2、另一类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是:只要视力一下降,不论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也不管屈光度有多深,随便上街买一副眼镜或借别人的眼镜戴上,衡量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是看清远方物体。以这种方式配的近视眼镜往往过深,常可因调节痉挛而引起头痛、眼胀等一系列症状,从而促使近视加深、应引起重视,近视患者对配戴眼镜的模糊认识,3、近视眼镜是否需要常戴,如何正确配戴,有些人还不太清楚。还有些人片面地认为,近视眼视远不清楚,但看近还是没有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