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1页
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2页
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3页
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4页
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1.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 2.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3 2.1 总体概况.3 2.2 脚手架工程概况.3 3 3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4 3.1 搭设施工.4 3.2 拆除施工.4 4 4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5 4.1 技术准备.5 4.2 材料准备及要求.5 4.3 主要机具设备.5 4.4 作业条件.6 5 5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6 5.1 平立面布置及构造要求.6 5.2 承载力计算.11 6 6 斜道搭设斜道搭设 .19 6.1 斜道计算.20 6.2 高层区斜道27 6.3 脚手架搭设要求.34 6.4 脚手架使用和维护要求35 6.5 脚手架拆除35 6.6 脚手架安全管理.36 7 7 成品保护成品保护 37 8 8 安全环保要求安全环保要求 37 9 9 后浇带处理方案后浇带处理方案 38 1.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1.3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1995) 1.4直缝电焊钢管 (GB/T13793-92) 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3092-2001) 1.6碳素结构钢 (GB/T700) 1.7普通螺纹 (GB196-81) 1.8垫圈 (GB95-76) 1.9中国华西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HXQB2007) 1.10北大资源御湾商住区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11 本工程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 2.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12.1 总体概况总体概况 序序 号号 项项 目目内内 容容 1工程名称 华南摩尔主题购物公园北大资源御湾商住区地下车库二期、3- 5、11、12、13、15、38-43、58-63、6-10、49-54、64-66 号楼工程 2工程地点 东莞市万江区新城金曲路 18 号 3 工程规模 及特征 本工程为商住楼,工程由地下车库二期、29 栋 3F 别墅和 4 栋 25-33F 塔楼组成,总用地面积104946.278M2 ,总建筑面积 151356.2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 116151.16 M2,地下室建筑面积为 35205.13 M2。容积率为 2.13,绿化率为 36.65%。 4建设单位东莞市三元盈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5设计单位 深圳市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6承包方式 东莞市鸿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工期要求 施工总工期 696 日历天,具体开工时间为 2011 年 10 月 10 日。 8工程质量合格。创东莞市优良样板工程。 9承包方式施工总承包 2.22.2 脚手架工程概况脚手架工程概况 序序 号号 项项 目目内内 容容 1 建筑平面 尺寸 35、610#、3843#、5863#、6466#楼 16.5m16.2m;11#楼 30.5m29m;12#楼 32.8m26m; 13#、15#楼 65.82m45m ; 2建筑层数 35、610#、3843#、5863#、6466#楼 3F ;11#楼 25F;12# 楼 28F ;13#楼 32F;15#楼 33F; 3建筑层高 地下室高度 4 米;别墅层高 3.5 米; 4建筑总高 别墅区为 13.2 米; 5建筑面积 地下车库二期面积为 35205.13m2 ;3-5 号楼总建筑面积为 2772.043m2 ;38-43、58-63、6-10 号楼总建筑面积为 9279.283m2 ;49-54、64-66 号楼建筑面积为 4885.383m2 ;11 号楼建筑面积为 12349.723m2 ;12 号楼建筑面积为 15305.83m2 ;13 号楼建筑面积为 34811.553m2 ;15 号楼建筑面积为 36448.363m2 ; 6结构形式别墅及地下车库二期为框架结构;塔楼部分为框剪结构; 7材料选择 本工程模板采用 183091518 规格胶合板,木枋采用 50100 枋 材,两小面刨光,钢管采用 48.3mm3.6mm;扣件、螺栓螺帽、蝴 蝶卡或钢垫块、铁钉、脱模剂、密封带等按规范要求配置。 ; 8 外架方案 选择 本工程外架采用落地式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8使用范围本方案仅用于别墅区外架工程 3 3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3.13.1 搭设施工搭设施工 准备工作放线定位铺设垫板、安底座立第一根立杆安装扫地杆安装第二 步水平杆安装第三步、第四步水平杆,接长立杆,与安装水平杆交替上升。过程 中设置连墙杆、剪刀撑和安全网在操作层铺设脚手板,设置栏杆 3.23.2 拆除施工拆除施工 设置警戒区域拆除顶层安全网、水平杆、立杆由顶到底依次拆除水平杆,拆除 立杆,与拆除水平杆交替下降。过程中随层拆除连墙杆、剪刀撑、安全网和脚手板构 配件及时转运 4 4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4.14.1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4.1.1 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工程结构特点。 4.1.2 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主管工长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详细讲述 施工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着重阐述施工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双方应履行 签字手续。 4.1.3 参与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登高架设特种作业操作证 。 4.24.2 材料准备及要求材料准备及要求 4.2.1 钢管采用外径 48.3mm、壁厚 3.6mm 的焊接钢管。其材质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直 缝电焊钢管 (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3092)中规定的 3 号普 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700)中 Q235-A 级钢的规定。 4.2.2 扣件采用可锻铸铁扣件,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的规定。其附件 材料应符合 GB700-79 中 A3 钢的规定,螺纹应符合普通螺纹 (GB196-81)的规定,垫 圈应符合垫圈 (GB95-76)的规定。 4.2.3 进入工地现场的钢管及扣件材料必须有材质证明书,弯曲变形的钢管应进行调直, 严重锈蚀的钢管不得使用。 4.2.4 脚手板采用钢筋网片,挡脚板采用 20cm 宽木板。 4.2.5 安全网采用符合要求的密目安全网,并按有关要求送检,检验必须合格。 4.2.6 连墙杆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 Q235-A 级钢的规 定。 4.34.3 主要机具设备主要机具设备 扳手、卷尺、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工具袋、经纬仪等。 4.44.4 作业条件作业条件 4.4.1 夯实基础,确保基础达到设计地耐力要求,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验 收。 4.4.2 平整场地,做好排水处理,确保基础不积水。 4.4.3 清除搭设范围内的障碍物和杂物。 5 5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5.15.1 平立面布置及构造要求平立面布置及构造要求 5.1.1 平立面布置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 20.0m,立杆采用单立管。搭设尺寸为:立杆横距 1.05m,立 杆纵距 1.5m,内立杆距外墙 0.35m,脚手架步距 1.8m,连墙件采用 2 步 2 跨,竖向间距 3.50m,水平间距 3.0m。施工均布荷载为 3.0kN/m2,同时施工 3 层,脚手板共铺设 3 层。 5.1.2 立杆基础 立杆在地下室顶板上搭设。 5.1.3 底座和扫地杆 5.1.3.1 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或垫板。 5.1.3.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 皮不大于 200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 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 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在 离基础面以上 20cm 处,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5.1.4 水平杆和脚手板 5.1.4.1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 3 跨。 5.1.4.2 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相邻两根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 跨内,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 的 1/3。 5.1.4.3 当采用钢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 在立杆上,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当采用主笆脚手板时,纵向 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应等间距设置,间距小于 400) ,横向水平杆 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5.1.4.4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 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 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 0.4L 且不应大于 50cm。 5.1.4.5 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 板长度小于 2m 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 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 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 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 和不应大于 300mm(图 5.1.4.5a)。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 度应大于 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图 5.1.4.5b)。 图图 5.1.4.5-15.1.4.5-1 脚手板对接脚手板对接 图图 5.1.4.5-25.1.4.5-2 脚手板搭接脚手板搭接 5.1.5 立杆 5.1.5.1 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宜按建筑施工扣件式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表 6.4.1 采用 。 5.1.5.2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 L L 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 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1/3 ;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采用不少于 2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 杆端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5.1.5.3 立杆顶端应高出女儿墙上皮 1 米,高出檐口 1.5 米。 5.1.6 连墙件 5.1.6.1 连墙件的数量设置:搭设高度 50 米以下时按 3 步 3 跨设置,搭设高度 50 米以 上时按 2 步 3 跨设置。 5.1.6.2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 ;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 施固定 ; 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 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 4m(2 步) 。 5.1.6.3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 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 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 4mm 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 时不应少于 2 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 6mm 的钢筋 。 3.连墙件刚性连接方式: 图图 5.1.6.3-15.1.6.3-1 与墙体的刚性连接与墙体的刚性连接 图图 5.1.6.3-25.1.6.3-2 与窗洞口处墙的刚性连接与窗洞口处墙的刚性连接 图图 5.1.6.3-35.1.6.3-3 与框架柱的刚性连接与框架柱的刚性连接 图图 5.1.6.3-45.1.6.3-4 阳台等处的刚性连接阳台等处的刚性连接 5.1.6.4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 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 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5.1.6.5 架高超过 40m 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5.1.7 斜道 5.1.7.1 人行斜道附着于脚手架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宽度 1-1.2 米,坡度 1:3,拐弯 处设置平台,平台宽度同斜道宽度。斜道两侧设置栏杆和挡脚板,栏杆高度 1.2 米,挡 脚板高度 20cm。 5.1.7.2 斜道脚手板横铺于沿斜道方向铺设的 4 根纵向水平杆上,在纵向水平杆下增设 横向支托杆,横向支托杆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可靠连接,斜道上每隔 30cm 设置一根防滑 木条。 5.1.8 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5.1.8.1 高度在 24 米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 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应大于 15 米。 5.1.8.2 高度在 24 米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5.1.8.3 每道剪刀撑跨越的立杆根数为 5-7 根,且不小于 6 米,斜杆与地面夹角为 45o- 60o 之间。 5.1.8.4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1 米且采用 3 个扣件,扣件盖板 的边缘距杆端距离不小于 10cm。 5.1.8.5 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每隔 6 跨设置一 道。 5.1.8.6 高度在 24 米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置横向斜撑,高度在 24 米以上的 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处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每隔 6 跨设置一道。 5.1.9 门洞 外脚手架需留设门洞时,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 求留设。对门洞处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加固原则为:有效卸除门洞悬空立杆竖向荷载。 措施为:门洞两侧采用双立杆进行加强,增设斜腹杆和横向斜撑等使该部位形成空间桁 架。 5.1.10 其他节点构造 5.1.10.1 当脚手架高度超过 50 米时,采用钢丝绳分段卸荷。 5.1.10.2 吊拉钢丝绳的吊环必须采用合格的一级钢制作,吊环每端锚入混凝土梁板内不 少于 35d。 5.1.10.3 也可采用钢丝绳直接抱梁或钢丝绳穿墙柱对拉螺栓孔然后用不少于 3 个绳卡固 定的方法。 5.1.10.4 吊环和钢丝绳规格大小应根据实际荷载大小进行计算确定。 5.25.2 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 5.2.1 计算基本原则 5.2.1.1 遵照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J18-87)或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的有关规定。 5.2.1.2 脚手架结构中的构件计算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 钢丝绳和吊环按容许应力进行设计。 5.2.1.3 立杆应计算最大间距处的底层立杆段的稳定性,高度 50 米以上采用双立杆时应 计算变截面处立杆稳定性。 5.2.1.4 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 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 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5.2.2 承载力计算步骤 大小横杆强度、刚度及扣件抗滑验算立杆稳定性验算连墙件强度、稳定性和连 接强度及连接扣件的抗滑验算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5.2.2.1 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按照大横杆 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kN/m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3001.050/3=0.105kN/m 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050/3=1.050kN/m 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0.038+1.20.105=0.172kN/m 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1.050=1.470kN/m 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 (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 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 (支座最大弯矩支座最大弯矩) )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跨中最大弯矩为 M1=(0.080.172+0.101.470)1.5002=0.362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支座最大弯矩为 M2=-(0.100.172+0.1171.470)1.5002=-0.426kN.m 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 =0.426106/5080.0=83.798N/mm2 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 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静荷载标准值 q1=0.038+0.105=0.143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1.050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0.143+0.9901.050)1500.04/(1002.06105121900.0)=2.291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 1500.0/150 与 10mm,满足要求。 5.2.2.2 小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用大横杆支座的 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1.500=0.058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3001.0501.500/3=0.157kN 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0501.500/3=1.575kN 荷载的计算值 P=1.20.058+1.20.157+1.41.575=2.463kN 小横杆计算简图小横杆计算简图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1.20.038)1.0502/8+2.4631.050/3=0.868kN.m =0.868106/5080.0=170.953N/mm2 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 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 V1=5.00.0381050.004/(3842.060105121900.000)=0.02mm 集中荷载标准值 P=0.058+0.157+1.575=1.790kN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 V2=1790.1001050.0(31050.02-41050.02/9)/(722.06105121900.0) =2.929mm 最大挠度和 V=V1+V2=2.953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 1050.0/150 与 10mm,满足要求。 5.2.2.3 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 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 8.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1.荷载值计算 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1.050=0.040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3001.0501.500/2=0.236kN 活荷载标准值 Q=3.0001.0501.500/2=2.362kN 荷载的计算值 R=1.20.040+1.20.236+1.42.362=3.639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 40-65N.m 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 12kN 的荷载下会滑动, 其抗滑承载力可取 8.0kN;双扣件在 20kN 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 12.0kN。 5.2.2.4 脚手架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本例为 0.1394 NG1 = 0.13940.000=5.576kN (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本例采用冲压钢脚手板,标准值为 0.30 NG2 = 0.30061.500(1.050+0.350)/2=1.890kN (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本例采用栏杆、木脚手板标挡板,准值 为 0.14 NG3 = 0.1401.5006/2=0.630kN (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05 NG4 = 0.0051.50040.000=0.30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 8.396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 总和的 1/2 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3.00031.5001.050/2=7.087kN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 W0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的规定采用:W0 = 0.450 Uz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001)的规定采用:Uz = 1.560 Us 风荷载体型系数:Us = 1.200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 Wk = 0.70.4501.5601.200 = 0.590kN/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0.851.4NQ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 计算公式 MW = 0.851.4Wklah2/10 其中 Wk 风荷载基本风压标准值(kN/m2); la 立杆的纵距 (m); h 立杆的步距 (m)。 5.2.2.5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20.00kN;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 0.26;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l0 计算长度 (m),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2.60m; 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 u 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 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N/mm2);经计算得到 = 155.8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Nl,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连墙件采用扣件与墙体连接。 经过计算得到 Nl = 16.145kN 大于扣件的抗滑力 8.0kN,不满足要求!使用双扣件连 接。 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 6 6 斜道搭设斜道搭设 本工程别墅建筑标高 11.9,高层区首层至二层均采用落地双排钢管脚手架。为方便 施工,我司拟搭设人行斜道。 搭设斜道采用之字形,立杆间距为 1 米,立杆步距为 1.8 米,斜道水平投影长度为 3 米,斜道每跑高度为 1.5 米,斜道平台宽度为 1.5 米。钢管采用 48.3*3.6 钢管脚手架 搭设,竖直方向搭设剪刀撑。 6.16.1 斜道计算斜道计算 6.1.16.1.1 基本参数基本参数 斜道附着对象建筑物斜道类型之字形 斜道立杆纵距或跨距la(m) 1.5 立杆横距lb(m) 1 立杆步距h(m)1.8斜道每跑高度H(m)1.5 斜道水平投影长度L(m)3平台宽度Lpt (m)1.5 斜道跑数n2斜道钢管类型48.33.6 双立杆计算方法不设置双立杆 6.1.26.1.2 荷载参数荷载参数 脚手板类型竹串片脚手板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Gkjb(kN/m2) 0.35 挡脚板类型竹串片挡脚板 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Gkdb(kN/m) 0.14 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 gk(kN/m) 0.35 斜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Gkq(kN/) 3 斜道施工作业跑数nj2 基本风压 0(kN/m2) 0.38 风荷载体型系数s 1.04 风荷载标准k(kN/m2)(连墙件、单立 杆)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 数z(连墙件、单立 杆) 1.096、0.84 0.43、0.33 搭设示意图: 平面图 立面图 6.1.36.1.3 纵向水平杆验算纵向水平杆验算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纵向水平杆在上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根数m2 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1219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5080 计算简图如下: 水平杆布置方式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q=(1.2(0.038+Gkjblb/(m+1 )+ 1.4Gkqlb/(m+1)cos=(1.2(0.038 +0.351/(2+1 )+ 1.431/(2+1)0.894 =1.418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q=(0.038+Gkjblb/(m+1 )+Gkqlb/(m+1)cos=(0.038 +0.351/(2+1 )+ 31/(2+1)0.894 =1.032kN/m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抗弯验算 Mmax=0.1q(la/cos)2=0.11.418(1.5/0.894)2= 0.399kNm =Mmax/W=0.399106/5080 = 78.543 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挠度验算 max = 0.677q(la/cos)4/(100EI)=0.6771.032(1500/0.894)4/(100206000121900)=2.205mm = minla/cos/150,10= min1500/0.894/150,10=10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Rmax= 1.1qla/cos=1.11.4181.5/0.894=2.61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 1.1qla/cos=1.11.0321.5/0.894=1.905kN 6.1.46.1.4 横向水平杆验算横向水平杆验算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F1=Rmax/cos=2.617/0.894=2.927kN q=1.20.038=0.046 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F1=Rmax/cos=1.905/0.894=2.131kN q=0.038kN/m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抗弯验算 =Mmax/W=0.973106/5080 = 191.535 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挠度验算 max =3.012mm = minlb/150,10= min1000/150,10=6.667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Rmax= 2.955kN 6.1.56.1.5 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单扣件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 横向水平杆:Rmax=2.955KNRc =0.88=6.4kN 纵向水平杆:Rmax=2.617/0.894/2=1.464KNRc =0.88=6.4kN 满足要求! 6.1.66.1.6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 斜道跑数n2斜道每跑高度H(m)1.5 斜道钢管类型483.5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 gk(kN/m) 0.35 斜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Gkq(KN/) 3 斜道施工作业跑数nj 2 立杆静荷载计算 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NG1k 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k1 gk1=(la/cos+(la/cos)m/2)0.038n/2 /(nH)=(1.5/0.894+(1.5/0.894)2/2)0.0382/2 /(21.5)=0.043 kN/m 单内立杆:NG1k=(gk+ gk1)(nH)=(0.35+0.043)(21.5) =1.179KN 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k1 gk1=(la/cos+(la/cos)m/2)0.038/H=(1.5/0.894+(1.5/0.894)2/2)0.038/1.5=0.085 kN/m 单中间立杆:NG1k=(2gk-0.038+ gk1)(nH)=(20.35-0.038+0.085)(21.5) =2.241KN 2、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NG2k 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k2 gk2=Gkjb(la/cos)lb/2+Gkdb(la/cos)(n/2 )/(nH)=0.35(1.5/0.894) 1/2+0.14(1.5/0.894)(2/2)/(21.5)=0.176kN/m 单内立杆:NG2k=gk2(nH)=0.176(21.5) =0.528KN 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k2 gk2=Gkjb(la/cos)lb/2+Gkdb(la/cos)/H=0.35(1.5/0.894)1/2+0.14(1.5/0.894) /1.5=0.352kN/m 单中间立杆:NG2k=gk2(nH)=0.352(21.5) =1.056KN 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 NQ1k=Gkq(la/cos)lb/2nj=3(1.5/0.894)1/22 =5.034 kN 6.1.76.1.7 立杆稳定性验算立杆稳定性验算 斜道每跑高度H(m)1.5斜道跑数n2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1.5 立杆截面抵抗矩W(mm3) 5080 立杆截面回转半径i(mm)15.8 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立杆截面面积A(mm2) 489 1、立杆长细比验算、立杆长细比验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h=11.51.8=2.7m 长细比= l0/i =2700/15.8=170.886210 满足要求!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h=1.1551.51.8=3.118m 长细比= l0/i =3118/15.8=197.342 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0.186 2、立杆稳定性验算、立杆稳定性验算 不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 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单内立杆:N1=1.2(NG1k+ NG2k)+ 1.4NQ1k=1.2(1.179+ 0.528)+ 1.45.034=9.096KN 单中间立杆:N2=1.2(NG1k+ NG2k)+ 1.4NQ1k=1.2(2.241+ 1.056)+ 1.45.034=11.004KN N=maxN1,N2=11.004KN = N/(A) =11004/(0.186489)=120.984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向力: 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单内立杆:N1=1.2(NG1k+ NG2k)+ 0.91.4NQ1k=1.2(1.179+ 0.528)+ 0.91.45.034=8.391KN 单中间立杆:N2=1.2(NG1k+ NG2k)+ 0.91.4NQ1k=1.2(2.241+ 1.056)+ 0.91.45.034=10.299KN N=maxN1,N2=10.299KN Mw=0.91.4Mwk=0.91.4wk lah2/10=0.91.40.331.51.82/10=0.202 kNm =N/(A)+Mw/W=10299/(0.186489)+0.202106/5080=152.997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6.1.86.1.8 连墙件承载力验算连墙件承载力验算 连墙件布置方式两步两跨连墙件连接方式扣件连接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轴向力 N0(kN) 2 连墙件计算长度l0(mm) 600 连墙件截面面积Ac(mm2) 489连墙件截面回转半径i(mm)15.8 连墙件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连墙件与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 Nlw=1.4k2h2la=1.40.4321.821.5=6.502kN 长细比=l0/i=600/15.8=37.975,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0.896 (Nlw+N0)/(Ac)=(6.502+2)103/(0.896489)=19.405N/mm20.85 f=0.85 205N/mm2=174.25N/mm2 满足要求! 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Nlw+N0=6.502+2=8.502kN0.812=9.6kN 满足要求! 6.26.2 高层区斜道高层区斜道 高层区外脚手架采用导座式升降脚手架,为方便施工,于脚手架内搭设一字型斜高层区外脚手架采用导座式升降脚手架,为方便施工,于脚手架内搭设一字型斜 道,斜道采用脚手架钢管搭设,立杆横向间距为道,斜道采用脚手架钢管搭设,立杆横向间距为1 1米,纵向间距米,纵向间距1.51.5米,步距米,步距1.81.8米,每一米,每一 层设斜道一跑,每跑高度为层设斜道一跑,每跑高度为3 3米,斜道水平投影长度为米,斜道水平投影长度为5 5米,斜道平台宽度为米,斜道平台宽度为1.51.5米。为保米。为保 证施工安全,对斜道进行安全验算,计算书如下:证施工安全,对斜道进行安全验算,计算书如下: 6.2.16.2.1 基本参数基本参数 斜道附着对象建筑物斜道类型一字型 斜道立杆纵距或跨距la(m) 1.5 立杆横距lb(m) 1 立杆步距h(m)1.8斜道每跑高度H(m)3 斜道水平投影长度L(m)5平台宽度Lpt (m)1.5 斜道跑数n2斜道钢管类型483.5 双立杆计算方法不设置双立杆 6.2.26.2.2 荷载参数荷载参数 脚手板类型竹串片脚手板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Gkjb(kN/m2) 0.35 挡脚板类型竹串片挡脚板 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Gkdb(kN/m) 0.14 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 gk(kN/m) 0.35 斜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Gkq(kN/) 3 斜道施工作业跑数nj2 基本风压 0(kN/m2) 0.38 风荷载体型系数s 1.04 风荷载标准k(kN/m2)(连墙件、单立 杆)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 数z(连墙件、单立 杆) 1.096、0.84 0.43、0.33 搭设示意图: 平面图 立面图 6.2.36.2.3 纵向水平杆验算纵向水平杆验算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纵向水平杆在上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根数m2 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1219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5080 计算简图如下: 水平杆布置方式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q=(1.2(0.038+Gkjblb/(m+1 )+ 1.4Gkqlb/(m+1)cos=(1.2(0.038 +0.351/(2+1 )+ 1.431/(2+1)0.857 =1.359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q=(0.038+Gkjblb/(m+1 )+Gkqlb/(m+1)cos=(0.038 +0.351/(2+1 )+ 31/(2+1)0.857 =0.99kN/m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抗弯验算 Mmax=0.1q(la/cos)2=0.11.359(1.5/0.857)2= 0.416kNm =Mmax/W=0.416106/5080 = 81.89 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挠度验算 max = 0.677q(la/cos)4/(100EI)=0.6770.99(1500/0.857)4/(100206000121900)=2.505mm = minla/cos/150,10= min1500/0.857/150,10=10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Rmax= 1.1qla/cos=1.11.3591.5/0.857=2.61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 1.1qla/cos=1.10.991.5/0.857=1.906kN 6.2.46.2.4 横向水平杆验算横向水平杆验算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F1=Rmax/cos=2.617/0.857=3.054kN q=1.20.038=0.046 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F1=Rmax/cos=1.906/0.857=2.224kN q=0.038kN/m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抗弯验算 =Mmax/W=1.013106/5080 = 199.409 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挠度验算 max =3.138mm = minlb/150,10= min1000/150,10=6.667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Rmax= 3.075kN 6.2.56.2.5 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单扣件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 横向水平杆:Rmax=3.075KNRc =0.88=6.4kN 纵向水平杆:Rmax=2.617/0.857/2=1.527KNRc =0.88=6.4kN 满足要求! 6.2.66.2.6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 斜道跑数n2斜道每跑高度H(m)3 斜道钢管类型483.5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 gk(kN/m) 0.35 斜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Gkq(KN/) 3 斜道施工作业跑数nj 2 立杆静荷载计算 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NG1k 单立杆:NG1k=(gk+(la/cos+(la/cos)m/2)0.038/H )(nH) =(0.35+(1.5/0.857+(1.5/0.857)2/2)0.038/3)(23)=2.366 kN/m 2、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NG2k gk2=Gkjb(la/cos)lb/2+Gkdb(la/cos)/H=0.35(1.5/0.857)1/2+0.14(1.5/0.857) /3=0.184kN/m 单立杆:NG2k=gk2(nH)=0.184(23) =1.104KN 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 NQ1k=Gkq(la/cos)lb/2nj=3(1.5/0.857)1/22 =5.251 kN 6.2.76.2.7 立杆稳定性验算立杆稳定性验算 斜道每跑高度H(m)3斜道跑数n2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1.5 立杆截面抵抗矩W(mm3) 5080 立杆截面回转半径i(mm)15.8 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立杆截面面积A(mm2) 489 1、立杆长细比验算、立杆长细比验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h=11.51.8=2.7m 长细比= l0/i =2700/15.8=170.886210 满足要求!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h=1.1551.51.8=3.118m 长细比= l0/i =3118/15.8=197.342 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0.186 2、立杆稳定性验算、立杆稳定性验算 不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 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单立杆:N=1.2(NG1k+ NG2k)+ 1.4NQ1k=1.2(2.366+ 1.104)+ 1.45.251=11.515KN = N/(A) =11515/(0.186489)=126.602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向力: 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单立杆:N=1.2(NG1k+ NG2k)+ 0.91.4NQ1k=1.2(2.366+ 1.104)+ 0.91.45.251=10.78KN Mw=0.91.4Mwk=0.91.4wk lah2/10=0.91.40.331.51.82/10=0.202 kNm =N/(A)+Mw/W=10780/(0.186489)+0.202106/5080=158.285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6.2.86.2.8 连墙件承载力验算连墙件承载力验算 连墙件布置方式两步两跨连墙件连接方式扣件连接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轴向力 N0(kN) 2 连墙件计算长度l0(mm) 600 连墙件截面面积Ac(mm2) 489连墙件截面回转半径i(mm)15.8 连墙件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连墙件与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 Nlw=1.4k2h2la=1.40.4321.821.5=6.502kN 长细比=l0/i=600/15.8=37.975,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0.896 (Nlw+N0)/(Ac)=(6.502+2)103/(0.896489)=19.405N/mm20.85 f=0.85 205N/mm2=174.25N/mm2 满足要求! 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Nlw+N0=6.502+2=8.502kN0.812=9.6kN 满足要求! 6.36.3 脚手架搭设要求脚手架搭设要求 6.3.1 脚手架搭设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应配合施工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