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doc_第1页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doc_第2页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doc_第3页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doc_第4页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看出小学 童年生活对孩子的重要性。下面仅从四个方面对此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课堂教学要“求真” 学生的主体作用概括为学习求真、生活求真、做人求真三个方面。所谓“求真”就是“求是”,去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否定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所谓真,首先是讲真理,教师所教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真理,和同学们共同研究、探索的科学是真理;其次是真实,课堂要有真实性,它追求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最后是要真诚;真诚地对待学生。 语文教学中的“求真”,就是要求我们老师要真实地呈现出文本思路,真实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不论在基础知识的教学、阅读过程中的教学,还是作文中的指导,只有把“真”展现出来了而后又去引导学生体现“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允许做的,什么是有悖道德和法律的,这样,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地健康、快速地成长起来。 二、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教育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感的课堂,使课堂教学中的真与实得到和谐的、完美的统一。 八十年代朱作仁教授提出“真实、朴实、扎实。”今天我们重提三个“实”,是很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堂的虚假成分往往很多,有效成分减少,再有就是形式主义,不注重结果,尤其是公开课。语文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人文性是需要的,但不能一味地人文,也需要基础,两者不可偏废。 三、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激情呢? 1、立足教材,提倡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画一画,让学生读一读,师生一齐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性,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记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激发他们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3、教学中要注重“溶情”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 四、课堂中要“关爱”学生 1、爱的平等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视了对后进生、调皮鬼、不举手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心灵中宝贵的阳光。不仅如此,后进生、调皮鬼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后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2、爱的巧妙 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我们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它们的作用。 例如,上课时称呼学生为“孩子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一种爱;用一种爱的眼神去鼓励学生学习这也是一种爱;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热请,这也是一种爱 总之,我希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例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宿松县趾凤中心小学 周玲玲语文学科是小学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也是小学的重点教学内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更是所有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对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下面谈三点个人的看法。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听、说、读”占了绝大部时间,而“写”费时,也容易影响教学流程的流畅,因此,很少与感悟课文内容、思想同步。其实,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淡化。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转化成言语实践的能力。因此,在入情入境中沿着文本的价值方向,进行表达训练,能将学生融入文本角色中,将个性化的感悟流淌笔尖,在生长言语的同时,释放自己的情感。如我在教学燕子专列时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运用言语形式。(在学生感受了燕子的处境十分艰难后)师:这时,瑞士政府做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决定是正确的,可如何让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呢?(出示“呼吁”一词)师:“呼吁”是什么意思?请观察这两个字,都带“口”字旁,就是要通过语言的感召力达到一定的目的。试想政府部门怎样呼吁人们去救护燕子呢?(有举手欲言的)师:不急,请你们现在来当一回电视台的播音员。上级把这个“呼吁”的任务交给了你。为了让呼吁更有感召力,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去寻找燕子,更为了让燕子摆脱艰难的处境,你打算怎么呼吁?(学生提笔“呼吁”)在本案例中,“呼吁”即是一种情感蓄积点,紧扣“呼吁”让学生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进行表达训练,即可还原作者的心声,人物的心声。由于学生对燕子有着天生的好感,在了解了燕子的处境后也忧其所忧,急其所急。“你打算怎么呼吁”一问触动了学生的心,拨动了学生的情,他“情动而辞发”,围绕“呼吁”,释放情感,倾情表达。这样的表达训练,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在“言”的运用过程中渗透着“意”的熏陶,在“意”的体验过程中落实了“言”的训练,进而达到“言”“意”和谐统一的目的。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认识由浅入深、体验逐渐丰富的真实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在丰厚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该用平等对话的形式获得对问题正确的认识,但不一定是统一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同时,允许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允许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这种具有个体差异的课堂氛围才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活动的色彩斑斓,才会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这种符合学生个体生存方式的学习生活才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的是学习的快乐,从而让他们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表达。例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的片段: 师: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又到小溪边照镜子,又碰到了小红马,你猜猜看,小红马又会说什么?生:你真难看,还来照镜子。师:这时候小骆驼会怎么说?生:我的驼峰、眼毛、脚掌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你别小看我。师:你可以编故事,也可以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演小红马,一个演小骆驼,把它们两个的对话演出来。生:(各自练习,教师指名讲故事、表演,适当点评。)师:小骆驼值得骄傲的不仅是它的驼峰、眼毛和脚掌,它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出示补充阅读“沙漠之舟”)读一读,看看小骆驼值得骄傲的地方还有哪些?把它划下来。生:(各自读、划。)师:现在请你说一句话:“我感到自豪的是 。”这个“我”就是课文中的小骆驼。用一句话介绍骆驼的一个特点,一个值得骄傲的地方,用上补充阅读中的内容说。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寿命可达3540岁。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惊人的耐力。生:师:骆驼有它感到自豪的地方,你有没有感到自豪的地方?想一想自己身上哪一点最令你感到自豪,请你写一句话:“我感到自豪的是 。”生:(各自练写。)生:我感到自豪的是生活在美丽的祖国。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知识很丰富。生: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感到自豪的是什么?生:老师感到自豪的是您的知识很渊博。生:老师感到自豪的是您的学生考上了好的学校。生:师:每个人都应为自己感到自豪,为别人的成功感到自豪。薛老师根据课文特点,善于挖掘说话素材,把说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编故事表演、补充阅读材料、“我感到自豪的是 ”层层深入地说话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畅快地说,在读中内化,在说中运用。在教师富有智慧、层层深入地引导下,学生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智慧获得了开发,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三、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程专家余文森在谈及预设与生成时曾说过:“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由此可知,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两者的关系。新课标告诉我们,只有以预设为基础,才能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只有以生成为导向,才能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和开放性;也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收获一地“不可预约的精彩”。例如,教学林海一文,当学生读到“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一句时,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我抓住这一细节,变更了教学设计。师:他刚才哪儿读错了?生:他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师: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同吗?生:意思不同。“大不一样”是说差别很大。“不大一样”是说差别并不怎么大。师:读读课文,想想秦岭与大兴安岭差别大不大?生:它们差别很大。秦岭“云横”,而大兴安岭则是“那么温柔”。师: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二者确实是生:(齐答)大不一样。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意外错误”,教师如果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善待“错误”,应能很好地盘活这些资源,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再死抱“预设”,而是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灵活地变“节外生枝”为“点睛之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让课堂因教师对生成的及时和有效调控而活起来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奠基工程,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倾注热情的同时,理性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尽力上好每一堂课。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怎样的一节课才算好课呢?我认为: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一节好课是平实中闪烁着亮点的课。一节好课是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课。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一节好课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高度整和的课。要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就从五个方面对此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一、面对儿童,我们要深入浅出 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二、课堂阅读要放松 首先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课基础和关键,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那么如何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呢?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说人生是一道风景,我们要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读书更是一道风景,优秀作品值得我们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最能打动自己是什么地方,产生第一感觉。一句话,就是我们在阅读文本时是一种放松的心态阅读。三、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教育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四、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激情呢?1.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 这 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讲授长城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授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定城砖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学生听完了,开始对学习这篇课文充满了欲望。这也为上好这节课做好了准备。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学生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手段向学生们展示课文中的形象,比如说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观潮一课时,我通过播放声音,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这样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所以教师在展示课文的意境,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课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种形式。3.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 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移情”要通过读来实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精读”是必经之途,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断、词句,读出其神韵。学生在前阶段的细读中,往往顾及情节的发展变化,顾及不到语言较深的内涵,所以我们应该认识课文语言不仅是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从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学生动情之时,随即导入课文中的传神之笔。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五、课堂中要关爱学生1、爱的平等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视了对后进生、调皮鬼、不举手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心灵中宝贵的阳光。不仅如此,后进生、调皮鬼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后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2、爱的巧妙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我们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它们的作用。 总之,我希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钻进应试教育里,每一堂课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精读课 利川市教学研究室 徐光华 搜集整理 445400“精读课”(亦称“导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过程。导读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打基础的作用。导读课如何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课文类型、体裁、题材的不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不同,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一般不对教学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讲究实效的教学过程。但是,考虑到许多教师设计教学时把握不好,因此,还是提出了一些导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的程序供参考。一、导读课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安排上,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诱导;在教学程序上,体现简化实效。二、低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程序 低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古诗内容较深,学生只要能读会背,对内容的理解不作硬性要求。这样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读,特别是朗读。在反复、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一篇低年级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安排为:“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地读读出感情”。“初读”: 要求是读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这一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可以用生动的导语或创设情境等手段。第二,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上几遍,达到读正确。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第三,检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般不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第四,检查、指导读课文,让几名学生(最好选中下等的学生)读一读课文,看全班大部分学生是否都达到了读正确的要求。“熟读”:要求是读流利,即读得通顺、流畅,比较熟练。这一环节,一般应做的几项工作是:第一,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经久不衰。第二,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第三,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比如,指名读、句段填空、复述课文内容。“理解地读”:就是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调、重音、速度和停顿。这个环节,应把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一般应做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让学生提出自己反复阅读之后仍不懂的问题。对不需要结合深读课文就能理解的问题,大多数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少数问题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个别问题可由教师作简明扼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需要结合深读课文才能理解的问题,要放在指导深入读课文时解决。第二,指导学生个人试读感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第三,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可采取分段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对课文景美、情真的重点段重点处理。先通过读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感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辅之以教师或学生的范读,可以通过评读探讨如何读好重点句段。以上三步,不要截然分开,而要穿插进行。第四,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可以进行生字的字形分析和写字指导。读一读字音,分析一下字形,不好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示范书写,让学生用课后提供的范字描红,先描后写,把字写好。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低年级“三读式”教学程序,体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精神,符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加强了识字和朗读训练,利于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程序如果用两课时的话,第一课时就是“熟读、识字”,第二课时就是“理解地读、写字”。三、中高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程序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应更加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汇报交流深化、提升;读背说写积累、运用”。“自读自悟”环节的要求是: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读懂课文,并能提出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应约占一篇课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有激发阅读本课兴趣的导语,提出阅读要求,提示阅读步骤和方法。第二,指导学生读课文(中年级可以出声读,高年级可以先出声后默读),读的遍数可以从实际出发,但必须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认识、读准生字,扫除读文障碍。第三,让学生逐段细读,着重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第四,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自读自悟”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在开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时,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可以“小步前进”,即把自读自悟的环节分成几步,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读悟悟,画画批批,以便使学生逐渐掌握自读自悟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干什么?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其实这个环节,正是因材施教、帮助个别学生的良好时机。“汇报交流”环节的要求是:交流读书心得,突破重点、难点,进行语感训练。这一环节对教师来说,正是顺学而导、实现教学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时机。主要做以下几件事:第一,引导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交流可先小组再全班)。第二,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引导、点拨。引导,要兼顾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和表达形式,要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拨,要对好的见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励,对感悟不深或错误之处,要策略地指出并指导矫正。第三,指导品读重点段,深化理解和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加强语感训练。学生汇报不出反映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段,教师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展开重点、难点教学。第四,教师要善于在讨论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时,巧妙地把教学引导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经验证明,“汇报交流”这一环节进行的好坏,关键在学生是否能充分地“自读自悟”。不充分地读书,或只读不思考,就让学生讨论交流,很可能离开课文乱说一通,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读背说写”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习,积累运用。主要工作有:第一,拓展阅读,从课文的相关内容拓展开去,一篇带多篇。第二,指导语言积累,背诵全文或典型段落。第三,说写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情节或表达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经验或生活实际,进行说话或小练笔。第四,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五,让学生听写、抄写或默写自己喜欢的,或指定的段落、语句。第六,指导分析字形和写字等。这些工作除了识字、写字、抄写词句,每篇导读课文必须安排外,其他各项可根据课文内容、形式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一两项即可,不必每篇导读课文面面俱到。上述中、高年级导读课教学三大环节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过程的话,那么,“自读自悟”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搜集信息和感知信息;“汇报交流”则是生与师、生与生以文本为认识对象的广泛多向的对话交流,进行信息处理;而“读背说写”就是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把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强化、积累和运用。同时,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突出了语文实践,在“汇报交流”阶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我市小语整体改革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教学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课文整体教学的思路,又给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设计留出了灵活的创造空间。各类课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步骤,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刚刚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师的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