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第六批、第七批立项重点建设专业.doc_第1页
关于对第六批、第七批立项重点建设专业.doc_第2页
关于对第六批、第七批立项重点建设专业.doc_第3页
关于对第六批、第七批立项重点建设专业.doc_第4页
关于对第六批、第七批立项重点建设专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对第六批、第七批立项重点建设专业进行验收的通知校属各相关学院:学校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文、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文批准立项重点建设的14个专业,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通过了学校的中期检查。现学校决定在2011年秋季学期对以上专业建设项目进行验收。此次验收属于学校质量工程建设“三级体系”中的校级建设阶段验收,旨在督促立项建设专业按原立项建设要求,以及中期检查时专家组意见加紧建设及整改完善工作,并发掘一批建设有成效、并有实力冲击省级或国家级重点(特色)建设专业点的专业,整体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为明年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做准备。具体安排如下:一、 检查验收对象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文、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文批准的14个立项重点建设专业(详见附件1)。二、检查验收安排 1、自查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进行自查总结并提出验收申请,由所属学院对建设项目进行初步审核。项目负责人根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评估方案(附件2)及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特色专业剖析指标及要点(附件3),对照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对建设工作完成情况、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果,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写出建设总结报告,并填写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验收申请表(附件4)。建设总结报告及验收申请表于2011年11月25日前提交教务处教务管理中心(电子和纸质文档各一式一份,联系人:蒋励,联系电话:6051624)。2、学校评审验收各专业建设项目组整理好专业建设的相关资料(备查),由教务处教务管理中心组织校内专家组进行评审验收。时间安排及评审验收方式另行通知,形成的专家组评审验收意见将报校长办公会审定。教务处2011年11月11日附件1、验收专业名单附件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评估方案附件3、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特色专业剖析指标及要点附件4、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验收申请表附件1 验收专业名单序号专业名称所属学院负责人立项批文备注1矿物加工技术矿业学院周小四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2煤矿开采技术矿业学院杨建中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3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测绘学院赵文亮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4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工程学院李志红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5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工学院况世华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中期检查时申请更换负责人为杨平6工程监理建工学院唐小莉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7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学院苏阳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中期检查时申请更换负责人为段波8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学院周凯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9旅游管理商学院蒋小华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10市场营销商学院杨莉惠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11商务管理物流学院谭红翔昆冶高专教发200616号中期检查时申请更换负责人为季永清12物流工程技术物流学院王菽兰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13连锁经营管理物流学院蔡中焕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14商务英语外语学院高辉昆冶高专教发20076号中期检查时申请更换负责人为王秋菊附件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评估方案一、总则(一)专业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的龙头作用。专业建设评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专业建设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评估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办出专业特色。(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分为两级,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有28项,其中核心指标10项。另有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附加分项目。(三)评估方案采用等级评定方法,分A、B、C、D四级。方案中界定了A、C等级内涵及标准,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评估采用百分制,赋分至小数点后两位。(四)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1、优秀:总分值90分;核心指标均达到A级;有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 2、良好:总分值80;核心指标均达到B级或B级以上; 3、合格:总分值60分;核心指标均达到C级或C级以上。4、不合格:总分值60分;有核心指标未达到C级。(五)专业评估以系部(院区)自评为基础,学校组织专业评估专家组进行评审,提出评估建议结论。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6分)1.1专业办学指导思想(2分)1.2专业设置与调整(2分)1.3*培养目标定位与毕业生质量(2分)2、专业培养方案(14分)2.1*专业培养方案制(修)定(6分)2.2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体系(4分)2.3培养方案实施过程(4分)3、课程建设(14分)3.1*精品课程建设工作(6分)3.2课程整合与课程更新(2分)3.3课程大纲(2分)3.4教材使用与教材建设(4分)4、师资队伍建设(14分)4.1师资结构(4分)4.2兼任教师(2分)4.3*师资质量(6分)4.4师资队伍建设(2分)5、实训基地建设(10分)5.1*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5分)5.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5分)6、产学研结合(10分)6.1*产学研结合实施(6分)6.2产学研结合机制(4分)7、教学管理(14分)7.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3分)7.2*实践环节与职业技能鉴定(4分)7.3*质量监控(4分)7.4教学档案与教学文件(3分)8、学生素质(10分)8.1学风(3分)8.2知识、能力、素质(3分)8.3*职业证书获取率(4分)9、社会声誉(8分)9.1就业指导及毕业生质量反馈(2分)9.2*就业率(4分)9.3社会评价(2分)10、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注:有*号的项目为核心指标。三、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见附表)附表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专业名称: 归属系部(院区): 教研室: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 价 标 准评价等级和分值得分说明A 级C 级ABCD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6分)1.1专业办学指导思想(2分)1.专业办学定位明确,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有充分认识。2.对专业发展有研究,经常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学习与研究。1.专业办学定位明确。2.对专业发展有研究。21.61.21须提供行业分析、市场调研、专业可行性分析报告、专家论证报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及工作情况等反映专业设置全过程的系列资料1.2专业设置与调整(2分)1.每年定期开展行业分析和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专业职业面向明确,专业发展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2.专业设置、调整依据充分,程序完备。3.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有计划、目的明确,注重实效,对专业建设指导作用显著。1.开展了行业分析和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等工作,专业职业面向明确,具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人才市场有一定需求。2.开展专业调整工作。3.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有计划、工作有记录,有总结,工作有效果。21.61.211.3*培养目标定位与毕业生质量(2分)1.培养目标有准确的职业定位,能主动服务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规格表述清楚,与培养目标一致,操作性强。1.培养目标职业定位基本准确。2.培养规格表述明确,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具有可操作性。21.61.212专业培养方案(14分)2.1*专业培养方案制(修)定(6分)1.有相关行业专家参与,经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深入讨论。2.专业培养方案规范稳定,思路清晰,论证充分,程序严密。3.内容全面系统,突出了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培养模式有创新、有特色。4.对双证书制有要求,能够引入专业资格恰当、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5.有合理、适用、操作性强的辅修专业培养方案。1.经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深入讨论。2.专业培养方案论证充分,程序严密。3.内容全面系统,突出了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4.对双证书制有要求,能够引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64.83.63须提供专业培养方案的制(修)定的工作分析及总结报告。2.2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体系(4分)1.课程设置和课程整合依据专业教学需要,论证充分,与相关教研室沟通协调。2.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培养的特点。3.课程衔接得当,前后顺序合理。4.全部课程均有清晰、准确的课程简介。1.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培养的特点。2.课程衔接得当,前后顺序合理。3.有课程简介。43.22.42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各种形式的实践环节。2.3培养方案实施过程(4分)1.培养方案相对稳定,各教学环节开展顺利。2.实践教学注重实效,有效实行双证书制度。 3.培养方案调整、修改依据充足,论证充分,审批程序严密。1.培养方案相对稳定,各教学环节开展顺利。2.有效实行双证书制度。 3.培养方案调整、修改审批程序严密。43.22.423.课程建(14分)3.1*精品课程建设工作(6分)1.有课程建设计划,主干课程均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2.积极参加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有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立项3项以上。经验收,评价均在良好以上,两门以上课程被命名为校级以上精品课程。1.有课程建设计划,主干课程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2.积极参加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有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立项1项以上。经验收,评价均在良好以上。64.83.633.2课程整合与课程更新(2分)根据专业教学发展需要,及时对课程进行整合和更新,论证充分,程序完备。根据专业教学发展需要,有课程整合和更新。21.61.213.3课程大纲(2分)1.所有课程均有经教研室和相关专家共同讨论而制订的规范、实用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2.对教学大纲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3.实践课大纲有创新、适应性强,有规范的标准体系,实施效果好。1.所有课程均有经教研室和相关专家共同讨论而制订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得到落实。2.对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的更新。3.实践课大纲有规范的标准体系,实施效果好。21.61.213.4教材使用和教材建设(4分)1.能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高职高专教材和优秀课件,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70%,教材选用程序规范。2.重视教材建设,教材编写、教材更新等工作有成效,教辅材料配套完备。1.能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高职高专教材和优秀课件,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50%,教材选用程序规范。2.重视教材建设,教辅材料配套。43.22.424、师资队伍建设(14分)4.1师资结构(4分)1.生师比16,50%专任教师周学时12;专业专任教师6人,专业主干课程全部由专任教师担任。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高级职称(不含高讲)比例达到3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梯队合理,作用显著。1.生师比18,专业专任教师4人,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由专任教师担任。2.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15%;高级职称(不含高讲)比例达到2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大于50。3.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且能发挥积极作用。43.22.42计算生师比时,教师数包括专任教师、校内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双师型教师具体标准见学校有关文件。4.2兼任教师(2分)1.对兼任教师的聘任及管理规范,严格把关。2.建立了兼任教师队伍师资库,相关资料齐备。3.兼任教师认真参与教研活动、专业建设等工作。4.兼任教师教学效果好。1.对兼任教师的聘任及管理规范。2.建立了兼任教师队伍师资库,相关资料齐备。3.兼任教师认真参与教研活动。4.兼任教师教学效果好。21.61.21兼任教师包括校内行政兼课教师、返聘教师,校外外聘教师、客座教授等。4.3*师资质量(6分)1.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价满意率超过90%。2.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竞赛,并获奖。3.承担校内外教研、科研立项项目,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有校级以上成果。4.积极发表论文,年人均1篇以上。 1.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价满意率超过70%。2.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竞赛。3.承担校内外教研、科研立项项目,有校级以上成果。4.积极发表论文,年人均0.5篇以上。64.83.634.4师资队伍建设(2分)1.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进修学习计划,实施效果好,教师参与科研、进修积极性高。2.对年青教师的培养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措施得力,成效显著。1.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进修学习计划。2.对年青教师的培养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21.61.215、实训基地建设(10分)5.1*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5分)1.有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建立了设备先进、软硬配套、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2.实验仪器设备完好率95%,使用率高。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齐全、管理规范有序,对学生开放,且措施得力。1.有实验室建设规划,建立了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2.实验仪器设备完好率75%,使用率高。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齐全、管理规范有序。54325.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5分)1.建有4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实训内容、管理制度、运行保障、质量监控等资料齐备,实施效果好。2.配备有责任心强、水平高和相对稳定的实训指导教师。3.有系统、科学的实训计划、方案及保证措施。1.建有2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实训内容、管理制度、运行保障、质量监控等资料齐备。2.配备有实训指导教师。3.有实训计划、方案及保证措施。54326、产学研结合(10分)6.1*产学研结合实施(6分)产学研结合深入到专业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服务等方面,达到双赢互惠。产学研结合体现在专业师资队伍共建、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面。64.83.636.2产学研结合机制(4分)形成了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轴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的机制、制度,成效显著。产学研合作理念、机制和途径在办学中有所体现。43.22.427、教学管(14分)7.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3分)1.能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灵活适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考核方式的改革。2.开发并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80%课程有CAI课件,50%课程运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且效果明显。1.能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能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30%课程有CAI课件。32.41.817.2*实践环节与职业技能鉴定(4分)1.实践环节安排合理,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体现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2.专业培养方案中对本专业职业领域中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有明确的规定,且计划和安排明确,便于实施。3.职业技能鉴定和双证书制度工作落实好。1.实践环节针对性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2.专业培养方案中对本专业职业领域中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有规定。3.职业技能鉴定和双证书制度工作有落实。43.22.427.3*质量监控(4分)1.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对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进行安排和落实,运行稳定,规范有序,教学事故处理及时、严格。2.每项教学环节完成后有分析、有总结。3.教学检查、督导工作到位,效果明显。1.按照培养方案对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进行安排和落实,教学事故处理及时、严格。2.教学环节完成后有分析、有总结。3.教学检查、督导工作到位。43.22.427.4教学档案与教学文件(3分)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档案齐备、分类合理,能客观、准确地记录教学过程和质量,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制度。电子文档齐备、适用。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档案齐备。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文档。32.41.818、学生素质(10分)8.1学风(3分)1.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热情高。2.迟到、缺课现象极少。3.生均年借阅图书数10册。4.学生积极踊跃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文化活动,在各类竞赛、评优活动中,获奖比例高。1.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学习有热情。2.迟到、缺课率低。3.生均年借阅图书数6册。4.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以及各类竞赛、评优活动。 32.41.818.2知识、能力、素质(3分)1.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考核成绩好,不及格率低。2.学生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成绩高于学校平均水平。3.重视实践环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高。4.学生能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5.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1.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考核成绩好,不及格率低。2.学生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成绩处于学校平均水平。3.重视实践环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高。4.学生基本能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5.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32.41.818.3*职业证书获取率(4分)1.学生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取证率98%。2.双证书制度促进学生就业效果好。学生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取证率85%。43.22.429、社会声誉(8分)9.1就业指导及毕业生质量反馈(2分)1.就业指导工作有计划、有落实,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就业推荐工作成效显著。2.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有制度、有安排、落实好,反馈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称职率高。1.就业指导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就业推荐工作有成效。2.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反馈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称职率高。21.61.219.2*就业率(4分)1.就业率统计规范、可信,且高于学校平均水平。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率统计规范、可信,处于学校平均水平。43.22.429.3社会评价(2分)1.近2年专业录取新生报到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2.专业办学在本地区同类专业中处于较高水平,社会声誉良好,受到行业、企业好评。1.近2年专业录取新生报到率处于学校平均水平。2.有一定的社会声誉。 21.61.2110、特色或创新项目在专业建设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取得了一系列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标志性成果。专业特色是专业在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创新精神解决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断积淀形成的专业特有优质风貌。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专业建设观念、思路;(2)人才培养模式;(3)教学内容、方法、手段;(4)产学研结合;(5)学生能力培养;(6)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 附件3 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特色专业剖析指标及要点剖析指标剖析要素剖析要点说明1专业建设基础1.1专业设置背景1.行业、产业背景支撑;2.人才需求分析;3.专业名称规范。1.2专业建设基础1.人才培养方案科学;2.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准确;3.课程体系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和岗位针对性、适应性;4.实训条件;5.教学模式;6.“双证率”情况;7.毕业生届数和就业率情况;8.质量工程实施情况;9.社会服务功能情况;10.教研情况;11.前期建设优势。1.3专业建设团队、共建单位1.专业团队建设总体情况和结构;2.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同专业相吻合;3. 团队成员有明确分工;4.共建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