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介绍.doc_第1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介绍.doc_第2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介绍.doc_第3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介绍.doc_第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介绍.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介绍本站建于2009年,主要从事煤矿通信、监控、信息化与电气安全方面的研究,并具有领先优势。作为第1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16项;主持制定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出版著作及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被SCI和EI检索100余篇);专利10余项;主持研发了KJ8型码分制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KJ13型时分制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和KJ361型矿用无线通信人员管理系统;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百余名。本站指导教师有:孙继平教授、钱旭教授、张瑞新教授、聂百胜教授。专家简介1 孙继平教授孙继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安全生产信息化及煤矿电气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标准制定项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制定项目等,解决了一系列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 作为第1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5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16项(其中作为第1完成人14项);主持制定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出版著作及教材10部(第1作者或独立完成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1作者被SCI和EI检索40余篇);专利13项(作为第1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权4项);主持研发了KJ8型码分制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KJ13型时分制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和KJ361型矿用无线通信人员管理系统;培养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40余名,硕士90余名。主办全国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培训班,培训煤矿安全监控人员数千人;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举办的全国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上岗培训、煤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和原煤炭部举办的局、矿级总工程师培训等培训班上主讲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煤矿电气安全,接受培训人员达数千人。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参加了河北省唐山市刘官屯煤矿“12.7”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矿“11.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山西省临汾市洪洞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安信煤业有限公司“6.13”特别重大炸药爆炸事故、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李家洼煤矿新井“7.14”特别重大炸药燃烧事故、河南省登封市新丰二矿“9.2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山西省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和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四矿“9.8”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工作。获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煤炭学会青年科技奖,被评为原煤炭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煤炭系统科技拔尖人才,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原煤炭部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原煤炭部直属机关杰出共产党员,北京市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信息体系专家组组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生产专家机电组组长,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信息与自动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煤矿安全监控委员会主任,国家“653”工程煤矿机电领域首席专家和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与信息化方向首席专家,全国黄金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矿专用设备通信与监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黄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理事,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副主编,煤炭学报编委等。2钱旭教授:钱旭,1962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分管学院党务、财务、科研、研究生教学. 1998年煤炭系统拔尖人才,2001年校后备学科带头人,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界学术委员会委员,煤杂志编委。曾多次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留学日本。研究方向:数据库、信息融合技术、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技术、知识工程。在计算机学科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共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有十多篇EI检索;20多篇被ISTP收录。曾主持三项省部级纵向基金项目(负责人)。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参加国家863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纵向基金项目3项。现主持省部级纵向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多项。获煤炭系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998年)、煤炭系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999年)、煤炭系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1997、1999)、校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1999年)、校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1997、1997、1999、2001)、校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1997年)。3张瑞新教授: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12月0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张瑞新博士现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兼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电子政务及其安全生产信息化(包括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应急救援)、信息技术及企业信息化、采矿和安全工程。张瑞新先后于1985、1988和1993年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并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在印尼PT BUKIT SUNUR公司、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矿业工程及其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自1988年以来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两地作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曾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2002年调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历任信息网络处处长(支部书记)、主任助理(党委委员)、副主任(党委委员)等职。社会学术兼职主要包括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程系列高级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张瑞新博士主要学术成果:主持完成50余项有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采矿工程、矿床资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包括“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谢和平创新研究群体和信息产业部电子基金等纵向项目,以及针对煤矿企业资源规划开发、采矿新技术应用研究的横向项目,其成果直接地应用于企业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10余篇被ISTP、EI收录,出版教材和专著3部;先后赴英国、美国、印尼、波兰、澳大利亚等国访问考察,多次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在中国矿业大学讲授多门研究生课程并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工作,其中10余名博士、硕士生已经毕业。张瑞新博士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1994年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1994年、证书号:9451646),孙越崎青年科技奖(199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十佳青年”称号(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证书号:2007-516-2),2009获得IT两会“中国推动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4聂百胜教授:聂百胜,博士(后)、教授,1998年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1-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3年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合著专著1部,参编教材4部,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多篇。主持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仪器专项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