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doc_第1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doc_第2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doc_第3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doc_第4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分析一、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本套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教学除法,我们不妨一起先简单回顾一下前阶段学生学习过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 1.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2.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1.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三年级上册:1.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2.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3.把“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三年级下册:1.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4.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所以,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这些目标在教师用书中陈述很清析)1.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如,6002、4005等;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或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能被整除),如,6303、3606等;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3.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4.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5.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 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二、 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我们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算法;其次,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商里有0的除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教学难点。接下来就详细展开,谈一谈这两方面的教学处理意见。1.教材P14是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基本算法的过程。P1下部分的例题是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基本算法的第一道例题,要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教材没有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联系养鸡场的实际问题估计9862的商是4百多,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估计时的思考,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这样,学生在笔算时就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然后在学生尝试进行笔算时,通过“4为什么写在百位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P2“想想做做”第2题采用了“先扶后放”的设计。前两题在计算时是有格子的,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算理是先除百位上的数,再除十位上的数,最后除个位上的数。后两题在计算时是没有格子的,在进一步巩固基本算法的同时,第一题每位上都够除,到第二题除百位上的数有余数,到第三题除十位上的数有余数,到第四题除百、十、个位上的数都有余数,这样在对比计算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先除百位上的数,再除十位上的数,最后除个位上的数;并且哪一位除下来有余数,都要和下一位合起来再接着除。P3的例题是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基本算法的第二道例题,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教材仍旧不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先让他们通过估计知道3124的商要比100小。在学生估计时,要帮助他们弄懂两点: 一是商为什么比100小,二是商应该是几位数。然后在竖式计算时让他们研究为什么先算314,而且“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的道理。学生初学除法的这种情况,容易写错商的最高位的位置,在这儿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教材在P3 “想想做做”第1题中仍旧使用“先扶后放”的设计。前两题在计算时是有格子的,这样能帮助学生知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百位上的数不够除时,要用前两位数来除以除数,而后两题在计算时是没有格子的,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前两位数除以除数余下来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接着除。通过上面道两道例题,分两课时的教学,学生基本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总结计算法则,而是通过P4 “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整理并体会笔算的方法。其中的四组题都是精心设计的,每组的两题中,一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应该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商是三位数;另一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应该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通过比较和估计,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到这里,学生基本形成清晰的概念,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除百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就先除前两位数,不管哪一位除下来有余数,都要和下一位合起来再接着除。2.教材P610是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的过程。计算除法,在写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商0。“不够商1”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某一位上遇到“0除以一个数”,另一种是某一位上被除数虽然不是0,但比除数小。商里有0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商的中间有0,另一种是商的末尾有0。这是本单元的又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本单元对于“商里有0的除法”分三部分教学。 第一部分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第二部分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要商0;第三部分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不够商1,这一步要商0。下面分三部分详细阐述。(1)P6上面的例题是教学“0除以一个数商0”,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解决这个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照顾四个特点: 一是在“小兔采蘑菇、小猴摘桃”现实的情境中由63引出03,使学生感到“0除以一个数”是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自己得出03的商是0,而不是由教材或教师告诉他们应该商0;三是从030很自然地迁移到接下来的“试一试”中04、09发展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四是初步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教材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注意了方法和结论的科学性。关于除数是“任何不是0的数”在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 一是不能含糊,即除数必须是不为0的数;二是暂时不要求学生研究为什么除数不能是0,也不要对他们讲这是为什么,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理解这一规定的条件。更不要出现类似30、00这样的式子让学生说它们都是无意义的。(2)P6下面的例题3063是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的第一道例题。在教学时,教材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口算和笔算,(教材P7中分别用三个小卡进行了呈现)小番茄通过估计3063的商比100大一些,小青椒口算3003100、632、1002102,体会到商中间有0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这个0,就不是一百多一些,就不是三位数了。最后引导学生通过竖式笔算,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03应该在十位上商0,即商的中间有0。然后由教师主导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即被除数的十位上03,只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可以把0移下去、3乘0得0、0减0得0这些过程都省略不写。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尝试着笔算算3062,帮助他们通过估算、口算、笔算实现教材的意图。第二,要把竖式的简便写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写法上(即要实现从“萝卜”卡通那样的写法,到大卡豆荚先生那种简便写法的过度),让他们弄懂为什么可以这样写,体会其简便。 接下来教材P 7的“试一试”区别于刚刚上面学习的例题,例题是“商里有0的除法”中商中间有0的现象,而“试一试”则是“商里有0的除法”中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在让学生试算之前先估计商是几位数,能防止漏写商的个位上的0,体会商末尾有0是合理的。另外还要提醒学生,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竖式是不是也有比较简便的写法,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呈现两种算法的对比,以体会那种笔算方法的简便。 学生初次学习“商里有0的除法”,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为此,P8教材在“想想做做”第2题仍然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前两题,教材是给了笔算的格子,在格子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基本笔算方法的基础上,遇到“商里有0的除法”时,有时商中间要写0,有时是商的末尾要写0;后两题没有写0格子,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在计算的过程中感悟计算法则。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对第四题的掌握情况,“7505”计算中,百位计算后有余数,因为而在此之前,本课时的例题、试一试等都是各个数位上的数都刚好能整除。(3) P9页的例题4324是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的第二道例题,与上一课时“商里有0的除法”情况是不同的。被除数的某一位,虽然不是0除以一个数,但这一步的被除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也应该商0。教材安排上与上一课时相同,仍然是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情况,P9页最下面的“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是0的情况。4324的教学线索与3063相似,仍然先估计再笔算。不同之处是,让学生在笔算时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冲突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接着由我们教师来解疑:“十位不够商1,就商0”,并在板书出现完整的竖式。教学时,不但要告诉学生在十位上商0,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继续除下去。通过例题学习,学生知道并理解被除数中间不够除以除数就要商0,在接下来的“试一试”,就区别于上面的例题,出现了被除数末尾不够除以除数也要商0的情况,在这里,虽然是“试一试”,但我们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计算,而应该在学生尝试计算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商里有0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到P10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仍然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减少“商里有0的除法”的计算错误。 上面是对本单元第一个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的一点简单阐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二是教材P11-12中安排的用连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这部分教材有三个特点: 一是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如书柜、春游、服药、买玩具等等)。二是呈现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利用条件的能力。但也有个别题是文字叙述的(P12第7题),个别条件较隐蔽(P12第5、6,特别第7题),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和思维活动的质量。三是学习方式以学生独立解答和相互交流解法为主。我们教师的作用应着重体现在组织学生进入情境、完整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与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组织学生交流解法、整理解题思路、提高思维水平,通过反思弄明白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先算、先算的这一步是怎样想到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但不要强求每位学生都要一题多解。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安排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目前大多计算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是:教师创设情景(我们的随堂课常常是挂起一张主题图) 学生提出问题 独立思考算法 反馈交流算法 自主选择算法。翻开我们的教材,可以再回顾一下,在P1-10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同算法和算理的过程中共有6个例题,呈现了6个生活场景,其中5个例题的生活场景是一个主题-养鸡场。P1的第一个例题“养鸡场一共有600只鸡,分3层,平均每层有多少只?”到P1的第二个例题“这些鸡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到P3的第三个例题“这些蛋共卖了312元,鸡蛋每千克4元,卖了多少千克鸡蛋?”再到P6的第五个例题“这个星期的前三天共产鸡蛋306千克。前3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再到P9的第六个例题“这个星期后四天共产鸡蛋432千克,后4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这样连续的情景创设,教材编者可能是处于都是服务于同一个教学内容而这样确定同一主题编排的。但是我们已经有过三年级数学新教材教学经验的老师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从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6个例题长达五六课时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有一种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对于同样的场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学生对这样的情景创设,表现出的兴趣在下降。记得,几年前我们教研组的一位老师曾经在一次课前就这样笑谈道:“我现在前往养鸡场,当饲养员,喂鸡去了。”笑过之后,我们需要要反思,我们有时对教材现有的情景不满意时,我们该怎们办?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实践。在这里,要重审一句话-教师不能只做教材的执行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是否,我们可以摒弃教材中的情景,自己来创设学生更感兴趣的情景?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旧教材的知识点很熟悉,认为反正只要让学生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就可以,有时会在课堂上直接出示算式进行教学计算,至于创设情景认为是无所谓的,实则不然。我们现行的实验教材以主题图,情景信息形式引入,十分重要的一点是,现在新教材不再单列“应用题”教学单元,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计算教学之中。也就是说,本单元的主题图,既承担着整数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所以说,忽视主题图、创设情景的存在,并忽视它的功能,那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再强调一点, 如果我们自己创设的情景不便于学生掌握这节课的新知,那就不如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情景,因为这毕竟是教材编写组精心设计的,有着它特定的意图。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一)对教材主要例题的使用建议 上面在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意见时,都是结合本单元的每个例题来阐述的,所以,这一块的使用建议就不展开。(二)对教材课内练习的使用建议本单元内容是整数计算,因此课堂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尤显得要长一些、多一些,所以,对本单元课内练习的使用有以下几个建议。 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各部分练习要分层对待,逐步递进;以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为例(教材P7),第一层次,教学例题306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进行估算和口算,最后在笔算过程中首次体会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03应该在十位上商0,即商的中间有0.接着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即被除数的十位上03,只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可以把0移下来、3乘0得0、0减0得0这些过程都省略不写。在前后两次笔算对比中,让学生首次体会其简便的竖式写法。第二层次,教材P7中的试一试4804、3505 是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与例题是有所不同的,在计算前引导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防止漏写商个位上的0,体会商末尾有0是合理的。在这个层次还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并且与第一层次相比,要提醒学生,这里的两个竖式是不是也有比较简便的写法。第三层次,教材P8中的想想做做是巩固“商中间有0的”的算理,为此,在“想想做做”第2题采用有格子与没格子的对比练习,笔算中进一步体会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两种不同情况的计算方法。第3题选择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错例,让他们辨析并改正。第4题除了巩固商里有0的除法计算,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如5084,虽然被除数中间有0,但商的十位上不是0;4408,虽然被除数个位上是0,但商的末尾不是0;4005,虽然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但商的末尾只有一个0。教材设计这些题,希望学生进一步明白商里有0的原因不是被除数里有0,而是除到某一位上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在练习前,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实际计算验证。最后第5题是运算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为本单元是整数计算的单元,所以像该课时这样把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各部分练习分层对待,逐步递进的情况,在其它的课时也要同样考虑,这样可以分解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笔算练习要与口算练习、估算练习相辅相成说到口算,在这里要提一提,本单元要掌握的口算内容在教材中是分两部分呈现的,一部分是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这部分口算是本单元在P1以例题的形式出现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所以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200。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另一部分所学的口算是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的,以及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或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能被整除的,这部分口算在教材P13练习二的第3题首次呈现,其中第一组题通过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带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第二组题是对两种不同情况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进行了对比。在这里所要强调一点的是,这儿的口算虽然是在练习中呈现,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它作为学生简单的独立练习来对待,应该加入教师的引导、点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在口述这些口算题的算理中进行自主比较,以体会不同口算题的不同算法,从而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我们都知道笔算是不能与口算、估算截然分开,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翻开教材,我们从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习、复习等各个板块中,教材都有不同层次的估算要求。以P5“练习一”为例,练习中除了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更注意加强估算。在学生已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上一课时P4想想做做的第3题),到这一课时来学习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这一课时P5练习二的第2题)。这样的估算既巩固除法的法则,又培养试商的能力。学生第一次进行这样的估算,教材通过番茄小卡估算2283的商是七十多作了示范(百位上2除以3不够,用22个十除以3等于7个十,商就是七十多)。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这个卡通是怎样想的,“七十多”是怎样得到的,从而得到启示。在这儿特别一提的是,除了在练习二第2题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估算外,在以后的笔算前,也可以先让学生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习惯。第3题是利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估计的现实作用,增强估算意识。这道题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谁跳得快一些”是什么意思,使他们明白只要比较两个人每分钟跳绳的下数。其次要让学生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估算。在得到结论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一下,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估算省力、方便。 有些练习题不能放手让学生进行纯粹的“独立作业”以P5练习一为例,第2题,它不应该是一道独立作业,而是要教给学生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第4题,它不应该是一道独立作业,在学生一组一组练习后,我们要组织学生比较,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为后面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做铺垫;第5题,它不应该是一道独立作业。因为,现在的新教材,有关“单价、总价、数量”“时间、速度、路程”等数量关系不再以例题新课的形式呈现,而是以这样的练习题组或表格的形式呈现,所以练习一的第5题与其说它是一道练习题,不如说它是关于“时间、速度、路程”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时间、速度、路程”的数量关系有初步了解,当然在这里不要一步到位,在后续教材,有关这组数量关系还会再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本单元下面P13的练习二,P15的复习两部分共安排四课时的练习课,其中的每一道习题,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都不能把它们仅仅当作学生一题题独立作业,就题而题。练习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概括、迁移能力。教材中呈现的习题都是典型的几个小题,仅仅完成这几个小题目并不能成就学生计算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我们教师有必要依据课标拓展练习,用心进行练习设计,并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质量。上学期,我们研训中心在华罗庚实验学校进行了一次三年级整数计算教学展示活动。金城镇李继锋校长为我们当时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展示了一节充满活力的计算练习课,这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三上“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中练习七的第一课时,本课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活动的设计,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推敲。同时,李校长的这节练习课,也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练习题不能放手让学生进行纯粹的独立作业”。不仅仅独立的练习课,我们要考虑练习设计,在例题之后的想想做做,有些题组我们也不能把他们当做学生的独立作业来简单的处理。再如P12的想想做做第5-7题,与前面的例题有所不同,虽然也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用哪一个数做第一个除数或做第二个除数都是可以的。如第5题,第一步可以求平均3只燕子1天吃害虫多少只(7802),也可以先求平均1只燕子3天吃害虫多少只(7803)。学生练习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弄清自己计算的每步算的是什么。在这里要提出的是,如果,有学生第一步列式为23也应该允许,但此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难以叙述清楚,所以,对于此类题,我们要跟学生明确不提倡先用乘法计算。又如,各次“想想做做”里都安排了一些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各有特点。有些问题的解法是多样的,如第2页第5题,既可以通过1304520、520130来思考。有的问题综合了其他数学知识,如第5页第5题里有路线图的内容、第8页第5题里有简单的时间计算。有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处理余数,如第10页第4题最多只能做206套校服。这些练习,都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与课前备课的思考。 新授之前的复习铺垫还是要适当考虑、进行补充的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都是课堂伊始的情境创设,很难再看到过去常见的复习铺垫了。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但是,也有一些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老师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那样的复习铺垫就没有价值了。那么本单元在每节新授课之前,本人认为增加3-5分钟的复习铺垫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其中是表内除法、几百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百以内两位数的减法等等都是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一些必要的基础口算,所以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内安排一些必要的口算、听算练习对本单元的新课学习是很有成效的(我到一些学校调研时,看见有些学校每个学生都有一份与教材配套的口算小册子,我们这些教师不妨每节课有针对性地用好它,发挥出口算小册子的功效);比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新课前的五分钟内安排两道三上已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这些练习的复习对下面的新知探索起着一定的迁移作用。所以,从种种方面考虑,我们在这个单元的一些课堂伊始,不妨设计一点复习铺垫,未尝不可。(三)对教辅课外作业的使用建议 现在发放到学校,与三年级下册配套的教辅大致有三类,分别是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口算练习册。这三类教辅,各个学校使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学校仅仅使用一种,一般是在练习与测试与补充习题任选一种;有的学校使用其中的两种、一般是练习与测试与补充习题搭配使用;也有的学校上面三种教辅全部使用。教辅口算练习册练习目的较单一,集中针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而言,在这里就撇开不谈。 教辅补充习题表现的主要特点是:1配合教学进度,每一课时附加两页练习,每两页练习量学生完成时间大约是22分钟左右(这是我在班级实践作业记时大约一个学期的经验积累,快的15分钟完成,慢的30分钟);2.从练习的题组类型和容量看,同步巩固的题量较多,我们可以考虑选做,选做其中一些思维层面有所提高的题组。(在分析该单元时,我先下水做了咱们补中配套第一单元共17页练习,发现其中明显高于教材题组类型的练习基本不多,如P8中第3题,“小兰家到外婆家距离558米,外婆家距离小芳家248米。小兰从家出发,用同样的速度先到外婆家,再到小芳家,已知小兰从家到外婆家所用的时间,比从外婆家到小芳家所用的时间多5分钟,它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题目和教材p5第5题看似相同,其实解题思路明显高于教材;又如,P12中第5题,如此的表格题组明显超前教材,这样的解题思路到教材本单元末的复习中才出现;再如,P17中第1题,这样的题型比较灵活,在教材的练习题组中基本看不见,需要考验学生应用综合知识的各项能力)。教辅练习与测试的主要特点是:1.配合教学进度,每一课时附加一页练习,每页练习量学生完成时间大约是13分钟左右(我在我班实践作业记时大约一个学期的经验积累,快的7、8分钟完成,慢的20分钟);2.每课时的练习题组的安排模式基本与教材每课时中的想想做做类似,较同步;3.它明显优于教辅补充习题之一的是,在有些课时后的练习中安插了一道思考题,这样的题目序号前打有“”(如第一单元P6是巧填竖式、P8是周期问题、 P10是和倍问题、 P12开放题),这些题拓展了班级中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旨意与教材中的“思考题”是相匹配的;4. 它明显优于教辅补充习题之二的是,在单元结束后不定期安排了六次“自主测试”(基本是每个大单元一次自主测试,两个小单元合起来一次自主测试)一次期中测试,一次期末测试;5. 它明显优于教辅补充习题之三的是,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六次综合实践活动,在练习与测试中都安排了一次相应的“数学乐园”,教师引导下,认真完成每一次的“数学乐园”,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数学乐园”中题组一般与实践生活较接近,生活味浓,操作性强。针对练习与测试的这五大优越性,如果要选择一种教辅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我觉得练习与测试是首选。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教师用书的课时安排(十课时)第一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P1-2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二位数) P3-4第三课时:练习一 P5第四课时:商中间、末尾有的除法(一) P6-8第五课时:商中间、末尾有的除法(二) P9-10第六课时: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P11-12第七课时:练习二(一) P13第八课时:练习二(二) P14第九课时:复习(一) P15第十课时:复习(一) P16机动课时安排(二至三课时)我们教师用书P6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全册教科书安排了56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4课时。全学期大约有30左右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计算一下,也就是有近25课时左右的机动课时,这些机动课时安排哪儿,怎样安排,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认为这些机动课时分散到各个单元中比较合适,各单元的机动课时数视每个单元大小、难易而定,而且机动课时也不一定都安排在每个单元末。比如,本单元我们可以首先在“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二位数)”或在“第三课时,练习一”之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原因在于,第二课时的练习内容较丰富,P3-4教材中包括例题在内有18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下面还要解决3个实际问题,一课时中完成好这些题组是比较紧张的。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下面的练习一,进行适当的调正,在此课时后安插一节机动课时,进行创造性的练习设计。总而言之,机动课时还是要我们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灵活、机动地安排。六、单元检测安排及使用提示我们使用的是溧阳教研室编写的单元测试题。从我们三上使用一学期反馈情况看来,我们三年级现在使用的这份单元测试题有着“量大、题活、”等一些较为显著的特点。所以针对这种现状,在让学生检测前,我们教师要做到,一、给足学生足够的答题时间,一般要一个小时;二、让学生检测前,我们要“下水”做一做,对其中的错题、偏题、活题、难题要心中有数;(以第一单元的检测题为例,其中“四、计算题;五、笔算判断题;六、解决问题;”三大题中的题组都属于平时学习练习过的常见题型,在“一、填空题;二判断题;三、选择题;”存在一些活题,占百分之十左右;检测末的“思考题”中安排了两题,第一个是巧填竖式,第二个是差倍问题。在检测前,如果对练习与测试中打题进行过指导,部分学生是能解决这两个思考题的。所以,在这里要强调,为了能较好地发挥我们手中检测题的检测作用,首先检测前,我们教师要心中有数,如果存在有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力范围不够的题组,在平时的课堂上要进行提前必要的渗透)三、检测的次数要做到一定的控制,不要过勤、过密,对于一些小单元的检测题,也可以作为课堂或课后作业(如第三单元,两课时的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就没有必要安排一次严肃的知识检测)。七、典型课例分析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教学流程:第一层次 423 063 606 (1)在方框后填入幸运数字后计算(2)口算和估算练习(3)知识综合应用:423 063 第二层次(1)聪明的你一定可以迅速地计算下列各题:90023 90033 9006 9009通过计算和比较,你什么发现?(2)依据你的发现规律填空 84842=848 2024=202 (3)你能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计算80032吗第三层次(1)抢答题 (2)依据图文,为右边的算式补问题 2523 34 25234 252(34)(3)某市实验初中210班的同学在期末考试中被平均分在了2个考场,每个考场中的同学再平均分为5个组,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同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年 月 日教学分析 一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年 月 日”是时间单位,有关时间单位和记时方法的教学,本套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认识了。我们照旧先简单回顾一下前阶段学生学习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非整时的时间;三年级上册: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联系,平年和闰年。所以,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合作意识。二、 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区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并能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全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实践活动。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为了解决单元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 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实践活动。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安排说明1 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内容。 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教材P17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观察2005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年历下面的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05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2 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P19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08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3生日快乐实践活动进行中。 这次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日为题材,活动形式新颖有趣,紧扣年、月、日的知识,运用了统计方法。活动分两段进行: 第一段是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间接地讲述,让同伴猜一猜是几月几日。这里会涉及年、月、日的许多概念,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第二段是用统计的方法调查、整理并用图表呈现班级里学生的生日分布情况,是一次联系实际的活动。最后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进行孝敬长辈的教育。这次活动要认真组织,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说话,然后请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教师用书的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年 月 日 P17-18第二课时:认识平年和闰年 P19-21第三课时:生日快乐 P22-23机动课时安排(一课时)五、典型课例评析课题:实践活动生日快乐课例出处: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08年第1-2期小数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分析一、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平移和旋转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本套教材两次教学平移和旋转,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二次安排在第二学段。本单元是第一次教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或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二、 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通过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全单元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次“试一试”、一次“想想做做”。 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安排说明第一道例题教学日常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列举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和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能根据画面想像出实际状态。教材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很普遍,具有对物体平移、旋转的感性认识。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些运动有什么相同点,通过观察、想像、比较等学习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凭借初步的感受判断九幅图中各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第2题到生活中去寻找平移和旋转。这两道题既帮助学生充实感知材料,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现象。第3题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让他们用动作表达、交流自己对这两种运动的认识,也是对众多现实的平移、旋转现象的初步概括。可见,教材在安排平移、旋转的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有层次地逐渐递进。第二道例题及“试一试”有两个教学任务: 一是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二是学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例题的重点是观察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刻画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图形的平移。“试一试”则按要求平移图形,体会图形的运动。例题和“试一试”是连贯的,“试一试”比例题更有挑战性。学生初次观察图形在方格纸上是怎样平移的,会有一些困难。教学时应就“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到观察的方法。如可以看小房图屋顶尖那一个点,可以看小房图的某一条边学生观察小房图平移的格数,各人选择了各自的着眼点。虽然这些着眼点各不相同,但结论都一样,即小房图平移了6格。通过交流,他们能看到小房图的所有点、所有面、所有线都朝相同方向移动相同距离。这样,学生对平移的感受又深入了一步。所以,这些方法不应是教师告诉他们的,应是学生自己发现并体会的。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稍难一些,教材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研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交流画的方法和思考。平移图形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先平移图形的各个顶点,然后依次联结顶点围成图形。另一种是把图形的各条边逐一平移。平移图形的方法仍然应是学生的思考、探索、交流、选择,尽量避免被动的接受学习。让学生平移的图形要简单些。美丽的花边是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并制作花边,体会图形平移在生活里的一种应用。“看一看”引导学生从平移的角度观察花边的构成,体会到每条花边都是由一个图案有规律地平移得到的,为制作花边打下基础。“画一画”用接着往下画的方法制作两条花边,一边画一边体会图形在平移。在动手画之前,要让学生先说一说图形应该怎样平移,教材在各个大方格里印了16个小方格,能方便学生表达和制作。最后是设计两条花边,能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培养美感、鼓励创造。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教师用书的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平移和旋转 P24-26第二课时:美丽的花边 P27机动课时安排(一课时)五、典型课例评析课题:平移和旋转(新授课)课例出处: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08年第5期六、教学资源推荐华夏网.华夏e-TV频道 (21hx.not/tv/)名师精品展示课视频(吴正宪执教的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乘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依次是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以及需要笔算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还编排了一道思考题,探索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编排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我国明朝计算乘法的方法“铺地锦”。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2829页) 两位数乘整十数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必须进行的一步,因此,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前应该先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安排是从两位数乘10开始,然后向两位数乘几十迁移。 例题创设了一个搬牛奶的现实情境,根据问题列式1210,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10。虽然学生以前没有算过1210,但现实情境能给学生启发,于是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如图中已有9箱牛奶,又往上放1箱会启发学生算12912;图中把10箱牛奶平均分成两堆,会启发学生算1252学生的各种算法中,有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融的产物,有的是类比推理的结果,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许多人会自动选用从12112类推出1210120这种方法。教材及时安排“试一试”,学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