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3单元高考大题题目.ppt_第1页
文化生活3单元高考大题题目.ppt_第2页
文化生活3单元高考大题题目.ppt_第3页
文化生活3单元高考大题题目.ppt_第4页
文化生活3单元高考大题题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高考天津卷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 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 年,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位大学生,在选择 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 5 年艰苦 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 水土。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 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者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8 分),(2)雷锋和鹦哥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 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2012高考江苏卷37)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 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 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 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 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 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 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 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 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 和资金支持。 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 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 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 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 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 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 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6分),(2012 高考福建卷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 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 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 会发出倡议。(10 分)(要求: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2012 高考浙江卷 40)近年来,W 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 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 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 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 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 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0 分)9、,(2012 高考北京卷 39)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试举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4分),(2012 高考山东卷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 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 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8 分),(2011 高考福建卷 39)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 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 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 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 出建议。(8 分),(2011 高考广东卷 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 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 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 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杨;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 展先进文化。,(2011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 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 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 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 5000 多座(其中中国台湾 800 多座、港澳地区 50 多座),遍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 2 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 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 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 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 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 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 议。(4 分),(2010 年高考安徽卷 38)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 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 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 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 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 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 分),(2010 高考北京卷 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 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 挺拔的脊梁。1998 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 的抗洪精神。2003 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 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 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 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 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