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书事例.doc_第1页
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书事例.doc_第2页
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书事例.doc_第3页
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书事例.doc_第4页
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书事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2线698KM+300M处“2003-05-*” 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书 1事故概况 1.1事故发生时间 2003年05月*日*时*分许。 1.2事故发生地点 302公路698KM+300m处 1.3事故过程 上述事故时间、地点,前郭县长龙乡长龙村驾驶员王*驾驶吉-B311*牌照奥拓轿车沿图王公路由西向东驶入302公路,与沿302公路由北向南行驶的农安县农安镇驾驶员王*驾驶的吉-J009*牌照丰田4500型吉普车相撞,事故造成王*及吉-B311*牌照奥拓轿车内的乘员孙*、于*、雷*当场死亡,乘员赵*受重伤,经医院抢救后医治无效死亡,吉-B311*牌照奥拓轿车报废,吉-J009*牌照丰田4500型吉普车损坏,驾驶员王*及两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 2委托鉴定事项 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事故处委托鉴定吉-B311*牌照长安奥拓(Alto)轿车和吉-J009*牌照丰田4500型吉普车(LandCruiser)事故前行车速度及两车从预定点到碰撞点所经历的时间。 3鉴定依据 3.1事故车辆、道路数据 事故现场道路环境及路面情况; 事故案卷(事故现场图、当事人笔录、车损照片、事故现场照片); 汽车损坏及接触变形考察。 3.2参考数据 两车基本技术参数数据 4. 事故分析 4.1 事故形态分析 吉-J009*牌照丰田4500型吉普车前风挡玻璃全部脱离前风窗框,驾驶室左前侧车门玻璃全部脱离车窗框,发动机罩向上隆起并有严重褶皱变形,发动机的两侧翼子板及水箱损坏,左前轮向外侧张开约40度角、并向后移位,变形严重。车头前部整体向后移位,前保险杠处粘附并悬挂奥拓轿车车身左侧的两个车门,车身顶盖的左前部区域有擦痕并有轻微塌陷,车架第二前横梁向左弯曲。 吉-B311*牌照奥拓轿车的车体破碎,一部分是车身前部,包括前轮与发动机、发动机罩,另一部分是车身后部,包括后轮与底盘、车身壳体。车右侧两个车门散落在道路左侧边沟内,同时车辆附件散落在路面上。 在花坛西侧超车道上有两条轮胎侧移拖印及一条划痕,由北向南偏东方向形成,第一条轮胎侧移拖印是吉-J009*牌照丰田4500型吉普车右前轮与地面刮擦形成。第一条轮胎侧移拖印东侧的侧移拖印是奥拓车右后轮与地面刮擦形成。吉-B311*牌照奥拓轿车右后轮侧移拖印东侧路面上有长度为870cm的划痕。(以上路面痕迹见事故现场图及照片)丰田车前保险杠悬挂奥拓轿车左侧两个车门 丰田左前轮变形并向后移位 车身顶盖左前部区域有擦痕并向下轻度塌陷发动机罩向上隆起并有严重褶皱变形 奥拓轿车车体前部 奥拓轿车右侧车门 奥拓轿车车体后部 丰田吉普车车架第二前横梁向左弯曲 4.2 根据抛落物计算车辆碰撞速度 根据力学抛物运动规律,并且在实际汽车交通事故中,物体常以抛出角 抛出,因此,运动方程为 式中:V为抛物体的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s为抛距。 以事故现场四具尸体为作为抛物体,尸体重心位置距离碰撞点直线距离s分别为20,34.8,36.2,39.3 m。将抛距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计算碰撞车速分别为71.3,94.02,95.9,99.57km/h。实际情况中,乘车人坐在奥拓车内,在碰撞过程中被甩出车厢,甩出过程中,可能受到车厢的碰撞或阻碍,同时由于奥拓车在碰撞过程中运动轨迹复杂,而上述计算公式则要求抛物体在碰撞后抛出过程中不受阻碍,因此,用该公式计算的车速为保守估计。 由于实际碰撞形态比较复杂,以上计算所得碰撞车速仅作为事故模拟两车碰撞速度的一个参考值。 4.3 事故模拟分析 由丰田4500吉普车车架第二道横梁处弯曲变形情况及丰田4500吉普车损坏变形照片,可以推断两车碰撞姿态为近乎90度的直角碰撞。这是因为 (1) 丰田4500吉普车车架第二道前横梁两侧位置有几乎弯曲程度相同的变形,倘若两车程较大或较小角度碰撞,由于丰田4500吉普车车架左右两侧受力存在明显差异,这样会使其车架两侧变形随之出现明显差异。 (2) 倘若两车程较大或较小角度碰撞,则由于两侧受力不均,丰田4500吉普车车身变形会出现一侧较轻另外一侧较重的情况,而从丰田4500吉普车损坏变形照片来看,该车车身两侧变形情况相差不大,这也与实际情况矛盾。 参照车辆变形情况和事故现场图,将事故现场记录的汽车碰撞点、碰撞后汽车最终静止位置、路面痕迹、汽车乘员质量情况、车辆技术参数等数据输入软件。参照两车的变形部位和特征,确定两车碰撞的接触部位和运动情况。 根据丰田吉普车车架第二前横梁向左弯曲可以判断:两车碰撞时刻,奥拓车是以一定的速度行驶,而不是静止状态或以非常低的车速行驶。 反复设定奥拓车和丰田吉普车的初始速度、初始方向角度等参数,将模拟的两车运动轨迹状态和结果,与现场情况进行比较,特别是比较事故后丰田吉普车在事故现场的状态以及停定位置等,得到两车事故速度分别约为 式中: 和 分别为奥拓轿车和丰田吉普车碰撞前的行车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无法模拟两车碰撞后奥拓轿车解体运动情况,但是由于是模拟两车事故前的行车速度,故奥拓轿车是否解体并不影响最终模拟所得结果,同时附件中奥拓轿车运动轨迹仅做为参考轨迹。 以上模拟所得丰田吉普车碰撞车速是在发动机制动(折算制动力系数相当0.08,数值偏小,约为正常值的50%60%)的情况下得到的,因此,模拟计算结果为保守值。 此外,如果事故驾驶员已经采取制动措施,则实际车速应高于以上模拟所得数值。 故以上模拟所得速度均为保守值。 汽车碰撞后的运动轨迹以及有关数据和模拟结果见附件。 4.4 两车从预定位置到碰撞点经历时间 按照保守速度值计算,丰田4500型吉普车从302线398km附近丁字路口标志到碰撞点的直线距离为114m,奥拓轿车从支路入干路探头点到碰撞点的距离为47m,此探头点处奥拓车视线可以到达302线公路以北400m处,计算二车从预定位置到碰撞点所经历的时间为 其中 为丰田4500型吉普车从丁字路口标志到碰撞点所经历的时间; 为奥拓轿车从支路探头点到碰撞点所经历的时间。 丰田4500型吉普车从限速40km/h标志到碰撞点所用时间为 根据办案人员现场测试,奥拓轿车在据碰撞点47m及丰田吉普车在“T”标志或限速“40km/h”标志时,他们互相能够瞭望到对方。若人的反应时间为1s,则他们在碰撞前4.64s的瞬间,距离碰撞点的距离为: :奥拓轿车到碰撞点的距离; :丰田吉普车到碰撞点的距离。 5 结论 由以上分析模拟可以做出以下结论: (1)两车碰撞前的行车速度为 式中: 和 分别为奥拓轿车和丰田吉普车碰撞前的行车速度。 以上结果是在发动机制动的情况下做出的,若碰撞前驾驶员采取了制动措施,则丰田4500型吉普车实际速度应高于以上计算值。 (2)两车从预定点(丰田吉普车从“T”标志起)到碰撞点所经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