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扶贫项目申请书.doc_第1页
药材扶贫项目申请书.doc_第2页
药材扶贫项目申请书.doc_第3页
药材扶贫项目申请书.doc_第4页
药材扶贫项目申请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类别: 果药竹 类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2011年度)项目名称: 乌当区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申报单位: 乌当区百宜乡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项 目 概 要 项 目 名 称 :乌当区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乌当区百宜乡人民政府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 肖兴国 联系电话目主管单位:乌当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耿品富 联系电话技术依托单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乌当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周贵渝 联系电话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类别: 果药竹 项目建设地点: 乌当区百宜乡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4000亩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建设 项目建设期限: 2年 (2011年3月-2013年2月)项 目 申 请 理 由 和 条 件项目县和项目区基本情况: 乌当区地处贵阳市东北部,东经10630-10703、北纬2655-2633。总面积962.4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0.52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侗、水等民族。区人民政府驻新天街道,邮编:550018。代码:520112。区号:0851。拼音:WudangQu。乌当区属贵阳城市规划的9个组团之一,辖5乡(其中2个民族乡)、5镇、2个街道办事处,共129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0万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距贵阳市中心7公里,距贵阳国际机场8公里,距贵阳火车站10公里,贵遵、贵黄、东北绕城高速公路贯境而过,贵开路、航天路等城市一级主干道纵贯新天城区南北,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境内,是一个集高新技术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和以温泉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为一体的较为发达的新型城区。乌当区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近在城中、贵在自然、遍布全区的温泉资源,开发 潜力巨大,享有“黔中秘境 自然乌当”美誉。近年来,乌当区紧紧围绕“高新区、生态区、经济强区”建设目标和“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新技术带动、开放带动、城镇化三大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在全省23个经济强县(市、区)中排名第五,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77.91亿元,同比增长16.5;财政总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19.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同比增长11.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5元,同比增长18.02。 百宜乡位于乌当区东北部,距贵阳市中心48公里,区政府所在地39公里。现有人口13076人,其中农业人口12771人,是一个汉、苗、布依混居的典型农业乡镇。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4%,水、大气、土壤、环境值均达国家二类以上标准,素有“天然氧吧,绿色宝石”之称。2006年被省环保局确定为省级生态示范乡(试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落实“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省”建设的需要。 贵州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基本任务中,将发展优质中药材基地,加速发展生物制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举措。将中药产业作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发展。 目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贵州)基地省”建设项目启动几年来,随着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增加,品种的增加和种植规模的扩大,原料来源将更加广泛,本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落实“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建设”,使贵州在发展中药产业上由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2、是调整贵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本项目基地建设采用“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药材种植协会+农户”、“公司+农场或林场+农户”、“公司+种植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当地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不仅可有效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可有效调整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通过发展特色高技术农业产业化工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而且,党和国家已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统筹城镇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本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这一重大方针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努力进行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3、中药资源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 我国与世界天然药物的蓬勃发展之势相比,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还相当滞后,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中药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国单品种中药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产品仅36个,产值较高的也仅57亿元人民币。由于地域、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人工种植品种混杂、老化,导致药材的活性成分降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市场份额小。据报道,国际市场每年植物药销售额约160亿美元,欧洲占30,美国占25,日韩占21,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出口额仅占35,而且其中45以上是中药材,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份额很小。1998年,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以肖培根院士为代表的21人联合致信中央,建议加快我国的中药现代化进程。随后,由国家科委牵头,18个部委组成的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以中药国际化为目的的“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并把美国作为主要市场。力争在2010年前基本建成国际认可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立中成药及地道中药材产业基地,与国外企业联合跨国经营。届时,我国将形成几个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中医药集团,使我国在世界的中草药市场占有率达到15。以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为行动纲领,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中药行业“十五”规划、2002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性、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扶持和支持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了向中药现代化予以倾斜的政策制定。2002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理论,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4、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需要。 由于化学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易产生抗药性,并发生越来越明显的药源性疾病,对一些世界性的疑难病症无能为力,而且许多现代疾病尚未找到有效的合成药物,很难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人类“崇尚自然,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和天然保健品的社会需求日益增涨,国际上植物药的消费正掀起一个热浪。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五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世界传统医药中的佼佼者,中药以其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具有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综合作用而享誉海内外,不仅在世界华人中的地位根深蒂固,在亚洲源远流长,而且已传播到欧美,其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化学合成药品的毒副作用及其开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因素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天然药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潮流席卷世界各国,传统天然药物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产业前景,已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充分发挥我国的药用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促进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实实在在是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极具发展优势和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乌当区具有发展药材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 乌当区地处贵阳市近郊,海拔在11001400米之间,地形地势复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大部分乡镇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年降雨量1180毫米,无霜期299天。温和湿润的气候以及低纬度、高海拔、地形多样的地理特征,很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这种四时多宜的气候条件,孕育着极其丰富的药材资源。还因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引种、家种各种中药材,为我区大力开发药材资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乌当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 乌当区新天城市片区中心至贵阳市中心6.5公里,区内交通四通八达,境内除有贵遵、贵黄、环高东北线等高等级公路外,还有滇黔、川黔国道及贵开公路交叉纵横,西南环线穿过西部片区。经东北高速绕城环线南行8公里至4D级国际机场龙洞堡机场,距火车客运站12公里,距离都拉营铁路货运站5公里,至贵阳南站(集装箱编组站)20公里。目前,乌当区各乡镇之间的公路基本达到省级二级标准,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公路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次要干线,以村公路为支线公路的交通网络。全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现有通村公路1000多公里,各乡镇(办事处)均通水泥路,水泥路、沥青路近2000多公里。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4、项目实施已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与市场基础条件。市场分析:1、国内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又是应用中医药大国。随着城镇及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和用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用药水平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及保健康复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爱接受天然药物治疗,中药、民族药及其制品发展趋势极好,市场潜力很大。据最近对贵州神奇、益康、益佰、信邦等30个中药、民族药制药企业的不完全调研统计,2001年和2002年原料药材年需用量分别达11142吨、13319吨,其省内、外购进量2001年分别为6782.61吨(占60.87)、4359.19吨(占39.12),2002年分别为8060.45吨(占60.52)、5258.55吨(占39.48)。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所需的天麻等原料药材,还赖于省外购进40左右以满足生产需要。这也充分表明,我省制药工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农户种植药材的积极性,这既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富民富县,又利于退耕还林还草,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贵州中药、民族药工业总产值每年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与全国中药工业相比,贵州中药、民族药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居全国第7位,人均利税居全国第13位,处于全国中上水平。特别是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的天麻、杜仲、淫羊藿、头花蓼、艾纳香等产业链产值的快速增长,是我省中药产业的主要增长因素,这充分说明我省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有着极其良好的市场基础与前景。如天麻产业链和杜仲产业链的产业化经营,是在充分利用贵州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采用先进的有性繁殖栽培技术、微粉化技术,以及真空浓缩技术等新技术,在已成功生产的全天麻胶囊和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的基础上,进行高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的综合开发,使其产品更具有高科技、高质量,2000年我省全天麻胶囊单品种产值则达8000万元,强力杜仲天麻胶囊单品种产值达6000万元,现已是单品产值超亿元产品,并具有极其良好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前景。2、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全球已有124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尤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澳大利亚已取得合法地位,连限制最严的美国和欧洲也逐步放开了对中医药的限制,为中医药进入美国等国际医药市场开辟了新的可喜前景。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中药、民族药的发展,也深刻地说明中药、民族药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迫切需要我们大力研究开发出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符合国际标准认可的现代中药,以更好地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并通过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更好地适应医疗卫生与医疗模式的变化,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事业的健康发展。产业组织形式: 本项目基地建设采用“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药材种植协会+农户”、“公司+农场或林场+农户”、“公司+种植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当地群众积极参与进来。避险能力:1、市场风险,项目产品销路不畅,产品价格低迷等导致产量和销售收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可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品品种及其市场走向,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2、技术与工程风险,对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运营后达不到生产能力、质量不过关或消耗指标偏高。通过加强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新产品,降低技术风险。3、组织管理风险,管理模式不合理,组织结构不畅、管理混乱或主要管理者能力不足、人格缺陷等,导致投资增加、项目不能按期建成投产造成损失。通过聘请监理公司做好项目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以保证项目顺利建成投产。通过合理设计管理模式、选择适当的管理者和加强团队建设来规避管理风险。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建设内容及规模:1、 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4000亩,年产药材鲜货7500吨;修建集雨水池4000立方米,机耕道6公里,园区作业道15公里;配置小型耕整机、机动喷雾器、生产农具、植保机器等128台(套)2、 加工基地建设:建管理综合办公楼1200平方米,原料仓库3000平方米,成品仓库2000平方米,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 配置药材粗加工机器12台。3、培训、指导 农户2000人次。 资金用途:1、 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加工机器的采购。2、 整合部门涉农资金用于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户的技术培训、指导。3、 企业投资用于土地流转,农资采购,劳动力使用及药材的收购。项 目 申 请 依 据1、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2、 国家和贵州省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相关规定;3、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4、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5、 贵州扶贫开发“十一五”规划;6、 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7、 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72020年);8、项目编制单位调研收集的相关资料数据;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数据。项目技术标准和技术路径1、 药材生产严格按照GAP规范种植、加工。2、生产厂房按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94),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2006)等标准、规范要求设计。3、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技术力量雄厚,足以保证项目的实施。项目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整合部门涉农资金200万元;企业投资1300万元。项 目 实 施 进 度 安 排项目建设期2年,即2011年3月-2013年2月。1、2011年3月-2013年2月完成4000亩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管护;2、2011年1-2月完成加工基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3、2011年5 -12月完成加工基地建筑工程建设;4、2012年1-3月完成加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5、2012年1-8月完成加工基地相关其他工程建设(含管理综合办公楼、加工车间、原料仓库等);6、2012年9-12月收购药材并试加工;7、2013年1-2月项目总结准备,3月组织项目验收。项目综合效益分析扶贫效益:本项目实行“企业+基地+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农技科研部门”的经营方式。由企业与药农签订收购协议。由公司负责提供药苗、技术培训,并收购药材加工;负责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药农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项目药材达到有机产品标准。通过该种经营方式,既可保证产品质量,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带动农民致富,使企业与种植户实现双赢。 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农户种植药材1000亩,产值400万元,加工产值为120万元,药农每亩收入4000元,扣除种苗、肥料、劳动力投入1200元,每亩纯收入2800元,1000亩药材药农纯收入280万元。按每户农户种植5亩计,项目建成可直接带动200个农户通过种药材增收脱贫致富,每户农户年纯收入14000元。社会效益: 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效益 项目建成后,药材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的产业,以药材为主题的牙膏、香皂、香波,深加工产业发展,也将带动以中药材文化为标识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其他相关社会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