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课“热身运动”例谈.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课“热身运动”例谈.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课“热身运动”例谈.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课“热身运动”例谈.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课“热身运动”例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课“热身运动”例谈上语文课前,我们常能看到课间有很多学生埋首于其他科目的练习中(尤其是数理化的演算题),当上课铃声响起时,有些同学才懒洋洋地收拾起练习本,还有一部分同学仍旧专注地演算着,无视上课铃声和班长的“起立”声。甚至当语文课正式开始时,仍有一部分人还在忘我地“挥笔”,还有那些本已收拾好练习本的,又将它偷偷拿出,一边关注着教师的反应,一边又在演算着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它常常发生在语文课课初的前几分钟。前一堂课的延续思维或其它科目的干扰对学生正常的语文学习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如果让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势必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为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我们在整堂课之初应着力于课堂情境建设,努力将学生的心拉回课堂,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专注到语文学习中来。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外在的干扰,让学生自觉自然地投入到正常有序的语文课堂中来呢?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学生获得知识分为“注意、期待、探究、行动”四个心理过程(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即“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其中感知阶段是起始阶段,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认知准备,是思想最积极,注意力最密集的时刻。教师若是在这一关键时刻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收拢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就能消除其他课程在学生心中延续性的心理干扰,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自觉投入到新学习情境中去。反之,若学生刚凝聚起来的新注意得不到满足,思维就很容易涣散,而期望心理也随之消失。这极大地影响学生课堂中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消化与运用等。由此,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关注特征出发,在教学初始阶段便积极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接受陶冶,然后快速而从容地进入整体教学情境当中。这就好比跑步前的“热身运动”,先舒展舒展思维筋骨,活络活络语文神经,这样之后再“扬蹄驰骋”也就自然顺畅,轻松无比了。现笔者经过实践及审思,总结了几种“运动”方法,展示如下:一、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现在多媒体教学与课堂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从辩其形,闻其音入手,进而摄其神,使一堂语文课一开场便声色大开,意味无穷。如在教杜甫的登高时,我们可先用课件展示背景黯淡、满目萧瑟的秋景图,配放萨克斯风演奏的伤感,接着教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开始讲述一段事先精心准备的话:“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寒风中飘洒。漫山遍地尽是残枝败叶。江水滚滚翻腾,凄冷的风中,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他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身染沉疴,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此时,国家一片战乱,他远离家乡,孤独漂泊在外。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课堂中的气氛立即凝重起来。接着教师便可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学生被这样的情绪与氛围影响,在教师的引领下,自觉投入了对诗歌意境的审思及体会。这一良好的开端将学生分散的思维慢慢转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活络状态,帮助学生攻克内容的抽象单一,并促进理解和记忆,最终归结于一点对杜甫诗境地深入领会与感悟。再比如教咬文嚼字,教师自己可以先制作一个MTV,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一个“掉书袋”的故事,先声夺人,既风趣动人,又通俗易懂,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了,思考与讨论的环境也就建立了。二、动手绘制,动脑神思。文学作品常具有诗情画意,把用文字写成的诗文改换成用线条绘成的画,情味增添。要学生绘画,学生必然吃惊,且兴味盎然,加之允许讨论,必然专注,全力以赴了。如于漪老师在教清平乐村居时,要求学生将词中塑造的农家景象白描一番,学生兴致极高,纷纷投入。象这样根据诗文绘图,学生脑中不浮起立体图景,下笔就难,他们不仅要考虑老媪的形貌、神情,考虑大儿、中儿、小儿的神态、动作,而且还要考虑空间的位置如何安排,溪、田、藕池、茅屋等如何配置才符合诗意。这就得要他们反复读原文,理解深入,揣摩完整。对文意仔细地研究了,对词意认真地体味了,教学目的也便达到了。笔者在教山居秋暝时,也采用此法让学生笔头粗粗勾勒一幅“雨后山村晚景图”。学生凝神索思,无不认真投入,再讲王维“诗中有画”,意境清新、恬美时,学生已经了然领悟于心了。还有象祝福,不妨让学生绘一绘祥林嫂的眼睛,这心灵窗户的眼睛一经绘图深思,便更见其内在精髓了。这种名为绘图,实则引动学生神思的方法,新鲜别致,很能引发学生兴致,且促使他们开展想象,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课文情境中。可以说是情景兼得。三、传神故事,意味曲折。我们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特别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以故事曲折进入所学文章,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在教拿来主义时,可以先讲这么一则故事:“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立即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又比如说在讲苏东坡与柳永的词时,不妨先讲讲那“铜琵琶”与“红牙板”的故事,再引入对词的分析鉴赏,学生的兴味肯定有所不同了。这种方法避免了单调,增加了趣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使文意之精华传神地表达了出来,可说是一举数得。四、设置悬念,出其不意。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出“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在教学起始阶段,我们若也能唤起学生的期待欲,像海面上移动的冰山,把“水下的八分之七”留给学生自己去想象和探求,使学生的期待得到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思维处于跃跃欲试状态,就能有效地凝聚课堂,开展成功教学。如:有位老师在讲授七根火柴时,故意将“七根火柴”写成“六根火柴”,当学生质疑时,该老师笑道:“明明是七根火柴,为什么我变成六根火柴呢?这一根火柴到哪里去了呢?这一根火柴在漫漫草地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该老师欲擒故纵,在学生心里放下悬念,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奋点迅速被提起,思维也自觉地集中于一端。这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期待欲,也能让学生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保持对课文内容的审美注意,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笔者在教学记忆一文时,也采用了这一方法,故意将文题写成了“忘却”,学生纷纷提醒我写错了。我反问:“是啊。明明是记忆,为什么我写成了忘却了呢?这记忆与忘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这记忆被忘却挤掉了,会变成什么呢?”学生由先前的好奇转入了对文题与文意的思考,集中了学生思维,接下来就有了热烈而有深度的讨论。五、设疑激疑,平中显奇。特级教师唐承彬在讲授守财奴时用了这样的开头:“今天我们要上新课守财奴,大家肯定已看了课文,有的同学甚至看完了原著,可是我现在要大家回答三个数据,我估计不会有一个同学能回答得出。(学生惊讶,似有倒要听听看,不一定回答不出的神情。)箍桶匠葛朗台是靠多少钱起家的?他留给女儿的暂时保管的财产有多少?女仆拿侬在他家里干了35年,共得多少报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