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复习散文“4选1”选择题与把握行文思路题和分析句段作用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复习散文“4选1”选择题与把握行文思路题和分析句段作用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复习散文“4选1”选择题与把握行文思路题和分析句段作用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复习散文“4选1”选择题与把握行文思路题和分析句段作用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复习散文“4选1”选择题与把握行文思路题和分析句段作用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4选1”选择题与把握行文思路题和分析句段作用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青山白发林清玄行于北莺公路上,道路左边窜出来一丛丛苇芒,右边也窜出了一丛丛苇芒,然后车子转进了迂回的山路,芒花竟像一种秋天的情绪,感染了整片山丘,有几座乔木稀少的小丘,蒙上了一片白。我忍不住下车,站在整山的白芒花前。青色山脉是山的背景,那时的苇芒像是水墨画的留白,这留白的空间虽未多作着墨,却充满了联想,仿佛它给山的天地间多留了空间,我们可以顺着芒花的步迹往更远的天地走去。我站在苇芒花的中间,虽不能见到山的背面,也看不到那弯折的路之尽头,但我知道,顺着这飘动的白色寻去,山的背面是苇芒,路的尽头也是苇芒。北莺公路是我经常旅行的一条路,就在两星期前我曾路过这里,那时苇芒还只是山中的野草,芜杂地蔓生两旁,我们完全不能感知它的美。仅仅两星期的时间,蔓生的野草吐出了心头的白,染满了山坡,顺势下望,可以看到大汉溪的两旁,那些没有耕种的田地,已经完全被白色占据了。好像这些白色的芒花不是慢慢开起,而是在一夜之间怒放。在乡间,苇芒是最低贱的植物,也因此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悍,一到秋天,它就成为山野中最美的景色了。有一年我在花盆里随意栽植一株苇芒,本来静静躺在花园一角,到秋末是它突然抽拔开花,使那些黄的红的花全成了烘衬它的背景。那时令我们感觉,苇芒代表了自然的时序,它一生的精华就在秋天。有一次,我路过村落去探望郊区的朋友,在路旁拔了几株苇芒的长花送给朋友,他收到苇芒花时不禁感叹:“竟然已是秋天了!”苇芒给人秋天的感受,这时胜过了春天的玫瑰。站在满山的芒花里,我想起一位特立独行的和尚云门文偃。云门是禅宗里追求心灵自由的代表,有一次,一位和尚问他:“什么是佛法的大意?”“春来草自青!”他说。又有和尚问他:“什么是成佛的方法?”“东山水上行!”他说。在云门的眼中,佛法的大意与成佛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一种万物变化与成长的基本道理;透过这种自然的过程,我们既可以说佛法大意是“春来草自青”,当然也可以说是“秋来苇自白”,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秋天里满山的芒花,它不必言语,就让人体会了天地,全是在时间的推演下自然生变青山犹有白发的时候,何况是人呢?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呢?因为面对自然的浩浩渺渺,人的心念实在是无比细小,而且时刻变化,让我们无法知解人生与自然的本意。这本意正是“春来草自青,秋来苇自白”,是一种宇宙时空的推演。我读过一本醉古堂剑扫,其中有这样几句:“今世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人人解醒。”乃是因为人不能取寓自然,所以不能得人间的清凉。虽说不少智慧之士想要突破这种自然演变的藩篱,像明朝才子于孔兼在菜根谭题词里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想要找到一条补天通天的道路,可是,我们的心再飘逸,我们的道再高远,恐怕都无法让苇芒在春日里开花吧!人面对自然、宇宙、时空的无奈,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豪放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一诗中曾有一段淋漓的描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真真写出了淡淡的感慨。人能与月同行,而月却古今辉映,人在月中仅是流水一般的情境。同样的,人能在苇草白头之时感慨不已,可是年年苇草白头,而人事已非!突然浮起苏东坡的名句“青山一发是中原”,那青山远望只是一发,而在秋天的青山里,那情牵动心的一发却已在无意中白了发梢,即使是中原,此刻也是白发满山了吧!我离开那座满芒花的丘陵时,驱车往乡间走去,脑中全是在风中飘摇的芒花,竟使我微微地颤抖起来,有一种越过山头的冲动,虽然心里明明知道山头可攀,而青山白发影像烙在心头,却是遥遥难越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莺公路两旁青色的山丘与白色的花相映成趣,意境深远,让常去旅行的“我”充满了联想与无限的感伤。B苇芒代表着自然的时序,给人以秋天的思绪,因而朋友收到“我”送的苇芒长花时,不禁感叹秋天的到来。C文章开篇第一、二段写“我”行车及下车时的所见,令人陶醉;结尾写“我”驱车离开时的所想,首尾圆合,结构严谨。D文章谈佛法禅思,抒写从事物变化中得到的人生见地;语言清新流畅,在平易中有着启迪人心的力量。解析:选AA项,“无限的感伤”有误,文章的基调应是感而不伤。2.文中引述了醉古堂剑扫中的语句,这一引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题目要求分析文中引述醉古堂剑扫中的语句的作用,解答时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考虑。引述句是引用别人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引述句能更好地使文章具有说服力,让别人认同。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文学性、生动性。内容上,引述句的意思是人们追名逐利不能得到人间清凉的原因,在于不能取寓自然。结构上,引出及推进下文对人们难以突破自然演变藩篱的思考,从而深化主题。参考答案:内容上,揭示追名逐利的人们不能得到人间清凉的原因,在于不能取寓自然。(3分)结构上,引出及推进下文对人们难以突破自然演变藩篱的思考,从而深化主题。(3分)3“春来草自青”包含了哪几层意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解析:题目要求分析“春来草自青”所包含的意思,在自然层面上,可谈“春来草自青”即春天到了草自然会青,指一种万物成长与变化的基本原理。但文章肯定不是想表达其自然层面上的意思,所以在分析时还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参考答案:自然层面上,“春来草自青”即春天到了草自然会青,指一种万物成长与变化的基本原理。人心层面上,要顺随自然,保持一种自然心和平常心。人事层面上,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应急功近利等。(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城张中行城,就来源说不温雅,是为防守;于内,是舍不得自己的所有;对外,则是把不少人看成小人或敌人。人,有理想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事实一面,既来之,则安之。对城也是这样,既然有了城,日久天长,就觉得还是以有它为好。于我,当然也欢迎城的繁华和方便,并曾设想,在城门外或内,找到个老残游记中那样的高升店,也许竟可以喝白干,佐以花生仁,然后饱餐黍米饭,兼听“画角声断谯门”了。我的出生地是农村,在京津之间,但并没有机会到较近的天津和较远的北京看看。直到过了十岁,才有机会,第一次看到本乡本土的香河县的小城。记得其时我还在上小学,县里开小学生成绩的观摩会,我也许不像现在的甘居下游吧,由老师选中了。十个八个人,由老师带队,早饭后出发,步行向西北,过青龙湾,约五十里跋山涉水,很累,但到太阳偏西时候,终于远远地望见南面城墙的垛口。其时我是初见世面,觉得城墙很高,较于小村庄可谓八面威风。于是忘了劳累,加快往前走。不久走到南门前,更细端详,门拱形,高大,深远成为洞,都是过去没见过的。入了门,往前瞭望,直直的一条长街,两旁皆为商店,如我们这小村庄来的,真不能不自惭形秽了。走到接近北门,住在北门内路东一个客店里。夜里,想到有生第一次住在城里,很兴奋,也很得意。早晨,天微明,躺不住了,爬起来,几个人一同登城。不久就绕回来,余兴未尽,都同意,又绕一圈。回去后,向未选中的同学述说所见,着重说的就是那个方正而完整的砖城。离开家乡以后,几十年,我到过不少地方,也就见过不少城。印象深的当然是住得时间长的。以时间先后为序,先是通县,后是北京。通县,最使我怀念的是新城西门,那是晚饭后或星期日,多数往门外以北的闸桥,少数往城西的八里桥,都要出入这个门。闸桥是通惠河上的一个闸,其时河上已不行船,岑寂,或说荒凉,立其上,看对岸墓田,水中芦苇,我常常若有所思,思什么呢?自己也不清楚。但这是生活,值得深印在心里的。只记得彼时想到的是秦风蒹葭,并默诵“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离开通县,到了北京城。我住内城,常到外城,并不断出城,可以说,生活总是与城有拉扯不断的关系。最难忘怀的是经由西直门出城。那有时是与三五友人往玉泉山,坐山后,共饮莲花白酒,然后卧林中草地上听蝈蝈叫。更多的是与墅君结伴,游农事试验场,麦泛黄时,坐麦田中听布谷叫,晚秋,坐林中土坡上听蟋蟀鸣。一晃几十年过去,城没了,出入城门,游园,并坐话开天旧事,都成为梦。有的人并默默地先我而去,因而有时过西直门,心中就浮起李义山的两句诗:“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随着拆城的一阵风,我第一次见的香河县小城也没了。但因为时代近,变化的迹象易寻,城基,东西南北门,中年以上的人还能指出来。我近年有时到那里住个短时期,住所在东门附近,常常经过旧的东门和城东南角,就不由得想到昔年有城时候的种种。不免有黍离之思,秀才人情纸半张,曾诌七绝一首云:“绮梦无端入震门,城池影尽旧名存。长街几许升沉事,付与征途热泪痕。”有征途,证明有聚散;有泪痕,证明我没有忘记这个小城以及其中的一些人。只是可惜,去者日以疏,至少是有时候,我对影感到寂寞,东望云天,确知已经不再有那个小城,连带的也就失去许多可意的,就禁不住为之凄然。(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作者对城的本源进行追溯,带有一定批判色彩,但接下来的笔触从历史人文转入个体经验表达,少了哲理意味,却多了情感抒发。B散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现在的视角回望过去,如游历香河县小城的叙述中作者感慨当初“不像现在的甘居下游”,沧桑感于今昔对比之中油然而生。C通县城门外,作者默诵诗经却没有思念的“伊人”,更多的只是触景生情而已;而在北京城外想起李义山的诗,却是真的对故人有思。D全文围绕“城”展开,却没有注重对城的介绍,而是将自己与城有关的故事缓缓讲出,故事中蕴含着作者的种种人生感悟,内涵十分丰富。解析:选BB项,“采用倒叙的手法”错误,倒叙,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本文没有采用倒叙的手法。5文章第二段作者详细追述自己游历香河县小城的故事,语言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答: 参考答案:作者善用文言词语,如“之”“其时”“较于”“皆为”“如”等,古朴典雅,意蕴丰富;用较多成语,如“甘居下游”“跋山涉水”“八面威风”“自惭形秽”等,也使文章典雅有内涵;多用短句(或“动宾搭配”),如“早饭后出发,步行向西北,过青龙湾”,语言简练而富于节奏感。(每点2分)6.本文写自己与城有关的经历,以复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