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u-64一选择题共15道,每道4分。1.东晋葛供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下列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A. 煮沸 研碎 B. 浸泡 过滤 C. 萃取 剪断 D. 蒸馏 捣碎【答案】B【解析】分析:以水升渍,可知加水溶解,绞取汁,可知过滤分离出液体,以此来解答。详解:以水升渍,可知加水溶解,绞取汁,可知过滤分离出液体,则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浸泡、过滤。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文史资料的含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传统文化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2.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A. 过滤 B. 蒸馏 C. 分液 D. 萃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A、过滤法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A项错误;B、蒸馏法实现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B项错误;C、分液法可以实现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花生油和水不相溶,C项错误;D、萃取法可以实现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一样的物质的分离,D项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物质分离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蒸发 C. 加热液体 D. 量取液体体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必须将装置封闭,只留有一个出气口,但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不能检查,应该用水封住长颈漏斗的下口,再用捂热的方法检验,A错误;B、蒸发皿使用时不需要垫石棉网,B错误;C、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盛的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时先上下移动试管进行预热,再集中试管底部加热,C正确;D、100毫升的量筒最低刻度为10毫升,所以不能量取9.5毫升液体,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化学基本实验操作4.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B. 将制得的食盐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C. 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D.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 Mg2+、SO42-,可依次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答案】C【解析】【详解】A、溶解时不是越稀越好,如果溶液太稀,蒸发时就要消耗很长时间才能蒸干,A错误;B、晶体应该用少量水洗涤,否则制得的晶体会有很多溶于水,B错误;C、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滤液,以免晶体受热后飞溅出来,不仅造成损失,而且可能因此发生意外事故,C正确;D、由于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碳酸钠除去,则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可依次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D错误。答案选C。5.草酸(分子式为H2C2O4,沸点:150)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 45g草酸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B. 1mol草酸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C. 草酸的摩尔质量是90gmol-1D. 1mol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答案】D【解析】A、45g草酸的物质的量是45g90g/mol0.5mol,其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氧原子个数是2mol6.021023/mol1.2041024个氧原子,A正确;B、1mol草酸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B正确;C、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摩尔质量是90g/mol,C正确;D、草酸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体积计算1mol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D错误,答案选D。6.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 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可得1 mol/L的NaCl溶液B. 可使用250 mL容量瓶分两次完成490 mL某浓度的BaCl2溶液的配制C. 将25.0 g胆矾溶于水后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D.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通过分液方法分离二者【答案】C【解析】【详解】A.将58.5gNaCl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故不能确定物质的量浓度,故错误;B.配制490ml某浓度的BaCl2溶液应使用500ml的容量瓶,使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两次,会使误差更大,故错误。C.胆矾的摩尔质量为250g/mol,其物质的量为n=m/M,c=n/V,求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正确;D.分液的方法分离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故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错误。故选C。【点睛】配制1mol/L某溶液含义是指1L溶液中含有1mol该物质。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7.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A. 2 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 mol水的摩尔质量B. 200mL1 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 mL 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C. 64 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D. 20%NaOH溶液中溶质的量浓度和10% NaOH溶液中溶质的量浓度【答案】C【解析】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的摩尔质量都是18g/mol,故A错误;B.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2mol/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两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故B错误;C.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硫中含有2mol氧原子,标况下22.4LCO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CO含有1mol氧原子,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故C正确;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c1=mol/L,由于两溶液的密度不同,所以前者不是后者两倍,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需要明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c=,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因此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mol/LK2SO4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 1L溶液中K+浓度是0.4mol/L B. 500mL溶液中含有0.1NA个K+C. 1L溶液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A D. 2L溶液中SO42-浓度是0.4mol/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K2SO4 中有2个K,所以K的浓度是0.4mol/L ,A对;n(K)=CV=0.4 mol/L0.5L=0.2mol,K的个数为0.2NA个,B错;1L溶液中所含K物质的量为n(K)=CV=0.4 mol/L1L=0.4 mol,SO42的物质的量为n(SO42)=CV=0.2 mol/L1L=0.2 mol,离子总物质的量为0.4 mol+0.2 mol=0.6 mol,离子总数为0.6 NA,C错;离子浓度与体积无关,SO42离子浓度是0.2 mol/L,D错,选A。考点:物质的浓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0.1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B. 11.2 L C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C. NH3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氨分子的质量之和D. 101 kPa、4时,(水=1g/mL)18 mL水和202 kPa、27时32 g O2所含分子数均为 NA【答案】D【解析】【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A项错误;B、题中没有指明温度、压强,因此不能确定11.2 L CO2的物质的量就是0.5 mol,故B项错误;C、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其摩尔质量为17 gmol1,NA个NH3分子的质量之和为17 g,三者在数值上相同,但单位不同,故C项错误;D、4 时,18 mL水就是18 g水,其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NA个水分子;32 g 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不管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1 mol O2都含有NA个O2分子。故D正确。10.最初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分子式有争议,经测定,锆(Zr)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91,其氯化物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116117倍,试判断与氯化物价态相同的氧化锆的分子式A. ZrO B. Zr2O C. Zr2O3 D. ZrO2【答案】D【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相应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所以该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2234之间。由于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1,所以该氯化物中氯原子的个数是,即皓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因此选项D正确,答案选D。11.1克O2与1克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表示,则X气体可能是A. CO B. CH4C. NO D. CO2【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p(O2)p(X),根据PV=nRT=mRT/M可知,在同质量、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只有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O2,所以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答案选B。12.如果我们规定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且0.024kg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那么下列几个量的数值和原来的比,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 气体摩尔体积 B.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C. 摩尔质量 D. 一个12C原子的质量【答案】D【解析】【详解】A.气体摩尔体积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如果我们规定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且0.024kg12C的物质的量为1mol,改后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改后气体摩尔体积为原来的2倍,故错误;B.原来是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现在用0.024Kg12C中所含原子个数作为阿伏伽德罗常数,0.024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是0.012Kg12C中所含原子个数的2倍,所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原阿伏伽德罗常数的2倍;C.原来的摩尔质量,实际上是指1mol物质的质量即6.021023个微粒所具有的质量,当作出上述规定后,1mol所含的粒子数已经变成了原来的2倍,所以其摩尔质量也为原来的2倍;D.在规定12C的相对院子质量为24时,实际上是把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从原来用12C质量的1/12改为1/24,但是单个碳原子的质量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故选D。13.若1 g CO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 1/44 mol-1 B. x/22 mol-1 C. 3x/44 mol-1 D. 44x/3 mol-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n=计算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二氧化碳的3倍,再根据N=nNA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详解】1g CO2的物质的量=mol,又二氧化碳分子是由3个原子构成的,含有x个原子,则:mol3NA=x,故NA=mol-1。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14.用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 -1,若5 molkg -1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3 gmL-1,则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3.85 molL-1 B. 4.36 molL-1 C. 5.25 molL-1 D. 6.50molL-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000g溶液的体积是V=1000g1.3 gmL1=769mL=0.769L,则5 molkg1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0.769L6.50molL1,选项D符合题意。考点:考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的知识。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中间有一个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molN2,右边充入8gCO和CO2的混合气体时,隔板处于如图所示位置,V甲:V乙=4:1(两侧温度、压强均相同)。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为A. 1:1 B. 1:3 C. 3:1 D. 2:1【答案】C【解析】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8g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4=0.25mol。根据题意可得n(CO)+n(CO2)=0.25mol,28g/moln(CO)+44g/moln(CO2)=8g,解得n(CO)=0.1875mol,n(CO2)=0.0625mol,所以n(CO):n(CO2)=3:1,故选C。二综合题(共40分,除特殊表明,其余每空均2分)16.青蒿素是最好的抵抗疟疾的药物,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它是无色针状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常见的提取方法如下(1)操作I、II中,不会用到的装置是_(填序号)。(2)向干燥、破碎后的黄花蒿中加入乙醚的作用是_。(3)操作III的目的是_。(4)如图是几种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写出序号所代表的仪器的名称:A._;B._;C._;D._;E._【答案】 (1). C (2). 浸取青蒿素 (3). 提纯青蒿素 (4). 普通漏斗 (5). 蒸馏烧瓶 (6). (直形)冷凝管 (7). 分液漏斗 (8). 坩埚【解析】【详解】(1)操作后得到浸出液和残渣,实现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操作后得到乙醚和青蒿素粗品,是利用两者的沸点不同将互溶物分离,操作为蒸馏,因此不会用到装置C;(2)) 青蒿素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所以向干燥、破碎后的黄花蒿中加入乙醚的作用是浸取青蒿素;(3)操作中粗品变为精品,故其目的是提纯青蒿素;(4)根据仪器的结构分析,A为普通漏斗、B为蒸馏烧瓶、C为直形冷凝管、D为分液漏斗、E为坩埚。【点睛】装置A的作用是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装置B用于难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装置C的作用为加热固体物质。17.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 100 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 molL1(计算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取 100mL 该“84消毒液” ,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n(Na)_ mol.(3)“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用98%(=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 2L 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_mL。(4)“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一起使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产生有毒的气体,造成中毒事件。实验室用密度为1.25 gmL-1,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配制0.1 molL-1的盐酸240 mL。配制240 mL 0.1 molL-1的盐酸应选用_mL的容量瓶。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浓度 _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浓度 _ ;C.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浓度 _ 。D.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浓度 _ 。【答案】 (1). 4.0 (2). 0.4 (3). 250 (4). 250 (5). 偏大 (6). 偏大 (7). 偏小 (8). 无影响【解析】【详解】(1)由标签数据可得物质的量浓度c=1000/M=10001.19gcm-325%74.5gmol14.0 molL1;(2)稀释前100m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为n(溶质)=cV=4.0 molL10.1L=0.4mol,因为n(溶质):n(Na+)=1:1,即n(Na+)=0.4mol;(3)稀释前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1.84gcm-30.9898 gmol1=18.4 molL1;c1V1=c2V2, 18.4 molL1V1=2.3molL-12L,即V1=0.25L=250mL。(4)选用容量瓶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常见的容量瓶规格为100mL、250mL、500mL、1000mL,所以配制240mL盐酸溶液需选用250mL的容量瓶。物质的量浓度c=n/V,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实际溶液体积小于读数,所以浓度偏高;B.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实际溶液体积大于读数,所以浓度偏低;C. 因为定容时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点睛】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选用容量瓶要遵循“大而近”的原则;配制溶液时,在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方面均会产生误差。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对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18.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可延长鲜花的寿命。右表是1 L“鲜花保鲜剂”的成分(其中阿司匹林不含K ,其存在也不会干扰成分中其他离子的检验),回答下列问题:成分质量/g摩尔质量/(gmol1)蔗糖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