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山一中创建诗词之乡工作总结.doc_第1页
芒山一中创建诗词之乡工作总结.doc_第2页
芒山一中创建诗词之乡工作总结.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芒山一中创建诗词之乡工作总结为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关于创建“诗词之乡”的工作方案,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根据新课标着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诗教工作,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全体教职员工在诗词之乡领导组领导下,迅速展开前面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创建工作做如下总结:一、教学研究:古典诗歌是我们灿烂文明中熠熠闪光的文化瑰宝,让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创作古诗,既是发展学生创作力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弘扬与继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十分在诗词教学研究中,提升古诗词教学效益。1、校本课程教案利用课余时间以及课外阅读时间,全体语文教师组织校本诗词读本的教学工作,引领学生认真读诗、认真背诗,并在此基础上练习自主创作诗歌,形成了以年级为单位的一系列、一整套的诗词教学教案。2、教研活动为进一步提升诗词教学效益,我校多次专门进行诗词教学研讨。古诗词说课比赛、古诗词课堂教学竞赛、古诗词教学案例评选等等切实可行、扎实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教师参与积极性高、活动效果好,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效果,为提升我校诗词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文化氛围:1、诗歌文化墙为营造“诗词之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首先发动有特长的教师与学生在学校东围墙自主利用书法创作诗歌书法作品,并请有相关特长的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展示,整面墙壁规划和谐、色彩艳丽、书发放飘逸,为全校打造了一个读诗歌、赏书法的良好环境。2、诗歌展牌学校专门运用吹塑纸将古代经典诗歌打印下来,张贴于教室周边的墙壁上,让诗歌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然而然与诗歌进行零距离接触,为学生随时随地接触诗歌学习诗歌提供了便利条件。班级中在黑板左侧开辟“每周一诗”专栏,由语文教师利用周二、周三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专门的讲解,并要求学生做到背诵,将诗歌教学落实在平常教学之中。3、诗教橱窗学校中橱窗内专门开辟了施教橱窗,共分为以下三个栏目:诗词赏析定期更换介绍学生能够接受的经典诗歌;诗配画学生作品展展示学生在学习古诗之后,根据诗歌意境自主创作的优秀诗配画作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为全校其余学生的学习古诗树立的榜样;创作之星将各班中善于作诗、乐于作诗的小诗人的先进事迹以及诗歌创作作品定期展出。三、学习培训:1、专业人士讲座为普及古体格律诗创作知识,提升全校师生古体诗创作水平,我校请来永城著名诗人为我校全体教师讲授古体诗创作的基础知识。全面而生动的讲解让我校教师受益匪浅。讲座之后,我校不少教师主动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自主集体交流培训感受,为教师创作诗歌奠定了理论基础。2、学生培训我们选择两名骨干教师对全校各班的精英学生也进行了多次诗歌创作的知识培训,并通过他们实现了这些知识的传承,起到了引领辐射的效应,为全校诗歌创作铺平的道路。四、学生活动:1、诗配画比赛现在,如果走进宜陵小学一定会被张贴在展牌上的学生作品所吸引。这些有诗配画,均由学生一手创作,是学生在感受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理解自主完成的配画作品。这是我校古诗词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更是一次诗教成绩的展示。看着这些五彩斑斓的画作,我们仿佛看到了许多学生摇头晃脑背诵古诗的情境。2、古诗诵读比赛古诗教学,朗读诵读是基础。在诗歌教学初期,为了提升学生读诗诵诗的兴趣,我校在教导处的组织下专门开展了古诗词朗诵比赛。低年级赞美春天的诗歌连串彰显了低年级同学的童真童趣,中年级段的晨读对韵采用生活活泼的对读形式让与会观众深深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高年级戍边爱国写豪情主题诗歌颂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赞歌。3、采轩诗社为进一步提升诗歌创作尖子生的创作欲望,我校特意组建采轩诗社。采轩诗社在章程内容的要求下,深入有效的开展各种活动。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内容记载,有专门的辅导教师,并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带领学生走进东关街、养老院、菜市场等不同特色地点进行采风创作活动,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拓宽了学生诗歌创作的内容与题材。“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以来,我校自主创编了校本教材,并在此基础发动教师、家长、学生自发创作古诗,为推进芒山镇诗教氛围,提升芒山镇诗歌创作做出了自己应作的贡献。除了校本教材之外,我们也成功编辑了学生诗歌集、家长诗歌集、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