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利用名著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初探.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利用名著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初探.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利用名著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初探.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利用名著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初探.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利用名著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利用名著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初探论文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学术名著导读价值观念论文摘要:针对高等教育特点,应将学术名著导读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在该方法的运用中应树立扩大学术名著获得渠道观念、引导式教学观念、教育者首先阅读学术名著的观念。一、本文背景为了解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按照中央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精神,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05方案”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与“98方案”相比,“05方案”课程设置由原先的“五加三”改为“四加二”。就本课程而言,则是将原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为一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与法”)。依照这一方案,新版全国统编教材也开始在全国高校使用。与原两门课程统编教材相比,新教材并非原两门课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与叠加,这表现在新教材无意于建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倾心于心智教育,致力于道德与法观念的养成,亦即思维范式的形成。随着新教材的出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三大问题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解决”了两个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这为高校一线教员教学指明了方向。事实也正是如此,2005年以来,一线教员的教学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对课程体系的宏观整体把握与微观课程内容的解构上来。作为重要一环,在既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创新成为一线教员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突破口。几年以来各高校在教学方式上普遍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网络教学。而在教学方法上,因应教育部提出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以及“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名言警句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得到普遍使用。毋庸多言,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确实起到了提高课堂“收视率”、活跃课堂、促进教学互动、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以笔者交互使用这两种方法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心得,这些方法仍有其先天性弱点,即,满足不了学生追求理性深刻的冲动。笔者以为,就教学规律而言,大学教育与大学前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有质的区别,其中在包括“思与法”在内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名著导读教学法应成为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二、名著导读教学法在“思与法”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意蕴应该指出,本文所谓名著非指通常之文学名著,而指学术名著。利用学术名著深化教学是高等教育与初等及中等教育名著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这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这是由高等教育特定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由18-22周岁左右的大学生群体构成。他们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化、由偏重感性认识向偏重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学术名著是高素质成年人必看书籍,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培育本科生健全理性素养的最好“教材”。因此我们应树立学术名著为“本科生必读”书系的观念。与专业知识相比,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名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沉淀的厚重人文底蕴以及形成的对不同社会领域的思维范式对于培养本科生理性思维、形成独立人格特质、继承哲学、道德、政法学科特殊的思维范式起着“授人以渔”的独特作用。2、这是“思与法”课程属性的要求高等学校课程按照学科属性可以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与法”课程社会科学的属性要求在教与学过程中将名著教学作为其主要方法。众所周知,人文社会科学非如自然科学那样追求推倒重来,而是讲求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存在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其中名著则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科学的“源头”和“灵魂”。每一门社会科学独有的思维范式则在这种历史传承中形成,离开这种特定的思维范式这一学科将无从谈起。从本门课程涉及的社会科学门类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涉及哲学、道德、政法等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这些学科门类及其分支学科在本门课程教材中要么占据一章或数章、要么占据一节或数节。作为素质教育课程,显然不能就具体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关于事实的学问)做具体讲解,而只能就这一学科的基本范畴与思维特质加以研习,已达致特定学科思维范式的形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观念的养成。3、这是05思想政治理论课“精”的要求05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特点是,从知识体系传授向心智教育转化,偏重于形成学生道德与法律思维的养成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摆脱单纯提供现成知识的填鸭式教育,采取与大学生应有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特点相适应的研究性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计划中每节课的知识进行解构,找到所授章节学科知识的主旨、精髓、骨架和基本范畴。研究所授章节学科领域的理论争议以此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一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教育中是无法实现的。笔者以为高校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学术名著导读,使学生在课外进行原著阅读,是达到由填鸭式教育向研究性、探索性教育转化、由教材学习向原著学习拓展,由第二手资料阅读向第一手资料阅读过渡,由被动、灌输式教育向主动自主式学习转化的必然要求。4、这对引导新时期大学生确立良好的阅读价值取向有着示范效应有学者抽样调查显示,在目前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与网络阅读的书籍中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排在所列选项的第二位,仅低于休闲类书籍之后而高于励志成才书、专业书、名人传记、外语书、计算机书及其他书籍。这一调查显示,功利性阅读、流行性阅读增强、实用性以及深度阅读趋若。阅读快餐化、休闲化、通俗化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导潮流。1这表明大学生学风有下降趋势。高等学校学生学习与大学前义务教育阶段相比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高等学校学生阅读具有选择性。阅读是知识之母,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籍阅读是事关培养什么样规格与层次的大学生的大事。与高等教育的其他学科一样本门课程教师应将阅读名著与专业书籍作为解决选择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指示器,以消除目前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通俗化、休闲化、庸俗化的不良取向。三、名著导读教学法在“思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然观念笔者以为,基于教育教学的规律,高校“思与法”名著导读教学法在运用中应确立以下应有观念:1、应确立扩大学生获得名著渠道的观念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得名著的来源中,最主要的仍是各高校的图书馆。然而各高校由于学科性质归属不同馆藏图书结构与比重亦大相径庭,理工科学校图书馆中人文社会科学类名著无论在结构还是在数量上都存在重大欠缺,选择余地受到很大限制,这是几乎是在理工科高校任职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老师的共识。笔者以为,基于这种情况,本课程教师应该在扩大学生获得名著的来源上下功夫,使学生有更多与名著获得亲密接触的渠道与机会。例如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同学、朋友间相互借阅、自己持续适量购买、网上阅读、书社借书等途径获得名著。其中应以图书馆借阅为起步、以适量购买为辅助与延伸、以网上阅读为有力的新途径。在网络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依照笔者的教与学的实践心得,网络阅读应是我们向学生推荐的不错的方法,而适量购买则是使学生形成版权意识、支持正版书籍以及形成良好读书、藏书习惯的持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