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吸引外资的发展及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吸引外资的发展及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吸引外资的发展及影响研究.docx_第3页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吸引外资的发展及影响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年我国吸引外资的发展及影响研究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在弥补资金缺口、提高我国外汇储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促进我国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FDI;经济增长;两缺口模型;技术溢出 1 改革开放前期和初期我国的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建设相当封闭,基本没有对外投资和外资引入,封闭的经济环境束缚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实施之初,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收入和储蓄不足。1978我国人均GDP仅381元,城乡居民的存款只有210.6亿元,过低的国内储蓄水平制约了投资水平的扩大,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过低的人均收入造成了过低的储蓄和投资,从而导致资本积累的低速度,不可避免的发生低生产率水平,而低生产率水平又会降低人均收入。这时,即使政府和企业有很大的投资欲望,但受到储蓄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经济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 我国的外汇储备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严重不足。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在1980年甚至出现了负值,为-12.96亿美元,外汇储备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存在较大的波动,这一局面直至1991年才得到根本改善。国家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和产品的进口,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低下。1979-1984年这5年里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额仅181.87亿美元,不到1992年一年外资利用额。虽然这一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额有限,增幅较缓,但是增长的趋势很稳定。 2 我国引入外资的必要性 2.1 资本是我国经济起飞的关键 对于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很多经济学都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其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双缺口”模型更进一步的为改革初期我国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成为我国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一国的经济建设可以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储蓄资源,当国内的储蓄资源受到约束时,可以转向利用国际的储蓄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Y=C+I+G+(X-M) Y=C+S+T M-X=I-S (假设G=T) 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国内消费;I表示国内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S表示国民储蓄;T表示税收。 根据M-X=I-S这一等式的意义,国内储蓄的不足要通过引进外资加以弥补。在双缺口模型里:当进口大于出口时,存在外汇缺口,投资大于储蓄时,存在储蓄缺口。 从表1的数据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前几年里存在贸易逆差,并且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1978-1989年这十年里,除1982年,其余各年份的投资额都大于储蓄额。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在这一时期存在着外汇和储蓄的“双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引进外资的策略十分必要。外资的引入可以有效地缓解国内资金、市场供给、知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短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策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2 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实现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在于资本的投入,可以说,一定数量的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变弱。因此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就是让经济增长方式由投入型转变为技术型增长。因为投入型的经济增长往往是短期的,要想一个经济体获得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 我国引入外资的主要形式是FDI,而FDI是给东道国带来资本和技术进步这两个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3 我国引入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进程 3.1 引入外资的探索和起步阶段 1979-1991年,是我国外资的逐步引入阶段。1979-1984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仅40.1亿美元,对外借款额为130.41亿美元;1985-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为209.54亿美元,对外借款额为395.2亿美元。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主要是通过对外借款来吸引外资,FDI在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由于对外借款无法解决资金利用效率和技术引进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我国属于低效率的利用外资。但是这一起步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功不可没,在当时资本严重短缺的情形下,可以说外资的进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解了燃眉之急。由于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独立的对外经济政策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改变,在这样的环境下,过分要求效率是不现实的,真正稳定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确立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前进,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修正方法,通过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来确立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3.2 引入外资的空前发展阶段 1992-1997年,是外资在我国的空间发展阶段。我国的实际使用外资额从1991年的115.54亿美元快速增长到1997年的644.08亿美元,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FDI在一路攀升,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从1991年的43.66亿美元猛增到1997年的452.57亿美元,而对外借款除1993年有一个较大的增幅外,其余时期都处于徘徊的走势,变动幅度很小。自1992年起,利用外资在资金规模上已超过国家预算内投资,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仅次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的第三大资金来源,而FDI在利用外资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除了在规模上迅猛发展外,我国FDI的流入特征较前一阶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FDI来源地来看,在前一阶段,FDI的来源的主要是港澳台地区的中小投资者,占FDI总额的75%,而在本阶段,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FDI比重上升,相对重要性逐步提高。其次,从FDI的流入部门来看,前一阶段主要投资于房地产部门,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造业部门的流入很少,本阶段FDI则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门,同时迅速向各个部门全面扩张。 接下来就来讨论这一时期FDI是如何影响我国经济的。 从扭转我国贸易逆差来看,这一时期,FDI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86-1997年间,我国外资企业净出口为负值,但1994年以后外资企业形成的贸易收支逆差趋于减少。从就业来看,中国社科院世经贸所所长余永定认为,在1986-1990年、1991-1996年、1997-1999年三个期间,外资企业分别创造了6万、375万、72万个新增就业,分别占到了当期全部新增就业的0.43%、9.62%、6%。从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罗余才、严俊(2002)对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分析表明,FDI增加1%,GDP将增加0.396736%,说明FDI流入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是正面的。从引入技术的情况来看,根据有关数据的统计,1992-1997年期间与前一阶段的1991年相比上了很大一个台阶,1991年我国技术引进仅有359项,而1997年达到5984项,技术服务从1991年的10项增加到1997年的70项;成套设备的技术引进从1991年的86项增长到1995年的1355项,然而1997年却降低为987项;关键设备的引入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从1991年的124项猛增到1996年的4637项,在1997年小幅降低至4283项。从行业上来看,能源、机械电子、石化化工、冶金有色、轻纺业和城建建材的技术引入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3.3 外资引入的调整阶段 1998-2001年是我国外资引入的调整阶段。由于亚洲金融危机,我国的FDI一改前期蓬勃发展的局势,出现了突然的下滑和徘徊。虽然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出现明显的下降,2000年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仅22347个,还不及1996年的24556个,但总体规模却在扩大,因此我国的FDI并没有出现萎缩,正是由于FDI在这一关键时期的稳定,提升了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于维护我国的国际信誉、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抗击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4 外资流入的稳定增长阶段 2002年至今是我国利用外资稳定增长的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对FDI产生了新的吸引力,这一吸引力较以往更为健康稳定,2002年,我国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总量最多的国家。这一时期外资的流入稳定增长,相对理性。我国也更加注重引入外资的质量,开始有选择的利用外资。 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储蓄率位居世界前列,曾经存在的资本缺口和外汇缺口已经转变成大大的剩余。此时更要求通过利用外资来引进技术,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市场化进程。从开放初期的单纯的引入资本弥补资金缺口和小规模的开放,到这一时期积极的引入外资来改善我国经济体系中深层次的矛盾和全方位的开放。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充当着万能管理者的角色,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乃至现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市场扭曲,这一时期,通过提高引入FDI的质量,在改善我国的市场扭曲方面作用明显。 4 结语 经过了3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外资利用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入,在对外开放上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利用外资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引入外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需要我们更新观念,逐步完善国内的投资环境,加快市场化建设来保障外资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余才,严俊.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现代化.中国财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