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课件)脑中风与康复.ppt_第1页
临床医学课件)脑中风与康复.ppt_第2页
临床医学课件)脑中风与康复.ppt_第3页
临床医学课件)脑中风与康复.ppt_第4页
临床医学课件)脑中风与康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中风与康复,脑血管病:脑部血管源性疾病的总称。(A+V),A photograph taken at the Yalta conference after World War II showing (from left to right in the front row) Winston Churchill,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and Joseph Stalin.,脑的血液循环,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眼球/大脑半球前3/5部分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大脑半球后2/5部分/丘脑/脊髓上部/脑干/小脑,The circle of Willis at the base of the brain as seen from below,Blocked ica and collateral flow,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缺血性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stroke):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迅即发生的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出血/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称小卒中,短暂而反复发作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性脑卒中,缺血阈与半暗带 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过度灌注与脑内盗血现象,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缺血阈与半暗带,临床特征,定位症状和体征:病变血管供应范围 非定位体征,前循环缺血的典型症状,失语 单眼视力障碍 新发癫痫 头/眼看向健康肢体 同侧运动或感觉障碍 体象障碍,后循环缺血的典型症状,眩晕和平衡障碍 复视 口周麻木 头/眼看向瘫痪肢体 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 双侧无力或麻木 孤立的同向偏盲或皮质盲 眼睑下垂或 Horners syndrome 眼球震颤 听力丧失 吞咽困难或咽反射消失 共济失调,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所致的局限性脑功能缺损。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一般不超过1h,24h内完全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脑血栓形成,概念: 指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受阻,引起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最常见) 脑动脉炎 先天性- FMD 机制:1、血液动力学改变 2、血液成分的改变,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多见于50岁以上原有脑动脉硬化史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约25%患者发病前有TIA病史 多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提示病变的血管,诊断依据,诊断: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 鉴别诊断,脑栓塞,定义: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阻塞血管,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又称栓塞性脑梗死。,病因和发病机制,心源性:最常见,占6080% 非心源性 来源不明 栓塞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心源性栓子最常见,临床表现,发病急,数秒钟至数分钟病情达高峰; 心源性栓塞者,年轻患者多为风心,老年患者多为冠心病急性心梗,辅助检查,脑成像,辅助检查,CT:在发病后2448小时可发现低密度的梗死病灶 MRI:对发现脑干和小脑病灶较CT 可靠,Computed Tomography(C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Transcranial Doppler (TCD),Duplex sonography,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Other Techniques for Studying Perfusion and Vascular Disease,Xenon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CT scanning (XeCT) Single-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PET,Cardiac Evaluation,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TT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Holter/ECG enzyme,其他脏器检查,胸部CT 腹部B超等,Laboratory test,血:血常规、血糖(餐后血糖)、血脂 凝血系统、免疫系列等 腰穿 尿常规 大便常规,治疗原则,超早期治疗:时间就是大脑,尽早选用最佳方案,挽救半暗带。 个体化治疗 整体化治疗: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进行支持疗法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急性期治疗,一般治疗:对症处理,维持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 血压 吸氧和通气支持 血糖 脑水肿 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 深静脉血栓形成 癫痫 心脏损伤等,急性期治疗,特殊治疗:超早期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外科治疗等。 静脉溶栓: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药物,越早越好 血管内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拜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西洛他唑片等 抗凝治疗 外科治疗 他汀治疗 康复治疗:早期进行、个体化,溶栓治疗,药物: 尿激酶(UK) 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适应症 并发症,恢复期治疗,控制卒中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非心源性卒中推荐抗血小板治疗 他汀治疗 血管内治疗 康复治疗,脑栓塞治疗原则,脑栓塞治疗:基本同脑血栓形成 原发病治疗:感染性栓塞应使用抗生素,禁用溶栓和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推荐抗凝治疗,华法林片 康复治疗 卒中危险因素处理,脑出血,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可因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病因,大约半数ICH病例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其他病因 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脑动脉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梗死后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病理,80%发生于大脑半球 20%脑干/小脑 高血压性脑出血 约70%的在基底节区 脑叶/脑干/小脑各占10%,临床表现,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50岁以上 冬春季发病较多 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生 50%的病人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 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临床症状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可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辅助检查,CT:是临床疑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 MRI:超急性期(0-2h):血肿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急性期(2-48h):血肿为T1等信号、T2低信号;亚急性期(3d-3w):T1、T2均高信号;慢性期(3w):T1低信号、T2高信号。 DSA:怀疑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Moyamoya病、血管炎等可行DSA检查。 CSF:脑压增高,多呈洗肉水样。,CT:脑出血为高密度,脑梗死为低密度,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 CT 鉴别出血原因,治疗,内科治疗 外科治疗 康复治疗,内科治疗,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重症须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血压紧急处理:收缩压大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105mmHg,需降压,内科治疗,控制脑水肿 保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防治并发症 感染 应激性溃疡 稀释性低钠血症 痫性发作 中枢性高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治疗,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的体征 小脑半球血肿量10ml、蚓部6ml,血肿破入四脑室,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急性阻塞性脑积水征象 重症脑室出血致梗阻性脑积水 脑叶出血,特别是动静脉畸形所致和占位效应明显者,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康复治疗宜尽早进行。如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可及时给予抗抑郁药物(如百优解)治疗和心理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粟粒样动脉瘤:最多见,约占75% 动静脉畸形:约占10%,多见于青年人 梭形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占儿童SAH的20% 其他:如霉菌性动脉瘤/颅内肿瘤/结缔组织病/垂体卒中/脑血管炎/血液病及凝血障碍及抗凝治疗并发症等。,临床表现,发病年龄 粟粒性动脉瘤破裂好发于40-60岁间 动静脉畸形常在10-40岁发病 临床症状 与出血原因/部位/继发脑部病损有关 最常见的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 半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全身/局限性癫痫;项背部或下肢疼痛,临床表现,发病诱因 剧烈运动/过劳/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 60岁以上老年SAH表现不典型 起病较缓慢 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而意识障碍和脑实质损害症状较重,临床表现,体检 脑膜刺激征+,老年人或儿童可不明显 眼底检查:视网膜前即玻璃体膜下出血 10%患者可有视乳头水肿 少数:动眼神经麻痹/瘫痪/失语/感觉障碍等 两侧锥体束病理征阳性或阴性,常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 早期:3-5天,数分钟或数小时缓解 迟发:5-15天,第一周末最常见 再出血:24小时至2周内 脑积水 急性:出血后4-20天, 慢性:数周或数月后发生,辅助检查,颅脑CT 是确诊SAH的首选诊断方法 假阴性:出血量不多/贫血/颅后窝 CTA可显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 腰椎穿刺术 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常见均匀一致的血性CSF,压力增高 时间久,可见皱缩红细胞;脑脊液黄变 腰穿应谨慎,防止脑疝,原则上不应测压,辅助检查,DSA:为SAH的病因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 MRI和MRA:可检出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TCD:可监测脑血管痉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等检查有助于寻找出血的其他原因,诊断,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 脑膜刺激征阳性 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CT /腰椎穿刺/眼底检查玻璃体下片块状出血,鉴别诊断,脑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及脑叶出血等) 脑梗死 肿瘤卒中 颅内感染(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治疗,治疗原则 缓解症状,尽快查明病因 控制继续出血 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内科治疗,一般处理:须绝对卧床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