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修复植物研究近1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docx_第1页
中国生态修复植物研究近1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docx_第2页
中国生态修复植物研究近1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docx_第3页
中国生态修复植物研究近1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docx_第4页
中国生态修复植物研究近1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生态修复植物研究近1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来源数据库、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高发文量期刊、核心作者群与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及被引频次、文章类型等方面对2007 - 2016年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表的相关文献来源数据库以学术期刊为主。学术期刊统计结果中,论文数量及发文期刊数逐年增加,下栽量和被引频次则呈下降趋势。期刊的刊均载文数量呈下降趋势。刊文量最高的期刊是生态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国水土保持和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核心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修复与植物的研究受到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占极高比重,国家对于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近10年发表的绝大多数是研究分析类论文。 关键词:生态修复;植物;文献计量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阔,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也越来越大。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资料显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中仅3个(2013年)、8个(2014年)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其余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土壤污染总的超标率为16. 1%。根据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环保、国土、水利、财政)的初步结果,20112013年,地下水质量状况极差水质比例达到15%左右。生态环境从大气环境到土壤环境再到水环境都受到很大冲击,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快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目前,在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方面有一定进展,并形成了一些实用技术。自2009年以来,中国在土壤和水污染修复的专利技术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主要集中在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方面。2007年,周启星等提出应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技术,从生态学原理的高度解决污染环境的修复问题,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研究2007 2016年(截至11月4日)发表的生态修复与植物相关的文献,对文献来源、期刊分布、发表年度、核心作者群、基金项目、文献被引频次及下载量、发文量较高期刊及年份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了解中国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的现状及趋势,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环保政策,科研人员把握科研重点、进行科研选题、选择适合发文渠道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在文献中以生态修复十植物为主题词检索,检索时间为2007 2016年(检索时间为2016年11月4日),得出文献来源数据库相关数据。然后,在期刊中以生态修复十植物为主题词检索,检索时间为2007 2016年(检索时间为2016年11月4日),得出发文量、发文期刊数、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被引频次、文章类型和发文量较高期刊等数据。所有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1.2评价指标 文献来源数据库:所有文献在不同来源数据库中的数量分布。发文量:发文总量与年度发文量。发文期刊数:刊载文献的期刊数。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发文的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机构。基金项目:发文的支持基金项目。下载量:2007 2016年各年度文章总的下载量、篇均下载量及篇均年均下载量。被引频次:2007-2016年各年度总的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篇均年均被引频次。文章类型:2007-2016年各年度研究类文章数量与比例。发文量较高期刊:2007-2016年总发文量较高期刊。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来源数据库分析 进行文献来源数据库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生态修复与植物的研究成果通过哪些发表形式来体现。本次共检索到文献1 969篇。由图1可见,学术期刊比例最高,居于各文献来源数据库之首,共有1135篇,占总文献量的57. 64%,说明有关生态修复植物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是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展现。其次是硕士论文,共有571篇,占29. 00%,此外,博士论文共有101篇,占比5.13%。硕士和博士论文共计672篇,占34. 13%,体现出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方向。第三是会议论文,有126篇,占总文献量的6. 40%,说明在相关学术交流中,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也是学者们交流的重点之一,引起了不小重视。其他的数据库来源依次是重要报纸和特色期刊,文献数量各为18篇(图1)。 2.2 发文量与发文刊数分析 学术论文发文量的年度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关领域和学科的发展速度,对刊载文献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的重要期刊,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源。2007 2016年对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的期刊论文共有1 135篇,年均发表113.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共572篇,年均发表57.2篇,占期刊总论文总数的50. 40%;在刊载论文的期刊种类上,各年度的期刊种类均较分散,全部期刊的刊均载文数量为1. 32篇,核心期刊的刊均载文数量相对较高,达到1. 41篇。 10年间,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期刊种数均呈曲折上升趋势。其中,2009 2012年是一个快速上升阶段,2013 2014年有所下降,到2015年继续上升(图2)。但是,在刊均发文数量上,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均呈下降趋势(图3),表明发文的分散性在增大,这也说明生态修复与植物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期刊的注意,相关论文被越来越多期刊所接受,研究者的发文选择越来越多。在论文质量上,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占全部期刊论文数量的比例、核心期刊种数占全部期刊种数的比例这两个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图4),表明总体论文质量在逐年下降。 2.3 发文数量较高期刊种类分析 2007 2016年,全部期刊中,发表了10篇以上论文的期刊有16种,共刊载253篇,占论文总数的22. 29%。其中最多的是安徽农业科学,刊载了37篇论文,其次是中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学报,分别刊载了22篇和20篇。核心期刊中,刊载了10篇以上论文的期刊有14种,占期刊总数的共刊载201篇,占论文总数的35. 14%,表明刊载生态修复与植物相关论文的核心期刊集中度较高。其中,刊载数量最多的是生态学报,刊载了20篇,其次是环境科学与技术,刊载了19篇。不管是以全部期刊计还是以核心期刊计,发文数量前5名的期刊种类是一致的,分别是生态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国水土保持和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且发文数量都在16篇以上(表1),表明这5种期刊是生态修复相关研究发表的重要渠道。 2.4 核心作者及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当一篇论文单独出现时,并不能反映学科的发展规律,而大批论文形成的文献流却呈现规律性变化,据此可以了解学科发展规律,判断学科发展水平、研究重点以及取得的成果,追踪学科发展动态,预测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文献流的形成是从事该学科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高产作者群、高产研究机构的存在是形成文献流的核心力量。期刊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研究机构发挥着学科的导向作用,不断地将学科研究推向新水平。 2.4.1 核心作者分析 对全部期刊1 135篇文献和核心期刊572篇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全部期刊上发文5篇以上的作者共16人,共计发文106篇;在核心期刊上发文5篇以上的作者共11人,共计发文72篇。其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张饮江老师和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何培民老师,分别发文13篇和9篇,全部是核心期刊论文。其次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的毕银丽老师和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曹文平老师,发文7篇,全部是核心期刊论文。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张朝晖老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刘正文老师发文7篇,有6篇核心期刊论文。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董悦老师发文7篇,有5篇核心期刊论文。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霍元子、北京林业大学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高甲荣老师发文6篇,全是核心期刊论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严少华老师、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王阳阳老师发文5篇,全部是核心期刊论文。 从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类型上看,张饮江老师发表的13篇论文中,综述展望类有3篇,研究分析为有10篇;何培民老师发表的9篇论文全部分研究分析类。毕银丽老师发表的7篇论文全部是研究分析。曹文平老师发表的7篇论文中,3篇为综述展望类,4篇为研究分析类。张朝晖老师、刘正文老师、霍元子老师、高甲荣老师发表的6篇论文,全部是研究分析类。严少华老师和王阳阳老师发表的5篇论文,全部是研究分析类。董悦老师发表的5篇论文中,2篇为综述展望类,3篇为研究分析类。可见,核心期刊发文5篇以上的老师,成果主要是在研究分析类文章上,是中国进行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的核心学者。 2.4.2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对全部期刊1135篇文献和核心期刊572篇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全部期刊上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有18家,共发文318篇,在核心期刊上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有9家,共发文159篇。分析在核心期刊上发文10篇以上的9家研究机构的发文年份,发现各家机构的发文连续性都较好,其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连续10年均有发文,上海海洋大学从2010年开始连续7年均有发文,其余机构发文间隔不大于1年(表2)。 2.5 基金项目分析 对论文基金项目的统计可以反映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对全部期刊1135篇文献和核心期刊572篇文献的基金种类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全部期刊的1138篇论文中,支持发表了10篇以上论文的基金数有10个,共支持发表369篇论文(表3)。核心期刊的572篇论文中,支持发表了10篇以上论文的基金数有9个,共支持发表286篇论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数量远高于其他基金,其支持的全部期刊论文数有159篇,核心期刊论文数有129篇,分别占43. 09%和45. 10%,也从侧面表明生态修复与植物相关研究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或者试验阶段。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支持的全部期刊论文数分别为54,40和30篇,核心期刊论文数分别为40、32和25篇。由此,国家层面支持发表的全部期刊数论文数为283篇,占76. 69%,核心期刊论文数为226篇,占79. 02%。可见,生态修复与植物的研究受到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占极高比重,国家对于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 2.6 文献下载及引用情况分析 2.6.1 文献下载情况分析 统计了2007 2016年发表的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相关论文的下载情况,结果表明,全部期刊论文中,总下载量最高为2011年的39 118次,篇均下载数最高的为2007年的464. 84次,年均篇均下载数最高的为2013年的56. 44次。核心期刊中,总下载量最高为2011年的29 667次,篇均下载数最高的为2007年的620. 98次,年均篇均下载数最高的为2011年的77. 26次。其中下载数最高的是2007年周启星等发表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的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下载数为3 818次。下载数前10名的论文均是综述展望类,前20名中,有18篇为综述展望类,仅2篇为研究分析类,均为核心期刊论文。总体而言,10年中,全部期刊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的总下载数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9 118次和29 667次,随后下降;篇均下载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年均篇均下载数则略有上升(图5)。 2.6.2 文献被引情况分析 统计了2007-2016年发表的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相关论文的被引情况,结果表明,全部期刊论文中,总被引数最高为2008年的1 125次,篇均被引数最高的为2007年的14. 26次,年均篇均被引数最高的为2007年的1. 43次。核心期刊中,总被引数最高为2007年的962次,篇均被引数最高的为2007年的20. 47次,年均篇均被引数最高的为2007年的2.05次。其中被引数最高的是2009年李新荣等发表在地球科学进展的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前沿与展望,被引数为118次。被引数前10名的论文中前7篇均是综述展望类,后3篇为研究分析类;前20名中,有11篇为综述展望类,有9篇为研究分析类,均为核心期刊论文。总体而言,10年中,全部期刊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的总被引数、篇均被引数和年均篇均被引数都呈下降趋势(图6)。 2.7 文献类型分析 对2007 2016年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文章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全部期刊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中,研究分析类文章均占到全部文章的90%以上,而综述展望类文章占比不足10%,仅2013年核心期刊论文中有8篇综述展望类,占11. 27%(表4)。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07-2016年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对中国目前关于生态修复植物研究的研究力量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动态及关注热点等产生了总体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不同期刊载文内容的倾向等。 (1)文献来源数据库。共检索到近10年发表的文献1 969篇,首先以学术期刊比例最高,共有1 135篇,占总文献量的57. 64%,其次是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共计672篇,占34. 13%,第三是会议论文,有126篇,占总文献量的6. 40%。 (2)发文量及关注热点。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及发文期刊数呈现曲折上升趋势,文章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呈下降趋势,但年均篇均下载数略有上升。高下载、高被引频次的文章主要是综述展望类文章,这可能与研究者需要通过阅读和引用综述展望类文章来加快了解自身研究的背景情况有关。 (3)期刊种类。10年来,各年度的期刊种类均较分散,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刊均载文数量分别为1. 32篇和1.41篇,10年间均呈下降趋势。刊文量最高的期刊是生态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国水土保持和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在论文质量上,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占全部期刊论文数量的比例、核心期刊种数占全部期刊种数的比例这两个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总体论文质量在逐年下降。 (4)作者及机构情况。综合发文量与文章类型可以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