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考试重点.doc_第1页
婚姻家庭法考试重点.doc_第2页
婚姻家庭法考试重点.doc_第3页
婚姻家庭法考试重点.doc_第4页
婚姻家庭法考试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婚姻家庭与婚姻家庭法1、婚姻: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自愿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2、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的三种历史类型:(1)群婚制:群婚制是指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具体划分为血缘群婚(低级阶段)和亚血缘群婚(高级阶段)两个阶段。血缘群婚亦称血婚制或血缘家庭,是指原始群体内,同一行辈或年龄相近的男女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亚血缘群婚也称亚血缘家庭、伙婚制,是指原始群体内同一辈分男女相互通婚,但已排除直系血亲之间以及血缘关系较近的兄弟姐妹之间两性关系的婚姻形式。(2)对偶婚制:对偶制也称对偶家庭,是指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相对稳定地同居生活,但双方仍有与其他异性发生性关系自由的婚姻形式。具有四个显著特点:第一,与以前的群婚相比,通婚范围进一步缩小;第二,婚姻关系极为脆弱;第三,偶居男女各自生活在本氏族内;第四,偶居期间所生子女留在母亲氏族内。(3)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3、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从范围来看,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是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从内容来看,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是人身关系和由此派生的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基础财产关系派生的结果,于特定身份密不可分第二章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1、我国古代婚姻家庭法的特征: (1)包办强迫婚姻,男女无婚姻自由 (2)剥削阶级一夫一妻多妾与劳动者一夫一妻并存 (3)男尊女卑,夫权统治 (4)家长专制,漠视子女权益 (5)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专权离婚2、1980婚姻法修正案新内容体现: (1)加大了维护一夫一妻制的力度(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规定) (2)尊重和保护婚姻家庭领域内的人权,为弱者提供更多的救济和保护(+禁止家庭暴力) (3)增设了婚姻无效和可撤销制度,完善了结婚制度。 (4)修改了夫妻财产制度,使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需要。 (5)离婚的法定理由具体化,增加了执法的操作性。 (6)新增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7)新设了财产补偿请求权 (8)增设探望权制度,切实保障未成年子女与离婚父母双方的正常联络。第三章亲属关系1、亲属:亲属是指基于婚姻、血缘、收养或抚养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我国现行亲属分类:我国目前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种。(1)配偶。配偶是指因结婚而使得当事人双方互为夫妻身份。(2)血亲。血亲是指互相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根据是否基于自然血缘关系而形成,血亲可分为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根据血缘联系程度不同,血亲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3)姻亲。姻亲是指以婚姻关系为中介相互联系的亲属。3、亲等:亲等是指计算亲属相互关系亲与疏、远与近的单位和方法。古今中外有四种计算亲等的主要方法。(1)我国古代的服制。(略)(2)罗马法亲等制。计算时以一世为一亲等。区分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分别计算。(3)寺院法亲等制。又称教会法。寺院发计算方法,坚持一世为一亲等原则,区分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计算。(4)我国婚姻法的计算方法(重):我国内地一直采用“代”作为计算亲属关系远近的单位。代即世辈,以一辈为一代,计算亲属的代数区分为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计算。直系血亲的计算:从本人开始,己身为一代,往上或者往下数,每数一辈加上一,最后所得数表示两个被计算亲属的远近。旁系血亲的计算:先找出两个被计算亲属的最近的共同血亲,两边分别按直系血亲计算,得出各自的代数相同,任取一边的代数定代数;如果两边计算结果不同,则取大的一边代数定双方的代数。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指与己身出自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包括叔、伯、舅、姑、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外甥子女。超出这一范围,就不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亲属关系产生的原因:(1)出生。出生是自然血亲关系发生的唯一原因。(2)收养和抚养。收养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是拟制血亲产生的原因。抚养则是事实行为,也能产生拟制的血亲关系。(3)婚姻。婚姻的缔结是配偶关系和姻亲关系产生的原因。5、亲属关系消灭的原因:(1)死亡。死亡是所有亲属关系消灭的共同原因,无论血亲、姻亲、配偶,都因亲属关系主体一方或双方死亡而终止。(2)收养关系的终止。基于收养而产生的拟制血亲关系的消灭,除了死亡这一事实原因外,还由于收养关系的终止这一法律行为所致。(3)抚养的终止。基于抚养事实而产生的拟制血亲关系,既可因一方或双方死亡而终止,也可因认为终止抚养而终止,还可因作为这种拟制血亲存在基础的婚姻的解除而终止。(4)离婚。配偶关系是基于结婚而产生的,一旦夫妻双方离婚,婚姻关系不复存在,双方的配偶关系同时消灭。但离婚并不会当然消灭因抚养事实业已形成的所有拟制血亲关系。第四章 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1、 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包括: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制原则;男女平等原则;反对家庭暴力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计划生育原则。2、 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权按照本人意愿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婚姻,任何人不得加以限制或干涉。我国婚姻法明确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包办婚姻:指第三人(包括父母)违背婚姻自由原则,强迫他人缔结婚姻的行为。买卖婚姻:指第三人(包括父母)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缔结婚姻的行为。借婚姻索取财物:指除买卖婚姻以外的其他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3、 一夫一妻制原则: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制度。(禁止重婚/婚外同居/通奸)【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即两个或更多婚姻关系重叠。重婚有两种形式:一是法律上的重婚,前婚未终止又与他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是事实上的重婚,即前婚未终止,又与他人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4、 家庭暴力:指用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方法,对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第五章 婚姻成立1、 婚姻成立:也称结婚,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的发生,即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缔结夫妻关系的行为所形成的法律事实。婚姻成立的条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与婚姻的区别:婚姻的性质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2、 古代结婚方式大致有:掠夺婚、赠与婚、有偿婚、聘娶婚、宗教婚等。3、 婚约的历史沿革:(1) 早期婚约的特征:婚约是结婚的必经程序;订立婚约取决于长辈或父母的意志;婚约具有法律效力。(2) 晚近的婚约成立的实质要件:男女双方当事须基于合意自行订定;当事人双方须达到法定的订婚年龄,未成人订婚须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婚约预期的婚姻不得违背法律关于禁婚的规定。4、 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是指结婚当事人本身各自必须具有的状况及相互关系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实质要件又进一步区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1) 结婚的必备条件: 男女双方有结婚合意。结婚合意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当事人必须具有婚姻行为能力;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表示同意结婚意思的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达到法定婚龄。婚姻法(修正案)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2) 结婚的禁止条件: 禁止重婚; 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婚姻法(修正案)第七条第1项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禁止结婚的疾病。婚姻法(修正案)第七条第2项规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患者结婚。5、 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实质符合法律要求的婚姻成立的方式或程序。(1) 结婚登记:结婚登记是指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结婚登记,获准登记,婚姻即告成立的法律制度。(2) 结婚登记机关: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2条规定,居民办理结婚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3) 结婚登记程序: 申请。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共同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申请结婚登记时,当事人双方必须同时持有下列证件和证明:户口证明;居民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与对方当事人无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审查。婚姻登记机关受理当事人的结婚申请后,代表国家全面审核当事人的结婚申请,以确定当事人是否符合结婚法定条件。 决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当事人的结婚申请后,如认为结婚申请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及时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8、事实婚姻:(1)概念:是法定婚姻的对称,是指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两性结合。(2)认定:1994年2月1日前男女双方已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对待。1994年2月1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应当补办结婚登记;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9、婚姻无效:(1)概念:婚姻无效,也称无效婚姻,是指因不具备法定结婚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的男女结合,在法律上不具有婚姻效力的制度。(2)内容:婚姻无效的内容:I) 重婚;II)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III)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IV) 未到法定婚龄。确认婚姻无效的程序:通过司法程序由人民法院宣告婚姻无效,是婚姻无效的唯一法定程序。 请求权人的范围:有权依据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请求权人,是婚姻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 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确认婚姻无效理由成立的,应一律依法判决宣告当事人所缔结的婚姻无效。)无效婚姻当事人双方所生子女与其父母的关系,适用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同居生活期间,当事人所得财产,属于双方共同共有的财产,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依法所有的除外。)无效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一方死亡的,另一方无继承权。10、婚姻撤销:(1)婚姻撤销:也称撤销婚姻,可撤销婚姻,是指违反结婚的某些法定要件的婚姻,其效力是不确定的,是可以依法撤销的法律制度。(2)婚姻撤销的内容:I)婚姻可撤销的原因:在我国,因受胁迫而结婚是请求撤销婚姻的唯一理由。II)请求权: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权利,只能由婚姻关系中受胁迫的当事人享有和行使。【范围只能是受胁迫当事人本人;应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III)程序:申请撤销婚姻请求权人,依法应当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出。IV)法律后果:婚姻被依法撤销的,自始无效。法律后果与婚姻被依法宣告无效完全相同。第六章 婚姻的一般效力1、 婚姻效力:指男女因结婚而产生的法律约束力。婚姻的直接效力,根据权利义务内容不同,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婚姻在身份上的效力,也可称夫妻人身关系;二是婚姻在财产上的效力,也可称夫妻财产关系。2、夫妻的扶养权利与义务:广义地说,是指一定范围内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住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我国刑法、继承法采此解释;狭义地讲,抚养是指平辈亲属相互之间经济上供养和生活扶助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我国婚姻法上,扶养专指夫妻间相互供养和生活扶助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人身法定的:优先受扶养法定的,具有强制性财产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是,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应根据双方收入、财产、年龄、健康状况、需要供养人口数等相适应等第七章 夫妻财产制1、 夫妻财产制:是指规范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婚姻对外财产责任,婚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与清算,以及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废止的法律制度。2、 夫妻财产制度的种类:自承认已婚妇女有财产权以来,已出现的夫妻财产制度主要有五种:嫁资制、统一财产制、联合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和共同财产制。3、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结构:我国实行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双轨制,当事人有财产约定时从约定;无财产契约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财产制。以婚后共同制为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增设个人特有财产制。当事人只能在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和分别财产制三种制度之内选择其一。4、 婚后所得共同制:(1) 概念:婚后所得共同制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所得和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财产,均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但特有财产除外的夫妻财产制度。(2)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他人劳动应得并从他人处得到的金钱或实物。通常形式有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 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的收益。 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指人们可以依法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中的财产权所带来的实际利益。 因继承得到的财产,但遗嘱确定归一方所有的除外。 因赠与得到的财产,但赠与合同指明归一方所有的除外。 其他应当归夫妻共有的财产。5、 个人特有财产制:(1) 概念:特有财产是指专属于配偶一方个人所有并排斥夫妻共有的财产。(2) 个人特有财产的范围: 一方的婚前财产。 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得到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夫妻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应当归夫妻一方的财产。6、 约定夫妻财产制:(1) 概念:约定财产制是指夫妻以契约方式商定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及债务清偿,婚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与清算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2) 夫妻财产约定的有效成立要件: 当事人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7、 一般共同财产制:一般共同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和婚后全部财产均归夫妻共同共有的夫妻财产制度,是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8、 限定共同财产制:限定共同财产制是指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一定范围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共有范围外的财产均归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制度。9、 分别财产制: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并各自行使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的夫妻财产制度。10、 夫妻共同债权的范围:夫妻共同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债权;夫妻一方或双方将共同财产出借他人形成的债权;夫妻双方约定为共同债权的债权;其他依法应属夫妻共同债权的情形。11、 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a) 夫妻为婚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b) 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履行法定抚养扶养义务所负债务;c) 履行法定赡养扶养义务所负债务;d) 夫妻一方或双方因共同财产管理之需所生的债务;e) 夫妻一方因继承遗产所负债务;f) 为支付婚姻家庭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债务;g) 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h) 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债务;i) 其他在婚姻生活中应由夫妻双方共同负担的债务。12、 夫妻个人债务的范围:a) 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b) 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的债务;c) 夫妻一方经营管理其个人财产所生的债务;d) 夫妻一方因继承或受赠财产所生的债务;e) 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所负债务;f) 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g) 其他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第七章 婚姻终止1、 婚姻终止的概念:婚姻终止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归于消灭。2、 婚姻终止的原因:配偶死亡终止婚姻;离婚终止婚姻。3、 离婚:离婚是在合法有效婚姻关系的存续期间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4、 我国古代离婚制度。离婚有四种类型:出妻、义绝、和离及呈诉离婚。“七出”:无子、淫、不顺父母、口多言、窃盗、妒忌、恶疾。“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先贫贱后富贵”。5、 登记离婚的概念:登记离婚,也称行政程序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一致同意离婚,并就与离婚有关问题全面达成协议时,婚姻当事人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共同申请离婚,符合条件即批准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6、 登记离婚的条件: 夫妻双方均同意离婚; 适当安排子女抚养; 夫妻共同财产已作适当分割; 无其他与离婚有关的争议; 夫妻双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7、 诉讼离婚的法定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当时人的离婚请求进行审理并作出决定的过程。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依法应当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才能予以判决。调解是离婚诉讼的必经程序。调解无效是判决离婚案件的前提。8、 法定离婚理由:婚姻法第32条第2款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9、 判决准予离婚的法定事由: 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指一方用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方法,对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其他导致感情破裂的情形。10、 诉讼离婚程序的特殊规定: 对丈夫离婚起诉权的限制:根据婚姻法(修正案)第34条规定,在妻子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丈夫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本条对丈夫离婚请求权的限制,仅适用于诉讼离婚,不适用于登记离婚程序。 对军人配偶离婚权的限制:婚姻法(修正案)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凡军人一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均应视为军人一方的重大过错:1)军人一方重婚。2)军人一方与他人同居。3)军人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4)军人一方虐待家庭成员的。5)军人一方遗弃家庭成员的。6)军人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7)军人有其他重大过错的情形。10、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坚持夫妻平等原则;充分注意夫妻共同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有利于生产和方便生活原则。11、(案分?)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办法:(1)房屋的分割: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夫妻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2)公司股份或出资的分割: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以一方名义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另一方不是该公司股东的,按一下情形分别处理: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将出资额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该股东的配偶,过半数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明确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夫妻双方就出资额转让份额和转让价格等事项协商一致后,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但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人民可以对转让出资所得财产分割。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也不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视为其同意转让,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的股东。12、夫妻个人与共同债务的清偿:第二十三条 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第二十六条 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13、 离婚时的补偿请求权:(1) 婚姻法(修正案)第40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2) 行使补偿请求权的条件:a)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b) 夫妻一方对婚姻家庭有特别贡献;c) 夫妻一方主动要求另一方给予补偿;d) 补偿请求权只能在离婚时行使。14、 离婚时的帮助请求权:(1)婚姻法(修正案)第42条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2)行使帮助请求权的条件:一方有生活困难;另一方有帮助的能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5、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1)概念: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的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时,无过错的另一方有权要求过错方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2)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夫妻一方有重大过错行为;夫妻一方有过错,而对方无过错的; 存在损害事实(另一方受到了损害); 夫妻一方的过错与另一方所受损害之间存在因果联系。(3)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 填补损害 慰抚受害人精神 制裁和预防相关违法行为16、 离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1)婚姻法(修正案)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是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子女由离婚父母中哪一方直接抚养:两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亲和母亲均要求随本人共同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请求可予以优先考虑:i) 已接受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ii) 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iii) 本人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iv) 子女随其生活,有利于子女成长,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亲和母亲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直接抚养子女,但子女单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要求并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父母对有意思表示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哪一方直接抚养发生争执的,应听取子女本人的意见。 在有利于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4) 子女抚养费的负担与变更: 抚养费包括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必要生活开支。 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综合确定。 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当事人可一次性给付。 抚养费应给付至子女18周岁。15、 探望权:(1) 概念:探望权,也称探视权、交往权,是指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离婚父母一方依法享有定期看望子女并与之保持正常联络与交往的权利。(2) 探望权的中止。婚姻法(修正案)第38条第3款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有关当事人可以请求中止探望权人的探望权,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中止事由:(1)行使探望权的一方有严重健康障碍,危害子女健康。(2)有严重品质缺陷直接威胁到子女健康或安全。(3)对子女有暴力行为骚扰行为(4)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第八章 父母子女关系1、 父母子女关系的概念:又称为亲自关系,“亲”指父母双亲,“子”指子女,它是指因生育、收养、事实抚养而形成的最近的直系血亲关系。2、 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指父母在经济上、物质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料。b) 父母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c)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d) 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3、 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的情形: 父或母再婚时,继子女已成年并已独立生活,继子女没有与继父母共同生活,也没有得到继父母的抚养教育。这种关系属于姻亲关系。 父或母再婚时,继子女未成年或未独立生活,抚养费和教育费由生父母负担,并没有与继父或继母共同生活,也没有受到继父或继母的抚育。这种关系属于姻亲关系。 父或母再婚时,继子女未成年或未独立生活,由继父或继母给付全部抚养费或分担部分抚养费,或者抚养费主要由生父或生母提供,但与继父或继母共同生活,继父或继母对继子女给予生活上的照顾与抚育。这种关系即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适用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继父或继母经生父母同意,在依法办理收养关系后,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养父母养子女关系。4、 父母与子女有相互继承财产的权利 婚姻法(修正案)第24条规定: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第九章 收养1、 收养:收养是指根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使原本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2、 古代的收养制度:(1)立嗣:立嗣又称“过继”、“过房”,是指在宗法制度下,无子的男子选定同宗同姓辈分相当的男性成员立为嗣子,以便传宗接代、承继祖业的制度。(2)乞养:乞养为古代与立嗣并存的收养制度,主要发生于非亲属间的收养,也不以无子为条件。3、 收养关系的成立:(1)收养成立的实质条件:i) 收养人的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年满三十周岁;(四)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五)其他条件。ii) 被收养人的条件:(一)应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二)不能得到生父母的抚养;iii) 送养人的条件:(一) 生父母为送养人时,送养人应具备:1)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2)须生父母双方共同送养;3)生父母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要求送养未成年子女时,死亡一方的父母(即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4)生父母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再生育子女。(二) 生父母以外的监护人送养孤儿时,送养人应具备:1)未成年人的生父母均已死亡时,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的同意;2)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2)收养的形式条件: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登记的程序分为三个步骤:申请、审查和登记。4、 收养的法律效力:(1) 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 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产生法律拟制的近亲属关系;(3) 养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除;(4) 养子女与生父母的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消除。5、 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后果:(1) 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除;(2) 未成年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3) 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及近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协商后恢复;(4) 成年养子女对养父母给付生活费义务和经济补偿;(5) 生父母对养父母的经济补偿;(6) 养子女在收养期间所应得到的个人财产应归属于养子女所有。第十四章 继承与继承制度1、 继承的基本原则:(1)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2) 继承权平等原则(3) 养老育有原则(4) 互谅互让,协商处理遗产原则(5)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2、 继承人的特点:(1) 继承人的继承权来自继承法的规定或被继承人遗嘱的指定,前者称为法定继承人,后者称为遗嘱继承人(2) 继承人仅限于公民【国家、法人、其他组织只想有受遗赠权】(3) 继承人所承受的是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和义务3、继承权的丧失事由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此处无论既遂未遂,但“过失”仍然享有】(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遗弃”无情节要求】(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4、继承权的放弃根据执行意见的规定:46、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47、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用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本人承认,或有其它充分证据证明的,也应当认定其有效。48、在诉讼中,继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的,要制作笔录,由放弃继承的人签名。49、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50、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不予承认。51、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5、继承权回复请求权时效第八条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6、 遗产范围第三条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7、法定继承的范围: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8、法定继承人的顺序: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9、代位继承 (1)概念: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代位继承。如该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对被继承人尽赡养义务较多的,可适当分给遗产。】(2)条件: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是代位继承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唯一的法定原因。 被代位人只能是被继承人子女 代位人必须是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被代位人生前存在有效的继承权 代位继承只发生在法定继承中,不适用遗嘱继承 代位继承人原则上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的应继承份额10、转继承(1)概念: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2)条件:被转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 被转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存在有效的继承权 转继承人承受被转继承人有权继承的被继承的遗产11、资产酌给制度根据继承法14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依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的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遗产分割时,明知而未提出请求的,一般不予受理;不知而未提出请求,在二年以内起诉的,应予受理。】12、遗嘱的有效条件(1)遗嘱人有遗嘱能力(2)遗嘱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3)遗嘱内容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