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doc_第1页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doc_第2页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doc_第3页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doc_第4页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心得最初选择这本书的时候是觉得这是一本有关认识论方面的书,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逐渐的建构过程,以为读了这本书可以对我们的认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选择了这本书。在网上找到这本书后,看到只有三章,并且全书不到120页,所以就更坚定地选择读这本书。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渐渐感觉到了这本书的理论性太强,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引经据典,正如书中所说:“本书的目的是将发生认识论的一些总的趋势抽取出来,并提出那些证明这些趋向的主要事实。” P.19所以,书中涉及一些心理学、逻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用逻辑数学思维、因果关系思维、空间思维的来证明其观点,因此读起来晦涩难懂。虽然书中运用一些例证来证明一些观点,但是这些例证说理性比较强,看了后还是对它所要说明的问题不甚理解。因此,我在讲ppt时其实并没有将本书读完,而是参照网上内容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介绍。读完全书后,我觉得作者在书中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介绍了自己对于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认识,其次就是介绍了他人对于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认识。我觉得作者的观点就如生物学方面的表现型是由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认识的发生发展是由主体内部的不断建构与外部的客体对主体的刺激相互作用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认识的发生发展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但不一定就是按作者所严格限定的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只能特定的认识水平上,比如在前运演阶段就不可能形成守恒的概念,而有些儿童确实在这一阶段已经有了守恒的概念,作者忽视了后天的学习、生活经历对于儿童的认识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的发生发展是随着我们的活动而进行的,我们出生后的无意识的活动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然后逐渐引发有意识的活动,就好像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使狗的行为发生变化一样,尽管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有意识的活动逐渐形成符号表征,或者说是图式,然后形成概念,之后就会发生同化、顺应或者是调节等行为以使自己的认识达到一种平衡。我觉得任何高深的理论其实都是从非常普通的,一般的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来的,通过加工后以一种系统、规范、科学的方式在呈现给我们,只是有的理论呈现的方式方法易于理解,而有的则太过高深莫测,发生认识论原理可能是属于后一种了吧。附录一、 作者简介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纳沙特尔,卒于1980年12月16日,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10岁即发表有关鸟类生活论文,有科学神童之称。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曾在苏黎士、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及儿童测验工作。1921年被推荐为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后又升任助理院长并先后执教于纳沙特尔、日内瓦、洛桑和巴黎大学,曾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国际心理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主席,还长期担任设在日内瓦的国际教育局长(1929-1967)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之职。他还是多家心理学刊物的编委,1955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直至去世。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1976年退休不再担任教学工作,1980年逝世。皮亚杰先后出版著作近50种他的早期关于思维的有五本著作: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儿童的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他的晚年代表作是结构主义和发生认识论,这表示他的发生认识论体系的确立,并公开标榜他的结构主义的哲学立场。此外还有: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对现实的构造、儿童符号的形成、发生认识论导论、生物学与知识、哲学的洞察与错觉等。皮亚杰极其理论在获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遭到来自不同学派的众多批评,忽视人的认识发展的社会实践的制约作用也许是其严重缺陷之一。二、 本书简介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一本较集中、系统地阐述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的理论性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认识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也不是在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本书是皮亚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所作的四篇讲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共有三章和两个序言。中译本由王宪钿等翻译,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约十六万字。三、 书籍目录第一章 认识的形成(认识的心理发生)一、感知运动水平 (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二、前运演思维阶段的第一水平 (两岁左右到四岁)三、前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 (五岁到六岁) 四、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一水平 (七岁到八岁)五、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 (九岁到十岁) 六、形式运演 (十一岁到十二岁)第二章 原初的有机体条件一、拉马克的经验主义 二、天赋论 三、从本能到智力 四、自我调节系统一 第三章 古典认识论问题的重新考虑一、逻辑的认识论 二、数学的认识论三、物理学的认识论四、建构主义与新特点的创造四、 内容概要第一章中首先批判了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的极端性,提出认识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一观点,并且明确了这种作用的中介并非知觉(向经验主义妥协后的唯理论者正是这样人为的),“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随后,他就按照活动把儿童发展分成了感知运动水平、前运算思维阶段(细分为两个水平)、具体运算阶段(细分为两个水平)和形式运算阶段。通过对每一阶段活动特点的阐述和分析,阐述了从动作转变到概念化思维的各个阶段和过程,特别关注了逻辑数学结构、因果性结构、空间结构等思维结构的建构过程。第二章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批判了拉马克的进化论和行为主义中所体现的经验主义,乔姆斯基德的生成语法理论、生态学家洛伦兹的观点、甚至新达尔文主义中的天赋伦思想,提出自我调节在本能到智力中占据重要地位。事实上,这是从生物学角度重申了认识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这一基本观点。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五、 基本概念1.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另外,图式(schema) 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 本书将图式译为格局2. 同化指给定的东西整合到一个早先就存在的结构之中,或者甚至是按照基本格局形成一个新结构。3. 顺应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4. 调节指认识主体对于不平衡状态的一种自我协调。5. 平衡主体内部认识与外部客观事物保持一致性的状态。六、 主要内容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演”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这里的运演并不是形式逻辑中的逻辑运演,而是心理运演,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演、具体运演和形式运演四个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是婴儿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婴儿能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父母)、自己与物体的不同,在这一阶段,婴儿发展起若干重要的认知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任然是存在的。在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才逐渐分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思维也开始萌发。2. 前运演阶段(27岁)在该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得到快速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的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儿童的思维发展的表现出两个典型的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思维的片面性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我向思维也称为自我中心,指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当儿童认识到这种不一致时,他们就进入了具体运演阶段。3. 具体运演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演,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4. 形式运演阶段(11岁之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以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演阶段。这个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 思维是以命题的方式进行的;(2) 不仅能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3) 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4) 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5) 思维具有了灵活性,不在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不符而违反规则。七、 基本观点本书中皮亚杰先生的论述体现了以下三种观点: 1. 环境与遗传对发展的作用皮亚杰反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者的环境决定论,它将行为主义的经典公式SR改为S(A)R,其中A是刺激向某个反应图式的同化,指出“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同时又反对一切天赋伦,而认为在认识性图式领域内,遗传和成熟的作用都只限于决定后天成就的可能性的范围,而成就的实现则需要环境提供的经验及很重要的自我调节引起的逐步的内部组织化。他认为,心理认识功能或者说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建构性运算,对动作所得到的外部经验和动作本身的组织结构进行概括,逐步内化形成的。环境与遗传都对思维的发展起到作用,二者是通过自我调节的同化过程相互作用的。这也是最能体现皮亚杰辩证思想的地方。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尽管皮亚杰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诸多阶段,并描述了个阶段独特的活动与思维发展水平,但是他同时强调这种发展的连贯性。例如在感知运动水平,虽然其典型特性是活动的主客体完全不分和极度自我中心主义,但是在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之时,出现心理与环境的不适应,因而推动主体调整图式,自然而然的进行消除中心化过程。而这种主客体及动作的协调,则是逻辑数学结构、因果关系、空间结构等思维结构的最初形式。似乎可以认为,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思维的各个方面都是连续的发展着的,由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原理,只是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特点的活动外在地表现了出来,得以让我们对其发展阶段做出了划分。思维的发展带动表现为动作图式改变,从而不断出现各种心理与环境的不适应情况,或者不同思维结构的发展速度可能有所差异,也造成了心理种种的不适应,反过来促使改变图式和发展思维结构。没有绝对的起点,一切都是前一阶段做好了准备的。3. 发展的推动力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环境,因而心理发展中,由于思维结构不成熟,造成的图式与环境的不适应,就推动主体通过同化、顺应、自我调节,改变图式,使得心里结构得以逐步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