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问题设计.doc_第1页
词语教学问题设计.doc_第2页
词语教学问题设计.doc_第3页
词语教学问题设计.doc_第4页
词语教学问题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设计词语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构成语言的一条基本规律。李老师的词语教学, 就遵循了这样一条规律。由识字入手(因为本课有8个生字), 到词语的认识、理解、欣赏,再到体会句子的优美, 由句子扩展到段(一)演示描述法演示描述法又叫直观法,就是利用实物和鲜明的图画、幻灯、音响等生动的演示和抓住字形本身的特点进符释义等手段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所理解或加深理解。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 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教“攀岩”一词,没见过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体育运动。教学时,可以出示攀岩的挂图,或是播放有关攀岩的录像资料,再结合语言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直观形象的描述,学生就对“攀岩”这个词有了具体而又准确的认识。(二)提问讨论法提问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的思考,在讨论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例如教学夜宿山寺中的“危”,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危楼”中的“危”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危险,二是高,你认为这里应取哪种解释?(高)接下来可以请同学讨论取义的依据(“危楼高百尺”,说明楼很高;“手可摘星辰”,也说明搂很高;“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说离天很近,大声说话天上人都能听到,也说明楼高,所以应解释为“高”)(三)动作表演法学生喜欢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也是使学生理解那些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词语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对那些能通过动作神态表演来理解的词语,可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来达到理解的目的。如夏夜多美中讲授生字“睁”的意思,学生可以根据字义做动作,目争睁,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想象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回声中有这样一个词语一“一蹦老高”,那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一下。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该词语的含义。还有像“大模大样”、“摇头晃脑”等词都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加强理解。(四)联系比较法联系法就是联系学生已学的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比较法则是让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如同义词的比较,或是删减比较等。如“胖乎乎”是指胖胖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它的意思,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回想一些小孩子的情况,胖嘟嘟的,很可爱。通过这种联想,使学生明白了词语的状态,唤起学生的感受来理解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在讲授“颁布”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公布”这个词,公布的意思是(政府、机关、团体)公开发布(法律、命令、文告、通知),“颁布”与“公布”是同义词,行为的主体都可以是政府,关系的对象可以是法律、法令、条例。但“公布”的行为主体还可以是“机关、团体”,所涉及到的对象还可以是“通知、文告”等,“颁布”则不能这样用。通过这种联系比较,学生不仅回顾了“公布”意思,而且加深了对“颁布”的理解。由此可知,联系比较可突破就词论词、孤立地灌输知识的框框,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对词义有更准确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发展。(五)阅读法学生学习词语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法。即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词语。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常常是以完整的语言模式接受下来。例如我们在教孩子说话时,需要多次反复的教,他们就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说这句话。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特点,汉字的教学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同样的道理,词语的教学也不能脱离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应该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可以通过集体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等生动活泼的课文朗读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开火车读、词语对对碰、找朋友、我是小考官指名读等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词语印象。对于新接触到的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来回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大量的课文与课外读物的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词语。(六)、造句拓展法教学生学习词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词语造句,加以运用,增强学生词语的体会与理解 一个词语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词语兀价方面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在讲解词义时,在比较词语时,都可以进行造句训练,这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看花灯一文中有一个生词“猴子”,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又是很可爱的小猴子,我们可以进行拓展训练,用“猴子”说一句话,相信同学们会用这个词造出很多的句子,如“我家有一只小猴子!这只猴子多可爱啊!”等等。由此可见,采用此法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问题设计一、什么是主问题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二、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1要紧扣教学的重点设计主问题教师在确定每一篇课文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明确其中的教学重点。要把解决教学重点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从文章的主旨人手设汁主问题是紧扣教学重点的捷径。例如,邓稼先一文是表现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 如何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做贡献的传记性文章,此文用六个小标题提起全文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标题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内容的作用 于是在解题和完满深情的朗读及点评后,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可以是一个事例,也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这一主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 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受、学习,到对本文在写法上的收获,对语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起来了。2要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主问题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东北作家群”之一的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散文。此文抒发了难以遏止的思乡之情,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从文章题目看是对故乡土地发出的誓言主体内容在第二大段的后半部分,但作者却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热烈而深沉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的生活所留下的记忆。很多学生不易理解就可依此难点设计一个主问题:作者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炽痛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生活留下的印记?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文中一浪高过一浪的感情波澜在作者发出誓言时已达到了高潮。很显然,文章大量的篇幅是从感情为誓言的决心而蓄势从内容上为发出誓言作铺垫。3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主问题我们要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化体会。因此教师必须将阅读策略转化为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熹语) 感受言语生命的活力,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以“我”看社戏的经过为中心情节。一般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小说的三个要素梳理情节结构,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景物捕写。这样的设计难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将本文的情节从“事情”的角度概括为“随母归省一钓虾放牛一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一船头看戏一月下归航一归航偷豆一六一送豆”八段情节以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特点、兴趣特点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读哪一段情节觉得最有趣味,说说理由。2你认为文中哪个段落或句子写得最精彩,说说理由。因为文中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情节可以调动学生童年生活的体验 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难易度要紧扣住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情感点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4从课文的标题人手设计主问题如: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后,我从解题人手设计了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 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5从关键词或关键句人手设计主问题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的结尾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一句是全文点明题旨的话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我就从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忧愁而又快乐”人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行道树为何忧愁,又为何快乐?从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通过这一组相互矛盾着的关键词,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深入理解了行道树在奉献中快乐着的奉献者形象。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第一段末句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领起了下文中的第二、三段在文中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可以扣住此句设计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下文中那些句子写了奇山,哪些句子写了异水,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独绝”的?6主问题设计,可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得以体现从文章的结构脉络人手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 如石钟山记一文,结构紧凑,文笔畅达,一气呵成。我采用“二笑串全文”的统摄方法,在学生阅读全文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最能表达苏轼心理活动的词。经过讨论统一到不个“笑”字上。它们是:“余固笑而不信也,;“笑谓迈曰”;“而笑李渤之陋也”然后,我设计一个主问题,即三“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笑”表现厂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针对三笑溯“笑”之源,探“笑”之真谛,进而更好感知课文内容 又如教林黛反进贾府,需要讲到细节描写,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课文中几次写到哭?分别是谁哭?(2)“哭”所表达的人物感情是否一样呢?这样的问题切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切口小,开掘深,紧紧抓住人物细节,将大观园内一个个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内心世界生动地凸现出来。7.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入手 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或高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达对人情冷暖的关注,或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蕴含对世人的警示,或揭示某种社会现实,等等。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于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比如讲林黛长进贾府时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我设汁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r四书”。后来,宝玉问:“妹妹可曾读1弓。”黛玉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这种矛盾的回答,是不是曹雪芹的疏忽?问题抛出,使学生心理处于冲突而又渴望得到解决的状态,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刘一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8.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入手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或生动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义深刻,或幽默风趣,或富于人生哲理,或引经据典,或化用名诗名言等等,从而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主问题设计,可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领悟生动的语言文字,品析、鉴赏语言特色。比如荷花淀一文,作者主要描写了“夫妻话别”和“寻夫遇敌”两个场面。当水生告诉妻子说自己已是第一个报名参军时,妻子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一句含义深刻的“台词”,透彻理解它的内涵对准确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思想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这句话本身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水生嫂对水生参军的事是支持还是反对?同学们依据情节先后得到了“反对”“支持”两个答案,表明他们已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对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又启发他们:单用“支持”或“反对”来回答问题都是不全面的。在这两个主问题的支撑下,同学们逐渐领悟到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其实是作者艺术匠心的体现,在“支持”“反对”这一矛盾冲突中,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为我们塑造了水生嫂这一真实可信而又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9.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面入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项链教学中可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假想一下,如果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此后的情节会如何发展?10.主问题设计,还可以从人文思想教育方面入手 提问应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而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的教学功利性除了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外,更着眼于为人的成长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提问,体现出鲜明的导向性。比如对荀子的劝学,在完成对课文主旨分析的同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如导向文化感悟,可用交谈的方式,和同学们谈论有关学习的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说说有关学习的名句,感悟古今伟人对学习观念、方法的远见卓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本身是一种文化,一种学问,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习”的学习;如导向品格修养,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字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此问题围绕“学什么”而展开,引导学生追寻学习的本质,即提高人的修养,引导他们对学习终极目标的思考;如导向哲理思辨,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1)文章中的“君子”和“吾”的学习境界有什么不同?(2)“君子”和“吾”是两种不同境界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展示这不同境界的人呢?以上引例可以看出,主问题的设计和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_存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主问题”的方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做到了学习、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而且,学生阅读课文不再是咀嚼教师阅读之后贩卖的残渣,而是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尊重。同时,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能力,使他们对课文的解读不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全局的。三、主问题设计的结构形式(一 )单一式主问题设计这样的主问题设计相对简单明了,即一堂课或一篇课文只有一个主问题,通过这个主问题来实施教学。如:陋室铭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禹锡喜欢陋室的生活吗?学生自然会在教师提问的指引下关注陋室的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苔藓都长到台阶上来了,可见陋室阴暗潮湿,来访的人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贬在安徽和州,又能有几个“鸿儒”,可见朋友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是多么地冷清寂寞!“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自比诸葛、子云,建功立业之心是何等迫切!由此可见,隐居避世的生活并不是作者所想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以“刘禹锡喜欢陋室的生活吗?”引导学生思考陋室的生活,以及作者对陋室生活的态度,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二)复合式主问题设计复合式主问题是指一堂课的主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不但要考虑问什么,而且要考虑问题的先后顺序。复合式主问题又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计方式:1.递进式主问题设计这是一种常见的主问题设计方式,它是将几个主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安排,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前后问题环环紧扣、逐渐深入,以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向纵深发展。如:风筝一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我”和“小兄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7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我”和“小兄弟”小时候和长大后对风筝的不同态度:小时候“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厌恶他,以至于踏扁了弟弟的风筝;而“小兄弟”最喜欢风筝,风筝被踏扁后,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长大后“我”为这一幕而内疚自责,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2)“我”和“小兄弟”对风筝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小兄弟”的“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正表明了“我”精神虐杀之狠之深,“使”我永远得不到宽恕。在这两个问题中,第一问是第二问的基础,只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第二问题;第二问是第一问的深化,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能统领全文,同时还能由浅人深、由丑小鸭的外形、经历深入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再由丑小鸭联系到安徒生,进而探究作者意图。只有学生对丑小鸭的外形、经历、成功原因有了全面的把握之后,才能将丑小鸭与安徒生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2.矛盾式主问题设计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一般由两个问题组成,前一个问题提出后,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而后一问题则是对此结论的质疑与否定,是与之相矛盾的一个结论,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矛盾中思考、辨析、选择,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教学社戏一文,让学生讨论“那一夜的戏好看吗”。(1)戏好看吗?好看(看戏前盼,看戏时乐,看戏后喜)。(2)戏好看吗?不好看(想看的没看到,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不想看的拼命唱,老旦一唱唱半天;想吃的没吃到,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什么也没有看懂,只看懂演员的服饰、道具、动作,根本不明白在演什么)。(3)既然不好看,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下完“戏好看”的结论之后,又得出“戏不好看”的结论,看似都很有道理。这两个矛盾的结论在学生的头脑中冲突争斗,激起学生更深的疑问:戏到底好不好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才能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3循环式主问题设计这样的主问题设计如同一个圆形,从第一个问题出发,经过一系列问题之后,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但这并不是第一个问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再来重新审视第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思辩能力有了新的发展。如:杨聪在观潮一课中,设计了这样几个主问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