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doc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doc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doc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doc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并在19年不同学段划分出了具体的子目标体系,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很明显,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情感教育,使认知技能和情感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本文就中学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作以下探讨。一、传统数学教学忽视情感因素的表现及弊端中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然而,多年来数学教学受“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大部分学生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自信心受到严重摧残,数学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障碍。学生十之七八怕数学,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反映了数学教育中严重的情感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不能致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所教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笔者曾经以“学数学有用吗?”为题调查过300个学生。调查结果是: 20%的学生认为走出学校后还能用数学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0%以上的学生认为无用。认为学数学无用的学生举出了许多具体的例子。比如,可以用计数器代替笔算;生活中也没有出现证明某两条线段相等或某两个三角形相似之类的问题等等。以上数据表明,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用的。学不能致用,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感兴趣。2、大搞题海战术。这似乎是学好数学的好方法,以致到后来发展为考场上取胜的“绝招”多做题,多做题是要多花时间,多费精力的,这对正处成长发育高峰的中学生来说是大有害处的。整天是做不完的数学作业,会让学生日久生厌,他们不堪重负。据粗略统计,在数学学习上搞“题海战术”的,一个初中毕业生仅在初三一个学年里,就要完成近百套试卷,还不包括课本上的练习,真是题多如海!与此同时,教师要进行批改,由于作业量大,花费教师的时间也相应增长了,这定会影响到教师的备课质量。搞题海战术,直接导致师生身心疲惫,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在数学上的真正提高。3、 重视优生,忽视差生。在“应试教育”时代,优生对教师就意味着自己的教学成绩,是自己的得意门生;相反,差生对教师好象是自己的包袱,更是自己的耻辱这些似乎可以为重视优生而忽视差生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忽视差生最直接的后果是他们对这个学科的厌恶,甚至对教师的厌恶。情感上就已经产生了排斥,想学好数学是绝对办不到的。 努力把每个学生都教好的,这是每个真正教师的心愿。但重视优生、轻视差生的做法,不但使学生本身受到损害,也让教师自己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你眼中少了一群人,你的成果也自然少了一部分放弃一部分学生,其结果也是在放弃一部分自己。这种局面,对学生学习数学是相当不利的。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 “ 纯认识 ” 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或者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从现代教学观看,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三、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总与情景相伴随,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教学“三视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五个盲人聚在一起,听说大象很大,他们很想知道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决定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着大象的鼻子说:大象是弯曲的。第二个人摸着大象的肚皮说:大象是一堵墙。第三个人摸着大象的腿说:大象是一根大柱子。第四个人摸着大象的尾巴说:大象是一根绳子。第五个人摸着大象的耳朵说:大象是一把扇子。同学们,大象真的象他们所说的那样吗?你能明白这是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可能是不一样的结果,从而引出课题:三视图。再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如果在宇宙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文明,人类应如何同他们交流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的话,接受到这个信息,就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在一个班级中有好多孩子,每个孩子,相貌有美丑,智商有高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在教育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彼此之间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依赖性。教师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偏心”,教师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更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公平的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最重要的是差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差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时候,便会产生感情上的合流、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和老师心心相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尊重、欣赏、理解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已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3、采用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4、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科的教学由于其学科的原因,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例如我在教学“同类项”时,准备了一袋装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第一位学生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记时3分钟。第二位学生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2个2个的拿出来,记时2分钟。而第三位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记时1分30秒。然后问其他学生会怎么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5、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积极的情感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好教师除要博学多才外,更要注重师德的修养,努力塑造好自己的形象,真正做到“人高为师,身正为范”,使学生感到教师值得亲近、值得信任、值得敬重。教师本身素养如何是情感发挥积极作用的首要因素。总之,要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良好气氛,教师带进数学课堂的应该是对学生的关爱、得体的装束、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优美的语言和饱满的情绪。这样才会感化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并创造性地设计各种语言活动。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恰当的幽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