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寄生虫病ppt课件_第1页
羊寄生虫病ppt课件_第2页
羊寄生虫病ppt课件_第3页
羊寄生虫病ppt课件_第4页
羊寄生虫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寄生虫病,目 录,一、体外寄生虫病 二、体内寄生虫病 三、寄生虫虫卵实验室检测,一、体外寄生虫病 定义: 寄生于动物体外并暂时性吸取营养的寄生虫。,分类: 蜱、螨、蝇,主要引起的疾病: 螨病 蜱虫病 羊狂蝇蛆病,(一)螨病,又称疥藓。以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特征。 1、病原 (1)疥螨 (2)痒螨 2、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圈舍潮湿、卫生状况差、羊体表湿度较高的时候,容易发生。,5、预防 (1)清洁卫生。圈舍干燥通风。对新购入的羊,要隔离观察,并进行预防处理,然后再混入健康羊群。 (2)及时发现。病羊进行严格隔离和治疗,并给以卫生管理及合理饲养。对于治过的羊只,在20d以内应随时观察,如未痊愈,应继续治疗。 (3)进行药浴。比较理想的预防方法。药浴一次可维持3个月。每年夏初秋末各进行一次。(大型药浴时,采用药浴池),6、治疗 寒冷季节或个别发生的,采取局部用药;对温暖季节或大群发病的,采用药浴疗法,在任何时间都可采用口服或注射伊维菌素。 (1)局部用药 清洁(剪去患部及周围毛) 肥皂水,温水洗净 刮去痂皮 干燥后用药 (2)药浴疗法 通常进行2次,间隔7天 (3)注射或口服伊维菌素,(二)蜱虫病,引起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皮炎,严重的引起贫血和传播疾病。因为侵袭呈全球性发生,且通常侵犯羊的所有种类,因而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加上在牛、马、禽与人中蜱侵袭和蜱传性疾病的发生,更增加了该病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与公共卫生意义。 1、病原:硬蜱 软蜱,硬蜱,软蜱,2、危害 因寄生虫数目而定。 当大量蜱寄生于同一宿主时,引起贫血、生长不良与掉膘。炎热季节,皮肤损伤可吸引怀孕的皮蝇与锥蝇,在伤口上产卵,引起致命的皮蝇蛆病。 某些蜱,还能产生一种唾液毒素,引起麻痹。 传播其他疾病(附红细胞体、泰勒虫),3、预防,人工手捉或用器械清除羊体表寄生的蜱。 堵塞羊舍所有缝隙及洞穴,并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定期清除羊舍的拉圾和灰尘。 轮换使用的牧场。,4、治疗,皮下注射阿维菌素,对蜱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对于较大的羊群,可采用定期药浴防治法。,(三)羊狂蝇蛆病,羊狂蝇蛆病又称“羊鼻蝇”,友羊狂蝇的幼虫寄生在山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的寄生虫病。中国西北、内蒙古、华北和东北等地区较为常见。 1.病原 羊狂蝇幼虫 一期幼虫,淡黄色,1mm; 二期幼虫,椭圆形,20-25mm; 三期幼虫(成熟),棕褐色,30mm.,2.感染过程 羊狂蝇成虫于每年5-9月间出现。雌雄交配后,雌蝇待体内幼虫发育后开始活动,在鼻孔内或鼻周围产生蛆。一期幼虫附着在鼻腔黏膜上,逐渐向鼻内移行,至鼻腔、鼻窦内蜕化为二期幼虫;幼虫寄生9-10个月,于第二年春天发育成熟,成三期幼虫。 幼虫活动刺激羊,使羊打喷嚏,成熟的幼虫被喷出落到地面,钻入土壤或粪内继续发育。 3.临床症状 成虫产幼虫时,侵袭羊群,羊表现不安,骚动,喷鼻,影响羊只采食休息,使羊消瘦。幼虫在鼻腔内移行损伤鼻粘膜,使其肿胀出血发炎。,4、防治 5-9月间,敌敌畏熏蒸圈舍; 10-11月灌服敌百虫,杀灭蝇蛆。,二、体内寄生虫病 定义: 寄生于动物脏器并吸取营养的寄生虫。,分类: 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血吸虫、莫尼茨绦虫、脑多头蚴、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主要引起的疾病: 片形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 莫尼斯绦虫病 脑多头蚴病 血矛线虫病 食道口线虫病,(一)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所致。 该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贫血、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1.病原 肝片形吸虫新鲜时呈棕红色,扁平状,虫体大小为(2035)毫米(513)毫米。虫卵大小为(130150)微米(6390)微米,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卵盖不明显。 大片形吸虫形态与肝片形吸虫相似,但其虫体长叶状,大小为(3376)毫米(512)毫米。虫卵较大,为(144208)微米(70109)微米。,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虫卵,大片吸虫,2.感染过程 虫卵随胆汁人肠道经宿主粪便排出,在适宜条件下经10天15天孵出毛蚴。毛蚴游动于水中,遇中间宿主椎实螺(小土蜗等),即钻人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蚴至尾蚴逸出螺体,在水草或水中形成囊蚴,羊吃食后感染。童虫在羊体内穿过肠壁至腹腔,经肝包膜人肝胆管寄生,也可经肠系膜静脉或总胆管开口处人肝脏。囊蝴发育为成虫需2个月4个月,成虫寄生寿命达3年5年。,生活史,中间宿主,3.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与病畜粪便污染的牧场及中间宿主椎实螺类的被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低洼和沼泽地区的放牧场所。 雨后地面积水会增加羊感染的机会,特别是多雨年份或久旱逢雨的温暖季节,常可促使本病的暴发和流行。夏秋两季是本病的主要感染季节。在放牧吃草或饮用生水时可受感染。,4.临床症状 (1)急性感染:同时感染上万个囊蚴所致,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但并不多见。病羊表现体温升高,腹胀,有腹水,严重贫血,重者可在几天内死亡。剖检肝肿大,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出血,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很小的童虫,腹腔中有带血色的液体,成虫在胆管中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和贫血,早期肝肿大,以后萎缩硬化,胆管扩张、增厚、变粗或堵塞,切开见有虫体和污浊稠浓的液体。 (2)慢性感染:较多见,多发于冬春,病羊高度消瘦,粘膜苍白,贫血,眼脸、颌下及胸腹下水肿,衰竭死亡。,5.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资料、粪便检查和死后剖检等进行综合判定。 粪便检查可用水洗沉淀法或尼龙绢袋集卵法。只见少数虫卵而无症状出现,只能视为带虫。 急性病例以剖检在肝脏中找到大量幼虫而确诊。,6.治疗 硝氯酚 丙硫咪唑 双乙酰胺苯氧醚 氯氰碘柳胺,7.预防 定期驱虫,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若常年放牧,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急性病例可随时驱虫。在同一牧地放牧的动物最好同时都驱虫,以减少感染源。 做好粪便管理发酵处理及灭螺工作。 保持动物饮水和饲草卫生。在流行地区不喂生的水生饲料和不饮生水。防止在低洼草地放牧和饮水。,(二)前后盘吸虫病,由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引起的,一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若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的以顽固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甚至发生大批死亡。 青壮龄羊最易感染,发病重,死亡多。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南方比北方多见,且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甚高。,1.病原 种类繁多,虫体大小从数毫米至二十多毫米,肉红色或灰白色,肥厚呈锥状、圆筒状或米粒状。角皮光滑。虫卵灰白色,椭圆形,有卵盖,大小为(136一142)微米(7075)微米。,2.感染过程,3.流行特点 多发于夏秋两季,特别是在多面或洪涝年份,在此季节中长期在湖滩地放牧,采食水淹过的青草的羊最易感染,其中吃草猛、食量大的青壮年羊发病严重,甚至死亡。,4.临床症状 成虫寄生于瘤胃,危害轻微。但童虫移行于小肠、胆管、胆囊、真胃中时,危害严重。 病羊呈现顽固性腹泻,粪便成粥样有腥臭,消瘦,高度贫血,粘膜苍白,血液稀薄,颜下水肿。后期卧地不起,衰竭而死亡。 童虫引起的病例呈现高度消耗性恶病质状态。肩前、膝壁淋巴结肿大,大网膜、肠系膜增厚,充满胶样浸润物。真胃粘膜水肿,有出血点及童虫附着。肠壁严重水肿,粘膜表面有充血区或出血斑,肠内充满水样内容物。或肠粘膜发生坏死和纤维索性炎症,肠内充满腥臭味稀粪,小肠内有很多童虫。肝稍肿或萎缩,胆囊显著膨大,内有童虫,胆管中也有童虫。,5.诊断 (1)成虫 水洗沉淀法在粪便中找虫卵 (2)童虫 结合症状,流行病学,药物试治 (3)死后 剖检,根据病变及发现大量童虫或成虫 6.防治 参照“片形吸虫病”,(三)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牛、羊等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俗称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在我国分布很广,遍及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各省区。本病长期危害着疫区人、畜,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四)莫尼茨绦虫病,由扩展莫尼斯绦虫和贝氏莫尼斯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的疾病,常呈地方性流行。特别对羔羊危害严重,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全世界分布,我国分布也很广。,1.病原 扩展莫尼斯绦虫带状,乳白色,长1米6米,宽16毫米,头节有4个吸盘。虫卵呈三角形或圆形,直径50微米60微米。 贝氏莫尼斯绦虫节片较宽,可达26毫米,虫卵以四方形、六角形为多,直径70微米95微米。,2.感染过程 地螨是莫尼斯绦虫的中间宿主。随宿主粪便排出的孕节和虫卵,被地螨吞食。六钩蚴在地螨体内经40天左右发育为成熟的似囊尾蚴,羊吃草时将此地螨吞入后,地螨被消化,释放出似囊尾蚴,吸附于小肠上,经37天50天发育为成虫。 成虫生存期2个月6个月,过后通常自行排出体外。,3.流行特点 1.5月龄7月龄羔羊感染率最高,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步降低。 流行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感染高峰一般在春夏季节。因地螨的生态习性,羊在清晨及雨后来食低湿地牧草或早春未开垦过的地埂嫩草时,极易吃到地螨而受感染。,4.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初期出现食欲降低,喜饮水,腹泻,粪便中混有乳白色孕节,继后出现贫血,清瘦,皮毛粗糙,有的有抽搐和回旋等神经症状,后期常卧地不起,头向后仰,常做咀嚼运动,全身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胸腔、腹腔有浑浊液体,肠粘膜、心内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小肠卡他性炎症,有时扩张、膨气或套叠、扭转。,5.诊断 在患病羊的粪球表面有黄白色的孕节片,形似煮熟的米粒。 将孕节做涂片检查,可见到大量特征性虫卵。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可检出粪便中的虫卵。结合症状和流行特点便可确立诊断。 6.治疗 氯硝柳胺 硫双二氯酚 吡喹酮,7.预防 消灭地螨和预防性驱虫是预防措施中的重点。 结合牧场条件,播种高质量牧草,更新牧地,能使地螨减少或绝迹。畜群不在雨后的清晨和傍晚放牧,避开地螨孽生地放牧。 畜群从舍饲转放牧前进行一次驱虫,放牧开始后宜间隔一个月左右时间进行二次“成熟前驱虫”,坚持数年,效益明显。,(五)脑多头蚴病,又称“转圈病”、“脑包虫病”。 由寄生于犬的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等的脑或脊髓内引起的疾病。它是危害羔羊的一种重寄生虫病。 世界性分布,我国各省、市、区均有报道,但多呈地方性流行,并可引起动物死亡。,1.病原 脑多头蚴为乳白色半透明囊泡,圆形或卵圆形,豌豆大到鸡蛋大,囊壁上有集成簇的许多原头蚴,有100个250个。囊内充满液体。,2.感染过程 羊吞食多头带绦虫虫卵而受感染,六钩蚴钻入肠粘膜,随血流到达脑、脊髓中,经2个月3个月发育为多头蚴。 犬吞食了含多头蚴的羊脑和脊髓,原头蚴吸附于肠壁上经41天73天发育为成熟绦虫。,3.流行特点 牧区或非牧区,只要有养犬习惯,羊均可能感染,且一年四季都有感染的可能。,4.临床症状 感染后1周3周呈现体温升高,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严重者常引起死亡,耐过动物症状消失而呈健康状态。感染2个月7个月出现典型症状,呈现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虫体寄生在一侧脑半球表面时,头倾向患侧,并以患侧做圆圈运动,对侧眼失明。虫体寄生在脑前部时,头低垂抵于胸前或高举前肢步行或猛冲向前,遇障碍物后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寄生在小脑时,知觉过敏,易惊恐,步态蹒跚,平衡失调,痉挛等。虫体寄生在腰部脊髓时,后躯及盆腔脏器麻痹,最后死于高度消瘦或因重要神经中枢受害。 前期有脑膜炎和脑炎病变,后期可见囊体或在表面,或嵌入脑组织中。寄生部位的头骨变薄、松软和皮肤隆起。,5.诊断 在流行区,根据其特殊的症状、病史做出初步判断。剖检病畜查虫体面确诊。 6.治疗 施行手术摘除,但脑后部及深部寄生者则较困难。 近年来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7.预防 对犬定期驱虫,排出的犬粪和虫体应深埋。防止犬吃到含脑多头蚴的羊、牛等的脑和脊髓。,(六)血矛线虫病,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兽的真胃、小肠内引起的,病原体致病力强。 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羊群感染率可达7080以上,绘畜牧业经济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1.病原 捻转血矛线虫呈毛发状,淡红色,头端尖细,雄虫长15毫米19毫米。雌虫长27毫米30毫米,眼观可见红白线条相间。 虫卵无色,大小为(7595)微米(4050)微米。,2.感染过程 虫卵随宿主(牛、羊)粪便排出,孵出幼虫经蜕皮发育到带鞘的感染性幼虫,羊随吃草和饮水吞食感染性幼虫而感染,经3周4周发育为成虫。,3.流行特点 各地流行季节多在夏末和早秋。低湿牧地有利于传播此病,在早晚放牧吃露水草或小雨后的阴天放牧,羊更易感染。羊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自愈”现象。 自愈现象:动物受到某一种寄生虫感染后,当再次受到同种寄生虫感染时,有时会出现原有感染和新感染的寄生虫被全部排出体外的现象。,4.临床症状 一般呈亚急性经过,表现显著贫血,眼结膜苍白,下颌和下腹部水肿,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顿,放牧离群,严重的卧地不起,常有便秘,或下痢与便秘交替。病程一般为2个月4个月,陷于恶病质而死亡,不死亡者转为慢性,病程长达一年左右。 剖检可见胸腔及心包有积水,真胃粘膜水肿,有小创伤和溃疡,大量虫体绞结成一粘液状团块,小肠粘膜卡他性炎症。,5.诊断 羊群中出现上述症状轻重不同的患者,便可怀疑本病。 确诊须经粪便浮集法检查虫卵,或对流行羊群,捕杀剖检严重病畜检出虫体。 6.治疗 左咪唑 苯硫咪唑 伊维菌素,7.预防 定期预防性驱虫,一般在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冬季驱杀粘膜内休眠的幼虫,以消除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