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历经唐五代的蕴积,词发展到北宋前期,一方面创作日趋成熟,并使其自身日益成为文坛的一种主要抒情创作形式;一方面受唐五代词的影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愁和离情别恨为主旨,形成了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令词和以柳永为代表的慢词相继风靡天下的局面。宋初词人大都高官厚禄,生活舒适,没有唐末五代文人的家国濒临困境之压抑和绝望。所以,宋初的词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派、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晏殊之高远、欧阳修之疏俊,皆为后辈雅词作家所景仰和承继。而继晏、欧令词而起的柳永慢词,在内容上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在形式上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进一步丰富了宋词的体制,开拓了宋词的内容范围和表现领域。与柳永齐名的张先,更是以“韵高”为胜。这种小令、慢词并驾齐驱、双峰并峙的局面和以“韵高”为上的艺术品格和追求,既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又为“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专题选了六首代表性词作,充分体现了宋初词风“格高韵远”的特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作者用写生的笔法,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仕女图,景色鲜明,人物生动,充满着青春的欢乐气息。踏莎行(候馆梅残)写的是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上片写男性行人途中所见所感,下片写旅人想象中的女性居者对他的怀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细腻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上层的一个深闺思妇的愁苦心情,它以曲折深远的意境与摇曳荡漾的情思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苏幕遮(碧云天)上片写景,表现了秋天寥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特点。下片写羁旅愁思,悲伤感人,全词过渡自然,衔接紧严,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上片写人之愁闷无聊,由午及晚;下片则写晚景,转承自然得体。这首词是作者临老伤春之作,与词中常见的少男少女的伤春不同,其中包含了作者在那种黑暗时代被迫无所作为的愤惋。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一首写别情的词,上片以空阔、苍凉之景,有力地烘托了出行人漂泊流离的困苦与孤独;下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更为深切地抒发了思归之情。总之,这首词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绪为主旨的艺术风貌。2了解北宋词人对词的发展和突破,把握婉约词的特点。3鉴赏本单元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4培养阅读宋词的兴趣,逐步提高文学素养。1.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全篇用白描手法及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春光的明媚与少女的纯洁可爱。学习时,可结合全篇,从人称、文脉、语辞、写作手法等角度鉴赏下片的妙处。2踏莎行(候馆梅残)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作品,词的上片写游子远去,下片写闺妇怀人,其中心意旨在表现天涯游子的离愁。学习时应注意了解把握词作主要运用的四种艺术手法:以乐写悲、托物兴怀,实中寓虚、富于联想,化虚为实、巧于设喻,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学习时,也可从中任选一种艺术手法,结合作品鉴赏分析。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一篇景深、情深、境也深的作品,可结合作品进行鉴赏。有人认为欧阳修的“闺情词”都是用尽笔力,通过“闺情”这个题材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感慨深沉,有弦外之音。因此,这就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进一步诵读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4苏幕遮(碧云天)“此词目触秋色,牵出一片相思之作也”。学习时,可思考词人是如何“以秋景写秋心”的,把鉴赏的重心落脚到对全词抒情结构的把握和写景抒情技巧的鉴赏上。还可以将其与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对比阅读,鉴赏不同的美感风格。5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此词上片写人叹老伤春,自悲身世;下片则着意写晚景,“沙上并禽”反衬出词人的孤寂凄苦。词中的空恨被表现得优雅空灵,能唤起人们无限的想象。学习时,既要鉴赏词的景情关系的处理和炼字艺术,又要深入理解词的主旨。6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是柳永客中思乡怀人的名作,章法细密,脉络分明,情景交融,词浅情深。学习时,应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全词脉络,思考词人是如何将纤细的情思安置在寥廓的背景中,从而抒发游客思家之愁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常识速览导宋词之先路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晏殊擅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求“西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淡雅,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此词通过古代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幅农村劳动妇女生活的风俗画,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日长/飞絮/。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笑从/双脸/。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此词与前面晚唐五代词主流的华艳风格不同,词风清新俊俏欢快,颇具民歌风味。诵读时应使用欢快的语调。文本精析1开头两句首先交代了时间(清明时节),又为我们展现了燕子、梨花这两个意象,这两句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答案】开头这两个对称的句子不仅点出了季节的特征,还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和斗草做了铺垫,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2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答案】“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色绘声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3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这表现了她怎样的个性形象?【答案】方面内容表情描写笑:巧笑笑从双脸生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场面描写斗草形象: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4这首词的下片中,人物的主要活动是斗草,作者却有意回避了对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本词重在写风俗人情。下片以少女的“巧笑”“笑从双脸生”的动作和“疑”“怪”的心理活动,突出少女在新社时走出闺阁走入大自然,暂得精神解放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这样的处理收到了以少胜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踏莎行(候馆梅残)常识速览北宋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曾领导过诗文革新运动,他的词收在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中,今存二百四十多首。他的词大部分写离愁别绪、男女恋情,歌咏自然风光。词风疏宕俊朗,深婉清丽,造语简洁明快,雅致自然;有些词已开始突破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并创作了少数长调慢词,对北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欧阳修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这是一篇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写马上征人,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候馆/梅残,溪桥/柳。草薰/风暖/摇/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寸寸/柔肠,盈盈/粉。楼高/莫近/危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居者的离愁。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读时注意体会这种感情。文本精析1这首词上下片描写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请做简要分析。【答案】不一致。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2上片前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上片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何等自在。而紧接两句却写了离愁,以乐景衬哀情,其景愈乐,其情愈哀。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做简要分析。【答案】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情景交融,在想象中将怀人之情更推进一层。4词中写到“春水”“春山”,这两种景物各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和效果?【答案】(1)“春水”隐喻离愁,行程不断,春水迢迢,离愁也像这流水一样绵绵不绝,词人以一种有形的景物将无形的愁绪写得可触可感;(2)借“春山”来表明离愁之远,山在平芜尽处,行人在春山之外,人渐行渐远,思念之情愈来愈深,也可以想见的情景来传达内心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使人易于领会。5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答案】(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3)“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常识速览庆历三年(1043),欧阳修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报复,后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刺史,后又改知扬州、颍州。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为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悟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词中不少描写,如“雨横风狂”“乱红飞过”等,又隐隐约约带有象征意味。所谓“伤春”,可能融合着词人政治上的某种苦闷。只不过这种寄托,在有意无意之间,很难寻求罢了。这是一首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蓄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意境深远。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庭院/深深/深/几。杨柳/堆烟,帘幕/无重/。玉勒雕鞍/游冶/。楼高/不见/章台/。雨横/风狂/三月。门掩/黄昏,无计/留春/。泪眼/问花/花/不。乱红/飞过/秋千/。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本词写深闺少妇的暮春愁思,词意殊怨。起句三叠“深”字,烘托出庭院的沉寂幽邃,亦暗示佳人高墙幽闭的孤寂。次接杨柳堆烟、帘幕无数,正见其景“深”。往下,倚高楼而望章台,掩重门而留暮春,含泪眼而问落花,逐次曲转出人物内心的怨恨,亦见其情“深”。而暮春凄迷之景与闺妇愁苦之情融合,恰呈现出整首词意境的婉丽幽深。读时要注意把握词人的怨恨情绪。文本精析1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连用三个“深”字,极写庭院外面浓阴繁茂、绿叶纷披,院内楼房高大、门户重重的景象,把这个深宅大院幽邃而又神秘的气氛渲染得特别浓重。2试分析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词在写景上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答案】“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一个“堆”字,则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把镜头投向庭院,投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无比幽深。可是词人还没有让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的地点。他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你的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这种写法叫作欲扬先抑,作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3清人毛先舒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谓层深而浑成。试分析表达了哪几层意思。【答案】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此刻女子思及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女主人公的愁郁之情无可排遣,只好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4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少妇因薄情丈夫一味追求游冶之欢而惆怅的哀怨。结合全篇,试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答案】苏幕遮(碧云天)常识速览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历任大理寺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使、陕西四路宣抚使,战功显赫,曾做过多方地方官。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几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病逝于徐州,终年六十四岁。有范文正公集丹阳集。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流畅,立意高远,思路开阔。词风介于豪放、婉约之间。北宋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提出庆历新政十项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格的任官制度,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未能实现,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职务,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这首苏幕遮,就是范仲淹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时所作。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萧瑟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乡之情的绝唱。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之深长;下片直抒深沉缠绵的思乡情怀。全词上下融合,浑然一体,动人的秋景更衬托出客愁的深长。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深沉缠绵的离乡之愁、去国之忧。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碧云/天,黄叶/。秋色/连波,波上/寒烟/。山映/斜阳/天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明月/楼高/休/独。酒入/愁肠,化作/相思/。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提示】此词以低回婉转、沉雄的笔触,抒写了羁旅乡思的情怀。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读时注意体会词人的思乡情怀。文本精析1本词是思乡离愁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分析上片写景的特色。【答案】(1)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3)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2通常情况下,烟霭都是白色的,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寒烟”却用一“翠”字,对此应该如何理解?【答案】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绿波同色而难辨,用一“翠”字,正与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3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精妙之处。【答案】(1)层层深入的写法。作者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邈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2)“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则是虚景,即想象之景,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邈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3)承上启下,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4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词的含意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词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这句词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5写思乡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其作用是怎样的?【答案】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感伤,另一方面感情低回婉转,而又不失沉雄刚烈之气,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常识速览北宋词人“张三影”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于宋太宗淳化元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终年八十九岁。号张三影,因他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三“影”字名句。亦号张三中,因他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三句。其词沿袭宋初婉约派词风,内容多写诗酒生涯及男女之情,言语工巧,风格含蓄,韵味隽永,长于锤炼字句。早年以小令和晏殊、欧阳修齐名,后又写慢词,和柳永齐名。相传他有文集一百卷,湖州府志诗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词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这是张先最有名的一首词。本词表达的是伤春、伤时之感。但这首词与习见的抒发痴男怨女春愁的作品不同,表述的是对自己老而无为、韶华不再的哀叹。词作题目下有一小序“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足见作者的处境与心态。年轻时张先于官场并非不得志,颇有出息。但老年的他却晚景凄凉,故感时伤怀,作下此词。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景,通过景物来烘托词人伤春亦自伤的心情。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无奈、感伤、失意的情怀。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水调/数声/持酒/。午醉/醒来/愁/未。送春/春去/几时/,临/晚。伤/流。往事/后期/空/记。沙上/并禽/池上/。云破/月来/花/弄。重重/帘幕/密遮/,风/不。人/初。明日/落红/应/满。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此词是老境伤春之作。词人刻意伤春惜逝,借以抒发年届老暮、沉沦下僚的悲怀。尤其是上片一个“伤”字,把郁结于心的自伤和怅惘之情径直激切地表现出来。读时要用哀愁的语调读出。文本精析1本词“送春春去几时回”一句中两个“春”字的意义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说明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含义。前“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后“春”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含着对青春往事的追忆和惋惜词人由流光之易逝,想到人事之无凭,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展望将来,则后期无定,因而觉得流光堪悲了。抒发了一种年高位卑、前途渺茫之情。2“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向来为前人称道,请分析:其中哪两个字最见诗人的描写功夫?为什么?【答案】(1)其中的“破”“弄”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2)这一句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云散月开、原来未必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相对于上半阕的伤感,衬出了作者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闪烁出的一星快乐的火花。而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又都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3词中“风不定”之“风”贯串整个下片,以至句句有“风”,请加以分析。【答案】(1)由于有“风”,春寒料峭,所以“沙上并禽”才依偎得紧;(2)由于有“风”,浮云吹破,月光照耀;(3)由于有“风”,月下的残花才在风中摇摆“弄影”;(4)由于有“风”,作者才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风”贯串整个下片,下片也句句有“风”。4这首词的词眼应是上阕中的“愁”字,请结合全词意境,简析词人在此一共抒写了几重愁情。【答案】(1)“送春春去几时回”是无疑而问、以问代答,“春”字双关,此处为华年已逝、青春不再之愁;(2)“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表达了正处暮年的词人自伤自怜以及对未来的一种虚无愁绪;(3)“沙上并禽池上暝”,以双宿双飞的禽鸟,暗中比对出词人现实生活中的孤寂惆怅;(4)“明日落红应满径”中“落红”是一个死亡意象,在此写出了词人对生命逝去的哀怜和无奈之情。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常识速览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柳永柳永(?约105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但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他自我解嘲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在世时不为人重,但擅长填词,他一生为求官、为生存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之情可想而知。这首词就是柳永漂泊异乡时的一首思归之作。“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边塞曲,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这首词上片以空阔、苍凉之景,有力地烘托了出行人漂泊流离的困苦与孤独;下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更为深切地抒发了思归之情。总之,这首词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惟有/长江/水,无语/东。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词从一“望”字出发,而归结于一“归”字,登高临远之思,羁旅行役之愁尽融入浓重的秋色中。上片写望中所见,层层铺叙萧瑟秋景,反复渲染生命摇荡无常的悲哀。下片由景入情,写望中所思,由苍莽悲壮转回低徊沉吟。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变化。文本精析1赏析“一番洗清秋”一句中“洗”字妙在何处。【答案】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天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2上阕结尾“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有什么作用?【答案】(1)以江水无情对比游子的深情;(2)以浩渺江水暗示游子悲秋之深度和厚度;(3)为下片抒情做准备。3“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这首词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他难收的归思的?【答案】(1)以无语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摹写归思之状,情景交融。(2)回顾自己近年来到处漂泊的原因,自问自叹,写千回百转的心思和四顾茫然的神态。(3)设想佳人在期盼自己,借人映己,写自己的乡思。4人有眼,诗词亦有眼。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透过诗眼,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魂。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试做分析。【答案】词眼是“愁”。不管是写思乡之情,还是写怀人之情,都是表现词人内心忧愁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词的词眼是最后一个字“愁”。它是全词的感情核心,全词的写景抒情都是围绕它层层展开的。在结构上它起到了统领全词、画龙点睛的作用。素材一欧阳修1欧阳修文甲天下,被时人推为文坛领袖时,苏东坡刚到中原,初出茅庐,还没有什么名气。这时欧阳修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读到了苏东坡的文章,他拍案叫绝,说“取读轼书,不觉汗颜,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地也”。此后,他每有机会,必大力举荐,使苏东坡很快为天下所知。【应用角度】此材料可以用于与“雅量”“肚量”“正确认识自己与评价他人”“举荐贤能”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2为后世留下诸多锦绣文章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应用角度】此材料可用于与“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3新唐书是欧阳修和宋祁合写的。欧阳修完成纪、志部分,宋祁完成列传部分。按照旧例,作者只署官职最高一人的姓名。欧阳修官职高,理应署上欧阳修的大名。可欧阳修坚决反对,他说:我怎么能掩盖和夺取别人的功劳呢?于是分别署名:纪、志题欧阳修撰,列传题宋祁撰。宋祁听说后,感慨地说:“此事从所未闻也!”【应用角度】此材料可以用于与“谦逊”“诚实”“谦虚谨慎”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4欧阳修荻草代笔: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了好学之路。【应用角度】此材料可以用于与“勤奋”“刻苦”“逆境与成才”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素材二范仲淹1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应用角度】此材料可用于与“勤奋好学”“刻苦”“逆境与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