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蚁族”现状及成因分析.docx_第1页
当前我国“蚁族”现状及成因分析.docx_第2页
当前我国“蚁族”现状及成因分析.docx_第3页
当前我国“蚁族”现状及成因分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我国“蚁族”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蚁族”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社会现象。“蚁族”这一群体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如果“蚁族”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对我国今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了解“蚁族”的现状及成因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蚁族”;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1)0224902 随着北大博士后廉思蚁族一书的热销,“蚁族”这个名词近一年来逐渐开始进入社会大众的视线,关注度直线上升。2010年两会,“蚁族”成了政协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蚁族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改善蚁族们的生活现状”等这样关于“蚁族”的话题被摆上桌面。相信不久的将来,“蚁族”们的境遇一定会在社会各届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改善。 一、我国“蚁族”的界定 “蚁族”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该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是一个为大众所熟知的80后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区别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农民工以及务农青年;大多数人主要从事简单的技术类和服务类工作,以推销保险、电子器材销售、餐饮服务为主,工作不稳定,在失业与半失业间徘徊;收入较低,而且没有劳动保障。据调查显示,在北京的“蚁族”月均收入仅为1 956元,大大低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也低于大学生毕业半年以后的平均工资。该群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呈现聚居状态,他们从全国各地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逐渐形成一个聚居区域聚居村。聚居村住宿条件简陋,自成一个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低层级衍生经济圈。 如前所述,该群体呈现出这样的特征:高智、弱小、群居。可以看出他们与蚂蚁有很多相似的特点,因此,该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蚁族”与“校漂族”有明显的不同。“校漂族”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毕业生“国家分配与双向选择”并行之时,此后便连年存在;而“蚁族”则是近年来在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难等大背景下,大城市中新近出现的一个群体,就是那些聚居于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二、当前我国“蚁族”群体的现状 (一)大多数人心理落差较大,对社会的认同感不断弱化 “蚁族”是一个“最敏感的人群”。他们读了四年大学,希望毕业之后能在社会上一展拳脚,但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暂时隐藏梦想,忍受一段焦虑的时光,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时生活条件差,相应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普遍对社会的公平公正存在疑虑,存在挫折感等心理问题,致使他们对社会认同感不断弱化。 (二)大多数人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大部分“蚁族”任职于私营企业,而私营企业为了盈利,往往并不履行劳动合同法,不与他们签订正式的劳动协议,所以大多数的“蚁族”并没有象征着工作稳定性和保障性的劳动协议和“三险” (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劳动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据调查显示,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受访的“蚁族”中仍有30%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协议,61.5%的人得不到加班工资,没有三险的比例高达37%,另有5.6%三险不全。 (三)大多数人存在“婚恋困境” 首先,由于大部分“蚁族”的收入水平较低,所以对于婚恋他们抱以如下心态:“没有好的物质条件,没有房子,何以谈爱情?”相对于中国古语中所说的“先成家,后立业”,蚁族更倾向于“先立业,后成家”。其次,由于社交圈子小,大多数都是同学及同事,选择恋爱对象的范围有限。第三,由于整日忙于工作或者找工作,谈恋爱的时间相对来说不宽裕。所以,大部分已到了恋爱或适婚年龄的蚁族选择了同居或单身。 (四)住宿条件简陋,治安状况令人担忧 大部分“蚁族”人均住宿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一些公共设施(如灭火器等)不齐全,对“蚁族”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聚居村公共环境嘈杂,不利于“蚁族”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由于聚居村多在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人员相对比较复杂,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成了抢劫、盗窃等犯罪的高发地,治安状况令人担忧。 三、当前我国“蚁族”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城乡割裂的二元社会结构致使毕业生多涌向城市 当前我国的“蚁族”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城乡割裂的二元社会结构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差距。所谓二元结构是指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因为户籍或居住地制度将其区别,在劳动、收入、消费、教育、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这种二元结构始于建国初期,当时由于严重的思维局限和特殊的社会环境,出台了以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主要目标的户籍制度,人为隔离城乡,使市民和农民身份凝固化。大多数“蚁族”来自农村,但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将他们与城市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所以,好不容易通过高考这条途径来到城市的他们,宁愿留在大城市当伪市民也不愿回到家乡继续当农民。再加上农村的社会保障相对于城市来说还比较落后,所以他们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由农民变为市民,可以享受到城市的各种福利待遇。 (二)不完善的教育体制导致毕业生结构性过剩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3%,预计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这预示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趋于大众化。与大学高入学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未能就业,这与高校扩招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缺陷。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仍然残留着计划体制的色彩,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反应不灵敏,学科专业和学历层次结构处于失衡状态,高校管理中对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重视不够,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为了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并没有使毕业生就业的市场需求状况成为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盲目上新专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状态下无法找到相应的岗位,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直接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局面。 (三)大城市飙升的房价令“蚁族”集体蜗居 正当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之时,我国的房地产业却率先走出低谷。房地产业强劲的复苏势头,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2008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涨幅比11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2010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新建商品房的成交价格比2008年上涨近24%,而且据业内人士预测,2010年北京房价的涨幅仍在10%20%左右。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即使降下来也还是在“蚁族”们的能力范围之外,所以相对于这些高消费的城市来说,拿着微薄工资的“蚁族”们对于房子暂时还不敢奢望,他们只能租住在价格相对便宜的城中村或者近郊农村,过着集体蜗居的生活。 (四)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摩擦性失业 目前,“就业难”与“用工难”的现象同时存在,许多求职者找不到工作,而许多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供求双方的信息不能有效地传达给对方,所以导致了很多“摩擦性失业”。 所谓“摩擦性失业”,就是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各种临时性失业,这种情况在“蚁族”中占了相当的比例。信息不对称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域间、不同行业间的信息传递不畅,更直接体现在求职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低效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招聘网站的出现在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充当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但是它更多地扮演的是一个“单向”的将企业的招聘信息传递给大众的角色,而在求职者向企业投递简历之后,石沉大海的现象占了绝大多数,那种为供求双方搭建沟通桥梁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体现。此外,还有诸如不同城市之间供求信息(如一个城市的求职人员数量与另一个城市的企业需求人员数量)的不对称以及不同行业之间供求信息的不对称也间接导致了“摩擦性”失业。 (五)就业观念滞后,非大城市、一线城市不去 虽然“蚁族”总体就业期望已经发生一定的改变,但是大部分“蚁族”来自于农村及一些偏远、欠发达地区,再加上受教育的投入较大和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不愿意回到家乡或者一些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去发展。而且大城市的劳动权益保障相对于中小城市要完善的多,薪酬待遇也相对较高,所以他们更愿意留在大城市、一线城市,希望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获得较高的收入。但是,他们这种就业观念已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形成很大的反差。中小城市虽然不如大城市机会多,但是如果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发展后劲还是相当充足的,再加上近几年国家也加大了对一些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的发展投入,所以就业机会也在逐渐增多,发展潜力还是相当大的。大城市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是就业机会毕竟有限,太多的“蚁族”涌向这里,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压力,同时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蚁族”不妨在考虑当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适当向中小城市分流,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