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 诗歌鉴赏1(2017年1月广东学考T1617)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宋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手法精妙,韵味无穷。B颔联讲究对仗,如“风花”对“云月”,“误入”对“长临”。C颈联的“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鸦鹊的活泼欢乐。D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解析: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错误。作者是“待听”。答案:D(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这两句诗的理解。答:_答案:第一句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孙思顺杨载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霏。芳草漫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栊燕子飞。南浦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注:玉屑:喻美好文辞。南浦:地名,古诗词中常借指送别之地。谢玄晖:谢朓,字玄晖,南朝颇有才华的大诗人,以山水诗名世。(1)与“芳草漫随愁共长”中“芳草”所营造之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登黄鹤楼)B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C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D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解析:“芳草漫随愁共长”所传达的情感是与友人离别的愁情,有相随而不忍离去的意思。选项A,“芳草萋萋鹦鹉洲”之景中有蕴含着思乡之愁情。选项B,“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之景蕴含着思乡之愁情。选项C,“芳草”喻指“墙内”荡秋千的女子(或深层上喻指怀德之人),明显与其他诗句不同。选项D,“芳草碧连天”中蕴含着离别的愁情。答案:D(2)在此首赠送友人的诗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分条作答。答:_答案:与友人相逢、相知的愉悦;与友人分别(或: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伤感;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悲慨;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期盼;对友人文学才华的推崇。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问题。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直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寄黄幾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诗人晚年内心的真实写照。B“空知返旧林”是写作者别无长物,空带知识回归山林。C“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D“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解析:“空知返旧林”表达的是希望隐居的意思。答案:B(2)下列对两篇作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维与孟郊合称“王孟”。B酬张少府这首诗的韵脚是:心、林、琴、深。C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D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解析:“王孟”中的“孟”指的是孟浩然。答案:A(3)说说王维的诗表达了其怎样的思想情怀。答:_答案:酬张少府这首诗作者通过写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恬静淡薄、乐山乐水的情怀。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问题。蓟北旅思张籍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注:白苎词,吴地的歌谣。(1)对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旅思”是指“游子在旅途中的愁绪”。B“乡国”是指家乡。C“空歌”是指“空中的歌声”。D“客亭”在古诗里常指送别的地方。解析:“空歌”指徒劳地歌唱。答案:C(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主要抒发了作者作为游子的思乡之情。(首联就使人触摸到诗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感情脉搏,渲染出浓厚的感情气氛。颔联仍是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诗人因睹别人的离愁别绪,不禁忆起自己离家时亲人依依难舍的情景。颈联,诗人只能孤寂地向自己倾诉,无限愁绪,只有己晓。尾联意谓南归行人之多,与诗人独不得归形成对照,至此,诗人那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如在读者目前。)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北向南外出游历已有多时,途中路过满目青翠的北固山,这里还不是目的地, 他还要乘船继续前行。B诗人放眼江面,只见江水清绿,水波不兴,只有自己乘坐的船儿行驶在开阔的江面上,虽是顺风而行,但显得是那么的孤独!C也许是一夜未眠,诗人早早起身,看见朝阳已出,春色已现,感到年关已到,自己还身在客途,且离家越来越远,未免心生孤寂与焦虑之感,眼前的良辰美景也已黯然失色。D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自问家里的来信什么时候才能来到啊?抬头看见北归的大雁,诗人想请它到洛阳代他打听一下家里的消息。解析:应该是“抬头看见北归的大雁,诗人希望大雁捎一封书信给家里。”答案:D(2)次北固山下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答:_解析: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武陵春春晚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下列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写的是暮春,鲜花凋谢,词人感伤,惜春之情油然而生,不梳头也要去双溪赏最后的春景。B南渡的悲惨遭遇直撞词人心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将哀伤写得细腻感人,泪在言先,欲语却迟,愁绪更显浓重。C“闻说”“也拟”“只恐”六个字,用词传神,凸显了词人心绪的一波三折,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新鲜奇特。D“载不动许多愁”既借鉴了苏轼的“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化虚为实,又有所创新,舟轻愁重,意新语新,设喻夸张。解析:词句无惜春之意,“倦梳头”表达了哀愁的浓重,不是为了去双溪赏春。答案:A(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思念的这份“浓愁”的?答:_答案: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导学号 56070014)谢公亭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外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注:谢亭,即谢公亭,在安徽宣城城北,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朓在此送别过友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因地及事,次句触景生“愁”,同是一个谢公亭,风景也依然如旧,但在此送别友人的谢朓已不可得见,睹物思人,不能不生人事变迁、古今茫茫之慨叹。B颔联青天弧月,碧水长流是想象中的景,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C颈联是虚写想象中的情景,借春秋两季景物的不同变化来展现此处的人事沉沦与寂寞,令人于自开自落的荷花和飒飒秋风中的竹声里领略到“风景每生愁”的真切内涵。D尾联上句超越时空,纵贯古今,笔力雄健,意境高远。解析:“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理解反了,应该是“借盛事难再来反衬大自然的永恒的意味”。答案:B(2)下列说法不符合这首诗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B这首诗的含联、颈联对仗工整。C本诗是一首怀古诗。D李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解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答案:D(3)“风景每生愁”中的“愁”的内涵有哪些?答:_答案:“愁”的内涵比较丰富;既有思古人而不见的遗憾,又有对自己身世漂泊的叹怨,还有在昔日谢朓交游盛景衬比之下对自身境遇的寂寞之感,更有受馋遭妒内心郁结的抑郁。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解析:“沙场”指战场,不是运用典故。答案:D(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答:_答案: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原:原野。(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颈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C尾联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解析:D项,“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诗来看,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看到“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情感变化,借此突出其思乡之情。答案:D(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本诗广为传诵的写景名句,请针对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对该句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通过对“万壑”“晚籁”“数峰”“斜阳”等景物的状写,描绘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格调亮丽、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上联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或答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下联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美与多情,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运用各种感官进行多角度状写。“万壑有声含晚籁”调动听觉,“数峰无语立斜阳”调动视觉,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地描写出山村迷人的景象。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