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治理机制对公司在职消费的影响探析.docx_第1页
媒体治理机制对公司在职消费的影响探析.docx_第2页
媒体治理机制对公司在职消费的影响探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体治理机制对公司在职消费的影响探析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曝光了公司的在职消费,使得在职消费渐渐成为学术界以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众所周知,在职消费已经成为社会上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它是契约不完备所产生的结果。如果在职消费过度,就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代理成本,从而有损公司利益。就目前来看,学者们对公司高管薪酬的探究还不完善,并且对在职消费的研究仍然跟不上实践发展脚步。所以,加强对在职消费问题的探究,探析如何监管及规范在职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下载 关键词:在职消费;媒体治理;声誉机制 在探究在职消费的影响因素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将较多的焦点集中在公司层面的治理机制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忽略了外部环境治理机制的作用,公司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结合或许对于解决在职消费中存在的代理问题会更加有效。 一、在职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影响因素 1、公司股权结构。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影响在职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管理层持有较少的股份,再加上股东过于分散,就会对股东的监管力度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资源配置将会更多地倾向于管理者而非股东。此外,若公司的股权越是集中,就越能抑制高管的在职消费;相反的,股权越是分散,对在职消费的抑制能力就越弱,那么高管的在职消费也越高。 2、债权人治理。在职消费会受到公司债权人的影响。作为债权人,对公司的期望无非是债务公司能够按时还本付息清偿债务。基于这种期望,债权人往往会对公司内部所留存的自由现金流作出限定,且对公司的资金筹集用途进行监督。因此,企业的负债融资能够对在职消费产生影响,并制约高管侵占公司利益的行为。同时,债权人也可以与公司签订协议,规定公司资金的用途,督促他们的投资行为。 3、自由现金流量。在职消费会受到自由现金流量的影响,支付现金股利会使得公司中的自由现金流量减少,从而管理层支出在职消费的随意性就会降低,这种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地制约在职消费。同时,公司投资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由经理人所控制的现金多寡来决定。现金的支付会减少经理人自身可控制的现金流,这样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就能够得到制约。通过许多探究发现,如果公司能够直接动用的现金量较多,但投资机会却有限,那么该公司所支付的在职消费会更高。 4、高管权利。在职消费与高管的权力之间密不可分,在职消费能够给高管带来很大的激励效用。作为薪酬的主要部分,货币报酬是最重要的激励方式,属于在物质方面发生的效用。相反的,在职消费以及高管权力则主要发挥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效用。通过众多的探析发现,如果公司高管的权力越大,那么在职消费就越高。 (二)外部影响因素 1、机构投资者。除了上文分析的内部影响因素外,在职消费也必然会受到一些外部的治理机制的影响,比如机构投资者。就目前来看,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通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制约管理层在职消费。 2、薪酬管制制度。经过研究发现,在职消费同样的会受到我国的薪酬管制的影响。由于我国存在薪酬管制,公司的管理层不得不采取其他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由此产生了在职消费。在国有企业,当管理层的薪酬减少时,他们会寻求在职消费作为替代品。由此看来,薪酬管制的存在会降低相对薪酬,那么国企高管对在职消费的期望就越强烈。 3、法律以及政治环境。市场化指数是法律环境的衡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回影响公司的在职消费。若某一地区在相应年度的市场化指数越高,那么公司高管的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绝对量都会更多。当前条件下,我国的经理人市场不尽完善,特别是国企经理的关注点倾向于行政的晋升。当国有企业拥有较强的政治关系网时,其在职消费规模相对来说也会更大,而非国有企业的政治关系则会对在职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4、媒体监督治理。作为法律外治理机制,媒体负面报道能够显著地制约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在职消费行为。由于媒体具有即时性,监督效用的发挥不具有持久性,所以其发挥的监督效用也仅仅局限在媒体曝光后的一段时间内。因此,当年的媒体负面报道对在职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投资者以及管理层面对舆论压力的反应更为强烈。 二、媒体治理对公司在职消费的影响机制 (一)行政机构介入机制 媒体治理功能的发挥就离不开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如今,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尽完善。所以,为了弥补行政监管可能出现的疏漏,政府会非常重视媒体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并且对媒体参与公司治理的行为进行鼓舞。当媒体的主要治理机制失效时,媒体治理功能的发挥要依靠行政机构的介入,凭借行政强制执行力督促公司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改正。在一定程度上看,媒体对公司高管过度在职消费的报道会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报道能够提供政府部门监管公司的着手点。对企业高管来说,当高管的过度在职消费行为被媒体曝光,将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行政机构的介入,从而对高管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二)声誉机制 相比于行政机构介入机制,声誉机制成本相对更低,监管有效性也较强。声誉作为无形资产,对高管来说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股强有力的约束。那么,媒体通过声誉机制的来影响高管在职消费的行为路径就很清晰明了。 1、政治声誉。媒体对公司的关注能监督政治家们对法规的执行效率,并对公司法进行修订,否则,法律上的无所作为会使他们在媒体前蒙羞,进而危及其政治生涯。因此,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公司法的完善与有效实施。 2、高管职业声誉。媒体关注会对高管声誉产生影响,这样会使得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声誉理论认为,管理者的工资是由经营业绩决定的。从长远看来,管理者对其行为必须完全的承担责任。当媒体对高管进行负面报道,会给其带来许多压力,为了维持较好的职业声誉,高管们不得不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3、社会声誉。通过社会舆论的传播,媒体对公司高管的报道会促使高管成为社会公众舆论的热点话题,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公众形象。高管为了维护其较好的社会声誉,媒体治理机制能够成为约束高管过度在职消费行为、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至关重要的力量。 三、结论 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媒体治理会公司在职消费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当期的媒体负面报道对在职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投资者以及管理层面对舆论压力的反应更为强烈。此外,声誉机制对过度在职消费的约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体制还不完善以及市场尚不成熟,声誉机制的有效发挥仍受到一些限制。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独某一种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多种机制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治理在职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戴亦一,潘越,刘思超.媒体监督、政府干预与公司治理: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