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学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学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学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学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一、字音识记1卜算子(b)2.驿外(y)3更著(zhu) 4.碾作尘(nin)5初霁(j) 6.弥望(m)7戍角(sh) 8.怆然(chun)9黍离(sh) 10.少驻(sho) 11荠麦(j) 12.窥江(ku)13豆蔻(ku) 14.鬲溪()15姜夔(ku) 16.玉钿(din)二、词语释义1驿外断桥边:指荒僻之地2寂寞开无主:无人过问3更著风和雨:又遭受。著,同“着”,添、加4无意苦争春:苦苦地,竭力地5一任群芳妒:完全听凭6零落成泥碾作尘:凋零飘落7戍角悲吟:守兵所吹的号角8淮左名都:淮水东面9解鞍少驻初程解鞍少驻:卸下马鞍,暂时停留。少,暂时、稍微。初程:开头的一段路程10过春风十里: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11清角吹寒:吹出凄清的声音12杜郎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13纵豆蔻词工:即使14好花不与香人:困扰,纠缠。这里是沉湎的意思15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三、名句背诵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6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7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8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对应学生用书P90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存诗九千余首,爱国思想是他诗作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他的词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的词比较接近。二、相关背景陆游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等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在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志如故,次年作此词,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怀。三、内容提要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下片着重表现梅花高尚脱俗、坚贞不贰的心志。全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陆游借咏梅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四、写法借鉴1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此词咏梅明志,遗貌取神,孤芳自赏,傲然卓立。上片写梅“愁”寓情于景,下片咏梅品,显现梅花不幸命运和坚贞操守,托物言志,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君国之忧。2妙用衬托,写物传神词的上片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描写梅的艰难处境,以烘托突出它的“独自愁”。下片用“群芳”“零落成泥碾作尘”来烘托梅的“香如故”,表现梅花的高洁品格。重点揣摩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特点: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写出了梅花悲中有壮,苦中有节的特点。借此表明了词人坚韧的品质和洁身自好的操守。2咏物的诗词,一般都托物言志,寄情于景。这首咏梅词也是如此。请分析这首词是如何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的。参考答案:词中,词人“咏”的是“梅”,但所“咏”不仅在“梅”,“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词人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争春无意,一任群芳妒,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扬州慢(淮左名都)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姜夔(约11551209),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有白石道人诗集;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二、相关背景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三、内容提要在这首词中,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抒发了封建文人身遭乱离之时的“黍离之悲”。四、写法借鉴1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词中写景是为了抒发“黍离之悲”。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扬州城劫后的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废池乔木”。这种景物所引发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2巧于用典,在对比中述悲愤“竹西”是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暗指扬州,与“淮左名都”对举成文。此词作于冬至,“春风十里”是以虚拟之笔,巧用“小杜”诗句,写尽扬州往日的无限风光,与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冷落相对比。“二十四桥”句则化用典故,从水、桥、月三个方面说明今昔的不同,能更好地表现“黍离之悲”。3活于用典,在衬托中抒胸臆“杜郎俊赏”一句,借杜牧歌颂扬州生活留下的优秀诗章,从侧面说明扬州的兴衰变化。这是从虚处着笔,以虚衬实,用杜牧的惊讶来衬托自己的悲哀情怀。“纵豆蔻词工”一句中两用杜牧诗的典故,再转进一层,说即使有杜牧这样锦心绣口的才华,也无法表达此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黍离”之悲,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悲伤沉痛。重点揣摩1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参考答案:交代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运用移情的手法,不写人而写物,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3试分析本词的反衬手法。参考答案: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在这阕词中是比较突出的。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这也是姜夔的自度曲。小序所称“寓意”者,即借梅怀人。所怀念的是合肥的一位女子。姜夔二十多岁时在合肥结识了一位女子,由于他行踪不定,往往聚会以后又复别离。正因为别多聚少,两地相思的离恨也就经常在他笔下出现。二、内容提要这首词是怀人佳作,以梅花寄寓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全词如梦如幻,富于音节美,使情思更为缠绵深挚,足见词人精湛的艺术造诣。三、写法借鉴1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词人用好花象征美人,烟波象征离绝,这是词中第一境界。木兰双桨,梦中美人,是梦中之梦,幻中之幻,此为第二境界。第一境界是词人平生遭遇的真实写照,第二境界则是词人平生理想的象征。这样就营造出奇幻的意境,给人美的享受。此外,词的上片以“玉钿”喻好花,于是幻化出如花的美人,下片用“盈盈”喻好花,又由美人幻化为好花。这样整首词含蓄委婉地惜花怀人,心中情人若隐若现。2一往情深的精神气质这首词的上片四句虽道尽词人一生中与所爱之人有情无缘的最大恨事,连用典故,却又终未说破,而是隐约其辞,神韵悠远,极为空灵。下片写得更为超妙,也更隐然有致。词人时而说梦,时而说幻,而梦中有幻,幻亦似梦,如此既避开了写实的直露,又更见其一往情深,缠绵沉挚。重点揣摩1上片写花,实际是写情,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有花儿隔溪、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有时序更换,梅花飘零,无处可寻的担忧。实际上是描写了对如花之人思念而不得的忧虑。2下片“漫向”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理?参考答案:情不自禁欲觅芳孤山,然却可能徒劳无获,可望而不可得。苦苦思念而不可得的痛苦煎熬着作者。3词人在抒发感情时,借助了象征、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全词以“好花”象征美人,又用“玉钿”这一首饰比喻梅花之姿媚,喻中有喻,而出入无间。“翠禽啼一春”中“一春”二字,用凄美之字画,象征时间之延绵,实写出了词人悲剧的一生。“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中“盈盈”本为美人之形容,此又借美人喻好花之姿媚。运用双关,美人之形象遂复幻化为想像中之好花。对应学生用书P126一、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著:更加显赫一任:完全听凭B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 无主:无人过问C群芳:百花 碾:轧碎D自度此曲:自己创制了扬州慢这个曲调 算而今:料想今天解析:选AA项,更著:又遭受。2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解析:选C此诗句不含有离情之苦。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梨花满地不开门。A今夜偏知春气暖B寂寞空庭春欲晚C火透波穿不计春 D不愁日暮还家错解析:选B先看内容,这首诗题为“春怨”,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失宠的宫女在夕阳将落的黄昏伫立在纱窗之侧久久地凝视着西天,一行行热泪滑落留痕的哀怨情景。标题中的“怨”字是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诗中的环境描写更是增添了这种哀怨之情。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D项。再根据绝句的“押韵”“平仄”知识来对剩下的两项进行排查:绝句中的第三句的末尾一字不押韵且为仄声,二、三句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据此可以排除C项。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零落成泥碾作尘,_。(2)过春风十里,_。(3)_,_,难赋深情。(4)_,波心荡冷月无声。(5)_,年年知为谁生。(6)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_?(7)_,翠禽啼一春。(8)_,小横陈。(9)_,更著风和雨。(10)无意苦争春,_。答案:(1)只有香如故(2)尽荠麦青青(3)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4)二十四桥仍在(5)念桥边红药(6)玉钿何处寻(7)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8)木兰双桨梦中云(9)已是黄昏独自愁(10)一任群芳妒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鹊 桥 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答案:那些整天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江 梅 引姜夔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注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而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解析:选AEA项,李凭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的“引”指序文;E项,写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恋人。(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 虚写(想像)。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 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 (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三、语言表达7下面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这三篇作品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就通常所谓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水龙吟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意相近。至于陆游的这两首绝句,其点睛之笔是第二首诗的结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但这首水龙吟是研究者公认的辛词中最好的作品之一,刘克庄评价为“自有苍生以来所无”。今天的读者仍能从中受到强烈的感动。答:_解析:由这几个句子的句意可知,这段话是论述“三篇作品”的,所以句为第一句,与句存在逻辑关系的是,之后可推理出其与相连,后应紧跟着,是对两者共性的分析,之后又对两位作者的作品分别解读,逻辑关系应为、。分析时,注意“这”“至于”“但”“两者”等词。答案:8下面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某中学一班主任在开励志主题班会时说:“人与人的差别不在智商上,而在态度上。勤奋刻苦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大家要沉下心来,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才能考上双一流大学。考上了好的大学,就意味着你比别人有了更高的平台,将来就一定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应该说“人与人的差别不仅在智商上,更在态度上”。_解析:题干已经明确说“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逻辑问题”,并且题目已经修改了一处错误,这就给了答题一定的限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第处,文段中“不在智商上,而在态度上”这一说法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人与人有智商高低的区别,所以在表述时应肯定智商的差别,且侧重态度的重要性。据此范例,阅读文段可以发现,“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因为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改为“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还有,“将来就一定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说法过于绝对了,能否适应社会取决于很多因素,考上好的大学只能说是增加了概率,可将“就一定”去掉。答案:应该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才能考上双一流大学”。应该说“将来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素材一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她的词雅致清秀,独树一帜,具有女性独有的细腻,这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这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际遇的深沉伤感。南渡前的李清照不甘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经常批判、抨击封建礼教,而南渡后,李清照用诗笔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反对偏安,主张北伐。国恨家愁,时时燃起她心中爱国思想的火花。李清照有过少女的娇羞,有过闺妇的闲愁,但她更有“女丈夫”的刚烈和对自由的渴盼。 梁衡认为其“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她绝不随波、绝不凑合”,并称其为“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追求自由”“坚守个性”“面对磨难”“人生体验与文学创作”“别样人生”等相关作文中。运用这则材料,若能融进李清照诗词名句,效果会更好。素材二陆游生于动乱,长于忧患。人民的悲痛,国家的分裂,父辈、良师爱国思想的熏陶,使他很早就立下了献身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他坚决主张抵抗金兵的南侵,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反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因而受到主和派的排斥、打击和压制。公元1206年,年已81岁高龄的陆游,抗金报国的志愿至老不衰。当韩丞相主持南宋国事,准备北伐,收复失地时,陆游积极支持,屡赋诗篇,热情赞颂,还想亲赴前线参战。公元1210年,陆游85岁,因病在故乡逝世。临终,赋示儿绝笔诗,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爱国”“执著”“理想与现实”等作文写作中。陆游一生都在心忧国家,心怀天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始终对统一大业抱着希望,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而为国尽忠。宦途的挫折及年迈体弱的现状,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素材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记录了陆游的爱情悲剧。“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抒发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愤懑。“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见证了陆游报国之路的坎坷。“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再现了陆游的英勇豪壮。“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了陆游的坚贞。陆游,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身兼爱情、政治两大悲剧的诗人。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即使是在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他用一生的血泪谱写了一曲曲高亢激越的乐章,为千秋万代的仁人志士举起了一面永远不倒的爱国主义旗帜。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人生”“挫折”“爱国”“坚强”“执著”等相关作文中。李清照,心中的美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着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李清照。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