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对学生听说读能力培养的.doc_第1页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对学生听说读能力培养的.doc_第2页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对学生听说读能力培养的.doc_第3页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对学生听说读能力培养的.doc_第4页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对学生听说读能力培养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2010年9月申报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对学生听说读能力培养的影响与研究立项课题研究以来,我校课题组依据课题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现已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实验研究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实验研究周期:2010.92012.7) 宜春四中校园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优化环境,强化管理:成立课题小组,拟定课题实施的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步骤,构建课题的框架。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学习实施方案等。确定培训内容,建立专题网站。课题组制定培训计划,教师撰写自训计划:确定内容、形式等。2、课题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3月)深入研究、实践运用。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明确分工,落实方案组织开展“听、说、读”活动及比赛,记录小结,教学中多种形式的尝试与有效实践、数据收集和分析,撰写中期评估报告。3、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 总结评估、推广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创新思维、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数据整理、撰写论文。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等结题工作。二、研究计划完成情况:(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开题动员大会 优化环境,强化管理。第一,召开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的动员大会,尽快的形成课题研究小组。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保障。加强课题研究的领导与管理。2010年9月学校成立了由教务处,教研室主要成员以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小组.教科主任亲自挂帅,教务处、信息处、协同作战,整个课题研究一开始就构建了较为科学的组织网络系统。 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管理到位,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实施和规范运作。第二,动员学生加入课题实验研究班。大力宣传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告诉学生们:英语学习主要包括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读、写。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文本形式便可得到有效训练;而听说能力的培养则必须依靠大量的练习,以及语言环境的熏陶;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听说能力尤为重要。但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沿袭了母语教学思路,将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导致了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的畸形发展。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听说能力开始得以重视,如在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初中毕业生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听力测试在期中、期末及中考中均占20%;同时,英语基础教材开始淡化语法教学色彩,增加听说练习内容;但语境的缺乏仍直接影响到听、说、能力训练的成效而基于网络的移动教学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如“百e星”“e成听力”等智能网络学习机,它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效地连接起来,帮助学生高效管理零散的课余时间,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可能;而配套的“江西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上网卡,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可供下载的学习资源,为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在他们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轻松愉快的学好英语。第三,加强成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是关键,学校一方面加强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加强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自课题研究启动以来,学校每年都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培训,学校还定期组织课题参与者的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体教师都掌握了电脑使用,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电子备课,网络应用等基本要领.由于课题参与者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确保了课题研究全面实施和深入展开。 英语角中外学生交流第四,加强了硬件设施的配备与投入。课题研究的实施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我们在开题的第一时间就组织学生购买了配套的听力仪器,让他们尽快参与到课题中来. (二)课题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3月)深入研究、实践运用。为了让课题实验落到实处,我校除不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外,每学期还举行一届全校性大型课题研讨活动,活动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住“活动、研讨、总结、激励”四个环节:1、活动:除了实验计划外,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熟悉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和要求,明确自己承担的研究任务,并把它分解到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中去,按期举行各种活动,每个成员每周至少上一节根据课题思想设计的研究课,并做好反思和总结工作。2、研讨:以研究课为载体,学习课题思想,研讨操作模型,熟悉流程设计,分析实验得失,研究改进措施。3、总结:我们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做到每次研讨有活动总结,每个学年有年终总结,每个阶段有阶段总结.4、奖励:对于认真参与研究的、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研究成果是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对参与课题实验班的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精神和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一阶段:(2010.92011.3)1、召开课题组教师成员会,了解“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的意义,学习实施方案等。“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是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于2009年3月立项的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为科学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必须学习、了解以下几方面:学生英语学习呈现困境英语学习主要包括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读、写。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文本形式便可得到有效训练;而听、说能力的培养则必须依靠大量的练习,以及语言环境的熏陶;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听、说能力尤为重要。但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沿袭了母语教学思路,将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导致了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的畸形发展。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听、说能力开始得以重视,如在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听说能力进行了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听力测试在期中、期末及中考中均占20%;同时,英语基础教材开始淡化语法教学色彩,增加听说练习内容;但语境的缺乏仍直接影响到听说能力训练的成效。学习网络化的可能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走进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与此同时,廉价信息技术设备也得已广泛普及,WAP、PDA、SMS、网络学习机等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如“百e星”智能网络学习机,它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效地连接起来,帮助学生高效管理零散的课余时间,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可能;而配套的“江西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上网卡,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可供下载的学习资源,为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方法、新思路。2、确定子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建立校园网页。网页由学校电教科杨斌负责。3、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经研究确定:课题研究分散阶段进行即、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课题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3月)、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4、教师撰写自训计划确定内容、形式等。张萍芳负责听力训练的内容,时间安排;彭红英负责口语训练,组织英语角的活动,刘恒、刘敏负责读的训练方式、内容和比赛形式。5、组织学生参加我校的英语故事大赛。本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全校的“英语故事”大赛,实验班学生包揽了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且94的获奖学生都是实验班的学生。第二阶段(2011.32012.3)1、倡导平等交流,着力以沙龙漫谈的形式为学生的研究与学习提供尽可能的民主宽松、互学互助的广阔舞台,形成广大师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良好氛围,组织学生参加故事接龙、听力、阅读等的比赛, 中外学生教师一起交流一然后收集活动资料,制作案例。2、专题讲座,探索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新途径。老师们撰写论文,张萍芳、刘敏、彭红英等写的论文被评为学一等奖,推荐到区、市级去评比。 3、把一些活动的优秀录像放在校园网主页上,让老师们在自己办公室、微机室自由上网观摩,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时间,自由地反复研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研究重点,与大家共同研究、讨论。4、撰写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评估检查阶段性研究报告。5、教师撰写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教/学对学生听说读能力培养的培训小结:参训的主要收获、需提高的方面、获得的成绩等。6、组织学生参加“启航杯”英语听力竞赛。我校参加2011.5月份的首届“起航杯”英语大赛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选拔赛中,我年级有邓荣、谭林轩、等6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其中89的获奖学生都是参加了移动教学实验班的学生。7、组织学生参加2011年6月的全国中小学生听力赛3人获省级二等奖,8人获区级一等奖,10人获区级三等奖。实验班的的获奖学生占据96 中外学生交流二 8、从2010年11月开始,我们每周三下午组织“英语角”活动,有时邀请宜春学院的外籍学生到校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