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doc_第1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doc_第2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doc_第3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doc_第4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从遣词、表达技巧等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句的含义。3、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诗词赏析题型及解题方法一、鉴赏字词体会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重点要注意动词、修饰词语的提炼。例如:“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 统领边塞全部景物的特点,写尽了边塞秋天的寂寞荒僻、萧瑟悲凉。实战演练“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请分析其中“怅”的用意。_ 二、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会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例如: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二句宛若“微雨飞燕”图: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湿”是雨中飞行的结果。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的情景跃然纸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实战演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_ 三、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的,如杜甫的春望;同情民生疾苦的,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建功报国的,如辛弃疾的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游子思乡的,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实战演练渔家傲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 四、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例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首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忧愤之烈,烦忧之乱。2、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拟人、设问等。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情。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等。如白居易的池鹤采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以鹤自喻,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四、巩固练习1.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7题。(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_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 )。,作简要分析。 (7)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2、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3)“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双关语,暗指。 (4)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6)、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二、阅读夜雨寄北 ,完成后面的练习。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和 并称为“小李杜”。2.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3.诗人重复“巴山夜雨”有什么作用? 4.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6.一首诗出现两次“巴山夜雨”,你认为有重复之感吗?为什么? 7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9、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0、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三、阅读赵翼的论诗,回答问题。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3、“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4.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链接中考】1(2004年襄樊)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2(湖南省常德市)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 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九、论诗 清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简析:清人赵翼这首论诗的诗,由于观点新颖,提倡创新精神,符合时代潮流,因而流传很广,经常被人引用。 前两句从评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人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我们知道,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调张籍一诗开头便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两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也曾有人企图贬抑李、杜的成就,但韩愈认为这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如今赵翼却说李、杜的诗不新鲜了,真是石破天惊之论!他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不是。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 后两句提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山,这里指祖国山河。古人认为人才出现跟江山秀气的熏陶有关,因此有“人杰地灵”的说法。才人,有才华的诗人、文学家。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赵翼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李、杜之后,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都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开一代新的诗风。 此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前两句只是为提出下面的见解略作铺垫而已。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例题精选】一、论诗(清)赵翼1、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 _ _2、 如何理解诗的前两句:_答案:1、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2、并非贬低李白杜甫诗篇的杰出成就,而是说明诗歌创作必须紧随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3、下列对比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D、“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4、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诗中的“风骚”是指在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要有创新精神。)(5)曾有人企图贬抑李杜成就,但韩愈认为这只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知羞。”可赵翼却说李杜诗不新鲜了,你如何理解这里的“不新鲜”?(赵翼说李杜诗篇“不新鲜”并不是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的艺术成就,而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符合白居易“歌诗合为时而作”的观点。)(6)有人说,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7)赵翼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怎样的见解?对你有何启发? (此诗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二、阅读赵翼的论诗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D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C.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D.“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代诗人。三、阅读赵翼的论诗,回答问题。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过去,又将有新一代人出现.2、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3、“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4.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同意。“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不新鲜”并不是贬低李杜。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 ,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5、选出对赵翼论诗赏读有误的一项: (C ) A、这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提出了诗人的观点:诗歌创作一定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B、“万口传”肯定了李、杜在中国诗史上的历史地位,他们流惠后人,功居至伟。C、“不新鲜”意味着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李杜诗歌有些过时。D、“各领风骚”强调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应当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四、阅读赵翼的论诗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D)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C、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D、“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代诗人。五、阅读赵翼的论诗,回答问题。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风骚”原指诗经中的 和屈原的 ,后来泛称文学。(3)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说 _ ,_ 。用赵翼论诗中相关诗句回答 (4)在论诗一诗中,赵翼以创新精神,对文学创作提出了“ ”的观点。答案:(1)同意。“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2)(3)(4)略【链接中考】一、(恩施自治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认同诗人的看法么?(4分)1、“风骚”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2、流传万古的李杜诗篇至今无人可及,为什么诗人却说“至今已觉不新鲜”? 答案:1、(2分)在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说明:回答“文学才华”不给分。2、(2分)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两种答案都给分。 古诗词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3、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暗示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4、(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6答题要点:“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7A无题(李商隐)1、D 2、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3)、思对情人的思念(4)、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5)、用以歌颂奉献精神。(6)B夜雨寄北:1.李商隐、杜牧2.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3.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亲人,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4. 独剪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秋雨中展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心中充满了归期无准的郁闷孤寂。(或读妻子的信;想象和妻子团聚。)5: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6: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答案建议参见上文赏析内容)7D 8B 9C 10C论诗1: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过去,又将有新一代人出现.。3.:同意。“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不新鲜”并不是贬低李杜。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 ,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六、专题:鸟1、闻雁(唐)韦应物(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2)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_ _,_ _。答案:1、通过对“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的思乡之情,也蕴含着诗人在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2、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2、池鹤(唐)白居易(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2)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_ _,_ _。 (3)描写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_ _,_ _。 (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_ _ , _。(5)表现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 _ _,_ _。答案:1、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2、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3、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4、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5、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3、迎燕(宋)葛天民(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 _(2)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表明主人身份的句子: _。(3)表现主人抓紧咫尺光阴,忙着做“迎燕”准备的诗句:_ _,_ _。(4)描写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_ _,_ _。 (5)表现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_ _,_ _。答案:1、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暗示诗人隐居生活的喜爱。2、寻常百姓家。3、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4、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5、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七、专题:叶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2)描写红绿映衬,娇艳动人,表现海棠花美丽的诗句:_ _,_ _。答案:1、赞美海棠花品位之高,寄语儿女学习海棠品质,坚守自己的节操。2、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2、题红叶(唐)宣宗宫人(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 _ _。(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进行抒情?请简要分析。 _ _答案:1、表达了宫女不甘寂寞,借红叶传情,传达自己向往人间生活的愿望,后人常用“红叶题诗”喻男女奇缘。2、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3、山中(初唐)王勃(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 _(2)诗人直接抒发孑然一身,客游他乡,思归不得,内心无比痛苦的诗句_ _,_ _。答案:1、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方法,通过深秋时节特有的“高风晚、黄叶飞”,来烘托表现自己浓郁的羁旅乡愁。2、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4、城东早春(唐)杨巨源(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 _(2)“诗家”与“看花人”的欣赏趣味有什么不同?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 _ _(3)诗的前两句中哪些词表现早春:_答案:1、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2、“诗家”喜欢的是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明丽清新,“看花人”喜欢的是仲春“花似锦”的繁华喧闹。对比突出了“诗家”对早春的喜爱之情。3、新春、才、半八、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s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简析:诗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适合,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李商隐曾宦游梓州(今四川三台一带),其妻王氏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来信后所作。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像是一问一答,“你问我何时能回家?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都在这看似平淡的诗句中表现出来。 次句“巴山夜雨涨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巴山,巴地的山,指诗人旅居之地。梓州古代属巴国,巴地多山。 从首句的叙述变为次句的写景,有点出人意料。初看似无联系,细想才感到语意相通: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 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何焯用“水精如意玉连环”形容此诗风格(李义山诗集辑评卷上),颇为形象。 这首诗的构思极富特色,先写妻子思念远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写想像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例题精选】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一、赏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问题。1.第二句除明写了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境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涨满了秋池。2.第3、4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为什么这样写?答: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跨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天的愁苦。虚实相生,情景交融。4.诗歌一般要避免重复,这首诗歌却打破常规,“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是否影响了表情达意?为什么?答:没有。这样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深切的思念。5.“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6. 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答: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不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7.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二、阅读夜雨寄北 ,完成后面的练习。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和 并称为“小李杜”。2.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3.诗人重复“巴山夜雨”有什么作用? 4.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5.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李商隐、杜牧2.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3.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亲人,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4. 独剪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秋雨中展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心中充满了归期无准的郁闷孤寂。(或读妻子的信;想象和妻子团聚。)5. 略三、阅读夜雨寄北,完成后面的练习。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话:_2.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5.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1、何时能够再回叙;2、(略);3、D;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四、阅读夜雨寄北,完成后面的练习。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4.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6.“问“、“话”二字好在何处?答:“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7.赏析两处“巴山夜雨”妙在何处?答: (1)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2)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两处“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的表达了现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五、阅读夜雨寄北,完成后面的练习。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怎样理解?(第一个实写,第二个是虚写,是想象和妻子团聚,共诉写信时的相思之情。)2、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出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妻子团聚的相思之情)3、诗中的“秋”字除点明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的理解。(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六、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 ,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答: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2.一首诗出现两次“巴山夜雨”,你认为有重复之感吗?为什么?答: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答案建议参见上文赏析内容)3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D)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七、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