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防治课件_1_第1页
疟疾的防治课件_1_第2页
疟疾的防治课件_1_第3页
疟疾的防治课件_1_第4页
疟疾的防治课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 疾 的 防 治,2012年4月27日,一、疟疾基础知识:病原、简史、危害、形态、生活史 二、疟疾临床:诊断与治疗 三、疟疾流行病学:传播环节与流行特征 四、疟疾疫情的处置,一、疟疾基础知识,病原,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属于真球虫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三日疟原虫可感染人与猿猴,其余三种疟原虫均专门寄生于人体。 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少见,卵形疟原虫罕见,偶有国外输入病例的报告。,简史,疟疾流行有数千年历史,战国时期就有疟疾流行季节的描述,公元1401年,我国甲骨文中有“疟”的字体。我国多部古代医书对疟疾的症状、流行与治疗等均有较详细阐述。 1880年,法国学者Laveran在恶性疟病人的血液中发现疟原虫,此后,国外学者逐步发现疟原虫的分类和有关生活史。 6070年代我国学者发现与研制了青蒿素的防疟作用,并在临床上肯定了对疟疾的治疗效果,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危害,1、世界上曾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疟疾,全球累计有疟疾患者1.2亿人,带虫者近3亿,每年有约100万儿童死于疟疾 2、我国海南、云南边境及我国中部以嗜人按蚊为媒介的1.2亿人口地区,疟疾流行仍较严重,同时还有点状爆发流行,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性的程度还在增加。,形态,形态是确诊疟疾与鉴别虫种的重要依据。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形态,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生活史,疟原虫的生活史需人与按蚊两个宿主,均有无性增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1、肝细胞内发育(红外期):雌蚊叮咬后,子孢子注入人体,30分钟内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发育为裂殖体,1个裂殖体可以产生数以万计的裂殖子。 红外期裂体增殖时间:间日疟8日,恶性疟56日。(潜伏期) 目前认为间日疟的子孢子具有两种类型: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后者进入肝细胞形成休眠体,与远期复发有关。,生活史,2、红细胞内发育(红内期) (1)裂体增殖期:裂殖子小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释放裂殖子(临床发病) 新一轮裂体增殖。 完成一代裂体增殖时间,间日疟原虫48小时,三日疟原虫72小时,恶性疟原虫不规则,一般3648小时。 (2)配子体形成:经24周期裂体增殖后,部分疟原虫发育成雌雄配子体(有性生殖开始),进一步发育需在蚊胃内进行,否则在人体经12个月配子体衰老变性死亡。,生活史,二、在蚊体内的发育 1、有性生殖阶段:雌雄配子体进入蚊胃交配受精发育成合子,钻入胃壁形成卵囊。(吸血后2472小时完成) 2、无性生殖阶段:卵囊反复核分裂形成数以千计的子孢子,进入蚊唾液腺后侵入人体。 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成熟时间是:间日疟为910天,恶性疟1012天。,生活史,思考,为什么间日疟病人要进行抗复发治疗? 为什么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的发热周期各不相同? 从首发疟疾病例到出现二代病人的间隔最短是多少? 疟疾病例疫点处置为什么要求进行室内灭蚊剂的滞留喷洒? 目前的间日疟经典疗法为什么要求同时用氯喹+伯喹的3/8疗法?,二、疟疾的诊断与治疗,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一、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停留或近二周输血史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的周期性寒热发作 (2)有发冷、发热、出汗症状,但不规律 三、假定性治疗:氯喹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控制 四、实验室检查 (1)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带虫者:无临床症状,同时符合四(1) 疑似病例:具备一与二(2) 临床诊断:具备一与二(1),或具备一、二(2)与三 确诊病例:具备一、二和四。,疟疾网络报告注意事项,疑似病例报告不要长期不予更正 注意分清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 未分型病例应注意甄别 注意网报的及时性 谁发现谁报告,病例的处置则遵循属地处理原则,流行病学史,流行区居民; 传播季节曾去过流行区; 曾经患过疟疾; 有输血史。,临床表现,症状: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 体征:脾肿大、贫血 重症患者可出现头痛、昏迷、肾衰甚至死亡。,一、潜伏期,间日疟:短潜伏期株为1230天; 长潜伏期株为69个月; 我国南方的间日疟以短潜伏期为主, 北方的间日疟主要为长潜伏期。 恶性疟:平均12 天;(914天); 影响因素:虫株、患者免疫力、感染方式、预防服药或混合感染等。 两个概念:复发和再燃,二、发作期,1、前驱期: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2、发冷期:手脚发冷,继而寒战发抖;面苍白,唇、指甲发绀;温度迅速上升可持续十多分钟到二小时。 3、发热期:寒战后,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升至39以上,持续2-3小时;有些病人可抽搐。 4、出汗期:盛汗淋漓,衣褥尽湿,可持续一小时以上,体温迅速下降,病人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此期历时约2-3小时。,临床特点,(一)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 然后急剧下降,继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 隔24小时测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则 往往发现夜间的体温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 (二)多数病例在发烧前有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 寒战或畏寒存在。 (三)发作有定时,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 且有一定规律可循。,临床特点,(四)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有不 适外,一般状态良好。 (五)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罕有在夜间发作者。 (六)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若干次发作 后,又渐次减轻,有自愈趋势。 (七)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作 次数相符。 (八)脾脏肿大,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 时见肝肿大。,临床表现,三、非典型疟疾 原因:1、同种疟原虫重复感染或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所致。 2、婴幼儿疟疾发作,通常无寒战,但有高热,甚至惊厥。由于免疫力低有关。 3、治疗不充分或曾服过预防药物。,临床表现,四、凶险型疟疾:多见于恶性疟 1、脑型:头痛、烦躁、嗜睡、甚至昏迷症状,也可出现抽搐、颈项强直,体温在39度以上,可出现重度贫血。 2、肺型:表现为急性肺水肿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并可出现昏迷、尿毒症等 3、胃肠型: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胃肠炎,腹泻每天可达数十次,也有剧烈腹痛,伴有呕吐,重症者可因严重脱水导致休克、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疗,治疗原则:早期、全程、联合、支持 1、间日疟治疗:氯喹+伯喹3/8疗法 恶性疟治疗:青蒿琥酯片剂 重症疟疾:青蒿琥酯或咯萘啶针剂 儿童剂量酌减,孕妇忌用伯喹,预防服药,病例周围人群预防服药:氯喹/伯喹8天疗法。 进入高疟区的预防服药:磷酸氯喹500mg顿服,每周1次,连续服药不宜超过3个月。,三、疟疾流行病学,疟疾的流行环节,一、传染源: 现症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初次感染者经数次发作后,体内外周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有流行病学意义。复发者复发第一天血液中即有配子体。 二、传播途径: 1、自然传播:国内重要传播媒介(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微小按蚊、大劣按蚊) 2、输血传播 3、胎盘传播 三、易感人群:我国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产生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超过3个月。带虫免疫,体内低原虫血症但无症状,高疟区成人多见。,重要传疟蚊种,1、中华按蚊:偏野栖,夜间侵入人、畜房,偏嗜畜血、兼吸人血,多孳生于阳光充足、水温较暖、面积较广而静止的水里,如池塘、稻田、沼泽等。主要传播疟疾,虽然疟原虫自然腺体感染率仅有0.10.3%,但因其分布广、数量多,是我国广大平原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重要传疟蚊种,2、嗜人按蚊:家栖蚊种,偏嗜人血,幼虫多孳生于水草多、有遮阴、水质清凉富有沙石的水里。主要在山区和低山丘陵地带,是我国南方马来丝虫病与疟疾的重要媒介。 3、微小按蚊:家栖蚊种,主吸人血,南方山区主要传疟媒介,疟原虫的自然腺体感染率约1.84.6% 4、大劣按蚊:野栖蚊种,栖于山区森林中,最嗜吸人血,幼虫孳生于山涧岩石溪床凹陷形成的石穴、浅潭等处,我国仅分布于海南、云南和台湾,重要传疟媒介,自然腺体感染率为2.26.1%,实验感染恶性疟原虫腺体感染率高达70100%。,疟疾的流行特征,一、地理分布 二、季节分布 三、人群分布,当前国内疟疾疫情形势,发病率(/10万),高传播地区:云南:在较高水平相对平稳 海南:发病在较高水平波动,2003年的回升很快得到遏制, 近两年呈下降趋势; 不稳定地区:安徽:持续上升,幅度较大。 河南:在较低水平稳定,2005、2006年上升。 湖北:2002年起有发病上升情况,04年后基本得到遏制。 江苏: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95.1%,58%,病例数,云南等高传播地区全年发病相对离散,高峰在57月份; 安徽等中部疫情不稳定地区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份。,全国疟疾112月份发病趋势图,宁波市疫情,2010年全市报告疟疾发病20例,无死亡病例,病例数比2009年(50例)下降60%。,宁波市疫情,地区分布,宁波市疫情,季节分布,宁波市疫情,人群分布:病例以男性、青壮年、民工为主,2007年疟疾病例原籍分布,原籍省份:安徽165例(占86.67%),浙江6例,河南3例,云南2例,辽宁1例,四川1例,湖南1例,湖北1例。,安徽省疟疾疫情概况,安徽省的疟疾疫情的回升严重,重点县发病率为0.3至0.6,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主要分布在安徽北部的亳州、淮北、宿州、蚌埠、阜阳等市。,安徽省疟疾高发县,亳州市:谯城区 、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宿州市:埇桥区、 砀山县、 萧县、 灵壁县、 泗县 蚌埠市: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 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 淮北市: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 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界首 市、临泉县、颍上县、阜南县、太和县,四、疟疾疫情的处置,疟疾疫情的分类,一、输入性病例(外地输入;外出感染) 二、个别本地病例(本地原发;输入继发) 三、疟疾暴发流行,疟疾病例的处置,一、流行病学调查 二、治疗病人 三、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及主动监测 四、疫点消杀 五、追踪随访 六、健康教育 七、休止期根治,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目的: 确认病例 明确分型 调查发病情况 调查病例类型 确定疫情性质。,宁波市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编号: 一、一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联系电话 户籍所在地 省 县 现住详细地址 二、发病、诊断情况 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发病地点: 初诊日期: 月 日 初诊医疗单位: (包括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就诊经过 (就诊的时间、医疗单位、给予的处理): 确诊前花费的医疗费用 (元) 采血镜检疟原虫日期: 年 月 日 诊断结果: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混合感染 诊断方法: 采血镜检疟原虫 快速诊断法 其他 病例诊断类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血片镜检疟原虫阳性或快速诊断法疟疾抗原阳性) 本次发病: 初发 复发 既往疟疾病史: 无 有( 年 月 日,在何处发病 ) 当时的治疗情况:无 有( 年 月 日,在何处给药 ),宁波市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三、感染途径调查 1发病前10-30天内外出史:无 有( 月 日到 ,住 天) 住地防蚊措施:无 有(蚊帐、纱门、纱窗) 2来(回)甬日期: 年 月 日 3病家防蚊设施:无 有(蚊帐、纱门、纱窗) 4病家成员一个月内发热史:无 有 5患者15日内输血史:无 有 6本次发病的感染分类:当地原发 输入继发 外地输入 外出感染 四、本次治疗情况 抗疟药试治:无 有 试治方法 住院治疗: 无 有; 正规治疗:无 有 方法,宁波市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五、疫点处置情况 1、杀虫剂名称: 滞留喷洒范围: m2 2、周围人群预防服药 人 预防服药者姓名: 六、病例随访情况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随访方式:入户 患者上门 电话 随访结果:(症状、复查及处理情况) 七、调查处理小结:(传染途径、病例类型分析),疫点消杀,使用菊酯类灭蚊剂室内滞留喷洒或浸泡蚊帐,不要使用雷达、必扑等杀灭成蚊用的挥发性灭蚊剂。 剂型:溴氰菊酯(凯素灵)、氟氯氰菊酯等。 配制的使用剂量20mg/m2,病例分析,2006年9月13日晚7时,宁波市传染病医院报告1例疟疾未分型危重病例,9月14日早上,市CDC专业人员对病人血样进行实验室诊断,经疟疾镜下血片检查及疟疾快速诊断试剂条检测,均确诊为恶性疟。 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许某,男,36岁,未婚,宁波鄞州区石碶人,个体企业司机,今年6月初去云南西双版纳(同伴、事由不详),居留两月余后回甬, 9月8日开始出现发热、寒颤、出汗、四肢发冷等症状,体温达40。去吴剑鸣医院就诊,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于9月12日到李惠利医院住院治疗,病情出现恶化,逐渐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进入昏迷状态。13日下午血检疟原虫阳性,转入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经抗恶性疟药及各项对症支持措施全力抢救,挽回病人的生命。由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这是一例外出感染的恶性疟危重病例。,追踪随访记录,9月8日,开始发热、寒战等症状 9月12日,住李惠利医院 9月13日,入住市染病医院,昏迷 9月14日,予以青蒿琥酯针剂治疗,病情转好,9月20日,出院 10月18日,又出现发热症状,血检疟原虫阳性,但密度较低,予以青蒿琥酯片剂一盒治疗 11月10日,再次发热,血检疟原虫阳性,予以氯喹两日量控制症状,与省疾控中心联系其他抗疟药,11月14日,予以咯萘啶针剂1盒治疗 2007年1月12日,发热40,血中再次出现查见疟原虫,予以咯萘啶针剂1盒和青蒿琥酯片剂1.5盒配伍治疗。 2007年2月27日,自诉24日起再次发热,体温达39,来市CDC血检疟原虫。快速诊断试纸条法检测为间日疟,给予氯喹/伯喹三八疗法治疗。,病例分析,患者戴某某,男,48岁,象山县爵溪街道公峙村人。发病1年前在鄞州区梅墟曙光集团管理工地,在梅墟期间无外出史。患者于2007年9月1日回象山,9月4日开始畏寒、发热等症状。首先去公峙村卫生室就诊,经抗菌素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于9月11日去县中医院就诊,当天晚上转入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9月12日上午人民医院实验室报告为间日疟病例,经象山县疾控中心疟疾血片镜检和快速试纸条法检测疟疾抗原,均示间日疟阳性。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自述梅墟工地外来人群尤其安徽人聚集居住,居住环境蚊媒孳生且自身无有效防蚊措施。,疫情处置,1、对该施工工地外来人口居住环境开展杀虫剂滞留喷洒和有关外环境灭蚊工作。 2、对该工地来自安徽、河南等高疟区人员以氯喹、伯喹3/8疗法开展预防服药共计73人。 3、对梅墟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警惕性,以便及时发现疟疾病人。 4、临床医生负责送检,检验人员负责疟疾血片的镜检工作,开展“三热”病人的疟疾监测工作。 5、对该工地外来人员分发疟疾防治知识传单,开展有关宣传教育。并与当地电视台联系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疟疾暴发疫情处置,一、暴发流行的条件 1、传染源的流动与扩散 2、大批易感人群进去疫区 3、按蚊密度增加,疟疾暴发疫情处置,二、暴发流行的判断 1、大范围暴发流行:病例短期内成倍甚至数十倍增长,凶险病例增多并有死亡病例,波及两个或多个县。 2、局部暴发:范围局限于数个乡镇 3、点状暴发:范围局限于个别自然村 浙江省:一个月内一个乡镇出现5例以上当地病例。,疟疾暴发疫情处置,1、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确定控制疫情技术方案。 2、流行病学调查 3、加强监测:疫区内所有发热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