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新思考.doc_第1页
“否定之否定”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新思考.doc_第2页
“否定之否定”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新思考.doc_第3页
“否定之否定”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新思考.doc_第4页
“否定之否定”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新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否定之否定”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新思考【内容摘要】我觉得经历过十年课改后,今年又推出了新的课标,对新课标的解读也还处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阶段,而且很多专家又提出了在语文课堂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呼声。在这课改的当口我还是一如既往坚持有效语文课堂应该做到言意兼得,就是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安排有助文本体悟的字词练习和句段训练,以及在篇章体悟中开展读写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关键词】否定之否定 读写互动 有效课堂 言意兼得 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教语文学科,在教学中也深深爱上了这个学科,但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时真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很多时都在迷茫中苦苦探寻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法。细细回忆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小学语文界的主流声调是“把语文课理直气壮地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一时间各种公开课都把听说读写的训练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主旋律,但进入21世纪新课改后,这种语言文字训练课被否定,认为人文教育的缺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的一大罪状,在新世纪的语文课中应该注重人文感悟,重视朗读体会。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我们参加的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中很少再有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取而代之的大多为“研读划句感悟朗读”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语文课课堂气氛确实比以往更热烈,课堂更开放了,学生的多元解读也更精彩了,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阅读体悟,声情并茂地朗读赢得了掌声。但一味强调“人文性”,抛弃语言文字训练的“挖掘”文本思想意义,过分渲染文学色彩,让很多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现象,会说不会做,会读不会写,也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十年课改后,随着新课标出台,许多专家又开始否定“人文性”占主导地位的小学语文课堂,许多高级别的观摩研讨课中强化写的成分,有的认为要把我们课堂作业的内容有机安排在文本学习之中,这样有助体悟课文又能减轻学生负担,有的认为每个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后,必须设计类似于数学教学的强化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堂课中没有五六处语言文字训练就不是好课了。很多一线老师听课以后又开始有些迷茫,经历了语文教学否定之否定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是否又会回到“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原点。经历了否定之否定以后,我认为深处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潮流无论偏向“人文性”还是“工具性”,我还是坚信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直白地说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当然追求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不是重新走上以往那样把语文上成割裂文本的语言文字训练课,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后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我觉得文本的人文感悟还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中运用实用的课件,预设引导性的问题,在感悟时情感触发点配上合适的音乐和图片,有时在文本体悟时加入有趣的游戏,预设深情并茂的过渡语,通过这些手段把学生带进文本,老师作为一个主导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其中所要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并不是把课堂作为表演的舞台,现在人教版中的文本大部分都是人文性很强的题材,而且大都以人文主题单元出现,所以我觉得弱化人文性开展单纯的语文文字训练是不可取,像现在又一次出现的每个教学环节似乎都要安排语言训练才解渴,把课堂切割得支离破碎,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形不成教学的情感高潮,不能与文本形成情感的共鸣,让朗读成为可有可无的附缀,变成没有情感体验的无病呻吟,我是很反对的。我觉得实践语文课堂的言意兼得须不破坏阅读课堂整体感悟脉络的基础上,在情感体悟后的朗朗读书声中巧妙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语文训练与文本的感悟有机统一起来,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有一定感悟的基础上,不是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语言训练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并这样的训练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回顾自己的近1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 一、在阅读课堂中似水无痕的字词训练,实现言意兼得。 在阅读课堂中一直很反对两种做法:一种是在导入课文后,自学课文阶段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外还安排专门的识字教学和理解字词意思的语言训练,我觉得这种脱离文本的字形识记和意思理解是低效甚至无效的;第二种是一上来读生字词后就让学生做课堂作业本,有时还要拿字典查意思,课堂的五分之一时间都在静态下做练习,课堂静下来后学生很难迅速热起来进入文本的学习,将会影响整堂课的学习节奏。我一直提倡在开始阶段字词只需正确阅读即可,扫清课文阅读障碍,重点字形的识记和词语的理解随文开展更加有效。1、随文字形识记。人教版第七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在交流中华不振这个环节时,到最后在场围观的中国人都握紧拳头时。老师问:在中国自己的国土上看到这令人痛心的一幕又一幕。此时,这些紧握着的拳头,最想干什么?我们一定要怎样?(引出:惩处)惩处是什么意思呢?惩字我们怎么记住它呢?让我们带着对租借洋人的满腔怒火一起书写: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愤恨和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中。这样的识字训练既不脱离文本,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印象较深的记住这个重点,可谓一举两得。还有像人教版第八册中彩那天指导书写“德”, 学生很容易少写一横,因此设计了这样的识字训练:“德”字要注意,“心”上有一横,就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人世间的是是与非非。这把尺子要把它放在心上,不要忘了! 2、随文理解词义。 脱离文本的理解词义只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但没有记忆的支撑点很容易遗忘,也不能通过这样的练习习得什么理解词语的方法,那么这种低效的练习应该少做。我一直提倡在文本学习中理解词语,当然不是碰到不太理解词语都去不痛不痒问一句:同学们知道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学生应急查词语手册应付,这样也是无效的,我觉得在教学预设时老师要找准这一课中哪几个是重点词语,确定为理解对象,并巧妙设计词语理解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八册乡下人家整篇课文就抓住独特、迷人来展开,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到课文中寻找独特、迷人的风景,交流独特、迷人表现在哪里,整堂课紧扣这两个词展开。学到门前花儿依着时令开放时此处风景的独特之处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关键是朴素和华丽这对意思相反词的理解,这里是一个词语理解的训练点,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说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借机设问这两个词明明意思相反为什么可以用在一起?那么这些花到底朴素在哪里?又华丽在何处呢?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体会这些花的独特之美,对这两个词的理解自然比简单说说意思要深刻的多。 二、在阅读课堂中深化阅读体悟的句段训练,实现言意兼得。在实现语文课堂的言意兼得开展有效的句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上小学的女儿曾经跟我说:“你们语文老师的工作其实在所有学科中最简单了,不就是在课堂上让我们找找重点句子,然后结合自己已有经验来谈谈的体会,最后有感情的读一读吗?”女儿的话引起我的思考,我们的阅读课记不能简化到找句段说体会读句子的固定程式,也不能逮到一重点句就分析这句话的采用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开展模仿性的语言训练。应该在句段的阅读体悟中巧妙设计有助理解文本又能切实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练习。1、巧妙安排有助阅读体悟的句式训练。如学习人教版第六册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时,学到重点句“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时,先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的哪里可以看出当时环境很恶劣?面对恶劣的环境瑞士人民还是怎样做的?(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四处寻找可能会到什么地方找?这里为了加深学生体会设计了一个句式训练点:瑞士人民在( ),在( ),在( ),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训练目的学写排比句,同时体会这项活动要完成很艰难,但是瑞士人民还是不畏艰难去完成这项爱心行动。我的观点是在阅读课中的句式训练不能为训练而训练,生搬硬套满足听说读写的训练目标,应该巧妙设计在文本体悟的关键处,通过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为情感朗读推波助澜,又通过练习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实现在我们阅读课中言意兼得。2、精心安排有助阅读体悟的段式训练。如学习人教版第六册第五课翠鸟以后,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总分段式的最佳范篇,课文通过三句并列的句式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写出了翠鸟的羽毛的特点颜色鲜艳。学了这个段落后可以不失时机的布置学生抓住小动物的一个特点采用总分段式的构段方式仿写一个小片段。这样的语言训练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知道学生习作能力一开始都是从模仿得来的,同时通过这样的训练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像学习了人教版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可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漓江水”的写法,写一写公园里的花、中秋夜的月亮的小片段等。 三、在阅读教学的读写互动中,实现言意兼得。课堂中的小练笔是读写互动的最佳方式,但不能为写而写消极互动,成为阅读教学的点缀。我们在设计练笔时要把握好关键点,避免随堂练笔成为阅读课堂中画蛇添足之举,当然也不能简单把作业本上的练笔内容拿到课堂上来,作为一个课堂作业的提前操练。阅读课堂中的练笔应该是读和写的积极融合,情感铺垫到位,学生读到这里自然而然有表达的需要和冲动,通过练笔后的交流又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有助于提高阅读感受。1、 在思辨争论点读写互动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写出事情中自己真实而细致的心理活动是一个难点,大部分是能点到但是写出来的往往程式化,缺乏个性。而这恰恰是教材文本的优势所在,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不会顾及到这些,我们就是要找到这种心理矛盾点,在这里巧设练笔。如在人教版第九册钓鱼的启示中,在我离捕捞鲈鱼还有两小时的时候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高兴地爱不释手,而父亲却坚决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到底是放还是不放,我的内心经受道德抉择的考验。这里设计一个练笔:面对道德的抉择,假如是你在那个时候钓到了这条大鲈鱼,你到底是选择放还是不放?并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练笔学生不但能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而且都能阐述自己的观点,精彩纷呈形成争辩之势。通过这样的练笔不光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练笔加深了对文本主流价值的体悟,在自然的交流中实现人文修养的渗透,这样的体悟比教师简单的说教印象要深得多。2、在语言训练关键点读写互动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往往要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词句进行训练,如果在感悟的过程中能适时设计小练笔读文本的感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文中多次出现了这样一句话“金鱼游到纸上来啦!”,这应该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点,在这里设计小练笔:请学生找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说的,说这句话时心里分别是怎样的想法?学生通过练笔,深入体会此时人物的真实的想法,为今后怎样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人物特点打下伏笔。掌握抓住人物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是练笔的目的,通过练笔让学生更深入体悟那位青年能赢得这么多人的高度评价其背后付出的是什么,有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文本的表达主旨,有了深入的体会为基础要读出感情来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3、在文本精彩点读写互动一般的故事都有最精彩的片段,或者说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通过前面的情景再现,学生读着读着已经进入文本,随着情节的发展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与之形成情感的共鸣,在高潮处有急于抒发自己情感的需要。如学习人教版第十二册灯光一课时,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在灯光下学习,在战斗最危急时刻是郝副营长擦燃火柴点燃书本点亮了大部队前进的道路,而她自己永远也看不到电灯了。这是整篇课文最精彩的高潮部分,为了让学生更深了解郝副营长的英雄壮举,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在郝副营长用火柴擦燃火柴点亮前进道路的一刹那他可能想到了什么?这样的练笔学生能紧扣文脉有话可写,而且写出来的也不会千篇一律,还加深了对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4、 在文章空白点读写互动文本都有空白点,就像一幅画一样不可能把整张纸都画满,总会留下一个让人想象的空间,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小练笔很多时候可以找文本中作者给我们留下的空白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拓展文本的空间。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十二册桂花雨一课第5自然段在描写摇桂花时是这样写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身都是桂花。”我发现这里还有空白可补。于是在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片段描写。练笔前做了如下要求:(1)把摇桂花的情景写具体;(2)重点描写桂花飘落的情景;(3)想象并刻画母亲和孩子在摇桂花时的神情、动作。通过一段时间写话练习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写出的片段精彩纷呈,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