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公务员每日速递习题6.doc_第1页
2014年上海公务员每日速递习题6.doc_第2页
2014年上海公务员每日速递习题6.doc_第3页
2014年上海公务员每日速递习题6.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年上海公务员每日速递习题06-13中公教育上海分校(/)制作行测某商店花10000进了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相当于进价25%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了商品总量的30%。为尽快完成资金周转,商店决定打折销售,这样卖完全部商品后,亏本1000元。问商店是按定价打几折销售的?A. 九折 B. 七五折 C. 六折 D. 四八折【解析】该题属于利润问题,根据条件,这批商品分两个部分出售:30%的商品按25%的利润来定价出售,70%的商品打折后出售,最后总亏本1000元,即总利润为-10%。设打折后出售的70%的商品的利润率为x,可用十字交叉法表示如下:得方程:(30%)(70%)=(-10%-X)(35%),解得x=-25%。则:10=6,答案选C。申论:“醉驾不一定入刑”只会让人犯晕5月1日起,醉驾正式入刑;5月9日,高晓松醉驾被刑拘;5月9日,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对郭术东涉嫌危险驾驶罪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危险驾驶罪判处郭术东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一时间,“醉驾入刑”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但这个时候,却传来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醉驾不一定被认定为刑事犯罪”的声音,真是令人惊诧莫名难道法律一夜之间变了方向?5月11日的京华时报报道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对醉酒驾驶者追究刑责应慎重,各地法院不应仅从文意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根据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的原则,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各地法院要注意与行政处罚的衔接,防止本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的行为,直接诉至法院追究刑事责任。既是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那就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因此可以想象,张军副院长的这番话影响有多大。几家门户网站在转载这条新闻时,无一例外地做了“最高法:不应将醉驾一律认定为刑事犯罪”这样的标题,很明显,这是把张军副院长的意见看做最高人民法院的院方表态以及判案依据了。个人认为,媒体做这样的表态有些夸大其词,虽然张军副院长是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说的这番话,但严格来说仍然只能代表他的个人意见,既不是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态,更不是什么判案依据。法谚有云:除了法律,法官没有上级。法官判案的依据,只能是法律,而不是任何上级的意见。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刑法修正案(八)的具体条文中,对醉驾入刑是这样表述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它没有所谓“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前缀,也就是说,按照刑法修正案(八)的具体条文,醉驾入刑是没有例外情况的,醉驾,本身已经被立法者认为是有很大社会危害性的,否则也就没必要增设危险驾驶罪了。正如律师所说,醉驾属于危险犯,和行为犯的区别在于只要实施该行为就存在危险,而不是非要产生危害后果才能入罪。我的理解,张军副院长所提的“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对于醉驾来说,无非就是没有发生严重后果(比如撞到人或撞到车),也即没有造成事实伤害,这样的情况可以不认定为犯罪。但悖论正在于此:谁都知道,像高晓松一样醉驾并撞伤人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醉驾者都是在没有造成事实伤害的情况下被交警查到的。这样一来,醉驾入刑成了只惩罚撞到枪口上的少数派,这也离严惩兼预防醉驾的立法初衷离得太远了吧醉驾不一定入刑反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令治理醉驾事倍功半,我想,这也不是张军副院长愿意看到的。张军副院长这番话虽然只是在座谈会上的一番个人意见,但由于他在讲话中将“醉驾不一定入刑”当成了对地方法院审判的要求,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这番话对基层法院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视的。想象一下,如果一些基层法院果真按照张军副院长的这番话来处理醉驾案,罪与非罪之间将有多大的自由操作空间,换句话说,权力会有多大的寻租空间很简单,所谓“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很多时候只是凭审判者一言而决。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担心“醉驾不一定入刑”会造成法外特权的存在,会让有权有钱者轻易脱罪,并不是没有道理。要消除张军副院长这番话带来的负面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应该尽快出面澄清关于醉驾入刑的种种疑问,以官方回应解除人们的担忧,让醉驾入刑重新回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轨道上来。如不尽快纠偏,“醉驾不入刑”很可能马上就要成为一枚我们不得不吞下的苦果。面试题目一:省法院打算到基层法院进行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调研活动,基层法院领导要求你负责活动的前期筹备工作,你怎么准备?【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计划组织协调类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本题重在要通过考生的回答来考查考生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具有其合理筹划工作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解题思路】首先表明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积极意义;其次分条阐述自己的筹备过程;最后以自己对前期筹备工作的高度重视来结尾。【参考答案】民事诉讼法修改情况与依法治国进程和彰显我国法治进步水平的高度息息相关,因此省法院打算到基层法院进行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调研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基层法院的活动前期筹备工作负责人,我打算从以下几点来准备。第一,与省法院调研员取得联系。确定省法院调研人员调研的时间,调研人数、性别、职务,调研的时间跨度,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安排食宿以及相关布置与接待工作。第二,策划接待省法院来调研的方案。主要包括接待人员,参加调研的与会领导、调研地点并布置调研会议室等等,以使调研活动能够更周密、更顺利的开展。第三,筹备好省法院来调研时需要的相关物品。主要包括相关资料的准备,视频等电子设备的调适,以及所需相关物品的购买。第四,省法院人员调研之前,在我基层内部开展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宣传活动。可以开展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探讨,关于是否修改民事诉讼法以及要修改哪些部分进行探讨并整理成文字,以供省法院来调研时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节省时间、提高调研效率。第五,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众来参加省法院的调研活动,以便给民事诉法修改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虽然我负责的是前期的筹备工作,但是我认为一个好的筹备工作正是保证调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因为我会本着利于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目标来做好前期的筹备工作,让领导放心,让上级满意,让群众高兴。题目二:法院作出一个强制执行的生效判决,你是执行局的法官,你在执行的过程中被执行人不但不配合你执行,而且还纠结了一批亲属阻碍你执法,你怎样劝他?请现场模拟。【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情景处理题类试题,考查考生在压力的情景下是否具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候是否能够保持头脑的冷静。本题为现场模拟题,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考生的亲和力、说服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解题思路】先是称呼入题并亮明身份,其次说明目的,再次用情理法说服该名同志,让其保持冷静,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法院的判决,最后以期望其配合工作结尾。【参考答案】这位同志:您好!我是本法院执行局的法官,我很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我也知道你现在情绪很激动,对法院的强制执行表示不满,但是有什么问题我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聚集亲属来阻碍执法。我来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好法院的判决,同时也希望你能够保持冷静,积极对待法院的判决,先让亲属们都回去吧,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法院之所以这么判决有其合理之处,我想您可能是对其中的细节不是很了解或是对判决为什么这么执行存在着疑惑或是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那么不要紧,我们可以给你耐心的讲解一下此判决之所以变为强制执行的原因。你有什么不满或是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尽情的跟我反映,我们会就你的问题给与回复,也请你放心,法院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事的,它也一定会维护公平正义,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会偏袒某一方而做出不合理的判决,所以希望你相信法院的判决。法院强制执行,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