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doc_第1页
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doc_第2页
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doc_第3页
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doc_第4页
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在词根(一般为名词)后面加上儿尾以构成一个新的名词,新名词的含义是对词根名词含义的拓展或者特定化。 由于历史上,地域上,“儿”的读音千变万化,导致出现的儿化的表征亦有所不同。 汉语方言里,北京话以多儿化而闻名。 很多人认为儿化是北方话里头的东西;实际上,吴语里也有儿化,在一些方言里还十分普遍。但吴语的儿化表现形式与北京话的大多不同。 儿化在吴语中的表现:由于吴语的“儿”白读多为鼻音(n/?/?类),因此吴语的儿化与北京话的儿化表现地很为不同。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在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作用的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但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 在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宜分解开来读(即不可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但在诗歌散文 等抒情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如“树叶儿,月牙儿”。 1.以a、o、e、u(包括ao、eao中的o)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其读音变化不太大,卷舌动作与其本身的发音冲突不大,所以儿化时直接带上卷舌音色彩即可。其中,e的舌位稍稍后移一点,a的舌位略微升高一点即可。如: aar:哪儿nr 手把儿shubr iaiar:叶芽儿yiyr 钱夹儿qinjir uauar:画儿hur 浪花儿lnghur oou:粉末儿fnmr 竹膜儿zhmr uoror:眼窝儿ynwr 大伙儿dhur eer:小盒儿xiohr 硬壳儿yngkr ueuer:主角儿zhjur 木橛儿mjur ieier:石阶儿shjir 字帖儿ztir uur:泪珠儿lizhr 离谱儿lpr aoaor:小道儿xiodor 荷包儿hbor ouour:老头儿lotur 路口儿lkur iaoiaor:小调儿xiodior 嘴角儿zujior iouiour:小球儿xioqir 顶牛儿dngnir 2.韵尾音素以i、为主要元音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i、开口度较小,舌高点靠前,i、此时又是韵腹不能丢去,故与卷动作有冲突。处理的方法是先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中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iier:锅底儿gudr 柳丝儿lisr 玩意儿wnyr er:ih 小曲儿xioqr 毛驴儿molr 有趣儿yuqr 3.韵尾音素为I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I的发动作与卷舌有所冲突,儿化时韵尾I丢失,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舌位在有的主要元音,由于受卷舌动作的影响,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如: aiar大牌儿dpir 窗台儿chungtir eier:同辈儿tngbir 宝贝儿bobir uaiuar:糖块儿tngkuir 一块儿ykuir ueiuer:口味儿kuwir 一对儿ydur 4.韵尾音素为n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为n的发音妨碍了卷舌动作,所以儿化的韵尾n音要丢失,在主要元音基础上卷舌。原来舌位在前的主要元音,儿化后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主要元音妨碍卷舌的i、时,要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anar:顶班儿dngbnr 传单儿chundnr ener:亏本儿kubnr 命极儿mnggnr ianiar:鸡眼儿jynr 路边儿lbinr iniar:用劲儿yngjnr 手印儿shuynr uanuar:好玩儿hownr 拐弯儿guiwnr uenuer:皱纹儿zhuwnr 开春儿kichnr anar:圆圈儿yunqunr 手绢儿shujunr ner:合群儿hqnr 花裙儿huqnr 5.以舌尖前元音I或舌尖后元音I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其发音的开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齿背或前硬腭,已妨碍了卷舌动作,故儿化时应将其变为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卷舌。如: ier:找刺儿zhocr 柳丝儿lisr ier:树枝儿shzhr 找事儿zhoshr 6.以nag为韵尾音素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nag的发音部位在后(并不妨碍卷舌动作),但由于nag是鼻音,发音时口腔中没有气流通过,所以卷舌时就不能形成卷舌特点。故作儿化处理时要将nag音完全丢失,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若主要元音妨碍了卷舌动作的话,就增加一个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ang?r:茶缸儿chgngr 药方儿yofngr iang i?r:小羊儿xioyngr 菜秧儿ciyngr uangu?r:竹筐儿zhkungr 门窗儿mnchungr eng(e上面小波浪)r:跳绳儿tioshngr 竹凳儿zhdngr 裤缝儿kfngr ong(u上面小波浪)r:小洞儿xiodngr 抽空儿chukngr 酒盅儿jizhngr iong(e上面小波浪)r:小熊儿xioxingr “儿”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一、有些词儿化后表示喜爱的心情。如: 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二、有些词儿化后表示“小”、“少”的意思如: 小孩儿、竹棍儿、门缝儿、一会儿 三、有的词儿化后表示温和的态度。如: 您慢慢儿地说、我和你说说贴心的话儿 四、有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五、有些词儿化后意思变了。如: 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备注:在儿化的作用中,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不是儿化后表示小或少的意思,而是由词语本身带有这样意向。例如,小孩本身就表示小,门缝有着细小,狭窄的特点等。 普通话和一些北方方言中,韵母除了 、er 之外都可以“儿化”。“儿化”时由于舌头上翘,即卷舌,致使舌位又高又前的韵母 -i、-n 发不成而丢失,同时使韵腹元音也受影响而“央化”,对于后鼻音韵尾 ng 丢失而使韵腹元音“鼻音化”。 如:只加卷舌动作:小车儿、小鸟儿; 卷舌时使韵尾丢失,有的要改变韵腹或增音:一块儿、一点儿、没准儿、背心儿; 加央元音:小鸡儿、有趣儿; 卷舌时使韵尾丢失,元音鼻化:帮忙儿、花瓶儿。 儿化是韵母的音变结果,是伴随脱落、增音、更换和同化的现象。音变主要表现在韵尾,其次是韵腹,对韵头声母没有影响。 儿化词不是普通话的特有现象,在北方话特别是北京话、东北话里都普遍存在,但是南方人对儿化词不习惯,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儿化词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所表示的意义一般是淡化原有的词义,起着“轻描淡写”的作用。例如表示“小、轻、细、弱”的意思,就常常用儿化的办法。像名词的“旮旯儿、胡同儿、背心儿、手绢儿、药面儿、雪花儿、皮筋儿、牙签儿、泡泡儿”,动词的“玩玩儿、使劲儿、打盹儿、拐弯儿、一路小跑儿”等。儿化还常常体现着“喜爱、偏爱”的感情色彩,如“小猫儿、小鸟儿、玩意儿”,当然有时候还表示“轻蔑、嘲弄”的态度,如“小偷儿、撒酒疯儿、说瞎话儿”。儿化有时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头”指“脑袋”,“头儿”指“头领、领导人”;“尖”是形容词,“尖儿”是名词;“盖”是动词,“盖儿”是名词,“盖盖儿”就是个动宾词组了。 普通话是规范的现代汉语,事实上,现代汉语的儿化趋势是逐渐减少的。例如没有区别词义作用的“上班、上班儿,红灯、红灯儿”,就没有必要儿化了;新兴的词如“电脑、手机”就都不儿化(“伊妹儿”是音译词,另当别论)。为了便于南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规定了测试用的必读儿化词,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语言学家说儿化:查阅辞书,儿字多义。有微小之意,也常指儿子,可以是子女的自称,甚且可以是女子的自称,如元稹莺莺传:“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还有,作语助,如慢慢儿。最奇特的是北京话(也含某些方言)里一种语音现象,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一字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字的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音变而成卷舌韵母,此所谓“儿化”。 儿化现象曾经引起许多学人的关注和研究。有语言学家称,儿化后产生26个儿化韵。儿化韵在梨园行里称作“小辙”,小辙究竟有多少,论者所见不一,我参照黎锦熙、白涤洲、钱玄同、魏建功、张洵如诸家说法,归纳综合,以为其数八,即小言前儿、小人辰儿、小梭坡儿、小遥条儿、小油求儿、小江阳儿、小中东儿和小姑苏儿。 从语音转向语义,进一步探求儿化的功用。赵元任列举五类,首项即表示微小,或物微,或量寡,或时短,如小小子儿、窟窿儿、半疯儿、坐一坐儿等,其余四项是具体字抽象化(如起头儿,挑字眼儿)、动词名词化(如约会儿,烟卷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和特别意义(如爷们儿,油水儿)。 看来,无论字的本义,还是儿化的功用,儿字的主要义项是微小。 今举一例,名。人皆有名,名虽符号,附体便成血肉、精魂,不可须臾剥离。人有小名,有大名,小名可儿化,如狗儿、柱儿、板儿,大名则否。当然,你托大,倘遇晚辈张小文李小文者,呼作“小文儿”,亦无不可;设若张李者赫然部长,又属公众场合,你那儿化小辙的“小文儿”是不好叫出口的。 名,这个字在北京话里其实很有趣。我注意到,有一些词由于儿化而简略,叫做词类简略化。名,于是可以儿化成“名儿”,这是“名声”之略、“名誉”之略,如红楼梦里“如今落了一个放账的名儿”,“我做什么管你这些事坏你的名儿”。虽云词类简略化,却不可一概而论。诸如周太祖郭雀儿、刘玄德大耳儿、曹彰黄须儿,不能读儿化音;克家儿、田舍儿、恶少儿、秃厮儿、小女儿,都不能读作儿化音的。一旦入诗入曲,“儿”正经属诗韵“四支”,如“打起黄莺儿”、“嫁与弄潮儿”之例;就连已经简略化的“名儿”也不再“简略”,红楼梦有曲,“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这个“虚名儿”要实读,不可作卷舌韵处理。不过,话说回来,仔细琢磨,就像“虚名儿”等等这些“儿”,不论如何音读,或褒或贬,隐约有微小之义。 由大辙而小辙,儿化真是个好东西。听旧京民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大姑娘大,二姑娘二,三姑娘出门子,给我捎个信儿,搭大棚,贴喜字儿,娶亲太太耷拉翅儿”这是草根细民的田园牧歌。感谢北京话,它让我懂得了大千世界的一切在“儿化”之后都变得微小,人变成了“人儿”,那个“名”呢,也变成简略化的“名儿”了!曹雪芹曰:“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岭南子云:“寒灰一掬风吹了!”荒冢衰微,寒灰纤小,“名”看似连筋带骨,实则身外之物。我想,滚滚红尘之中,不管你说不说北京话,懂不懂儿化韵,你不可能没有悟到微小,只是你和我一样,永远地“一日三省吾身”。 编辑本段绕口令音变、儿化音练习1、下雪了,雪下得真大。雪花儿象鹅毛一样从天上飘下来,落在山上,田野上,房子上,大树上,盖了一层又一层,全是白茫茫的了。 外边儿静悄悄有行人很少。 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太阳)光照在树上,亮得耀眼。山啊、田野啊、房子啊、大树啊,全都变了样儿了,都穿上白色外衣。校旁那两座小塔,都带了顶白帽子,比平常更好看了。下课后,同学们都到院子里来了。大家滑雪、扔雪球儿、堆雪人儿。他们的脸跟鼻子都冻得红红的,可还是玩儿得很起劲儿。 2、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运运气儿。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了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快板儿对口词儿,越说越唱越带劲儿。 3、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几个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 4、艳阳天,春光好,风和日暖真消遥,红的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