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ocx_第1页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ocx_第2页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ocx_第3页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ocx_第4页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摘 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沈阳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对于促进沈阳市经济增长,引领工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沈阳市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分行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变动,提出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载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关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2-026-03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发展趋势,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加快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较强的关联效应。这种关联效应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者的普遍关注。Se Hark Park1基于1975年和1985年的投入产出表,通过依赖度测算了亚洲八大国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系。刘书翰等2依据1997、2002和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林秀眉等3利用东北三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该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比较。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于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研究还比较少。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自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市一直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改造,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压力。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粘合剂”,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优化沈阳市产业结构,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城市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沈阳市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一)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主要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反映出国民经济系统内各个部门或产业间的相互联系。本文选取直接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五个指标对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 1.直接消耗系数。该系数反映了部门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强弱,其计算公式为: aij=xij/Xj 其中:Xj是j部门的总投入,xij是j部门生产中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aij表示生产单位j产品对i产品消耗的价值量。直接消耗系数越大,产业间的依赖程度越大。 2.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j部门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L=XX+Nj 其中:xij是中间投入,Nj是增加值。中间投入率越高,说明该产业的附加值越低。 3.中间需求率。中间需求率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对第i产业的中间使用量与该产业总使用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L=XX+Y 其中:Yi是i产业的最终使用量。中间需求率越高,说明该产业越具有中间产品的性质,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和制约性越强。 4.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表示某一产业的最终产品变动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Fj=bij1/nbij 其中:分子为里昂惕夫逆矩阵的列和,分母为该逆矩阵列和的平均值。影响力系数大于、等于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超过、等于或小于社会平均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 5.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表示国民经济各产业均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Ei=bij1/nbij 其中:分子为里昂惕夫逆矩阵的横和,分母为该逆矩阵横和的平均值。感应度系数大于、等于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超过、等于或小于社会平均水平。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越大。 (二)数据选取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分类,目前在学术界上尚无统一的标准,各国学者或组织都有不同的理解。Coffey4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被企业和组织消费的服务企业,包括会计、广告、计算机应用服务、科学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法律服务、投资服务、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李江帆5等总结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业、交通业、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界定为交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本文在总结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沈阳市产业发展的时间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并结合沈阳市统计年鉴产业划分目录,将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本文所用基础数据来源于沈阳市2007年与2012年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其中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第三产业有16个部门,而2012年第三产业则有14个部门,两表的主要差别在于服务业中若干部门的变化。为便于研究,本文对两个投入产出表通过同类合并的方式进行调整,将沈阳市国民经济划分四大产业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二、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一)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对比2007年和2012年沈阳市四大产业增加值的变化(见表1),从增加值总量来看,第一产业增长了1.90倍,第二产业增长了2.42倍,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了1.70倍以及其他服务业增长了1.84倍,四大产业的增加值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产业规模提升显著,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从2007年的978亿元到2012年的1659亿元,产业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仅次于第二产业。从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较大,达到7.76%,表明第二产业对沈阳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到增强。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明显下滑,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幅度做大,达到5.23%,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沈阳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大为减弱。 总而言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增加值总量虽然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却没有增加,反而大幅下降,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在沈阳市国民经济行业的地位有所降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显著减弱,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制约沈阳市经济增长的瓶颈产业。 (二)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结构特征 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见表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服务业的比重变化较小,只有0.31%的略微增长;批发和零售业所占比重则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达到10.55%,增长速度最大。流通性产业所占服务业比重的增加,表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上升。金融业所占服务业的比重增长了6.74%,表明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所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所占服务业的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以这三个产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出现萎缩,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能力大为减弱。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所占比重偏低。 三、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一)直接消耗系数 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一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增加,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二者的依赖程度增强。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低,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最小且略有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其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增加,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部的中间投入加大,自身消耗的能力增强,进一步说明了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增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直接消耗下降,对第二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减弱。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下降最大,达到0.06,几乎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下降的3倍。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大幅下降,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减弱,对第二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下降。 从其他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来看,第一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下降,表明第一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减弱,相应的拉动作用下降;第二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增加,表明第二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增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有所提高。 (二)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 依据胡晓鹏6等学者研究,将中间投入率大于0.5的产业定为“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小于0.5的定为“高附加值、低带动型”行业。从表4可知,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在2007年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在2012年属于“高附加值、低带动型”行业。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小幅下降,表明其产业附加值率略微增加,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均高于0.5,且该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在2012年较2007年增长了近1倍,更能体现出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中间产品的属性,既表明了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和制约性有了极大的增强,也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沈阳市的基础性产业之一。 (三)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来看,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落后于工业。在影响力方面,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小于1低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且该系数有所下降(见表5),说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减弱。在感应度方面,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小幅增加,并在2012年突破1,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一方面说明了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受其他产业的制约作用在增强,其产业独立性降低,该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 通过比较两种系数可知,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要低于国民经济发展对它的推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沈阳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和制约因素。沈阳市应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稳定而快速的发展。 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行业来看,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所有分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影响力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增加,表明这三个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影响力系数均下降,表明这些产业对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减弱。在感应度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金融业的感应度系数增加,说明这两个行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感应度系数增幅最大,表明该产业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支撑作用明显;其余四大行业的感应度系数均下降,表明这些行业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减弱,受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降。 比较分行业的两种系数可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系数增加,且影响力系数要低于感应度系数,表明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在推动沈阳市经济增长的同时,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得到了加强,需要优先发展该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增加,感应度系数下降,且影响力系数高于感应度系数,表明这两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沈阳市应该加大发展力度。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下降,感应度系数增加,且系数相差较小,表明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略低于国民经济对其的推动作用,沈阳市应积极发展金融业;其余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下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沈阳市应降低扶持力度。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1.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并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了沈阳市经济增长的瓶颈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下降,而第二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增加,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不匹配,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信息、科技等行业比重较小,对沈阳市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作用不大。 2.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在2012年属于“高附加值、低带动型”行业,在2007年则为“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附加值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该产业向具有原材料基础性产业性质的产业类型发展。 3.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其影响力系数降低,感应度系数增加,且影响力系数低于感应度系数,说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发展瓶颈,沈阳市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4.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大幅增加,说明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对沈阳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需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增加,感应度系数下降,表明这些行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高于受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沈阳市应加大发展力度;金融业的两种系数差别较小,沈阳市应积极发展金融业。 (二)对策建议 1.大力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粘合剂”,对于制造业产业转型或结构升级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制造业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依赖部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相关服务可以有效的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有利于促进沈阳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沈阳市产业的发展活力。 2.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法律法规,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沈阳市应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管制,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沈阳市国有企业改造,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推动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升级。 3.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