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可行性研究.docx_第1页
中缅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可行性研究.docx_第2页
中缅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可行性研究.docx_第3页
中缅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可行性研究.docx_第4页
中缅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可行性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缅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可行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各项工作的推开,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成为缓解边境地区建设融资,拓展人民币外出和回流,促进两国双边开展金融共通交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13年启动的深圳前海跨境贷为重要参考,通过综合比对、SWOT分析法、企业博弈论等手段对在德宏州瑞丽实现与缅甸双向贷款的各个要素,综合可行性进行分析,产生相应研究结论及提出可行发展模式,同时提出发展建议,并对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 下载 【关键词】中缅 可行性研究 双向贷款 背景 中缅两国山水相依、文化交融、贸易往来频繁,是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热点和潜力地区之一。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区域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化合作的润滑剂。近年,随着缅甸政府改革开发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众多的中资企业进入缅甸进行投资,而国内优越的投资环境多年来也吸引了大量的缅甸企业到华投资,双方企业对贷款融资也具有相当规模的需求缺口。根据当前中缅两国进一步开展金融合作的需要,考虑到双边投资企业的实际需求,再结合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的任务要求,当前德宏迫切需要“走出去”,并随之建立和健全人民币回流、循环机制,而跨境双向贷款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和回流的重要举措之一,应成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和中缅金融合作创新的重要项目,对此展开可行性研究。 一、发展中缅人民币双向贷款的意义 (一)从当前困扰中缅双方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银行融资困境进行分析 以德宏州瑞丽试验区为例,当前,试验区银行融资遭遇困境,资金供求矛盾十分尖锐。截止2014年末,德宏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5亿元,较年初增长2.55%,各项贷款余额328亿元,较年初增长18.49%,存贷比达73.75%,临近监管红线,除农发行外,两家金融机构存贷比过百,在此情况下,银行信贷供给还是未能达到政府要求的20%增长目标,试验区建设和发展项目依然面临信贷融资困难。 缅甸方面的情况。进入新军人政权时代后,随着政府于少数民族武装实现停火,民盟力量减弱,大的政治动荡越来越少,加上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为商业集团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大好环境,从而催生出大量的商业精英阶层,其经济行为务必带来强烈的融资需求。但是,从贷款方面看,当前缅甸银行业一般只提供短期、担保和定期贷款,对中长期贷款、免担保和其他融资品种则完全没有涉及,这表明金融部门不支持新建企业、不支持企业长期发展和多元化的融资需要。缅甸银行不贷款给没有抵押品的企业,抵押贷款也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50%。没有关系的私营企业需要支付高额关系费,导致实际贷款成本较高。多数缅甸私营银行是私营企业集团的中心,往往倾向于关联企业贷款。缅甸经济发展带来的融资需求与缅甸银行能够提供的有限信贷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虑,发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应有广泛空间和市场,可以充分缓解两国因经济发展需要产生的融资压力,从银行经营层面来说,发展双向贷款可以为两国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二)“人民币”走出去国家战略需要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后续影响对全球经济带来直接冲击,后危机时代,美元霸权地位的动摇导致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大幅波动,并且对当前货币体系产生影响,多元化货币体系建设备受市场关注。在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周边国家大量使用人民币的现实要求下,近十年来,我国加大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在此条件下,发展人民币双向贷款无疑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加速人民币资金境内外流动循环,充分汇聚境内外企业和民间资本,不断扩大人民币影响和流通范围。 另外,考虑到2003年缅甸金融危机后,缅甸银行丧失公众信任,大量民间资金以黄金、实物或现钞形式沉淀,未转化为银行存款。这一情况也为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提供了发展利好,在境外以缅甸经济银行或其他国有银行作为合作代表,集结境外民间或企业资金形成资金池,在两国银行间双向贷款协议保障下,为境内试验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试验区经济发展。 (三)畅通人民币回流渠道的需要 通过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大量人民币通过贸易渠道流入缅甸,从客观上造成了在缅甸积累了大量的人民币。如何正确引导这些人民币“流回来”,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与此相对应,当前,中缅两国人民币除经常贸易、人民币直接投资收益和非正规渠道回流外,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回流平台尚未搭建,加上人民币跨境调运工作未见起色,当前缺乏有力的回流渠道。 而发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可以促进人民币在中国国内和缅甸之间的流动,并结合当前缅甸金融发展现状在境外形成人民币资金“洼地效应”,对人民币回流国内提供良好平台。 二、参考前海模式进行分析 (一)深圳前海模式简介 1.背景。2013年年初开闸的前海人民币双向贷款,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重要一环,亦是前海金融改革的核心业务之一。它允许前海注册企业从香港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入低成本人民币,用款范围不受前海边界的约束。从运作开始到目前,尽管两地贷款可双向进行,但是由于当前香港银行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内地,所以现阶段主要以香港银行贷款流向内地企业为主,内地企业通过登记、授信等环节,通过跨境贷平台获取香港方面提供的信贷资金。 截至2014年10月20日,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贷)备案金额526亿元,实际用款金额82亿元,人民银行年初制定的备案“500亿”目标提前实现。 2.发展条件。前海模式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验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研究,前海模式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先决条件: 具有相对成熟的人民币离岸市场。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人民币在境内外市场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建立,境外人民币规模持续上升,截止前海模式起步前,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量超过4万亿元,香港逐步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人民币存款达6600亿元。 天然的地缘优势。前海毗邻香港,2007年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3300亿元。在经贸联动方面,深港贸易额占全国对港贸易总额的近1/3。 具有发展政策支持。2012年6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中明确,“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配合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方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在CEPA框架下,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在国务院批复下,人总行批复同意在前海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随后,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出台了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支持发展跨境贷。 存在信贷融资成本差。当前我国内地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6%左右,企业获得贷款通常需要上浮利率至6.6%,而香港一年期人民币贷款优惠利率仅为4%5%,存在利率差。 (二)参考前海模式对瑞丽开展双向贷款试点进行分析 在操作层面,前海当前发展的跨境贷模式是由前海企业向香港银行借入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围绕降低信贷融资成本,发展出诸多模式。笔者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将前海的具体操作模式引用到中缅跨境贷款,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分析,因德宏州瑞丽市在云南省内典型作用较为突出,故以瑞丽为例进行展开。 1.缅甸银行贷款流向国内。 模式A:传统模式 瑞丽注册企业(或资质良好的个体工商户)向瑞丽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并提供抵质押等担保;瑞丽银行核定贷款额度后,向缅甸银行开出融资性保函,由后者向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在瑞丽银行向缅甸银行出具保函的传统模式下,见索即付,出现坏账时缅甸银行可向瑞丽银行进行追索。(见图一) 图一 模式B:同业授信免保函 瑞丽企业、瑞丽银行、缅甸银行签订三方协议,企业向瑞丽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并提供抵质押等担保;瑞丽银行核定信贷额度后,并不开具融资性保函,而是由缅甸银行向瑞丽银行申请占用等额的信用额度,并据此向企业发放贷款。少了融资性保函手续费,贷款成本下降。 此模式下,缅甸银行面临一定信贷风险,只能通过瑞丽银行推荐少量特别优质的客户,或通过与缅甸银行沟通磨合来实现。 但是,如果缅甸银行是境内银行在缅甸的分支,此模式就演化为平常的抵质押担保贷款,出现坏账,境外银行可以委托境内银行代为追索,风险可控,且没有了融资保函费用,还可以减少资本占用。今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获准在缅甸开办分行经营业务,为参照此模式发展双向贷款带来利好。(见图二) 图二 模式C:同业授信境外发债 境内企业向瑞丽银行提出境外发债需求,瑞丽银行授予境外银行信贷额度,再由境外银行为企业发债作担保。(见图三) 图三 模式D:提前结汇赚“汇差” 将跨境贷演变为“跨境换币融资”,考虑在缅甸贷出美元或缅币,换成人民币后给到企业。 此模式面临人民币对美元、缅甸的汇差,在人民币对美元、缅币升值时可以明显降低融资成本,此时企业还款的购汇价格更低,赚了贷款期间人民币对外币的升值;但在人民币对外币贬值时,则要花更多的人民币购汇还款。 此类业务主要推荐给有出口收汇来源、有外汇管理能力的企业,应综合考虑外汇市场的情况来操作。(见图四) 图四 模式E:纳入融资租赁 增加对手方,企业或融资租赁公司向瑞丽银行申请信贷额度,瑞丽银行向缅甸银行开出融资性保函,缅甸银行向融资租赁公司放款,由瑞丽银行负责资金监管;最后租赁公司以售后回租等方式,向境内企业提供融资。 此模式优势在于租赁公司的增值税可以抵扣,若该租赁公司是优质客户设立的,则还可采用“同业授信”模式来免除融资性保函手续费,继续降低融资成本。(见图五) 图五 模式F:“外存内贷” 由瑞丽企业的境外关联公司向缅甸银行存入保证金,缅甸银行为境内融资方放款,瑞丽银行进行资金监管。 此模式充分运用跨境贷的通道,使境外关联企业资金合规入境。(见图六) 图六 2.瑞丽银行贷款流向缅甸。理论上来说,瑞丽银行贷款流向缅甸所使用的模式与缅甸银行贷款流入瑞丽可以相通。但是,有一种模式在现阶段不具可行性:从监管层面上看,模式C在中国境内因监管受限,无法由银行提供担保发债。为下一步进行详细分析,将瑞丽银行贷款流向缅甸使用模式定义为A1、B1.F1。 3.中缅两种贷款流向所需要的各类条件分析。借鉴前海经验,结合当前瑞丽和缅甸银行间合作实际,笔者分析,实现两国双向贷款需要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a:信贷融资成本差 两地存在利率差是推进双向贷款的原动力和必要前提。 缅甸的利率水平由中央银行确定,2011年9月2日,政府将银行存款利息由原12%下调至10%,贷款利息由原17%下调至15%。自2012年1月1日起,政府再次调低存贷利息各2%。尽管如此,缅甸对金融机构业务限制较多,缅甸银行业一般只提供短期、担保和定期贷款,对中长期贷款、免担保和其他融资品种则很少涉及,缅甸银行不贷款给没有抵押品的企业,抵押贷款也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50%。没有关系的私营企业需要支付高额关系费,导致实际贷款成本较高,以一年期贷款推算,实际贷款成本可能高达贷款额的15%30%。因此,缅甸与中国国内信贷融资成本存在大幅差异。 b:框架协议 介于当前缅甸政治发展及区域发展存在不稳定因素,开展双边金融合作,发展双向贷款,双边政府或金融高层的框架协议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c:规范程度和业务水平 介于当前缅甸金融业发展现状,为实现双向贷款目标,需要进一步规范产品操作和服务水平,使其实现与国内接轨,使产品不因操作水平低下或规范程度不够收到不良影响。 d: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融资需求 发展双向贷款的目标群体应为双边企业、个体工商户或个人,满足双边企业、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的融资需求是发展双向贷款的发展指向和最终目的。 e:双边银行合作意愿 双边银行合作意愿,笔者考虑涉及的是两个要素:一是在合作状态下可以实现双边银行间利益扩大化;二是不存在相应的政策管控,或存在相应的政策扶持。在两个要素具备时,双边银行应有强烈意愿展开合作。 4.在瑞丽试点人民币双向贷款的详细分析。结合发展双向贷款的产品模式和所需必要条件,进一步展开详细分析。 (1)缅甸贷款流入国内 发展A模式 利好条件:条件c,国内业务规范程度和水平相对较高;d,试验区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有十分强烈的融资需求(见双向贷款的意义一);e:中方银行具有政策扶持,双方应有收益增值; 不利条件:条件a,缅甸融资成本高于国内;条件b,两国尚未签订双向贷款框架协议;条件e,缅甸是否具有政策扶持尚不明确。 综合分析:当前缅甸融资成本虽高于国内,但是,国内具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规范的贷款管理,缅甸银行当前在瑞丽开设的人民币存款账户余额超过6000万元可以佐证这一点;另外,缅甸银行向瑞丽企业发放贷款从理论上说贷款利息收益超过存款收益,所以双边银行显然具有获利空间。所以,当前发展模式A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两国间双向贷款框架协议和缅甸是否具有政策扶持。 发展B模式 利好条件和不利条件可以参考模式A,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除需要解决两国间双向贷款框架协议和缅甸是否具有政策扶持两个方面问题外,在运作环节还需组织缅甸银行、瑞丽银行、企业三方协议,同时,需要缅甸银行对瑞丽银行具备强烈信任,或者提出贷款需求的企业是特别优质客户,总体来说需要双边银行间的充分磨合。但是,此模式有一种例外,如果缅甸银行为国内银行的分支机构,该问题可以顺利化解,将双边银行合为一体来看,双向贷款可以理解为一笔平常的抵质押担保贷款,风险可控。 发展C模式 利好条件:免于考虑条件a;条件d,试验区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有十分强烈的融资需求;条件c,国内银行在处理企业境外发债需求方面具有规范管理能力;条件e,双边银行均有获利空间。 不利条件:条件b,两国尚未签订双向贷款框架协议;条件c,处理中国企业缅甸境内发债管理能力不可预知;条件e,双边银行政策扶持尚不明确。 综合分析:发展C模式,可以免于考虑融资成本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框架协议、缅甸银行管理企业发债的能力及对双边银行的政策扶持。 发展D模式 该模式境内企业从缅甸银行贷出美元或缅币,汇兑成人民币后给到境内企业的方式。从贷款成本进行考虑,现阶段缅甸银行贷款成本较高,故此模式当前应无可行性。但是,也不排除国内企业为发展生产忽略成本从缅甸银行贷出缅币或美元,汇兑成人民币后流向国内的情况发生,在此情况下,各类发展条件即可参照模式A。 发展E模式 利好条件和不利条件可以参考B模式,缅甸银行、国内银行和融资租赁方签订三方协议,充分利用租赁公司增值税抵扣、售后回租等方式进行运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资质认定及评估问题。 发展F模式 该模式解决的问题是国内企业在海外子公司或母公司有大量资金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入境。但是,当前瑞丽与缅甸之间货币兑换与流动渠道相对畅通,所以发展该模式应无相应市场。 (2)瑞丽银行贷款流向缅甸 发展A1模式 利好条件:条件a,缅甸信贷成本高于国内融资成本,存在信贷融资成本差;条件d,缅甸经济在近年来的改革中复苏并持续发展,缅甸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存在融资需求(见双向贷款意义一);条件e,双边银行均有获利空间,且受融资成本差影响,获利空间大于缅甸贷款流向国内。 不利条件:条件b,两国尚未签订双向贷款框架协议;c,缅甸银行审核融资企业和贷后管理能力不可预知,或处于较低水平,可能带来信贷风险;条件e,缅甸是否具有政策扶持尚不明确。 综合分析,开展模式A1因缅甸境内贷款成本大大高于国内,国内银行应有较大营利空间,但是需要解决两国银行间合作框架协议和获取缅甸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两个问题,同时,由于缅甸银行的监管能力尚不明确,需要国内银行对融资企业进行深入考察,或深入磨合三方关系。 发展B1模式 利好条件和不利条件可以参考模式A1,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除需要解决两国间双向贷款框架协议和缅甸是否具有政策扶持两个方面问题外,在运作环节还需组织缅甸银行、瑞丽银行、缅甸企业三方进行磨合,境内银行需要深入考察和评定缅甸融资对象企业。 发展C1模式 由于国内金融监管机构禁止银行担保发债,故当前该模式不具可行性。 发展D1模式 运作该模式状态下,缅甸企业从国内银行贷出人民币,面临的条件可以参考模式A1,处于现状考虑,正常渠道人民币现金出境限额受控,缅甸境内支取则受限于额度控制(在缅甸布放非现金支付工具转账限额5万元,现金限额1000元),如果兑换成缅币出境,则丧失了人民币境外流通机会。另外,缅甸融资企业还将面临人民币对美元、缅甸的汇差问题。 发展E1模式 发展该模式实质是解决缅甸融资企业的融资成本问题,假设缅甸存在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该模式的可行性条件可以参考A1模式,如果缅甸融资租赁公司管理相应规范、信用度较高,对贷款风险管控无疑存在利好,且信贷投放对象可以扩大范围至自然人。 发展F1模式 在此模式下,缅甸企业在中国国内关联企业在国内银行存入保证金,国内银行向缅甸企业放款。 利好条件:条件a,缅甸信贷成本高于国内融资成本,存在信贷融资成本差;条件d,缅甸存在融资需求;条件e,双边银行均有获利空间,且受融资成本差影响,获利空间大于缅甸贷款流向国内。 不利条件:条件b,尚未签订双向贷款框架协议;c,缅甸银行监管能力和监管手段不可控,可能带来信贷风险;条件e,国内暂无相应政策利好。 综合分析:发展此模式需要排除不利条件,但是由于关联公司在国内银行存入保证金,贷后风险大为降低。 小结一:通过上述分析,缅甸银行贷款流向国内,发展传统模式、同业授信免保函、同业授信境外发债、纳入融资租赁四种模式较为可行,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两国银行间双向贷款框架协议、中缅两国银行监管部门的政策扶持、缅甸银行的业务水平、监管和管理能力以及对国内企业或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慎评估推介。解决上述问题后,缅甸银行贷款流向国内应具可行性。 小结二:通过上述分析,国内银行贷款流向缅甸,发展传统模式、同业授信免保函、提前结汇赚“汇差”、纳入融资租赁、“内存外贷”五种模式较为可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两国银行间合作框架协议、中缅两国银行监管部门的政策扶持、缅甸银行的业务水平、监管和管理能力以及对缅甸企业或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慎评估推介、人民币跨境结算渠道。解决上述问题后,国内银行贷款流向缅甸应具可行性。 三、影响中缅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因素的SWOT分析 基于上述对各类双向贷款模式的分析结论,解决两国间发展双向贷款存在的问题(两国银行间双向贷款框架协议、中缅两国银行监管部门的政策扶持、缅甸银行的业务水平、监管和管理能力以及对企业或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慎评估推介、跨境结算渠道),问题的解决涉及缅甸当前政治、经济、金融等发展现状以及两国间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历史和背景,为进一步分析各类双向贷款模式可行性,有必要对以上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两国间开展金融合作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展开分析。 笔者采用了SWOT分析法,该分析法以系统分析方法为基础,全面分析主体所具备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并按照矩阵形式排列,加以综合考量,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推进中缅双向贷款合作的SWOT分析结果见表一: 表1 推进中缅双向贷款合作的SWOT分析结果 (一)优势 1.政治外交上中缅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对缅甸经济影响力最大,缅甸自身对中国的依赖也最深,决定了缅甸多元外交战略必然要以中国为依托;中国在地缘政治、边境与能源安全方面对缅甸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未因缅甸对外关系的调整有实质性改变,中国在缅有重大经济利益,中缅两国对彼此的战略需求将长期存在;2011年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近十年来中国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而试验区建设带来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同时带来大量的融资需求。 3.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德宏州西、北、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地理区位独具优势,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通道,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和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未来将成为中缅国际铁路和公路通道、中缅油气管道、中缅陆水联运通道的出入境枢纽和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国际陆港,拥有20多个边民互市点,年进出口物资总量达100亿元人民币,全州5个县市中有4个处在边境线上,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其中瑞丽市是与内蒙古满洲里、广西东兴并驾齐驱的三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4年,对缅贸易总额27.6亿美元。 4.金融合作往来存在基础优势。德宏金融行业与缅甸历来交往密切。跨境结算方面,2003年8月,取得在全国首推人民币专户为基础的出口结算退税试点模式,2004年10月,对上述试点政策进行调整,将边贸人民币结算专用账户确定为离岸模式管理,2008年1月,根据人总行批复对缅籍存款账户进行特殊管理,允许其使用护照、边民通行证、马邦丁及境外边民临时居留证等多种证件申请开户,2009年以来,先后促成辖内农、建、工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与缅甸经济银行签订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并为其开立跨境单边结算账户,2010年9月1日,促成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中石油香港管道公司得以在缅甸境内开立了人民币投资账户,双边合作不断推进,同年,将边贸专户结算范围扩大到一般贸易结算。2008年中缅达成结算协议后,推出“不可背书银行汇票”结算工具及凭证,解决了双边结算工具和凭证使用问题。2010年,试点推出了“银关通”、“网银支付”等结算方式,逐渐形成“海、陆、空”全覆盖的结算模式,银行间结算量最高时达20亿元,2014年底,德宏中缅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28亿元。 人民币缅币特许兑换方面,2014年,德宏州成为全国首个允许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办理全部经常项目项下缅币与人民币兑换业务的试点地区,获得客户范围、业务范围、兑换额度三个“放宽”政策,当前德宏共有4家兑换企业,瑞丽市姐告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建设也拉开帷幕,以银行为主、特许机构为辅的多元化兑换体系逐渐形成。 银行间合作方面,2014年成功建立州市两级中缅银行定期会晤机制。2014年3月,确立了中国瑞丽缅甸木姐银行机构合作交流定期会晤机制,就会晤时间、方式、地点、双方联系人、参加人员、会晤内容、会晤程序等做了商定和明确,两国银行间沟通交流合作实现常态化,10月中旬,“中国德宏缅甸木姐”首次银行行长交流座谈会确定了德宏木姐银行机构定期会晤机制;创新开展中国、缅甸银行间反假人民币和缅币知识培训;2013年,借中缅跨境调运双边合作协议签订契机,与缅甸方两次合作开展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由金融机构到缅甸木姐调运现钞回瑞丽城区。 5.经济和民间交往合作优势。德宏与缅甸经济往来和民间交往合作具有悠久历史,跨境收支从2011年的16.81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20.58亿美元,年均增幅近10%,2013年12月在云南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举办的中国缅甸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已经成功举办13届,当前在瑞丽缅甸籍务工人员目前已突破5万人,占到瑞丽总人口的28%,有相当一部分缅甸边民在瑞丽的银行机构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等,享受着“准国民”的金融服务待遇。瑞丽2013年口岸出入境人员1323万人次,占全省陆地口岸总量的50%,出入境交通工具386万辆次,占全省陆地口岸总量的49.3%。 6.沿边金改政策支撑优势。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了探索东盟和南亚国家与试验区开展人民币双向贷款试点的任务:“支持与东盟和南亚国家人民币投融资合作,推动境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拓展人民币回流机制。探索东盟和南亚国家与试验区开展人民币双向贷款试点。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鼓励东盟和南亚国家财团或法人以人民币购买试验区企业股权。研究将东盟金融机构纳入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试点范围,探索境外人民币以贷款方式投资试验区重要产业项目”。2014年12月,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发布云南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怒江、临沧七个地州可根据自身条件从境外银行机构借入资金发展跨境贷款。 (二)劣势 1.部分合作项目缺乏上层政策支撑和推动。金融顶层制度供给缺乏自主权,部分自下而上的金融合作创新缺乏决策自主权,需要经历层层审批,跨境金融机构合作和人才培养有待突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有待进一步放开。现有政策不仅难以满足中缅区域金融合作的高要求,反而制约工作开展。 2.金融合作层级较低。当前,德宏与缅甸发展的金融合作仅停留在地方一级层面,没有获得更高层级的支持,甚至没有获得地方政府一级的扶持。故此德宏金融行业一直呼吁和期盼尽早搭建两国央行间战略合作协议,以保障两国金融行业扩大和深化交流合作,但是一直未果。造成商业银行经营缅币业务无相应的平盘渠道和资金安全保障,人民币结算业务难于向投、融资方向全面发展。 3.金融企业境外拓展业务缺乏必要的政策保护。中缅经济金融合作能否取得实效最终将由金融企业承担发展载体加以落实,然而,目前中国仍缺乏对本国企业参与对外贸易和赴缅甸投资的全方位政策措施保障,投资壁垒、出口企业融资、对外投资企业最惠国待遇、对外投资汇率变动避险、政治风险避险等关键问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金融企业在政策鞭策下开展的涉及国家战略性质的业务拓展可能面临亏损或监管风险,但没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客观上造成推进迟滞。 (三)机会 1.缅甸经济改革带来金融改革利好。当前,缅甸正在加紧推进金融制度的现代化改革,出台了使央行独立于政府,强化其政策运营的中央银行法,使本隶属于财政部的央行获得独立地位。2011年以来,缅甸开始新一轮的金融改革,批准境外银行开设分行,目前,缅甸共有43家外国银行代表处,2014年10月,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9家外资银行获准在缅甸境内经营业务。在缅甸各大城市,更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推出电子业务,部分金融机构已经推出了手机和网上银行业务。 2.缅甸需要新开放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纵观缅甸新一轮经济改革具有以下特点:明确五年发展目标,注重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改革落后的经济管理机构,提高办事效率;调整或颁布系列法规、条例,以灵活方式解决经济发展瓶颈;推进国企私有化,放宽对重点领域的控制;注重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与民生工程的建设相结合;按照国际标准改革金融、汇率体系,提高缅甸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程度;改变封闭、孤立局面,争取外援。 其中可以看出,缅甸新政府迫切希望开放政策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从而可以判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创新金融模式应有发展空间。同时,开放政策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大量的融资作为发展保证。 3.缅甸毗邻瑞丽境内人民币流通使用已有离岸市场基础。当前,缅甸105码区域内人民币可以自由流通。2011年以来,中缅跨境结算量以每年超过10亿元的速度迅猛增长,增幅超过30%,2013年突破百亿,连续保持全省地州之首,业务量占全省五分之一。除正规结算和汇兑渠道外,两国边境存在大量的民间兑换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货币兑换服务,潜在的人民币跨境流通量大大超出正规机构。所以,缅甸毗邻瑞丽的105码境内应有大量的人民币存积。 (四)威胁 1.区域内政治、领土关系复杂。自2011年3月缅甸新政府组成,完成了国家的权利交接,随即开始政治改革。当前,缅甸的对外开放和改革进入敏感阶段,缅甸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同盟重新崛起,对政坛形成冲击之势,多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突然活跃,缅甸各项发展和事务与政治紧密相关。当前缅甸改革与初期不同,民众更加分散,各方利益集团的博弈更加公开化,旧有的矛盾更加突出;“民地武”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截至目前,缅甸政府已与10股民族武装力量达成和平协议,只剩下克钦独立军一股势力还在谈,包括联邦级别在内,政府和谈团与克钦独立军的和谈已经进行了十余次,当前和谈尚未取得成果,缅甸政府在对外媒体上公布近年克钦独立军针对缅甸政府军队和平民的袭击时有发生,在克钦邦,政治博弈对各行业,包括对中缅合作的影响依然存在。 2.美国、日本等国家竞争和介入。当前,美缅关系升温,在政治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经济领域美国逐步放松了对缅甸的制裁,在教育领域、安全领域展开合作;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由政府推动已经与缅甸建立金融高层合作关系,并大量推进合作业务。 3.中缅关系进入复杂敏感期。当前,缅甸已意识到过去那种完全依赖中国的做法并不符合国家利益,中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无法满足缅甸的全部需要,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促使缅甸在坚持对华友好的同时坚持大国再平衡战略。同时,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也为缅甸发展多元外交提供了可能。2011年,缅甸叫停中缅两国合作建设的密松大坝,充分证明了缅甸对华态度发生改变,中缅关系进入复杂敏感期。金融合作仰仗的两国政治和外交关系合作遭遇变数,为区域金融合作带来阴影。 4.缅甸薄弱的金融基础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2003年金融危机导致缅甸私营银行由发展走向停滞,私营银行丧失公众信任,抗风险能力弱,绩效较差,部分银行甚至涉足投机、洗钱等领域;银行业服务落后,创新不足;金融部门封闭于全球化进程之外;金融改革受挫,2011年,缅甸尝试进行汇率改革,导致缅币一度升值约30%,创亚洲之最,重创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也使国内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扬,民生困难。 当前,缅甸金融体制十分落后,现代金融人才匮乏,金融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资金实力与中国国内相比存在巨大反差,管理和服务手段落后和单一。在此情况下开展两国金融合作可能带来操作层面的风险或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 四、借助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进化博弈模型分析结果对两国银行间发展双向贷款进行分析 考虑到中缅两国发展人民币双向贷款过程中,最终将由两国金融企业间展开合作来实现,而两国金融企业当前无论是从规模、发展运营水平还是从监管和发展环境来看,明显处于不对称的地位。由此,笔者联想到有关非对称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依据相关研究结果来重新梳理两国金融企业在非对称状态下开展合作应注意的相关要素。 对此,借鉴了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分析模型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合作创新超额收益、违约额外收益、收益分配系数和违约成本等影响因子引入进化博弈模型中,构建了非对称企业的进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判定影响非对称企业间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其研究结论是: 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在违约成本较小或收益分配不合理导致企业违约而获得的额外净收益大于继续合作创新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的情况下,企业选择是否继续合作创新要视对方企业选择继续合作的概率而定,但合作创新终将因一方企业违约而终止。 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通过加大违约成本和对收益进行合理化分配导致企业违约而获得的额外净收益小于继续合作创新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的情况下,企业选择是否继续合作创新不受对方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总会选择继续合作创新,合作创新终会因双方企业遵守合作契约而得到维持。 模型分析结论得出如果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得以延续,应从加大违约成本和优化收益分配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考量。据此,引申到中缅两国金融企业开展人民币双向贷款合作。 (一)加大违约成本方面的思考与判断 由于双向贷款项目涉及国与国之间协作,考虑采取法律或协议约束的角度出发来对合作行为进行约束显得较不现实,双边违约责任的追究可能因国家主权、体制管辖的原因而不能正常落实。由此,为提高双边合作的金融企业的违约成本,设立对应的金融企业保证金资金池的办法较为可行: 一是中缅两国企业根据协议,在各自的合作方开设保证金专户,建立保证金资金池。 二是两国金融企业在资金池的额度范围之内向对方企业发放跨境贷款,并由对方银行对放出贷款进行监管。 三是两国金融企业在发放贷款时向合作银行发出融资保函,申请资金池额度占用。 四是发生信贷损失时,一方金融企业以同等金额抵扣对方金融企业在本方银行开设的保证金专户资金。 当前,缅甸银行在中国境内银行开设跨境单边结算账户已运作5年,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当成熟,但是,中国境内银行机构一直未能到缅甸境内银行开设账户。最终实现账户对开的目标需要进一步与缅甸金融监管部门、国内银行监管和上级管理部门进一步沟通协调。 假设双边对开账户得以实现,上述跨境双向贷款运作模式应可顺利实施。该模式极大突出了违约成本,且合作双边的权利、利益对等,能够较好的管控资金风险。需要考虑的是两国银行互开账户存在保证金池资金汇率实时计算的问题。 (二)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方面的考虑 要达到优化收益分配机制的目的,首先需要了解跨境双向贷款的收益环节。从本文第三部分的诸多模式中可以看出,双边银行存在以下收益环节: 一是传统模式下,收益环节为:贷款利息收入、融资保函手续费收入。 二是“同业授信免担保”模式下,收益环节为:贷款利息收入。 三是“境外发债”模式下,收益环节为:发债管理费用。 四是提前结汇赚“汇差”,收益环节为:贷款利息收入。 五是“纳入融资租赁”,收益环节为:贷款利息收入、融资保函手续费收入、融资租赁公司通道费。 六是“外存内贷”或“内存外贷”,收益环节为:贷款利息收入。 因当前国内贷款利率管控已放开,而缅甸银行当前的银行贷款利率尚不具体明确,各环节利益的合理分配可以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才可进行详细测算,或者进一步开展深入调查测算得出结论,总体来说,需要慎重考虑以上收益环节的平衡,如何具体调整收益分配环节两国银行的获利额度始终应是发展两国间双向贷款应考虑的重要部分。 五、发展中缅两国双向贷款面临的监管问题 发展中缅两国跨境双向贷款,在现实操作层面,需要考虑重点问题一方面是可操作性,但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监管问题,需要事前进行详细分析和准备,避免产生争端和负面影响,这也是双向贷款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下面进行进一步阐述: (一)缅甸银行资金流入国内风险基本可控 通过详细解读云南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笔者进行了总结,办法对风险已有控制,主要途径包括: 1.实行贷款余额管理。跨境人民币贷款本质上属于跨境资本流动,参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每年投资额度的管理方式,对跨境人民币贷款实行余额管理,余额可根据人民币业务开展情况、试验区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以及国内宏观调控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2.对借款主体和资金使用方式进行双限。明确借款企业必须为在试验区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资金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不得用于委托贷款,不得购买理财产品等,通过此种方式对借款企业和项目实行事前备案管理。 3.引入境内结算银行管理。境内结算银行可配合人民银行对借款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发放、资金使用、还本付息等环节进行真实性审查,并对贷款的用途和流向等进行跟踪和监督。 (二)国内银行资金流入缅甸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对此已经进行了详细分析。国内银行资金流入缅甸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缅甸政治局势复杂,中央政府及地区政府的态度和决策至关重要,将对跨境贷款造成致命影响。 2.国内外势力对缅甸政府的作用力将左右缅甸政府的合作态度。 3.缅甸金融体制落后,监管体制和服务手段将造成不可确定的管理风险。 4.缅甸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信用缺失的负面形象将制约业务发展。 六、总结、结论和建议 (一)总结及结论 本文第一部分对中缅两国发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表述和分析;本文第二部分,参考深圳前海已有发展模式对中缅两国发展双向贷款进行了产品分析,得出了缅甸银行贷款流入国内可以发展4种模式,而国内贷款流向缅甸可以发展5种模式,并对发展各种模式的相关有利和不利要素进行了分析和论断;在本文第三部分,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中缅两国发展跨境双向贷款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金融合作基础等宏观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本文第四部分,借助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进化博弈模型分析结论对两国微观层面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境双向贷款合作进行了分析;本文第五部分,通过政策解读和相关分析,对面临的金融监管风险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二部分对前海模式取得成功的发展条件阐述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关键要素,通过第四部分的具体分析,当前发展中缅双向贷款同样具有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