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二部分.doc_第1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二部分.doc_第2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二部分.doc_第3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二部分.doc_第4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二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语义概览1.语义的性质【语义】即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1.1语义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因此语义包括:语言形式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因此语义包括: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因此语义包括:【理性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非理性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语言意义】【语境意义】指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语义的基本要素。指说话人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上。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语汇形式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如“我找你”,“你找他”,表达施受意义的语序即属于语法意义。即语义,指语言本身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指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个别的、临时的意义。1.2语义的概括性【概括性】指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各种差别的特性。由词组成的词组、句子的意义因此也具有概括性。专有名词如“鲁迅”用来指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但其词义也是概括的。1.3语义的模糊性【模糊性】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模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于它往往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由语义模糊的词语构成的词组和句子也具有语义的模糊性。语义的模糊性是语言社交活动的需要,并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1.4语义的民族性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在理性意义方面,不同语言词义完全对应的词语不是很多。在非理性意义方面,反映同一类对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经历不同的多义化历程。2.词义的结构【词义】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本章只讨论词汇意义。2.1词义的构成2.2义项和非义项2.3义素和义素分析3.词义的聚合3.1单义和多义3.2同义词3.3反义词3.4语义场4.句义句子的意义包括【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句子中的关系意义包括【语义结构关系意义】和【语法结构关系意义】,后者属语法学研究范围。本章只讨论前者,即语言意义和语义结构关系意义。4.1句义的构成由句子里的词汇形式、语法形式、语调形式等表达的【词汇意义】【关系意义】【语气意义】4.2句子的语义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和【语义指向】4.3蕴含和预设4.4歧义歧义现象是人类的自然语言不同于人工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五章 语义词义词义的构成【词的理性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指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意义,是同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和核心部分。根据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成:指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意义,因而又叫词义的“附加色彩”。【语体】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语体。【词的通俗意义】【词的科学意义】【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语体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指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指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指词义所带有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态度。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的。中性词在语言的词汇中占大多数。如天、联合等。指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而带上的该语体的色彩。可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如脑袋/头颅/头。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摹状、拟声词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如天蓝、席卷、乒乓球、布谷鸟。【义项】【义项分析】1.词语的意义在词典中是以“义项”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词义以义项为单位。2.义项和语义一样具有概括性,是指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3.义项包括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但后者不能独立运用,单独构成义项,只能和理性意义一起构成义项。4.【非义项】一个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到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它们就不能算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能属于不同的词(同音词)。【义素】【义素分析及其方法】【分析步骤及结果描述】【义素分析在语义、语法研究中的作用】【义素分析存在问题】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原子。指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指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1.确定对比的范围。义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一组指称同一种类对象的相关词语,确定对比分析的范围;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取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使这些词之间以及与其它词之间可以区别开来。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3.整理和描写。义素分析结果需要以一定的方式来描写和记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矩阵图;一是横排结构式。1.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并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2.在语法领域运用义素分析手段而形成的分析法也叫“语义特征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和解释语法结构规律。3.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便于用计算机来处理。1.尚未有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2.一种语言中词义(义项)和义素的数量庞大,且词义系统是开放的,新的词语和词义层出不穷,因此通过义素分析来描述整个词义系统很困难。词义的聚合【单义词】【多义词】指一个词的意义概括反映了相互联系的几类对象,即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同音词】指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即只有一个义项【本义】【派生义/引申义】【基本义】多义词派生义的产生途径指语音相同的词。与多义词的异同:指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如兵兵器、武器指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从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那些意义。如兵军事、战争(纸上谈兵);兵士(兵来将挡)。指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基本义和本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兵(本义兵器、武器)兵士(基本义)。1.一般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性联系两个方向进行。前者的引申方式是“借代”,后者是“比喻”。2.【借代】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如便衣(物品指称使用者)、茅台(产地指称产品)。【比喻】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如老古董、包袱、英语nose(比喻事物的突出部分)1.相同: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2.区别: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关系。【同义词】【反义词】【语义场】1.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如:维生素维他命;公尺米等。2.同义词是就词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孤立的词语无所谓同义词。3.要构成同义词,不同词语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必须是相同或基本相同,因此指称某一大类事物的词和该类中某一小类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如水果和苹果;指称事物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某个部分的词也不能构成同义词,如房子和房间。4.同义词是就特定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不能跨语言或方言来讨论同义词,因此不同语言或方言中表示同一意义的词不能算是同义词。不过,那些虽来自外语或其它方言,但已进入某一语言系统并成为通用语汇的词例外。5.一个词如果是多义词,那么它就有可能在不同的义项上与不同的词构成同义关系。如hardfirm/difficult1.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2.反义词的意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或对立的方面,具有共同的意义领域是构成词语间反义关系的基础3.反义词所谓的意义相反,是以逻辑上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为基础的。(矛盾关系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反对关系是“是A则非B,是B则非A”的关系。如深浅是反对关系,中间还隔着“不深不浅”的意义)4.反义词是就词语的基本理性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理性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及附加色彩的对立都不能构成反义词5.反义词是就特定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不能跨语言或方言来讨论反义词,因此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词不能算是反义词。6.在语言中,一个词往往可以因为不同的义项或不同的搭配习惯而与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如hardsoft/easy7.反义词在语言中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如帮助确定多义词义项、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修辞上突出对比作用。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如“铅笔、毛笔、水笔”的类属义素都是“书写工具”,因此它们构成一个语义场。【语义场的特点】1.系统性。这是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2.层次性。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等义词】【近义词】【绝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上位词】【下位词】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在内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等义词在语言中大多不能长期存在。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也可以表现在词的附加色彩上。指处于矛盾关系之中的反义词如真假;男女;必然偶然指处于反对关系之中的反义词如大小;输赢;亏本赢利指具有上下位关系的词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如车。指具有上下位关系的词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如火车。第五章 语义句义句义的构成语境意义语言意义【词汇意义】【关系意义】【语气意义】指句义之间的差别纯粹由词汇意义的不同构成的。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一个词语即使孤立存在,也会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是词语进入组合之中才会产生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构之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义的。指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意义。【语法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意义】【语义结构关系】/【语义结构关系意义】指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如主谓结构所赋予的意义是“陈述”。如果同一个词语的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法关系意义,这个序列的意义就可作出两种不同理解。如:改良品种动宾结构/偏正结构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它是一定的现实关系的概括反映。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如动词和名词之间可以有动作与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语义关系意义。如果同一个词语的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义关系,这个序列的意义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理解。如:鸡不吃了中“鸡”和“吃”动作与施事/动作与受事句子的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语义结构关系【述谓结构】【语义指向】【述谓结构的组成】由一个谓词和若干变元组成【述谓结构的类型】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可以同句法结构关系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还可以指向句中未出现的成分;出现在句子中的人称代词也可以有多种语义指向。如:我吃饱了/“饱”在句法结构关系上是“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却是指向施事“我”;他被客气地请进会议室/“客气地”是请的状语,但请的施事省略;小王知道我喜欢他/(小王或其它的人)【谓词】【变元/题元/项】【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指在述谓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指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指由一个谓词和若干变元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的述谓结构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的述谓结构类型。如:我去(我)买东西/河水很深,水流又急/因为雨太大,我们只好取消了原定的计划。指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如充当主语或宾语的述谓结构:我希望(我)去/我希望你去/你去比较好。指充当述谓结构中变元的修饰或限定性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特征的述谓结构,又称“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如:那个白头发的人是我班主任。1.变元一般是名词性词组,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框架,再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意义。因此,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其实也就是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2.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成若干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受事、施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一个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取决于谓词的语义,其次同自身的语义有关。句子的结构关系意义语法结构关系意义语义结构关系意义【预设】【蕴含】【歧义】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句义乙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就说甲预设乙,公式表示为:甲a乙。如:小王又来了a小王以前来过。【蕴含和预设的区别】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蕴含关系一定是句子中有关成分的语义场关系的体现,可通过该成分的聚合关系来进行分析;预设关系则是属于句子句义表达的完整范畴,不存在有关成分的语义场关系问题。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公式表示为:甲乙。1.语义学的蕴含关系可不必依赖特殊背景知识而从句子本身意义推知。如今天是端午节今天吃粽子就不是语义学的蕴含关系;2.一个句子的蕴含往往不止一个,一是因为上下位关系是相对的,因而蕴含可以形成一个序列;二是因为一个句子可从不同角度与不同的句子构成蕴含关系。如:日本学生送给他一直钢笔日本人送给他一直钢笔/日本学生送给他一直笔;他有汽车他有车他有交通工具;3.如果两个句义互相蕴含,它们之间就是同义关系,如:苏洵是苏轼的父亲苏轼是苏洵的儿子;如果两个句义互相以对方的否定命题为蕴含,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如:陈凡是老师陈凡不是学生 陈凡是学生陈凡不是老师。所谓同形,从口头表达上说,要求音位及其组合形式和韵律特征相同;从书面表达上说,则要求书写符号及其排列形式相同。歧义的性质歧义的类型口头/书面歧义/语义模糊性质/语义笼统性质【词汇歧义】【组合歧义】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并不总是一致。如“北京人多”北京|人多/北京人|多;只是书面歧义1.性质不同。语义学所谓的“模糊”,是指语言形式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范围,而没有明确的边界,一个意义与别的意义难以绝对划分清楚。歧义则是指同形的语言符号序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2.消除方式不同。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和情景语境来消除,后者则不能。1.产生的根源不同。语义笼统来源于语义的概括性特点,是对同类对象的不同成员进行抽象概括而产生的;歧义来源于表达形式和语义上的矛盾;2.能否归并不同。尽管一个笼统的语义具体所指不同,但不同对象可以归并到这个笼统的语义之中。歧义与语义的概括性并非直接相关,无法归并。可以用并列结构检验。如这种药可以zh癌。药是语义笼统;zh(致、治)是歧义。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同形(书写形式相同)异义和一词多义都可能造成语句的歧义。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可分成1.【语法结构歧义】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或层次构造而造成的歧义。如:学生家长;两个学校的学生。2.【语义结构歧义】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而造成的歧义。如:盖被子/被子可以是“盖”的受事,也可是“盖”的工具。 第六章 文字文字的性质和类型【字符】指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文字】指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个由一套字符、一套字符组合规则、一套字符书写规则有机组成的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字符分类】【字符结构】【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划分】【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划分】【意符】【音符】【记号】【单纯字符】【复合字符】【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位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指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指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音符最初都是由意符转化而来。【假借字】指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达无法用图形表示的词语,采用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方法而形成的字。假借字直接表音,间接表意,久借不还就成了表音字符,即音符。指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指不能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如26个拉丁字母、“人”。【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指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单纯字符组合成复合字符的规则,称为【字符的组合规则】;字符书写时上下左右的书写顺序以及分音节或分词书写等规则,称为【字符的书写规则】。【合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偏旁】指合体字中的独体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已知的自源文字如汉字都是词语文字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语素文字只是一种理论分类。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也称辅音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也称音位文字。指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表意文字也只是一种理论分类。指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汉字属意音文字。文字的起源和演变【综文字起源和演变的大致历程】【综如何看待“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理汉字字体的演变】1.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当原始的图画和契刻中的某个图形和语言中的某个词语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就产生了文字。文字定形、字符增加以至形成文字系统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文字创制初期都是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和中国甲骨文。3.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时只采用表音字符而放弃表意字符,这样就创制了辅音文字。这种文字成为各种字母的源头。4.希腊人根据自己语言的特点,把腓尼基人的辅音文字加以改造,增添了元音字母,这样就出现了全音位文字。5.这些不同的文字后来被其它民族借用、改造,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各种文字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多种多样的文字。1.“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2.从现有文字史资料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就造字方法而言的确大都是“象形”的,就其跟语言单位的语义和语音的关系而言的确大都是“表意”的,“表音”的字符都是后起的;而就表音文字而言,大致是先有音节文字,后有音位文字;从使用字符的多寡和学习的难易而言,的确音位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少,最经济,最容易学,音节文字次之,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多,最不经济,因而也最复杂,最难学。3.一个符号体系的优劣应该首先就其功能而言。就服务于语言的功能来说,以上各种文字似乎都能很好地为有关语言服务,难分高低,不容易分出哪个高级,哪个低级。因而“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1.汉字字体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不同的阶段。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代的,可能只是使用场合和书写材料不同形成的字体。2.甲骨文和金文象形程度比较高,还没有完全线条化,隶书和小篆都已完全线条化了。3.楷书出现于魏晋之际,到隋唐时代已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随着印刷术的出现,汉字字体基本上稳定下来。行书和草书不是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可以看作别体。4.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密切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可以说,总是先有一种语言,然后才会有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书面语和文字的关系非常密切,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语言的特点会影响文字的特点,反过来,文字也会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2.文字不等于语言。文字不是语言本身,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符号系统,二者在产生的历史、对社会的重要程度、使用的范围以及发展演变的特点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汉字的性质1.【六书】的含义:“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六书”的解释为后人理解六书的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2.【汉字形旁跟表意字符的不同】:由意符构成的独体字跟语言中确定的词语相联系,如“水”;而合体字中的形旁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如“江、汗、油”中的“水”旁只粗疏地表意,起一种语义分类的区别作用。3.【汉字声旁跟表音字符的不同】:一部分声旁在合体字中只表音,不表意,如“花草”中的“化”和“早”;另一部分声旁在合体字中既表音,又表意,其中的形旁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承担合体字所代表的词语的语义内容。如佐、佑;人旁只起区别作用,表示加了人旁以后,原来的左、右都成了动词,这时的“左、右”仍有相应的语义内容。4.【汉字的类型】: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也是一种意音文字。文字的创制1.文字的创制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2.文字的创制必须注意:首先要解决多方言语言中以哪一种方言为基础方言的问题;最好坚持一种语言一种文字的原则;要广泛听取本民族人士的意见。文字的改革1.文字的改革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从阿拉伯字母改为拉丁字母的文字改革;还有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从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为使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2.如何对待文字改革:文字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可行的。必须妥善解决书面语的历史继承性问题,必须深入研究,非常慎重,广泛听取多数人的意见,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概览1.语言的起源和发展1.1语言的起源1.语言的起源有神授说、人创说,其中包括“摹声说”、“社会契约说”、“手势说”、“感叹说”、“劳动叫喊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说法。2.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心理、生理、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3.人类有声语言的产生大约在距今四五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人类语言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由前语言的交际手段演变发展而成的。1.2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1.【综语言发展演变的体现】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发展演变:包括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子系统的发展演变;语言的分化:在一定条件下,一种语言的内部会分化出不同的方言,有些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还可能成为不同的语言;语言的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语言也可能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不同的语言也可能通过各种方式统一为一种语言。2.【综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第一、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的进步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第二、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原因。一种语言演变发展的具体方式要受到该语言结构特点及其内部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的制约,而这种制约的背后仍然是社会的交际在起作用。如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要构词方式代替古代汉语单音节词的主要构词方式,就是这种原因作用的结果。3.【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渐变性:语言发展演变的“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平衡性:所谓“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的紧密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关系近一些的,变化就快,关系远一些的,变化就慢些。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音、语法等子系统的发展演变则很缓慢。而语言发展演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正是一种语言分化出不同的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重要原因之一。2.语言的分化和统一2.1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2.2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3.语言的接触3.1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3.2双语现象;3.3语言转用;3.4语言混合4.语言规划【语言规划】指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语言政策】指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形式的语言规划。4.1语言规划【综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1.语言规划主要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语言政策的制定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1.在没有正式官方语言的国家里确定官方语言;2.在没有正式民族共同语的民族内部选择基础方言确定民族共同语并加以推广;3.对有方言分歧的民族语言进行规范化;4.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5.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6.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等。4.2官方语言的选择【语言规范化】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必须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和选择,确立社会应该遵循的标准,这就是“语言规范化”。4.3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综为什么要进行语言规范化】1.语言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有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只会造成共同语内部的分歧和混乱,妨碍语言交际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规范。2.语言规范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以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从而使语言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综语言规范化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1.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作出选择。语言规范化应该在认识了解语言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从语言社会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各种语言变化的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这方面语言学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习惯,因此在规范化的过程中,就不能不充分考虑新的成分和用法在社会公众中的使用情况。如果一种新的成分和用法在社会上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和使用,即使语言学家认为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也就只能承认是一种新的、规范的用法。这就是语言的“约定俗成”原则。3.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一般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教育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4民族语言政策【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政策。民族语言政策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各民族的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力。2.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少数民族是否有接受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权力;少数民族在各级教育机构中使用哪一种语言来接受教育。我国现在在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方面实行双语政策,即民族语和普通话。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语言的分化和统一社会分化的影响地域不完全分化地域完全分化社群分化【地域方言/方言】【亲属语言】【社会方言】指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指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指某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次方言】【土语】【亲属关系】【谱系分类】【隐语】【黑话】在同一方言区内,不同地区的人存在着地域方言性质的分歧,则这一方言就还可以再分出各种次方言。如北方方言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次方言下面还可以再分出的类别即土语。如华北方言河北话、东北话、山东话、胶东话、河南话、淮北话6个土语群。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的历史同源关系称为亲属关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来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是指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秘密团体之后所可能产生的秘密语言,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指黑社会使用的隐语【语音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共同的历史来源。【原始基础语】有些语言学家把像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叫做“母语”,或原始基础语。【子语】有些语言学家把像汉语和藏语这样从“母语”中分化出来的语言叫“子语”。【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世界语言分9大语系,使用最广的是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语族】同一个语系之下又可以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程度,把语言分成若干个“语族”。【语支】同一个语族之下还可以分出语支。【语群】可以在语支之下分出不同的语群。【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不同】1.与社会分化的关系上:社会方言与社会的社群分化相关,地域方言与社会的地域分化相关。2.在结构系统上: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独立的结构系统,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基本上都是全民语言或当地方言所共同具有的,仅有某些社群特点而已;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系统,系统是自足的。3.在社会功能上:社会方言显示社群差异,这种差异一般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语言交际;地域方言显示空间差异,差别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的程度。思考【为什么说方言的产生是社会不完全分化和语言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1.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如果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发生不完全分化时,就会导致社会在地域上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这样,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甚至难以发生,一个地区内的语言发展演变就难以借助言语交际的力量扩散到其它地区,各地区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不同点就会不断增多,时间一长,不同地区的语言就会形成一系列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方言也就形成了。即使到了后代,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一语言分化的过程仍会发生。可见,社会的不完全分化是一种语言内部产生方言分歧的必要社会条件。可以说,没有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就没有方言的产生。2.语言的发展演变是出现方言分歧的必要内部条件。可以设想,如果语言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无论社会如何分化,分化出来的各个地区的语言都会始终保持原来的面貌,它们将会永远彼此一致,方言也就无从产生了。【方言间的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1.一般来说,方言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因此在进行方言分区时通常把语音上的差别作为主要依据。2.方言间在词汇和词义上也会有一些差异。首先表现在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有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其次表现在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方言里有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3.方言间在语法上也会有些差别,表现在语法的各个方面,而且差别是各式各样的。比如语法形式、语序、组合关系等。社会统一的影响【共同语】【通用语】指社会打破地域封闭状态,走向完全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指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种语言形式叫做通用语,如我国古代所谓的“雅言”、“通语”、以及后来的“官话”就是当时的人们给这种通用语起的名称。【基础方言】【民族标准语】【国语】【为什么说推广、普及共同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答:推广、普及共同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语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方言产生强烈的影响:1.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如新中国建立以来,汉语各方言都出现了明显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方言中许多方言色彩较浓的语汇已经或正在逐步被普通话语汇所取代。2.共同语会逐渐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如我国方言区的许多学校里,普通话日益普及,正在取代方言而成为教学语言,在许多行业和机关内部,普通话也正在成为工作语言。不过也应该同时看到,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可以使地域方言的分歧逐渐缩小,但语言的统一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指有了明确规范的民族共同语,简称标准语一个国家内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在一种语言的诸方言中,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喜好,而是由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决定的。如汉语政治;英国经济;意大利文化【共同语和通用语的区别】1.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但二者在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语言统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有重要区别。2.当社会处于半统一、半分化的条件下,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往来很不普遍,频率也很低,通用语的使用范围和推广程度可能也就不是很广,对消除方言分歧也就不会起多大的作用。3.共同语则是社会打破地域封闭状态,走向完全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而言,它是一种高级形式,能够积极地影响方言,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并准备最后取代方言。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语言的接触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并轨使用语言的转用语言的混合【借词/外来词】【意译词】【仿译词】【双语现象】【双言现象】【语言转用】【语言混合】指语音和语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吉普、尼龙、沙发、扑克等。指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意译词的词义来自外语,而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则都是本族语言的。如:bank借版克意银行等。指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造方式。如:蜜月/honeymoon等。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如加拿大使用英语和法语作为官方语言。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如许多人在家说方言,在外说普通话。指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替换。【语言转用的过程】1.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2.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不可能实现。3.语言转用虽然必须经过一个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都会导致语言的转用,一个民族兼用其它民族语言的双语现象可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下去。4.语言转用由于必须经过两种语言密切接触的双语阶段,因此,即使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指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方,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同的新的交际工具。【洋泾浜语】【克里奥耳语】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即母语化了的洋泾浜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方面有什么特点】1.不同的语言对借词的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这种接受程度除了社会、文化等因素外,同本族语言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人们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关系。2.由于汉语中语素、音节、汉字基本是一致的,使得说汉语的人在习惯上认定汉语的每个音节和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因而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时,不习惯只把汉语的音节和汉字当作没有意义的记音符号来使用,也就是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形式,而总是喜欢用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成分。具体表现有:音译词被后来的意译词取代,如“电话”取代“德律风”;音译时想方设法带上意译成分,或音译加义类如“啤酒”;或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如“基因”等。【如何理解“双语现象”的含义】1.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双语现象也包括多语现象,但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所以以此统称。2.双语不是个别人使用双语的现象,而是指一个言语社团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个人双语只是社会双语现象的具体体现。3.双语现象不同于双语制。双语制指一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两种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双语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是不同社会、不同语言社团相互接触的结果,产生的具体社会原因多种多样:1.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起,在社会交往需求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可以是对等的,即双方除了使用各自的本族语言外,都学习并使用对方的语言;也可以是不对等的,即双方中只有一方学习并使用对方的语言。2.外语教育也会促进双语现象的产生。外语教育可以使人们在本族语言之外通过学习获得双语能力。不过,外语教育在促进双语现象产生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异族交往的实际需要和机会,不能导致交际活动中的双语行为,也就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双语现象。如:比利时实行的是双语制,佛兰艺语和法语都是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但实际上,比利时的社会主要是由不同的单语社团组成的,北部讲佛兰艺语,南部讲法语,能够双语并用的人所占比例很低。【如何理解“语言转用”的含义】1.语言转用指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2.语言转用不是指两种语言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最后混合成一种新的语言,而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它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3.一种语言逐步消除方言分歧而走向统一,是通过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用它取代方言这种方式实现的;几种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则主要是通过语言转用的方式实现的。4.语言转用可以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也可以是部分成员换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语言转用和哪些社会条件有关】1.语言转用和民族(部族、部落)的融合密切相关。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征服者往往会强迫被征服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改用征服者的语言。2.同人口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3.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方语言发生转用,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它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的因素。【非克里奥耳化】当克里奥耳语和作为它的基础的那种语言并存于一个社会之中时,如果基础语言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说克里奥耳语的人就可能根据基础语言来不断调整、校正自己的语言,使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结果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其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这种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语言接触洋泾浜语克里奥耳语非克里奥耳化基础语言变体,这种现象和语言转用,也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种形式。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概览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1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不但是一种符号系统和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和心理的联系首先表现在思维上。研究语言的心理机制和相关表现的学科叫做【心理语言学】。1.2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1.3语言和思维是否相互对应1.4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2.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大脑构造和语言能力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和原因,都是心理语言学要研究的问题。2.1语言能力问题和语言获得问题2.2大脑的构造和人的语言能力2.3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和原因3.语言与认知活动和民族社会心理3.1语言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从语言学的角度暂时撇开思维对语言有主导作用的一面,而侧重研究语言对人的思维活动所具有作用的一面。体现这种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语言与人的认知活动的关系。因此要研究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