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生活变迁的实践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农村生活变迁的实践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农村生活变迁的实践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农村生活变迁的实践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农村生活变迁的实践报告实践主题:关注农村生活变迁实践地点:广西柳城县东泉镇实践时间:2012年8.18.10实践者: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 113班 47号 宋柳 实践方式:采访实践目的:了解农村三十年来的生活变迁,包括衣食住行。实践内容:21世纪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读免费书,报医药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改善和提高。农民回忆和统计数字见证了他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变。 变化一: 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 【 今昔对比 】“大包干以前,我家5口人,每季生产队分粮食,用褂子就能兜回家,经常挨饿。”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螺田的张金福上世纪80年代在村里担任干部,8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水产养殖,现在已经是一名农民企业家。他说:“以前天天种田都吃不饱,现在不但吃饱,而且吃得好。” 【 数字与点评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反映的是农民生活“跨越贫困进入温饱,跨越温饱进入小康”的两大变迁。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农民生活普遍比较贫困,恩格尔系数高达70。80年代开始,随着包产到户广泛开展,我国农民一举跨越了温饱线,恩格尔系数降到60。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随着包括农业税取消等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活继续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至50,达到了小康线。 变化二: 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 今昔对比 】“以前,孩子们的衣服能穿就可以,一件衣服要好几个孩子穿,哥哥穿小了传给弟弟。可不像现在,一个孩子漂亮的衣服可能就有一大箱。”东泉镇周村的80多岁的一位老人说,那时候什么都缺,买粮要粮票,衣服自己做,买布还要布票。 【 数字与点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许多农民对以前生活的记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农民衣着消费在发生变化。以广西为例,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5288元,其中人均衣着消费1843元,比1983年的288元增加了1555元,增长了54倍。 变化三: 从干打垒、砖瓦房到别墅楼 【 今昔对比 】“我10多岁时,村里住的都是干打垒的房子,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能住上楼房”。前屯村 54岁的邱吉利如此表示。近年来,前屯村31户人家,在政府支持下全部拆旧建新,盖起了2到4层不等的小楼,各家楼内自来水、水冲厕一应俱全,楼外则是数百亩绿毯似的吊瓜,整个村庄俨然是城市郊区的别墅群。 【 数字与点评 】70年代“干打垒”,80年代砖瓦房,90年代混凝土,进入新世纪建设新农村,农民开始住别墅。广西统计局数字显示,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80年的118平方米增加到368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人均达3426平方米,占住房面积的93。广西统计局农业处处长说,全区81的农户住房拥有卫生设备,其中14为水冲厕所。 变化四: 从赶集到旅游 【 今昔对比 】“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处都是黄泥路,有皮鞋也不敢穿。”说起村道的变迁,广西柳城县 47岁的村民刘上家滔滔不绝。现在村里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都是水泥路相通。而在偏远的山咀,原来农民外出多是赶集,很多人都难得去一次县城。可近几年,交通方便了,很多人去县城,甚至去邻省游玩。 【 数字与点评 】2007年底,广西乡镇基本通了柏油路或者水泥路,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和通公路率分别达到71和93,近14的自然村通了油路水泥路。路好了,随着自行车、摩托车的普及,小轿车开始走入农家,农民走得越来越远了。 变化五: 从“老四件”到“新N件” 【 今昔对比 】在政府的补贴下,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农民刘国平前不久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他说:“有了太阳能热水器,既不用烧柴,也不耗电,经济实惠又方便。”广西一些农民有记日记的习惯。记者看到,柳城县农民刘宗水的日记里记录了家里电视机的多次更新过程;在平原县农民杨春岭的日记中,邻居买“家庭影院”、电脑都被他记录下来了。 【 数字与点评 】30年来,我国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老四件”,到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影碟机“新六件”,再到抽油烟机、热水器、空调、电脑等商品,档次越来越高。在山东省,2011年底全区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39台、彩电104台、影碟机61台、洗衣机57台、热水器23台。 变化六: 从因贫辍学到免费上学 【 今昔对比 】在广东打工的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前屯村25岁姑娘周学现说起还在读中学的弟弟就非常羡慕。她说:“由于家境不好,我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弟弟赶上了好时候,上学不用交学杂费。”51岁的碑唐村的李学芳,2011年因患严重心脏病到柳州市手术治疗花了4万多元,回家后从“新农合”管理中心领到了12万元补助。他感叹:“作为农民,能像城里人那样看病报销,以前想都不敢想。” 【 数字与点评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国农民生活的最新变迁,是他们开始享受文化娱乐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现在,我国已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国15亿中小学生及家庭受益。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也进入了新阶段。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有267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8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他们可以像城市职工一样,享受看病报销的待遇。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