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材料.doc_第1页
古代汉语复习材料.doc_第2页
古代汉语复习材料.doc_第3页
古代汉语复习材料.doc_第4页
古代汉语复习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1.十三经注疏:p4172.反切、如字p47p427反切: 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在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 (或翻)”、“某某切”。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反切的原理 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 调相同。例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可分析为:誇(ku)=苦 (k-)+瓜(-u)但是,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演变,许多反切材料用今天的读音很 难拼出其读音来。 反切法是汉魏之际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标音方法,它用两字给一字注音,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调。 广韵:“毛,莫袍切。”取“莫”的声母和“袍”的韵母、声调相拼,就是“毛”的读音。 如字:这个术语常用来为一些多音多义或有异读异解的字注音,它强调的是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被释的字要按它本来的读音来读。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陆德明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一).古书术语1.曰、为、谓之 都是用来解释字词含义的 ; 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都是强调被释词的特点 ; 都能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都可译作“叫”、“叫做”等;“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 吕氏春秋至忠高诱注:“下陵其上谓之暴。”“胡瞻尔庭有悬特兮。”毛传:“兽三岁曰特。” 诗经魏风硕鼠 尔雅:“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穀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论语先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论语学而2.谓 意为“说的是”、“指的是”,被释词在术语之前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3.“谓”与“谓之”的差别:使用的位置不同 。解词的内容不同。“谓”这个术语,往往是在以具体释抽象,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使用。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毛传:“天谓父也。” 4.读若、读如“读若”、“读如”法 “读若(读如)”是汉代人常用的注音方法,它比前一种方法有进步,以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比拟所注字,读者有比对,能知其仿佛。例如:吕氏春秋至忠:“非怒王,则疾不可治”。高诱注:“怒读如强弩之弩。” 表示注音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段玉裁:“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 吕氏春秋制乐:“饬其辞令。”高诱注:“饬读如敕。饬正其辞令也。” 说文“宄读若轨。”也可用来说明通假现象。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5.衍文,脱文 校勘术语。衍文也叫“衍字”,简称“衍”,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脱文也叫“夺字”,简称“脱”,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礼记檀弓:“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指出:“夫字衍也,二人两字合为夫。”6.浑言、析言 “浑言”是笼统地说,即只就两词的共同点而言,又称“统言”“通言”。“析言”是分析地说,即只就两词各自的特点而言。这组术语常用来辨析同义词,说明同义词的“同”和“异。说文鸟部:“鸟,长尾禽总名也。”段注:“短尾名隹,长尾名鸟,析言则然,浑言则不别也。”3.宾语前置p256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古代漢語中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應放在謂語之前,主要情況有以下幾種: 疑問代詞作賓語; 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賓語用代詞復指;强调介词的宾语。(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三类:指人的:谁、孰;指物的:奚、曷、胡、何;表示处所的:安、焉、恶。 先秦漢語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必須放在謂語動詞之前。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驽)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如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2)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而前置“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身体的各个部分我与哪个更亲近呢?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孟子问陈相)许行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呢?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君子离开了仁,从哪儿成就名声呢?疑问代词作宾语,无论是动词的宾语,还是介词的宾语,都要前置。这条规则在先秦是比较严格的,可以说是没有例外。一直為後來寫古文的人沿用。例: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思考:我们就经常见到“如何”这个词,为什么“何”作宾语而没有前置呢?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敌人受了伤而没有死,怎么不再次打击他们呢?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赵策我听说北方的国家都害怕昭奚恤,果真怎么样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否定句必须有否定词,这些否定词,可以是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也可以是动词“无”,还可以是表示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這種句式需要同時具有兩個條件:句子必須是否定句,必須有表示否定的副詞或代詞“不、未、無(毋)、莫”等;賓語必須是代詞。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論語衛靈公)主賢明,能聽汝;不明,將不汝聽。(韓非子外儲說下)願,吾愛之,不吾叛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我不欺骗你,你不防备我。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要求不如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嚴格,因而同時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代詞賓語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漢語中兩種格式都有出現。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聖人不愛己。(荀子正名)漢果不擊我。(漢書趙充國傳(三)賓語用代詞復指。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 “焉”、“斯”等词作标志的。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小雅节南山比较:“是”是判断词吗?即“四方是维护” “是”是前置宾语吗?即“四方维是”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比较:“是”是判断词吗?译为“现在吴国是害怕了”。 “是”是前置的宾语吗?即“今吴惧是”,译为“现在吴国害怕这个”。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如果前置的賓語是由疑問代詞“何”作定語的定中結構短語,那麽復指的指示代詞一般用“之”。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隱公元年)孔子曰:“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这种格式形成的“是之谓”、“此之谓”已成为凝固形式,在文言语句中常见。如: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是之谓政令行:这就叫做政令通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此之谓不朽:这就叫做不朽。在这类用代词复指的前置宾语前可加上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惟(唯、维)”,构成“惟+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惟余马首是瞻。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了这种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听”、“唯你是问”、“惟命是从”、“唯才是举”都是这种格式。 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左傳僖公四年)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5.词类活用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怎麽樣”的意思。 使動用法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它實際上是用動賓式的結構去表達兼語句式的內容。使動用法的內容主要包括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的使動用法等。甲、不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不及物動詞后面不能带宾语,古汉语中不及物動詞后面带宾语的多用作使动。例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記項羽本紀莊公寤生,驚姜氏。(左傳隱公元年)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史記陳涉世家又例如:二子在幄,坐射犬於外,既食而後食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季氏予,天下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 孟子萬章下乙、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用作使動的及物動詞相對較少。(根据语境判断)例如:晉侯飲趙盾酒。(左傳宣二年止于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見:使拜見) 論語微子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戰國策齊策四(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具有形容詞所描寫的性質、狀態、特點”。在古汉语中,形容词经常用作使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同上)其達士,則絜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礪之於義。(國語越語)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賈誼過秦論)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三)名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成爲或者擁有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将孙膑”是说使孙膑为将。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記項羽本紀)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史記魯世家) 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韓非子難一) 吾見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肉骨”即“使白骨上生肉”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诸稽郢行成于吴)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西南其户”是说使门户向着西或南。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之封内尽东其亩。(左传成公二年)“东其亩”是说使田垄都东西走向。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庄辛谓楚襄王)是说使州侯居左,使夏侯居右。(四)數詞的使動用法數詞的使動用法是指,數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後其意義是使令性的。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其自身所代表的數目或特點。例如: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二三之:使德行反復無常。)左傳成公八年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左傳成公十三年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衛風氓意動用法 表示“以賓語怎麽樣”,“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主要是人們主觀上的某種想法與事實不需要完全一樣。可用作意動用法的詞類有形容詞和名詞。 (一)形容詞意動用法表示“認爲賓語具有形容詞所描寫的性質狀態特點”。只是人主觀上的認識,實際情況並不一定如此。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國策齊策)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韓非子說難)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通“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孟子告子上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路温舒上汉宣帝书)“羞文学”是说以从事文学为羞耻,“贱仁义之士”即认为仁义之士低贱,“贵治狱之吏”即认为治狱之吏高贵。 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二)名詞意動用法表示“把賓語看成、當作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人們的主觀想法,事實不一定如此。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戰國策齊策)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穀梁傳僖公八年)“夫人之”即“认为之(鲁僖公的妾成凤)是夫人(国君的正妻)”。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原涉传)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君君”即“认为国君是国君”。 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指除了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以外的其他用法,用作動詞以後可以帶賓語,不需作特殊的理解。 普通名词用作一般动词: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記項羽本紀)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傳成公二年)“肘”本是名词,指人的上臂与下臂交接处可以弯曲的部分,说文:“肘,臂节也。”但在“皆肘之”中,“肘”字前面有副词“皆”作状语,后面有代词“之”作宾语,“肘”临时取得了动词的语法功能,表示“用肘关节捣”的意思。左右欲刃相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动词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还可以活用为一般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前出师表)“远小人”就是远离小人。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穷”本义是“尽也”,可译作“穷尽”、“到达尽头”。 1、表示動作行爲的方位和處所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經北山經)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國語越語)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戰國策秦策)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2、表示工具或依據 有“用”或“依照”的意思。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元黔之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 吾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3、表示對人的態度。 有“像对待一样地”的意思。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彼秦者,棄禮儀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戰國策趙策) 東向坐,西向對,師事之。(史記淮陰後列傳)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史记项羽本纪)4、表示比喻。 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的意义。具有浓厚的修辞意味。 射之,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动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在古代汉语中,动词有时候也用来作状语,对作谓语的动词进行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状貌等。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及物动词。 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立待”即“站着等待”“(李)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柳宗元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往来视之”即“来来回回地观察但是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了。例如: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三)“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名詞、形容詞活用的條件 1、兩個名詞連用,如果既非並列結構,又非偏正結構,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形成動賓結構,前一個名詞活用 。遂王天下。(韓非子五蠧) 形成主謂結構,後一個名詞活用。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2、名詞、形容詞放在所字後面,活用為動詞。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史記陳涉世家)所罾:网到的(鱼)。世之所高,莫若黃帝(莊子盜跖) 3、名詞、形容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願動詞後面,活用為動詞。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記甘茂列傳)子謂公冶長:“可妻也”(論語公冶長)可妻:可以娶妻。問其深,則好游者不能窮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不能穷:不能走到头。厭其源,塞其瀆,江河可竭。(荀子修身)自上觀之,至於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莊子盜跖)4、名詞放在副詞後面,活用為動詞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傳莊公十年) 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秦師遂東。(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5、名詞、形容詞放在“之、我”等代詞前,活用為動詞。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史記管晏列傳)是欲臣妾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妾。 6、名詞後面有介詞結構作補語,該名詞活用為動詞。 后妃率九嬪蠶於郊,桑於公田。(呂氏春秋上農)蚕于郊:在郊外养蚕。 晉師軍於盧柳。(左傳僖公二十三年)7、名詞用“而”連接,活用為動詞。 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史記項羽本紀) 8、形容詞和名詞連接,並不修飾名詞,則該形容詞多活用為動詞。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賈誼過秦論)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9、如果形容詞和名詞之間有表示領屬的定語,該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君子正其衣冠。(論語堯曰)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第八十章) 10、如果同一個名詞連續使用,則其中一個活用為動詞。 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論) 一、1.繁体字与简体字一)漢字簡化的主要方法甲、將繁難的偏旁改成簡單的。例如: 燈:灯 機: 憐: 遷: 黏: 膚: 塵: 竊: 遞: 擁:拥 態:态 躍:跃 膠:胶 樁:椿乙、刪去原字的一部分。例如: 務: 條: 習: 處: 雖: 開:开 糞: 奮: 隸: 糴:籴 聲: 擊: 與:与 標:标 陽: 謄:誊 醫:医丙、草書楷化:會 : 東 : 門 : 韋 : 围 當 : 長 : 專 : 書 : 堯 : 龜 : 報 :丁、採用筆劃簡單的古字 云:雲(古今字) 网:網(古今字) 舍:捨(古今字)启:啟(古今字) 礼:禮(古異體字) 粮:糧(古異體字) 弃:棄(古異體字) 夸:誇(古通用字) 荐:薦(古通用字)仇:讎(古通用字)戊、同音代替: 穀: 麺: 醜: 後: 餘:徵:征己、另造筆劃簡單的新字 竈: 舊: 滅: 體: 蠶: 驚: 護:2.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3.古今字、通假字、翻译古今字(一)为将兼詞从字形上区分开莊子說劍:“夫子休就舍。” 管子任法:“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譽。”例中的“舍”為“客舍”, 例中的“舍”為“捨棄”。“客舍”、“捨棄”本是兩個詞,同由“舍”記錄,後來人們為“捨棄”一義另造了一個區別字“捨”,舍、捨即構成古今字。又如: 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農田”、“打獵”本是兩個詞,同由“田”記錄,後來人們為“打獵”義另造了一個區別字“畋”,田、畋即構成古今字。(二)为使引申義独立成词。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于鄭。” 戰國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