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题分解]:古代诗词鉴赏(复习类).doc_第1页
[精题分解]:古代诗词鉴赏(复习类).doc_第2页
[精题分解]:古代诗词鉴赏(复习类).doc_第3页
[精题分解]:古代诗词鉴赏(复习类).doc_第4页
[精题分解]:古代诗词鉴赏(复习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古代诗词鉴赏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1、(2010陕西乾县一中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木兰花 立春日作陆游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矍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注:这首词是陆游四十七岁任夔州通判时所写的。瀼(rng)渡,水名,在重庆。旛:幡,是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宋时习俗,立春这一天戴旛于头上,取吉庆之意。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5分)答: 2、结合全词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飘泊不定(风尘仆仆或沦落天涯)的诗人形象。(2分)前两句通过 “流落”, “破尽”,“尘满帽”等词描写出作者在道途中穷困、风尘仆仆、行戎未定的栖遑之态。后两句写身似浮云,飘流不定;愁如春草,割去还生。(3分)2.通过写在外漂泊三年和立春的风俗以及作者“不是人间偏我老”的激愤之词,(3分)表达了词人内心抑郁不平、悲愤(抑郁潦倒之情,抒发报国无门之愤)的思想感情。(3分)2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2010辽宁沈阳20中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1、请对诗的颈联加以赏析。(5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1、“空园白露滴”,以动衬静,写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突出了夜的静寂;“孤壁野僧邻”也是用了烘托的手法,“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2、首联写到风雨初定,雁群急飞,触景生情,引发了作者乡思之情;颔联写落叶,强调“他乡”,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一“寒”,写尽了他乡的孤独;颈联以动衬静、侧面烘托,更强调了这种情感;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3、(2010安徽合肥一中第一次阶段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春 日南宋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吴锡畴: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妙处。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4、(2010山西大学附中10月月考)诗歌鉴赏(7分)闻雁 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 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都是抒发 。 (4分,每空2分)(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3分)答案:(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5、(2010浙江舟山11中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释】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欧公:指欧阳修。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欧阳候任颍州(治所在阜阳)知州时多有题咏西湖之作。本词作于宋哲宗元沾六年(公元1091年),时苏轼以龙图阁学出任颍州知州。三五:指阴历十五日。二八:指阴历十六日。此词处处写思念,却不提思念一词;主旨在评议,却不露议的痕迹。请简析上片如何表现“思翁”,下片如何表现“识翁”的。答: 答案:(1)上片着重写“思翁”。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在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在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开篇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歌女们仍传唱欧公之作,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答对一点给2分) (2)下片着重写“识翁”。以景结情,含蓄深沉。西湖月“识翁”,因为月之高洁暗合欧公“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苏子“识翁”,融合子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苏子和月“同”“识翁”,是说他和明月一样是欧公的知音,将永远追踪欧公崇高的步履。(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6、(2010山东聊城一中上学期模块测试)阅读诗歌,回答问题。(8分)鹧鸪人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台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况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7、(2010山东临沭二中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4分)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答出4个即可得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2)(4分)以动(声)衬静。(1分)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2分)8、(2010广东增城中学第二次综合测试)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浣溪纱【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荼香,当时只道是导常。 【注】写作此词时其妻子卢氏已早逝。被酒:醉酒。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1)上阕是如何刻画出思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3分)(2)有人认为此词“纳兰之思,尽化于一句”,请指出这句词并简要说说理由。(4分)答案:(1)纳兰词上阙刻画思人形象,主要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以凄凉的“西风”、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等悲伤的景物(1分,写出任三种则可),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渲染(烘托)怀念之苦。(1分。大意相近即可) (2)是“当时只道是寻常”。(1分)当时与她“赌书”“泼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1分,结合文本)这一句通过昔日快乐情景反衬出深刻的亡妻之痛,对幸福失却的追悔(2分。手法1分;感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不必求全) 纳兰性德浣溪纱赏析: 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改名性德;他出身满清贵族,是清初一位重要的词令家。其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是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这首浣溪纱就是其中的一篇。 秋风萧瑟,天气肃杀。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纳兰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在看北宋词人贺铸在丧妻后发出的感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人虽然相隔六七个世纪,其情却是相通的。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意趣盎然。一句“甘心老是乡矣”便写出他们情投意合、安贫乐道的夫妻生活。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读来为之心痛,对此人来说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对幸福失却的追悔。当时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很寻常的,要想再次与她“被酒”、“赌书”,恐怕只有在梦中了,如果早知有今日的凄凉,当时应该将那快乐的时光尽量延续,永铭心中,想必此时手心仿佛还握着淡淡的幸福,那时的快乐太过清楚,才衬出现在的孤独。9、(2010浙江余姚中学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寒 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答:(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孟诗: 韦诗:答案:(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1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1分)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10、(2010湖南炎陵一中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4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4分)11、(2010浙江诸暨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清平乐 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答案:(1)“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12、(2010江苏宿迁中学第一次学情调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灞上秋居 马 戴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1)请对首句中的“频”字进行赏析。(4分)(2)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分)(3)“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渲染了什么氛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1)“频”字,表明了雁群之多,雁群投宿之急。由雁及己,更惹诗人思归之情。(4分,每句1分)(2)颔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尾联:直抒胸臆。(2分,每点1分)(3)渲染了宁静、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写法:烘托,“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以邻居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烘托出自己孑然、孤单。(2分)13、(2010山东育英中学10月质检)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幽居初夏陆 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竹笋。木笔:义名辛夷花,初夏开放。世纪金榜(1)诗的题目是“幽居初夏”,诗的哪些内容表现了“幽”?请作具体分析。(4分)世纪金榜(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世纪金榜答案:(1)住处在槐柳阴中,小径横斜;“水满”“草深”,可观鹭鸟、听鸣蛙;竹林深处竹笋已过,辛夷花正在开放。足见居处之幽。(首联、颔联、颈联各占1分,总结1分。)世纪金榜(2)表现了诗人旧交已尽,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每点2分)世纪金榜14、(2010福建晋江一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世纪金榜 梅世纪金榜 王淇世纪金榜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世纪金榜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世纪金榜(1)本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世纪金榜(2)诗人是怎样描写梅花的?请简要分析。世纪金榜答案:(1)诗人借对梅花的吟咏,抒发自己不慕荣利,淡泊自守的人生情怀。世纪金榜 (2)诗人以拟人手法赞颂梅花: “侵”“甘心”“识” “惹得”等词本应该是写人的,诗人用以写“梅花”,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既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坚贞的品格特征,又渗透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从“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分析,言之成理亦可)世纪金榜15、(2010江苏金陵中学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世纪金榜暮过山村世纪金榜(唐)贾岛世纪金榜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世纪金榜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世纪金榜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世纪金榜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世纪金榜 (1)这首诗的首联前后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世纪金榜世纪金榜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世纪金榜世纪金榜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世纪金榜世纪金榜答案:(1)前句从听觉上片j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描绘山村的宁静。(每点1分)世纪金榜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山对和平。j。静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世纪金榜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山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充分揭示诗歌的主题,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第一问1分,第2问2分)世纪金榜16、(2010黑龙江哈师大附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世纪金榜鹧鸪天 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世纪金榜【注】这是作者42岁时因主战而被罢官,被迫开始隐居生活时的作品。世纪金榜 玉瀣(xi):美酒。 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1.词人在上阕极力叙写的“隐居之初”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原词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世纪金榜2.全词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5分)世纪金榜答案:1. 居住环境的优美和纯净(安静,安宁):青烟余晖隐现出词人的家园,这里安宁纯净,与尘事毫不相关。(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世纪金榜 日常生活的闲适和惬意:喝完了玉瀣美酒,就于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道经,就卧身欣赏山中美景。(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世纪金榜2. 全词勾勒出一个生活中闲适而潇洒、旷达而快乐,内心里却抑郁不平、满腔悲愤的隐士(落寞英雄、迟暮英雄)形象。(每种形象特征概述,得2分,共4分;形象定位1分)世纪金榜17、(2010吉林实验中学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世纪金榜踏 莎 行世纪金榜秦观世纪金榜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世纪金榜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世纪金榜注秦观贬徙郴州所作。世纪金榜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5分)世纪金榜 世纪金榜2王国维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6分)世纪金榜 世纪金榜答案:1(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1分)(2)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如砖石砌墙。(2分)(3)同时也可以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2分)世纪金榜2(1)词人居住在寂寞的孤馆,料峭春寒不时袭来,杜鹃啼血之声凄厉无比,恰逢日暮时世纪金榜分,夕阳西下,郴州客馆其境不胜其悲。(3分)世纪金榜 (2)可堪,即不堪。词人羁旅之身,感受此境,抒发了客居的寂寞孤单,游子的归思,遭逢贬谪的凄苦心情。(3分)世纪金榜18、(2010吉林实验中学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世纪金榜踏 莎 行世纪金榜秦观世纪金榜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世纪金榜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世纪金榜注秦观贬徙郴州所作。世纪金榜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5分)世纪金榜 世纪金榜2王国维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6分)世纪金榜 世纪金榜答案:1(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1分)(2)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如砖石砌墙。(2分)(3)同时也可以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2分)世纪金榜2(1)词人居住在寂寞的孤馆,料峭春寒不时袭来,杜鹃啼血之声凄厉无比,恰逢日暮时世纪金榜分,夕阳西下,郴州客馆其境不胜其悲。(3分)世纪金榜 (2)可堪,即不堪。词人羁旅之身,感受此境,抒发了客居的寂寞孤单,游子的归思,遭逢贬谪的凄苦心情。(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