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外阅读.doc_第1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doc_第2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doc_第3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doc_第4页
文言文课外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课外阅读(一) 班级 姓名 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12),而国人莫之服(13)。【注释】(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 (9)犹: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1)则:那么。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 作宾语而前置。问题探究1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2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应试训练1从下列加点词中,选出一个有“可是”之意的项( ) A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 例:国人尽服之。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吾道一以贯之。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那么 ( ) 为什么 ( ) 很好 ( ) 您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 子罕不受玉左传 宋人或得玉(1),献诸子罕(2),子罕弗受(3)。献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5),若以与我(6),皆丧宝也(7),不若人有其宝(8)。” 稽首而告曰(9):小人怀璧(10),不可以越乡(11),纳此以请死也(12)。”子罕置诸其里(13),使玉人为之攻之(14),富而后使复其所(15)。【注释】(1)宋:春秋时宋国。或:有的人 (2)诸:“之于”的合音字。子罕:春秋时宋国执政贵族乐喜的字。 (3)弗:不 (4)以:把,介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玉)。示:给人看。玉人:治玉的工匠。 (5)尔:你。 (6)若: 如果 (7)丧:(sng)丧失,失掉。 (8)不若:不如。人:各人 (9)稽(j)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之地。 (10)小人:地位低下的自称。怀:怀里揣着。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这里泛指玉器。 (11)越:越过。乡:周代刑侦区划,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12)纳:交上,献上。请死:请求免于一死。 (13)置:安置。里:古时居民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子罕居住之地。 (14)为(wei):给,替。之:第一个代献玉者,第二个代玉。攻:加工制作。(15)复:返回。所:处所住地。问题探究1文中的故事展示了两个人的价值观,献玉者和子罕,分别看重的是什么呢? 2文中通过两件事使子罕的形象十分完美,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出来。 应试训练1根据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各写一个成语。小人怀璧 子罕置诸其里2指出加点的词的反义词。 我以不贪为宝 富而后使复其所 皆丧宝也 若以与我 3根据句意解释加点的词。 之 使玉人为之攻之( )故敢献之 ( ) 若若以与我 ( ) 不若人有其宝 ( ) 4写出文言中相关的人称代词各两个。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三过其门而不人孟子 禹稷当平世(1),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2)。颜子当乱世(3),居于陋巷(4),一箪食(5),一瓢饮(6),人不堪其忧(7),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8)。禹思天下有溺者(9),由己溺之也(10)。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11)。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12),今有同室之人斗者(13),救之(14),虽被发缨冠而救之(15),可也。乡邻有斗者(16),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17),虽闭户可也。”【注释】(1)禹:夏代帝王,原是部落联盟领袖,传说他治洪水有很大功绩。稷(j):周人的始祖,相传做过尧的农官。平世:太平时代 (2)。贤:认为贤,意动用法。 (3)子颜:颜回。字渊,孔子的弟子。 (4)陋巷:简陋的住处。 (5)箪(dn):古代盛饭的圆竹器。 (6)饮:指水。 (7)不堪:受不住。 (8)同道:相同的原则。 (9)溺:淹没。(10)由:通“犹”,好像。 (11)是以:即以是,因此。其:相当于“之”,的。 (12)易地:交换地位。然:这样。 (13)今:有假如的意思。 (14)救:制止。 (15)虽:即使。被:同 “披”。缨冠:帽绳,本来是从上到下系在脖子上的,这里指因急迫来不及系在脖子上。 (16)乡邻:街坊邻居。 (17)惑:糊涂。问题探究1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同道,即有相同的人生观,相同的做人的原则,你认为这相同的原则是什么呢? 2孟子认为如果有同屋的斗殴,应该马上前去制止,而如邻居街坊有斗殴的,就不要去制止。这是什么道理呢? 应试训练1下列选项的加点词与“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是( )A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孔子贤之。 D孰为汝多知乎?2下列“之”字都起指代作用,请分别说出各自的指代对象。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 (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 )3辨析加点词语的古今用法。 救A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 )B警方成功救出两名落崖少女。( ) 虽 A虽闭户可也。 ( )B衣服虽破旧,但很干净。 ( ) 4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项。( )A人不堪其忧。 B三过其门而不入。C颜予不改其乐。 D子罕置诸其里。文言文课外阅读(二) 班级 姓名 幽王击鼓吕氏春秋 周宅酆、镐(1),近戎人(2)。与诸侯约:为高葆土寿 于王路(3),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4),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5),幽王击鼓(6),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7),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8)。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墙 至于后,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9),为天下笑(10)。【注释】(1)宅:居住。这里你指处于。酆、镐(ho):都在今陕西长安县附近。 (2)戎:大戎,周朝西部少数民族。 (3)为:建造。葆土寿(do):堡垒一类的建筑物。王路:官道。 (4)即:如果。 (5)尝:曾经。 (6)幽王:西周最后一个君主,昏君。 (7)褒姒(s ):幽王的宠妃。说:同 “悦”。 (8)因:于是。数(shu):屡次,多次。 (9)丽山:即骊山。 (10)为:被。问题探究1幽王击鼓的故事与哪则童话异曲同工? 2这个故事传说给人以启示,请你说说:给平常人的启示: 给为官者的启示: 执法者的启示: 应试训练1文章活画了一个昏君的形象,请按要求摘录原文。荒淫: 昏庸: 下场: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指代对象。A为高葆土寿于王路,置鼓其上。 ( ) B裂其衣带相望而不止。 ( )3从文中找出含有和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词的句子,在这个词下加上“”符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是个屡教不改的人。她的刺绣作品,真是爽心悦目。 我曾有过一个梦想4辨析加点字的差异。大 A褒姒大悦。 ( )B树上有碗大的橘柚。 ( ) 因 A他不因有功而自傲。 ( ) B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鼓。 ( ) 老马识途韩非子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春往冬反(2),迷惑失道(3)。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4),夏居山之阴(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6)。“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7),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8),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9)? 【注释】(1)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恒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隰(xi)朋:齐恒公时期的左相。从:跟随。桓公:齐恒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2)反:同 “返”。 (3)失道:找不着道路。 (4)阳:。山的南面。 (5)阴:水的北面。 (6)蚁壤:蚂蚁洞周围防水的小土堆。仞(rn):古代长度单位,一说指七尺,一说指八尺。 (7)圣:英名。 (8)师学习,以为师。(9)过:过错。问题探究1从“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来看,韩非认为管仲和隰朋都英明聪慧,试对他俩的“圣”和“智”进行分析说明。 2摘录文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应试训练1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说明理由; 2释多义词。道 迷惑失。 (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过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不亦过? ( )3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请你说明下列地名的位置。 江阴: 汉阳: 衡阳: 华阴: 4指出下列ABCDE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 ) A乃放老马而随之B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因数击鼓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C至其所不知D蚁冬居山之阳去小知而大知隰明矣乃放老马而随之E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乃放老马而随之5文中用圣人和今之愚人进行对比。试说说“圣人”和“今人”的不同点。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1,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2,衡乃穿壁引其光3,以书映光而读之4 。 邑人大姓文不识5,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6,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7。主人感叹,资给以书8,遂成大学9。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10。”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11,闻者皆解颐欢笑。 【注释】1匡衡:家贫好学,经学绝伦,尤通诗经。汉元帝时官至丞相。 2逮:达到。 3穿:凿通。 4映:照耀。 5邑(y )人:同乡的人。 大姓:大户人家。 文:字。 6佣作:做雇工。 7愿:希望。 8资给(j ):资组供应,这里指供给。 9遂:于是,就。 大学:造诣很深的学问家。 10解人颐(y ):使人开颜欢笑。 颐:脸颊。 11畏服:敬畏佩服。 是:此,这样。问题探究1本文写了几件事?试用四字短语概括。 2你通过凿壁借光的故事,能升华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应试训练1从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例子。 2“时人畏服之如是”中,有两个代词,请分别说出它们指代的内容。 3从下列各句中,找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项( )例:遂成大学。A衡乃穿壁引其光 B闻者皆解颐欢笑C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4你还能说说一至两个意义与“凿壁借光”相似的典故吗? 文言文课外阅读(三) 班级 姓名 狐假虎威战国策 荆宣王问群臣曰(1):“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2),果诚何如(3)?”群臣莫对(4)。江一对曰(5),“虎求百兽而食之(6),得狐(7)。狐曰:子无敢食我也(8)!天帝使我长百兽(9),今子食我(10),是逆天帝命也(11)。子以我为不信(12),吾为子先行(13),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14)?虎以为然(15),故遂与之行(16),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17),带甲百万(18),而专属之昭奚恤(19)。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20),犹百兽之畏虎也(21)。”【注释】(1)荆宣王:即楚宣王(楚又称荆),战国时楚国国君,明良夫。 (2)北方:指中原各诸侯国。 之:助词,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主谓短语充当“闻”的宾语 。昭奚恤:楚国贵族,当时的名将。 (3)果诚:真实。果和诚是同义词。何如:怎么样。 (4)莫:没有谁,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对:回答。 (5)江一:又作“江乙”,对曰,魏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 (6)求:寻找。 (7)得:捉到。狐。 (8)无敢:不敢。 (9)长(zhng)百兽:做百兽的首领。长:名词用作动词,做主管者。 (10)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11)是:这。逆:违背。 (12)不信:说谎。信:语言真实。 (13)先行:走在前面。 (14)走:跑,这里指逃跑。 (15)然:对,是这样。 (16)故:所以。遂:就。 (17)方五千里:五千里见方。方:纵向和横向的距离。 (18)带甲:披铠甲,这里指披甲的战士。 (19)专:专一,单独。 属:(zh):委托。 (20)其实:这件事的实情。甲兵:铠甲和兵器,这里指代军队。 (21)犹:好像,如同。问题探究1“狐假虎威”是个童叟皆知的成语故事,请你就“狐”和“虎”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2试比较一下,江一在回答荆宣王的话的时候,如果不用“狐假虎威”的故事,效果如何呢? 应试训练1辨析加点词的古今差异。假狐假虎威 ( )走赤足走在田埂上( )严禁弄虚作假( )兽见之皆走(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中学生。 B多说有利团结的话、少挑是非。C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D是谓微明。3指出与“前面走来了一队红领巾”手法相同的一项( )A其实畏王之兵甲也。 B虚则枝,中则正;满则覆。C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D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4用加点词写成语。虎求百兽而食之 ( )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孟母断织列女 孟子之少也1,既学而归2,孟母方绩3,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4)。”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5。 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6。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7,是以居则安宁8动则远害。今而废之9,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10,何以异于织绩面食11,中道废而不为1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13?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14,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15!”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16,遂成天下之名儒。 【注释】(1)之:助词,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把主谓句变成一个表时间的状语,相当于 “的时候”。 2既:已经,或“之后”。 3方:正。绩:织布。(4)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5故:原因。 6若:像。斯:此,这。 7知:同智。 8是以:即“以是”因此。 9而:通 “尔”,你。 10是:此,这。厮役:指服贱役的人。 11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2中道:半道。 13宁:难道。衣:穿衣,名词活用作动词。夫子:对学者的称呼。 14堕:通“,”怠惰,放松。 15虏:奴隶。 16师: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相对代老师一样。 子思:前483402年在世,战国初期哲学家。姓孔,名亻及 ( j ) , 孔子之孙。孟子曾受业鱼子思的门人。问题探究1孟母用刀割断她织的布,是什么动机?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你的观点。 2孟母认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应试训练1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的“其”,有以下几种用法:A作代词,代人或代物,相当于“他”或“它”。 B其中。 C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请在下列句后的括号里,填人相应的序号。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手?( ) 鲍叔知其贤( )孟子惧而问其故( ) 外其身而身存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A 若吾断斯织也。 B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C此知必胜之势也。 D孟子惧而问其故。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成名了,你能从本文中探索孟子之所以成功的几点原因吗? 4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试加评点吗?(提示:从她所做之事和所说之话中分析) 文言文课外阅读答案(一)问题探究 1“妇人而丈夫饰”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2要想对某些事情受到令行禁止的效果。,必须从在上位的人做起,从自生做起。应试训练1B 2C 3则 何以 君 女伴男装。(二)问题探究 1献玉者看重的是玉的经济价值,子罕则看重的是清正廉洁的品质。2拒收财物 扶贫致富。应试训练 1“完璧归赵” 或 “珠联璧合”等。 “置之度外”等。2廉 往 得 取 3代献玉的人:代玉。 倘若,如果:如:比得上。 4我,吾,余。 汝,尔。(三)问题探究1把天下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安贫乐道执著不变。2可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方面来考虑。应试训练 1C 2代禹、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