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1页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2页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3页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4页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及出处等 A I 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中。并引申开来,比喻做事符合中庸之道,既无过,也无不及。语出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是指过分而没有节制的行为或事物。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淑女,当其求而未得时的那种辗转反侧,日夜思之的哀情;当其求之既得后的那种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至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至使人伤害身心,故而大加赞赏。” B A 饱食终日意在批评那些整天吃饱饭,什幺事也不做的人。语出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中国古代的一种棋局,已失传。“奕”,围棋。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呀!不是有博和奕这样的游戏吗?玩玩博奕,也比闲着混日子好得多。汉朝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观点,他说:“自孔子以下,至汉之际,有才能之称者,非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不说五经则读书传。”A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暴虎”,是指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是指徒步过河。语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是孔子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的诗句,开导子路不可鲁莽行事,要多学习,重智能,善用脑。有一次,孔子对颜渊说,如果有人用我,就行此道于世;不用我,就藏此道于身,只有我和你能够这样啊!子路听了不服气地说:老师若是率领三军,将和谁同事呀?孔子便抓住这一机会,对子路进行导引。他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就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要选的共事者,一定是遇事而小心谨慎,善于谋略而能成大事的人。I 必不得以意为无可奈何,必须如此。“必”,一定;“不得以”,不能不如此。语出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向老师请教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要有充足的粮食,要有充足的军备,要让民众对政府有信心。”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在这三条中先去掉哪一条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再去掉一条,在其余的两条中先去掉哪一条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人都免不了死亡,但是,如果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这个国家就立不起来。”I 比而不周指小人相互勾结而又各怀鬼胎。(语出见周而不比)O 博施济众意为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博”,宽广;“施”,给予;“济”,救济、帮助。语出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问老师:“如果有人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又能帮助民众过上好日子,怎幺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说:“这哪里仅仅是仁道!这一定是圣德了!尧、舜这样的圣人或许都难以完全做到呀!仁是什幺呢?自己要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行得通。能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例做起,可以说这就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唐朝著名思想家韩愈在读墨子中,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加以提炼,他说:“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O 博学笃志意为广泛地学习,而又坚守住自己的志趣。“笃”,忠实,一心一意。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记述孔子的教诲说:“广博地学习知识,坚守住君子之道,紧扣住切近处的事物去问、去思,就能领悟到如何做人、如何为道的道理,故而仁德也就在其中了。”U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谥号为“文”。中国古代的谥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对其一生盖棺定论的制度。子贡请教老师:“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得谥号为文呢?”孔子依据逸周书谥法关于“学勤好问曰文”的规定,回答说:“他聪明、勤奋、好学,又能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U 不见经传意为没有见到经传上有这样的记载。“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论语微子篇说:“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逸民”,就是隐逸起来不愿出仕做官的人,这里的七人,都是古代有名的“逸民”。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于此作注:“朱张,不见经传。”U 不义富贵指违背道义而得来的富贵。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食”,粗粮。“水”,古人常以“汤”和“水”对言,“汤”是指热水,“水”,就是冷水。“肱”,胳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膊弯曲起来当枕头,学而所得的乐趣也就在其中啊!干那种不符合道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强调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U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方面的政务。”U 不教而诛意为事先不加教育,不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就去处罚或杀戮犯错误的人。“教”,是教化、教育;“诛”,是杀戮。语出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孔子回答子张问政时,提出要“尊五美,屏四恶。”他认为,那种不加教化就去惩罚或杀戮的政治,叫做“虐”,也就是残忍,应列为必须摒弃的四种恶政之首。汉书董仲舒传对策引孔子的话时改为“不教而诛谓之虐。”U 不惑之年特指人生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四十岁时,正在全力治学,教书育人。经过“三十而立”之后,有了丰富的阅历,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故而称这时是“四十而不惑”。 C A 察言观色意为考察别人的言语,观看别人的表情。“察”,考察。“观”,观看。语出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张请教老师什么是“达”,他混淆了“闻”与“达”的区别。“闻”,是好务虚名。“达”,是通达、豁达。孔子告诉他:“什么是达呢?品质正直而坚守道义,对人既考察他的言语,又观看他的表情,从思想上愿意谦让于人。这样的人,做国家的官员必然事事行得通,在大夫家做事也必然行得通。什么是闻呢?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的行为却违背仁德,自己以仁人自居而毫不疑惑。这种人,做国家的官员必然会骗取荣誉,在大夫家做事也必然会骗取荣誉。”A 草偃风从形容草隨风而倒,借以比喻为政者的德治教化会影响、感化百姓。“草”,指百姓。“风”,指教化。“偃”,倒下。语出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任彦升集策秀才文有“上之化下,草偃风从”之说。HE 彻上彻下意为贯通上下。“彻”,指贯彻。论语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朱熹集注于此处作注说:“此是彻上彻下语。”樊迟请教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日在家谦恭而端庄,在外做事认真而敬业,与人相处忠实而诚信。这几种品德,即使去了尚未开化的夷狄之邦,也不能丢弃呀。”这样的回答,讲得非常透彻,因而称得上是“彻上彻下语。”HEN 陈蔡之厄比喻在旅途中食宿遇到困难。“陈蔡”,指东周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厄”,是灾难。论语卫灵公篇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对此事有更为详尽的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在从陈国去蔡国的时候,被人围困,断绝粮食,七天没有起火做饭,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爬不起床来,孔子仍弦歌不止。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问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依然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小人如果穷困就会放肆横行、无所不为。”后人为纪念此事,把孔子被困之处命名为“弦歌台”,现在是国家旅游局开发的“孔子周游列国”旅游线路必至景点。孟子尽心下说:“君子(指孔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HENG 成人之美指心甘情愿地帮助别人做成好事,或实现其美好的愿望。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美”,指好人好事。“恶”,指坏人坏事。君子的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所奉行的是“忠恕”之道,因而必定要成人之美,而绝不能成人之恶。小人的态度恰恰与此相反。HENG 成仁取义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和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由于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会用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孟子说:“爱惜生命,也是我的愿望;维护正义,也是我的愿望。如果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得到的话,宁可牺牲生命去维护正义。”孔孟提倡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神,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就义之前写下名扬千古的绝命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表达了自己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坚定信念。HENG 成事不说意为事情已经过去就不必再提了。“成事”,指既成之事。“说”,指解说、提起。语出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宰我是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社”,就是土神,古代祭祀土神时,要替他立一个木制的牌位,叫做社主。鲁哀公问宰我做社主用什么木。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人用柏木,周人用栗木,这叫做使民众战战栗栗。”孔子听到宰我的解说后,责备他说:“已经做过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己经付诸行动的事不便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体现的是对前人过错的一种宽容态度。HU处之泰然意为在面对困难或紧急情况时沉着镇定。也作“泰然处之”。“处”,是处置、对待。“泰然”,形容毫不在意的样子。也指对待事情无动于衷的态度。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朱熹于此作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箪” ,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葫芦剖而为半,用作盛水之器。孔子称赞颜回说:“多么有修养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样的穷苦和忧愁,颜回却从不改变他勤奋学习而得到的快乐。多么有修养啊,颜回!”孔子也曾说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两段话,充分反映了孔、颜师徒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在学习和追求道德理想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宋儒对此极为重视,深入探讨了“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的问题,意味深长。朱熹所注,点出了问题的根本,肯定了颜回面对困难,处之泰然,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HUA川流不息形容时光、人群、车船等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川”,即河流。“息”,指停止。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奔腾而去的河水边,感叹地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在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周兴嗣所编千字文中,用“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比喻人们加强品德修养,就可以像大河川流不息那样延及子孙,像碧潭清澄照人那样影响世人。ONG从井救人跟从落井的人跳下井去搭救他。喻意是假如做好事的方式方法不恰当,不仅事与愿违,反而会危及自己。论语 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假设了一个情境去问老师:“一个仁人,如果告诉他说:有人落井了,他会跟着跳下去救人吗?”孔子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于君子,你可以使他前往,却不可以陷害他;他可能被骗前往,却不会在欺骗面前不辨真假、被人愚弄。”孔子认为,救人也好,行仁义也好,都应当讲究方式方法。镜花缘第七十一回有这样的话:“即使草木有灵,亦决不肯自戕其身,从井救人。”ONG从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语出论语 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立于礼”,能够自觉地按照“礼”的规范做人做事;四十岁时进一步通达做人的道理,能够在是非荣辱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五十岁时“知天命”,通晓周易之天道、地道、人道,能够把握自然的规律,因而“可以无大过矣”;六十岁时能够听得进去各种意见,把毁誉置之度外,对好话、坏话都抱有理解和包容的态度;七十岁时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超越、不违反社会的规范、规矩。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修养、历练,才能实现内心感知和外部世界的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最高境界。HUN存而不论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论语 雍也篇说:“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樊迟请教老师什么是智慧。孔子说:“着力引导民众趋向仁义,要对鬼神敬而远之,这就是智慧。” 论语记载,孔子对鬼神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他为什么重视丧祭之礼,也就是主张敬鬼神呢?就是要借助民众信仰鬼神的心理,通过祭祀的仪式,教化民众的孝道和仁爱精神,使“民德归厚”。庄子.齐物论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是指天地四方。鬼神之事,就属六合之外的事物,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所持的就是“存而不论”的态度。 D A大受小知形容大材小用。“大受”,指能够委以重任。“小知”,指可以办具体小事。语出论语 卫灵公:“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孔子说:“对于君子,不可以从小处去观察他,但可以委以重任。对于小人,不可委以重任,但可以从小处考察他。”这是孔子关于如何识人、用人的一个重要观点。A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道惭愧。论语.宪问篇说:“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怍”,是惭愧之意。孔子说:“若有人说大话而不感道惭愧,那么要他去做也就很难。” 朱熹于此处作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AI待贾而沽比喻读书人等待时机出来做官。“沽”:出售。指等待高价出售。语出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价)者也。”“韫”:把宝藏起来。“椟”:藏宝的木匣。“贾”:一是指商人,二是指价钱。子贡因老师身怀治世之道而未出来做官,故而以美玉设问。他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求一个好价钱卖掉呢?”孔子说:“卖呀!卖呀!我是在等待识货者。”子贡强调的是一个“求”字,孔子强调的是一个“待”字,其中的境界大不相同。孔子非常希望有机会出来做官,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他是有原则的,即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违背自己的政治意愿去“求”官,他是不干的。他还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如果有人用我,就行此道于世;不用我,就藏此道于身。这就是那个“待”字的含义。AI待人接物指与人相处之道,“物”在此处也指众人。论语.里仁篇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曾参说:“是。”孔子出去以后,弟子们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呢?”曾参说:“先生的学说,只有忠恕二字啊!”“忠”,是真心待人;“恕”,是推己及人,“忠”、“恕”二字是实践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学说的两个方面。朱熹在朱子语类.论语(子曰参乎章)中说:“且看论语,如乡党等处,待人接物,千头万状,是多少般,圣人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去。”AN箪食瓢饮“箪”:盛饭之器。“瓢”:盛水之器。形容贫苦的生活。语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赞扬弟子颜回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精神的名言。ANG当仁不让指在遇到应该做的事情时,要挺身而出,积极主动地予以承担,而不能推诿。语出论语 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朱熹于此作注:“当仁,以仁为己仁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这也就是要见义而勇为。孔子向来以谦让为美德,强调以礼让治理国家。他同时又强调,当面临需要维护仁德的情况时,即便是对于老师,也不能谦让。可见孔子讲“让”与“不让”,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是从实际出发,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是当让则让,不当让则不让。孟子认为,孔子善于适应时势的变化而应变,称他是“圣之时者也”,于此可见一斑。AO道(路)不拾遗形容社会安定,民风淳朴。“遗”:丢失的东西。意为把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拣去据为己有。论语.微子篇说:“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归”,是馈赠之意。“女乐”,指歌姬舞女。齐国馈赠给鲁国一批歌姬舞女,鲁国的执政上卿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理朝政。孔子感到非常失望,愤然离开鲁国。这里记载的是鲁定公10年,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掌管全国公安司法工作的官员)期间的一件事。当时,孔子采取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结合的方法,使鲁国的刑事案件大幅度减少,社会风气大变,出现了民安政清的局面。然而在国内,由于他的治世之道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遭到皇族“三桓”的猛烈攻击。各诸侯国也对鲁国起用孔子深感不安。于是,齐国就用“女乐”之计迷惑鲁定公和“三桓”之一的季桓子,离间孔子与他们的关系。孔子因反对此事,看到鲁国没有希望了,就再次离开鲁国,周游列国。韩非子.内储说下评价孔子在鲁国从政的政绩说:“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AO道不同,不相为谋意为主张不同,不必互相商议。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AO道听途说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路上听来的话。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说:“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抛弃道德的行为。” E 豋堂入室 见升堂入室颠沛流离“颠沛”:跌倒,比喻生活困难、窘迫。“流离”:为生计而东奔西走,家人离散。论语.里仁篇说:“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朱熹于此作注:“颠沛,倾覆流离之际。”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人所盼望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是不应该接受的。贫与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是不应该摆脱的。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是不会在吃顿饭这样短暂的时间内丢掉仁德的,在仓猝匆忙的时候必然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然是这样。”笃信好学“笃”:忠实、坚定。指有坚定的信仰,并能勤奋学习。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是孔子对其弟子们的要求,他说:“要坚定地信仰我们的道,勤奋地学习它,誓死捍卫它。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动乱的国家不要居住。天下有道时就出来干事业,天下无道时宁可隐居起来。国家政治清明,自己却因无所事事而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却因同流合污而富贵,也是耻辱。” F AN 犯上作乱冒犯君主,造反作乱。犯:触犯、冒犯。EI 非礼勿视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ENG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于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分崩离析“分崩”:破裂。“离析”:散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反求诸己意为回转过来追究一下自己。“求”:寻找,追究。“诸”:“之于”的合音。论语.卫灵公篇说:“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说:“君子遇事总是要求自己,小人遇事总是要求别人。”他告诉我们的人生态度是:“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君子对人对事,总是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多要求自己,多充实自己。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离娄上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G A 刚毅木讷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O 功亏一篑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U 过勿惮改论语学而贤者勇于认错勇于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U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H O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U 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J I 既往不咎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咎,责怪,加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IA 见贤思齐 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齐,相等。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IAN 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的人,是没有勇气的人。) U 举一反三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UN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ING 尽善尽美形容外表和实质,形式和内容,整个都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八佾:“尽美矣,又尽善也。”ING 近悦远来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ING 金声玉振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K 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L I 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IU 六尺之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M 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Q 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R 任重道远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S A 三十而立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走向成熟。论语为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HE 升堂入室(同豋堂入室)喻研究学问,已达高明精微的境界。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说明子路尚未达到孔子的理想境界。 HI 始作俑者引申指首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之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俑者,古时制作用于殉葬的木偶,孔子觉得俑的面目与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残忍,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现今孔庙的神龛内不设偶像崇拜,亦无孔子塑像台中孔庙正殿内有书写雕刻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牌为贴金箔九龙所蟠护,是民族艺术薪传奖木雕大师李松林先生之作品。HI 是可忍,孰不可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