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docx_第1页
浅析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docx_第2页
浅析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改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善于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 问题情景 意义 创设 方法 1前言 1.1 问题情境概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时刻体会数学的乐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实际存在的。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思考问题开始的。多数中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在给出一段材料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其处于懵懂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识冲突,使思维活动由潜在状态进入积极活跃状态。就好像在理论教学中,在理论概念的抽象概括时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计算数学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转化应用题教学中,在揭示数量关系时营造出数学问题氛围等等。综上所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目的就是让学生产生惊讶,奇怪,疑惑的状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达到教学的目的。 2问题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中学教学已经改变了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加上硬背,收音机式教学的状况,倡导以学生自己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学生并非成年人,一般不会自觉地去学习,特别是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生,因此,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所进行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需要有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有效地问题提出能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情境,能创造出一个充满诱惑且活跃的现场,也就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学生自主探究的第一步,需要一个有效地问题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供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观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问题情境创设贯穿于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又有些什么不同的方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3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问题情景的关键是选准新旧知识的引入点,去构造出一定的悬念。 3.1 创设问题情景应遵循的原则 3.1.1.语言明确具体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具体,避免空话连篇,文字叙述要具体,不能模模糊糊。 3.1.2.针对性强原则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根据具体教学的数学内容,紧扣所学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使学生更能体会知识的含义。 3.1.3.启发性原则 应结合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经验,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已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启发引导原则,遵循启发激励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使其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进而创设有效地情境,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获取新知识,并且懂得应用到生活中去。 3.1.4.新颖有趣性原则 创设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更能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3.1.5.富有挑战性原则 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在“最近发展区”内。 4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及实例 4.1利用学生已有的熟悉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例1: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可以与一次函数的图像相类比学习。在学习完一次函数的图像后,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自己的对比和归纳,学生会明确感觉到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类似的,运用的作图方式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而一次函数的图像只有常数等于0时才经过原点,也就是说正比例函数试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函数图像的运用,还能加深学生对图像与函数表达式的认识。 由于这些函数图像知识有着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些图像时我们必将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使函数成为简单的有规律可言的知识,减轻学习负担,增加学习的效率。 4.2 利用简单的知识,创设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 创设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出一道题,给出它的多种解法,对它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为学生进行更好的发散思维,体会知识带来的快乐。 4.3通过学生实验,创设观察、发现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知识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动手实验,或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 数学概念。 例3: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 (2)一把小剪刀。 过程:通过对角折叠长方形纸,剪开之后是两个面积相同的三角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这些数学概念的形成一定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去得到的,让学生在动手中看到概念不是无故产生的,而是前人在自己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我们可以质疑它,但我们不能否定它。在动手中知道数学也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5铺垫问题情境 为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数学思想而设计的铺垫型问题情境,以在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这种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发性有重要作用,这种情境常常应用于新知识的引入。 例如在学习乘方的时候,可以先以这样一个故事来创设情境:古印度有个宰相治理国家有方,在退休的时候国王为表彰他,要满足他一个要求。于是宰相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他让国王在象棋棋盘中放稻谷,第一个格子放1粒,第二个格子放2粒,第三个格子放4粒,第四个格子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64粒,以此类推下去,一直放到64粒,他只要这些稻谷。国王笑他傻,于是叫人把稻谷挨着放上棋盘,结果却发现全国的稻谷都不够填满棋盘。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既怀疑,却又没法计算出准确的数字,那么教师就能很顺利的引入乘方这一新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6 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这些新时代教师也该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教学中将自己以前学的交给他们,并运用科技的力量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数学,让数学不在枯燥,不在乏味。 参考文献: 胡子安,孙数桂.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4. 张亚军.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高中数学与教学,2002(6):6-7. 李军.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例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