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发展差异.doc_第1页
江苏区域发展差异.doc_第2页
江苏区域发展差异.doc_第3页
江苏区域发展差异.doc_第4页
江苏区域发展差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区域发展差异摘要:本文通过对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的地理区位、经济、产业、交通和人口五个方面,以及一些城市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和现状,对江苏的区域发展做出对比与总结。一、苏南1、 地理区位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苏南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传统意义上的苏南包括常州,无锡,苏州。苏南东靠上海,西连安徽,南接浙江,东北依长江(苏中,苏北)、东海。属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区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00万人。苏南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地段,东靠上海,西连安徽,南接浙江,东北依长江(苏中,苏北)、东海。苏南地区的地势,东部和中部总体上极为低平,为坦荡的太湖平原,太湖周围偶尔分布一些孤丘,如无锡的惠山(328米)等;西部南京、包括南京紫金山(448米)、茅山(372米)等。苏南地区大部分地方河道纵横,尤其以东部太湖平原的河网最为密集。苏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太湖、澄湖、滆湖等。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2、 经济苏南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发达的区域之一。2010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根据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标测算的“2010全国百强县(市)”名单,前十名中江苏占了六席,分别是昆山(第一),江阴(第二),张家港(第三),常熟(第四),吴江(第六),宜兴(第九),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全国百强县”第一。并且这些县市全部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3、 产业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名闻天下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目前苏南以县为单位已全部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成为我国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多、发展质量最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体制机制活力最强、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之一,正逐步形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初步形态,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实力全国领先。苏南地区作为我国产业发展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发展,基本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雏形,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在全国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4万亿元,占全国的6.3%,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服务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分别达到44.8%、38.2%。县域经济发达,区内14个县(市)中有1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其中6个县位列前十。 苏南模式不断创新。苏南地区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发展前沿,不仅善于发现机遇,而且善于把握和用好机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九十年代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跨越,两次转型为苏南赢得了改革发展的先机,铸就了先发优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苏南模式”,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本。新世纪以来,苏南地区积极推进以创新型经济为核心的第三次转型,为苏南模式注入新的内涵,使苏南地区继续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高地。201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占全国的13%和18%,境外投资规模超过20亿美元,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4、 交通苏南地区,尤其是太湖平原,是中国内河航运特别发达的地区,航道极为密集,其中以长江以及京杭大运河为主干。大小城镇传统上都临河而建。20世纪初清光绪末年,铁路运输兴起,沪宁铁路贯穿苏南。1990年代以后,江苏省建成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密度列全国第一。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正式通车,为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5、 人口人口多,人口密度高,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多,所以人口密集,人才聚集性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是决定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上通常用25岁以上人口中接受大学以上教育的比重来衡量人口的文化素质,2007年,按常住人口测算我市为8.4%,比南京低0.4个百分点,比无锡、苏州、镇江分别高出0.7个、0.8个和0.5个百分点。结合其它相关指标分析可以发现,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其人口文化素质在全省各市中遥遥领先,而我市人口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高,尤其是拥有大专以上层次的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为下一阶段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了有利基础。二、苏中1、 地理区位苏中为江苏省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省辖市,共20个县(市、区)。其中土地面积2.09万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1636万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江苏省20%、21%。苏中三市均在长江沿岸,且皆是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上海都市圈(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中地区共有3个地级市、20个县(市、区)。其中地级市有3个,分别是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简称苏中三市)。县级市有8个,分别是高邮、仪征、靖江、兴化、如皋、海门、启东、泰兴。县有3个,分别是宝应县、海安县、如东县。市辖区有9个,分别是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苏北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744公里,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处于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区内河网密布,物产丰富,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 经济2008年,苏中14县市的GDP总量达385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14县市中,总量最高的为通州市(391.0亿元),最低的为宝应县(167.8亿元);靖江以16.8%的增速位列榜首,最低的是如东县(13.4%),由于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增速与去年相比有所放缓。南通六县市平均增幅14.3%,较上年平均回落1.6个百分点;泰州四市平均增幅为14.7%,回落1.65个百分点;扬州市四县市平均增幅14.0%,回落1.9个百分点。2013年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八年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在全省稳增长、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去年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2.4、4.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9.45亿元,增长1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去年苏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93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1769元,增长12.1%,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新增城镇就业39.4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7.58万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2.1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50元,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 102013年,苏北有2个省辖市、15个县(市、区)达标的基础上,又有1个省辖市、8个县(区)提出小康验收10。苏北“全国经济百强县”数量已达到9个(东台、大丰、邳州、沛县、建湖、赣榆、沭阳、新沂、东海)。3、 产业在单体项目的“块头”上,重大项目建设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沿江地区100亿元、沿河地区50亿元项目群”已实现全覆盖,高邮康博、江都泰富、广陵一川镍业、化工园区华电热电联产等项目已竣工投产或部分试生产。全市各地已排出10多项总投资100亿、50亿以上的工业重特大项目,完成了定项目地点、定主攻方向、定目标企业意向、定初步招引政策、定工作进度计划、定工作班子和责任人的“六定”规划。访沿河,新建设热气腾腾:宝应宝胜集团特种电线电缆项目总投资50亿元;高邮康博新材料高纯硅生产项目总投资60亿元、秦邮特种金属材料项目总投资50亿元、江苏首家高邮电池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国信热电联共项目总投资56亿元沿河地区实现了50亿元和100亿元大项目零的突破;走沿江,新项目顶天立地:仪征上海大众整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江都中信泰富600万吨球团及码头、特钢生产加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邗江华电火改气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北山汽车工业园总投资100亿元、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广陵一川镍业不锈钢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15亿元;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丰余纸品工业园总投资100亿元;扬州化工园区燃机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105亿元、60万吨甲醇制烯烃(MTO)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0亿元。重大项目实现沿江、沿河全覆盖,提振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抓落实”的干事信心。4、 交通江苏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国前列。到2012年底,苏中地区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包括京沪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启扬高速、江海高速、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通洋高速公路、盐靖高速、江六高速、沿海高等级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已基本成网。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呈十字形贯穿,里下河平原水网密布,水运历来在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城市历史上均是依托水运优势得以发展繁荣。5、 人口人口较少,人口密集度不高,人口流动性相对不高。近年来由于苏中地区发展,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回乡,人口增多,同时也带动苏中地区发展。三、苏北1、 地理区位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辖江临海,扼淮控湖,交通发达。按照现在江苏通行的行政区域划分,苏北地区包括徐州、盐城、宿迁、淮安、连云港5个省辖市。苏北也曾是一个行政区划,包括江苏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即徐州、盐城、南通、扬州、连云港、宿迁、淮安、泰州8个省辖市。苏北正抓住“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东陇海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三大国家战略以及“振兴苏北”、“振兴老工业基地”、“苏北计划”、“苏北中心城市建设”、“徐州都市圈”、“东陇海产业带”、“南北挂钩合作”、“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八大省级战略,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 经济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苏北5市明确划入长三角等重大历史新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地区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苏北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扶持苏北产业发展、促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增加苏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苏南苏北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加快苏北沿海地区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中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中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苏北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不仅将成为江苏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也肩负着孕育中国东部经济新增长极的重任。2012年,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8%、12%和13%,苏北增长最快。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高2.9个百分点。在江苏提出未来发展仍然是调结构促转型,缩小苏南苏北差距的方向下,江苏的经济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在江苏各城市公布的2012年经济数据中,徐州市以实现GDP4016亿元的成绩又将同省苏南地区的常州市再次挤出了前五,常州排在了江苏经济榜单的第六位,排在其后的是苏北的盐城市,其中盐城更是把三年后赶超苏南常州市作为主要目标。3、 产业苏北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744公里,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处于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区内河网密布,物产丰富,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苏北地区的地势总体上极为低平,为坦荡的平原,同时京杭运河沿扬州、淮安和徐州向山东延伸;苏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骆马湖、洪泽湖等。苏北地区东部濒临黄海,拥有大面积滩涂。历史上,苏北沿海是中国主要产盐区,近代以后,大部分地区改为棉区,仅保留连云港、盐城附近的淮北盐场。4、 交通苏北地区的交通一向以水运为主,京杭大运河为交通动脉。苏北有连徐、汾灌、宁靖盐、宁宿徐、宿淮盐、连盐通、宁淮高速、京福高速徐州绕城西段、宁宿徐高速盱眙南段、宁靖盐高速盐城北段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徐州至济宁高速公路江苏段、连云港至临沂高速公路江苏段,苏北地区高速公路骨架网已经形成。到去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39公里,占全省总长度的41.4%。徐州观音国际机场、盐城南洋国际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淮安涟水机场组成了苏北的空中门户,也是长三角北翼的重要物流空港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苏北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初具规模。连云港港成功迈进亿吨大港行列,成为我省继南京港、苏州港、南通港之后的第4个亿吨大港,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由10万标箱增加到300万标箱,跃居全国沿海十大集装箱港口和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行列(位列全球84位)。连云港港、大丰港列入首批海峡两岸直航港口。京杭运河苏北段整治扩容工程全面推进,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和盐灌船闸工程顺利开工。苏北拥有新亚欧大陆桥即陇海铁路、京沪铁路、新长铁路以及规划建设的沿海铁路等组成的四通八达的铁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