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书》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1页
《谏太宗十思书》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2页
《谏太宗十思书》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3页
《谏太宗十思书》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4页
《谏太宗十思书》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课 题】:谏太宗十思疏【备 课 组】:高一语文【主 备 人】:钟海英【审 核 人】:顾美娟【备课时间】:2010-3-5【教学目标】1. 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2.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碍,理解并掌握课文大意。【课前预习】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课上交流。1、作家作品简介 2、简介背景 3、文体介绍【文体介绍】:【魏征简介】【简介背景】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导入】【活动一】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出笔来,在需要记录的字词上做记号。 2、学生自读、齐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画出难懂的字词句。【活动二】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讨课文的第一段。(如组内推举一个讲解员,逐字逐句讲解这一段,其他人员补充;可以组内分工,一人解决一句,再综合翻译;可以每人找出难懂的字词句,交由全组共同商讨解决。)教师提问如下文言知识,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 之: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 今 (3.欲流之远者 流: (4.必积其德义 其: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 (7.臣虽下愚 虽: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 重、大: (9.不念居安思危 念: (10.戒奢以俭 以: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 以: 。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 【活动三】小组讨论,教师指定小组展示讨论成果(两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教师点评指导。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2、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3、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4、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本文第二第三段,掌握相关文言知识,体会“十思”的积极意义。【活动安排】【活动一】全班齐读课文,教师提问学过内容,小组抢答。【活动二】研读第二、三段。各组提出需要解释的字词句给另一小组,相关小组作答后,由第三小组检查评价(具体操作:第一组给第二组出题做,第三组负责评价;第二组出题给第三组做,第四组负责评价,以此类推)。小黑板不够用,可在前后黑板上完成。全班评出扣分最少的三个小组,依次加3分、2分、1分。教师点评,注意下面字词,看学生是否掌握。第二段(1.凡百元首 元首: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 盖: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 守: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 以: (5.既得志 既: 得志: (6.则纵情以傲物 以: 物: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 行路: (8.虽董之以严刑 虽: 之: 以: (9.振之以威怒 振: (10.貌恭而不心服 貌: 而: 第三段(1.诚能见可欲 诚: (2.则思知止以安人 思: 安: (3.念高危 高危: (4.惧满溢 惧: (5.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 (6.乐盘游 乐: (7.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 度: (8.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 (9.惧谗邪 谗: 邪: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 (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 (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 (13.简能而任之 简: 能: (14.择善而从之 善: (15.则智者尽其谋 尽: (16.信者效其忠 效: 【活动三】赏析二三段。1、2、4个问题较简单,各组讨论后,口头展示,快速抢答。第3题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辩论。1、作者在第二段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 是什么?2、作者在第二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4、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板书: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整理本课的文言知识,巩固练习。【活动一】完成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清单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4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二、词类活用则思江海下百川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必固其根本 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正身以黜恶三、文言句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则思知足以自戒 则思廉冲而自牧四、虚词1、哉表感叹: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表疑问:何必劳神善思,代百司之职设哉表反问: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2.所结构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结构助词,与“为”配合表被动: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等于“许”,表约数:从弟子等十人所3、以:本课中“以”出现得比较集中,要及时归纳学习。介词用、拿:虽董之以严刑凭、按照:吾何以至此因为、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则思三驱以为度在: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动词用、使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认为:皆以美于徐公连词表目的或结果:则思知足以自戒表偏正关系:则思虚心以纳下表并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本文出现的“以”戒奢以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盖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词,用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以上三句为并列连词旧知回放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而又与大国执仇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活动二】完成课堂练习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虽董之以严刑 监督 B.将有作 建造、兴建C.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虚 D.忧懈怠,则思慎取而敬终 尊敬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罢免 B.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过度C.简能而任之 选拔 D.信者效其终 献出3.解释下列“固”字的含义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C.固以怪之矣( )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E.婿固不遣(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者 B. 居城中之大 去国怀乡 居安思危 C. 承天景命 D. 克终者盖寡 赢粮而景从 如其克谐5.下列各句“而”字表并列关系的一项是( ) 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 而况于明哲乎 C. 慎始而敬终 D. 垂拱而治6.下列各句“以”字用作连词,表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 A.戒奢以俭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7.下列译句错误的一项是( )A.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是天下民众;民众像水一样可以负载船只,也可以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B.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译:确实看见合意想要的东西,就想到足以来警戒自己不再多求。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译:将要兴建什么,又得让百姓服役时,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得以安生。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 )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译:害怕骄傲自满,听不见别人意见,就想要有江海容纳众水的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译: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C.忧懈怠,则思慎取而慎终。译: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译:担忧河道阻塞,太阳被遮蔽,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下边的意见,使之各尽其言。9.下列文句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组是(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不念居安思危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A. B. C. D.谏太宗十思疏阅读下面的文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10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春华秋实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11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12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