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1页
做中学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2页
做中学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3页
做中学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4页
做中学课题中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中期报告科学教育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张家港市兆丰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替不断加剧,今天称得上先进的技术,不久就可以变为落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大重点,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要目标。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向,重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或再创造,要摈弃传统教育仅让学生知道什么,仅讲现成答案的弊端,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启发学生不仅回答看到了,学到了什么,而且更要思考、探索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实践性、探索性,它是知识的物化,也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基于这样的一些认识,我校比较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有了一定的基础。早在1984年,学校就成立了张家港市第一个少年科技辅导站;1997年12月,学校开展的雏鹰飞向科技春天科技主题月活动在全市素质教育现场会上进行了观摩;1998年9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相继开发了几个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积累了一些与这二个课题相关的经验,为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二、课题总体设计(一)课题的界定:科学教育做中学重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以探究为中心的积极方式,最终目标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的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体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我们通过课堂和课外两个环节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以问题为中心,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感受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学生两者并重。对于学生来说,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1.潜能得到开发;2.质疑与动手能力得到提高;3.探究精神与科学态度得到发展;4.个性得到张扬。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体现在角色改变与行为转化这两个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改变包括:1.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2.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3.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与教师角色改变相适应的教师的课堂行为也将发生变化,主要包括:1.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2.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3.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4.参与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知识过失或错误。(二)研究目标:我们通过“做中学方法与任务的研究(课内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两课题的研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对自然、社会等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三)研究策略:1、以活动为突破口,在普及、探索、总结、完善过程中着力开发师生自主创新的教学资源,使师生在精神放松、情感愉悦中焕发教学潜能,转变教学观念与行为,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总结,自主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渲染出鲜明的自主创新色彩。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努力引导教师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封闭式的被动学习为开放式的主动学习,变统一的计划性学习为自主的选择性学习,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多元的立体学习方式,变功利性的学习为可持续发展性学习。3、以评价机制为推进器,我们将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改革探索:A活动评价:从认知的客观性评价转入情感的赏识性评价,从守旧的单一评价扩大为创新的综合评价,促使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B课堂评价:摈弃片面评价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这一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在评价中要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否真正落实,创新性精神是否真正焕发,从而切实转变教师教的观念与方式。(四)、实验时间:科学教育做中学:准备阶段:2002年4月2002年6月实施阶段:2002年8月2005年1月总结阶段:2005年2月2005年6月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准备阶段:2002年10月2003年1月实施阶段:2003年2月2005年9月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2月(五)研究方法两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活动展示法、个案研究法等。三、中期研究成果:2002年6月,“科学教育做中学”课题进入实施阶段,2003年2月“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我们把两课题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研究之后,课题组实现了一定的成果积淀,特别是在活动模式的探索、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改变上收获了一些成果。(一)构建体现人文内涵、鲜明的个性特色活动环境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使学校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 1、,精心构思了体现人文内涵、鲜明的个性特色的“一宫、二桥、三园、四廊、五楼、六路”的校园整体布局,体现“培基、固本、思进、创新”的学校办学理念;全校每班都辟有图书角、科技角、生物角,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努力把科技意识的触角伸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楼梯、过道墙壁上布置镜框,展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照片,所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心灵与情操。2、构建校内外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使学生有更好的实践活动的场所,学校在校内建立了“希冀科学宫”(宫内有古生物标本区、现代生物标本区、天文知识展览区)、“动手做活动室”、“红领巾气象台”、“航海园”、“机器人实验室”、“百草园”, 校外有镇敬老院、蔬菜园艺场、苗木基地、市气象台等等富有个性特色的科学活动基地。这些都为学校进行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参与下,边学边练、做中学,进行体验和探究。实践活动基地,给了学生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幸福体验。为此学校被评为“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学校系统中张家港市仅此一家,整个苏州市也只有4家。)(二)落实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科学教育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首先是从课堂开始的,我们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与追求,让课堂教学与活动开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培养师生自主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下有机统一,形成合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师生突破渐成定势的教学心理、教学品质、教学行为,引导师生追求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参与、自主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满人文精神的美。1、用活用好样本教材学校在两课题实施初期,首先在一至四年级确定八个实验班,全部使用省课题组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资料,通过一学期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第二学期开始,全校一至六年级全部使用省课题组提供的资料。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能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编码设计”,编写了一部分适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2、开发编写校本教材学校在使用省总课题组提供的资料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分析学校的优势,决定把机器人活动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头部分。把机器人活动作为五、六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平台”。机器人活动是一门新兴的活动课程,它综合多项知识于一体,学生在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项目主题,进行研究、策划、设计程序、组装和测试,让他们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知识,更可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技能及挑战自我的勇气,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对他人的尊重、毅力与自信心的树立及时间的合理分配、利用等。为将来走向社会面对新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组织教师根据已有的活动、比赛经验,开发机器人校本教材(已完成初稿,还在不断完善中)。真正将课程计划实施的关注点指向学生,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加强了省内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同探索机器人课程的开发,在省教育厅基教处与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协调下,我校与省内其他三所省实验小学共同联合,编制省统一的机器人活动教材。3、各科教学有机渗透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既独立存在,又有别于学科课程,又与学科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学科课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反过来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发展。根据这一规律,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把做中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所凭借的主导性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迁移到各学科课程的学习,进而在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广泛的辐射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特色,有机渗透科学教育的思想,全方位实施科学教育,提高了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学校在各教研组、备课组之间开展了“一课三研”、“三课一评”活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菜单”式教学,备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不再以完成预想的教学进度为第一要务,而是要着重培养学,以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来适应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预见多种可能性,根据多种可能性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努力着不再把学生套牢在教师预设的教案中,我们试着让学生尝试挫折,遭遇错误。实践证明,路有障碍往往比一帆风顺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深刻的体验、获得丰富的知识,发展创造的思维。这种“菜单”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封闭式的被动学习为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统一的计划性学习为自主的选择性学习,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多元的立体学习方式,功利性的学习为可持续发展性的学习。下面是一堂课中的交流片段:师(出示“燕”字):多漂亮的“燕”字啊,看见它,小朋友想到什么?(小手如林,“我!”“我!”“我!”,童音清脆)生一:这个“燕”字上中下结构,要写漂亮,一要注意笔顺,二要注意四点底的摆放。师:你观察仔细,建议不错,小书法家!(课件演示该字笔顺,生书空)生二:它像幅燕子图,“廿”是燕子的小脑袋,中间一部分是燕子的小身体和小翅膀,下面的四点底是燕子的小尾巴。师:真是想象大王!生三:我听了他的发言,想到了一个记住“燕“字的好办法,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来记这个字(情不自禁比划起来)我们的脑袋好比“廿”,我们的身体和双手就好比中间的部分,我们的下身就好比四点底。做燕子飞状师:好妙的办法!“燕”字可是种子宝宝呢!我们一起来把它种在我们的身体里。(学生快乐比划片刻)生四:我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泥融飞燕子”(一些学生熟练地背诵了这首绝句)师:谢谢小诗人的提醒,“燕”字还藏在许多古诗里呢,好好去寻找哦。生五:我想用“燕”字说句儿歌春天到,桃花开,布谷叫,燕子飞回家。(掌声雷动)师:“燕”字在对你微笑呢!生六(兴奋地喊):“燕”字可以唱成歌呢(话音落,歌声起,“小燕子,穿花衣”)师(满面春风):老师也和小朋友一样很喜欢“燕”字,我来为它画张像!(学生认真地观看教师范写)师:“燕”字太喜欢你们了,请你们给它画张像好吗?(生大声叫好,书写格外专注) “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资源”。新课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在这堂课中,老师给了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给学生让出了三五分钟来,发展了学生的价值观。“经历即成长,思维即财富”,这才是“倡导优秀、拒绝平庸”的新课程神之所往的。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即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过程”,过程当然和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方法联系在一起,但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这些结果。经历过程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那么如何为学生创造这段“过程”呢?又如何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基本形成了“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的教学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教学的价值。 所谓“课前参与”,就是教师根据即将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较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并让学生把自己实践的过程、产生的问题、意外的发现进行收集整理。如:教学容积与容积单位,让学生知道“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讲一下就可以了,但这并非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现象跟这个数学知识可能有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测,合理的推理才是教学的真正价值。让学生以数学自主型作业的形式记下各自观察到的、想到的、发现的,这就使课堂教学有了成长的底蕴。“课前参与”注重学生个体劳动,让学生以各自的基础进行各自的理解、各自的发现。教师对于学生课前参与的评价标准不在于他得出了什么结论、学会了什么东西,更多的是通过课中交流探索体现的东西来给予学生激励、引导,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怎样学习”的暗示。所以“课前参与”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自主探索的过程,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情感、兴趣与水平,从而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的重点与组织方式。如果说“课前参与”让学生有了自主观察、实践、猜测的时空,那么“课中探索”让学生有了交流、质疑、创新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是什么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以恰到好处的点拔。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氛围,在于为学生提供启发式讨论模式。教师在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学生既把自己的设想、推测介绍给了别人,又从别人那儿获得了许多新的信息,并因为思维的碰撞又产生了新的构想。课中探索,不仅能让学生“疑”中求问题,“问”中求思考,更能让学生在“思”中求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向课外。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的实现主要有参与意识产生,自主学习的启动,积极探索与发现三个基本过程。学生正是通过这种过程实现着主体性的一次又一次的重构与发展。课中探索让学生解决了许多“?”,而且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需要,他们会用已有的办法尝试着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着知识的价值,体验着自身的成功,增强了实践意识,发展了创新的能力。如:学生利用已学的体积、容积知识,精心设计一个能容纳240毫升牛奶的包装盒,形状各异,学生不由得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个能装240毫升牛奶的盒子装水是不是还是240毫升呢?那么体积相等的牛奶和水落石出重量一样吗?这是关于“质量与体积问题”的新的研究主题,不仅仅属于数学范畴,而是涉及到了物理领域,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上网搜寻“阿基米德解决皇冠问题”的故事,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不仅可以了解有关体积与质量的知识,而且还能悟出科学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的品质,受到科学的熏陶,使他们更愿意亲近科学。在搜集资源、探索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快乐。三段式教学让学生经历着“观察”“思考”“交流”“发现”,感受着“平等”“尊重”“理解”“信任”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前一次充满猜测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次继续探索的开始,带给学生的是学生对学习更美的理解。4、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它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新形势下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希冀心理咨询室”,聘请有关教师及部分学生担任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为积极探索良好的教育模式,学校参与了市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心组研讨活动,2003年下半年学校向全市开设了两堂心理辅导课,受到了好评。有3篇文章在校园心理上发表,多篇论文在省级评比中获奖。(三)以活动促发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顺口溜:“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Hands on”方案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理念,这一方案的关键是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动手动脑才能心灵手巧,这是未来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做中学”活动,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各项普及性活动,并做到“点”、“面”有机结合,参加全国、省、苏州市及张家港市组织的青少年科技活动。1、机器人活动学校的“龙头”项目。机器人活动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学生积极地制作作品的过程,也是知识在他们大脑中建构的过程。刚刚获取的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获得更多的技能、更多的知识,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良性循环。在这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会有更深的认识。科学教育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置身于自己喜欢的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又正好合适,符合自己的水平,那么学习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你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学习。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必须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这个活动解决方案一般包括四个阶段:联系、建构、反思、延续。学校根据几年来的比赛经验和自身实际,从2003年初开始,把机器人活动作为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平台”,2004年起又延伸至四年级,每周一节课。另外组建了机器人兴趣小组,培养有梯队的选手。2、科技节活动全校学生展示技能的舞台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广泛地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把每年5月的第二周定为科普宣传周,11月份定为科技活动月,举办科技节活动。内容有科普图片展、科普知识专题板报、科普知识、发明创造讲座、科技手抄报、科学幻想画比赛、“金点子”方案征集、观看科普影视、科普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竞赛以及师生撰写科普小论文或方案等。3、常规性活动常抓不懈学校的生物小组是学校特色活动,气象小组的小气象员能坚持定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初步的观测研究;生物小组成员在教师的组织下外出进行环保考察、捕捉昆虫、自制标本、撰写科技小论文;组织学生到镇蔬菜园艺场、苗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盆景栽培指导,给树木颁发极富情趣的“身份证”,树木“身份证”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走廊里摆放了学生自己栽培的一些花木。在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同时,学校组建了十几个科技兴趣小组,有电脑绘画、计算机编程、电脑小报设计、“四模”活动(航模、航海、车模、建筑模型)、小发明、小创造、现代家园环保设计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4、竞技竞赛展示学生的特长与风采学校根据两课题的特点,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帮助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苏州市及张家港市组织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绩见附件);学生的各种动手作品也陆续在全国、省、市报刊上发表。(三)多维分层的评价体系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研究表明,智能共有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是;语言;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作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力。过去的所谓智商测试,都集中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上,学校教育也把注意力片面集中在这两种能力上,致使我们对大脑学习潜力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有局限性的看法。在加德纳看来,人拥有这八种形式的智力,但其强弱及熟练程度却因人而各不相同。教育工作者要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要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掌握多维评价的科学方法。素质教育的首要含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最终体现为:要趋向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与发展。其一,分层次评价的定义及其理论依据:分层次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能力、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基础,以个体纵向水平比较为主,给予富有弹性的多条标准的评价。其实践的支撑点:1、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一般发展水平,也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人特点,促使学生全体和个人的才能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缺乏因人而异的评价的教学,是不完全的因材施教,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因材施教需要分层次评价学生。2、每个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愿望,只有通过分层次评价来实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信可,这种欲望儿童更是强烈。日常学习中形成这样的定势,学生受到表扬或成绩为优秀、良好,便证明他获得了成功,反之则不成功或失败。分层次评价以学生纵向比较为评价依据,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获得成功,能满足学生的求成欲望。3、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创造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无间的新型师生关系。任何学生群体中,总相对有一部分后进生,这些学生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缺陷,同一的评价尺度,要求他们成功是期望过高,多数时候难以实现,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紧张、难以完成任务的心理压力被无情扼杀,师生间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而分层次评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自信心强,乐于学习。实践证明,学生自信心与兴趣的强弱比他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更为重要。4、分层次评价能促进优秀学生的健康发展。传统模式评价下的优秀生容易获得成功,也容易骄傲自满,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分层次评价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有利于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广搏而扎实的知识技能。其二,分层次评价运行机制的构建:首先要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确定评价标准。分层次评价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原有水平量材评价,对学生个体而言是个体化或层次化的,对整个班级群体而言是多样化的。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学业变化动向,不断调整评价尺度,促进学生朝更好的方面发展。其次,分层次评价必须与分层次教与学等课堂教学改革联动,整体推进。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练习作业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富有弹性,贴近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努力跳一跳能获得成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实施分层次评价才能受到最佳的效果。再次,分层次评价应包含学科教学中所有的评价。不仅课堂上即时性口语评价、作业的书面语评价是如此,其他诸如阶段性评价或终端性评价,都应是分层次、多样性的。这对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小学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次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使优秀学生永不满足,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努力学习,共同进步发展。分层次评价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举措之一。是学科教学素质化的特征之一、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因为分层次评价带给学生太多的激励,怕他们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顾虑,裹足不前。我们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科学(自然)课评价方法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 注重课堂观察,客观评定“情感与态度”;2、 加强平时分析,准确评定“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历来被片面地当作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依据,因而也被广泛重视。不过,以前对此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情况,或者说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到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更不用说对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具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了。要准确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就不能再局限于一项考核、一场考试,必须着眼于平时的教学的每一步、每一滴。3、 开展实践活动,综合评定“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加考查方式,全方面评价学生。考查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它犹如一根杠杆引导着教学的趋向,调节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传统的评价模式一般采用书面测试,每学期期未对学生一学期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进行评价,测试前教师组织学生就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背记各课知识要点、概念和定义,测试时仅靠一张试卷就判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只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地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测试时,可采用书面测试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方式(如对学生探究能力评价的时候,不但进行动手能力的测试,还辅之以书面测试,书面测试作为动手能力的补充,内容集中在对自然界的理解以及推理思维方面),也可适当地引入综合测试。综合测试不受试卷和环境的局限,而是就某一主题进行调查研究的一项活动。评价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展开调查,收集信息,最终形成书面报告或研究论文。这种测试不仅仅评价书面报告或研究论文的质量,还要评价学生实地考察、采访、操作试验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体,还包含研究小组,目的是让研究小组的同学通过相互协作,相互启发,共同努力获取成绩。这样做不但让学生获取一方面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样的评价要让学生参与,让他们也学老师一样,对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