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型全解:成语辨析.doc_第1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型全解:成语辨析.doc_第2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型全解:成语辨析.doc_第3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型全解:成语辨析.doc_第4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型全解:成语辨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辨析题化简法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的五大题型之一,在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被安排至第一部分来考察,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其中20道题为选词填空,20道题为片段阅读。选词填空按照考察对象的不同,又分为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关联性辨析。很多考生对成语又爱又怕,平时背了很多常用成语,可在考场上还是会碰到不认识的成语,这时就会手忙脚乱,不仅题做不对,还影响考试的状态。那么成语和实词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成语和实词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成语的字数比实词多,成语一般是4个字或者更多,这是外在形式上的一个差别。二、字数多了,成语的含义也相应扩大了,有些成语还关联着一个典故或是故事。三、既然成语的含义大了,和实词相比,它的难度也加大了。成语和实词的联系体现在语法功能上,即成语和实词,都是在句子中充当一定成分的。所以,解答实词辨析题的技巧都可以用来解答成语辨析题。但由于成语的难度较大,不知道成语的含义就很难做对题,因而解题顺序应调整为,先从语境的角度,再结合词义来解题。具体见下文的例题。一、语境角度:逻辑关系解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1A.可持续性 B.轻重缓急 C.孰轻孰重 D.先后次序【解析】文段中提到“目前”,这是一个时间先后顺序的概念,还提到“ 着重”,这是一个重要性的概念,而选项中A“可持续性”,文段中并未提及, C“孰轻孰重”只涉及到重要性这个概念,D“先后次序”,只涉及时间概念,所以,根据语境中的“逻辑关系”,只有选项B“轻重缓急”是最恰当的一项。二、语境角度:对应词解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的不智之举。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2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解析】解答这道题,可以用到“找对应词”技法,文段中出现了“砍”“删”,四个选项中A“削”,这有一种对应关系,填入文段中检查之后确实合适,由此得出答案。这是从语境角度来解答的两道题,那么从词义角度怎样运用技巧呢?三、词义角度:提取语素解题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A.如日中天 B. 声名鹊起 C.享誉中外 D. 名声大噪【解析】这个文段中提到,景泰蓝在元代就出现了,但是直到景泰年间才被皇家重视。可以首先排除选项A和C,景泰蓝尚未发展到“如日中天”,文段中也没有提到“外”。那么重点就要比较选项C和D,都说的是名气,而“鹊起”体现出名声由无到有的过程,“大噪”更多指受到很多的关注。显然,C填入文段更合适。四、词义角度:适用范围解题在我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的那些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34A.闻名遐迩 B.门庭冷落 C.鲜为人知 D.人迹罕至【解析】解答这道题,重点要比较BCD三项的区别。都表示少,但三者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门庭冷落”多用于商铺、商店一些商业机构,说明生意做得不太好。“人迹罕至”一般用于较偏僻的野外或者郊外。根据“适用范围”这个技法,经比较得出,只有“ 鲜为人知”最为恰当。五、词义角度:词义轻重解题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1A.不谋而合 B.截然相反 C.如出一辙 D.大相径庭【解析】首先明确,文段中需要填入的成语,构成的语义是“称不上是翻译”,既然不是翻译就不符合翻译的标准,而文段中又提到“不管多么通顺”,这就说明,文段表达的是不忠实原意的文字,因而选项A和B可以排除。选项B和选项D相比,截然相反的语义过重,与愿意不符,并不一定就完全相反,因而答案是“大相径庭”表示有差距。六、词义角度:感情色彩解题“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_,我却独爱此两句。2008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33A.多如牛毛 B.难以忘却 C.盈篇满籍 D.磐竹难书【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形容多,对诗文而言,只有C的感情色彩最为合适。其它选项都带有贬义或者消极意义。以上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解答成语辨析题常用技巧。备考时,除了注意积累,和对历年真题中出现成语有所了解外,熟练运用这些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行测成语辨析试题备考策略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从2007年开始题型逐渐稳定为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两大部分,每部分各占50%。其中成语在选词填空之中的题量和考查形式的变化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针对这一题型,国家公务员网老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成语辨析试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广大考生提出成语辨析试题的备考策略。下面首先介绍成语辨析试题的发展趋势:一、考查力度不断加大。从2007年行测言语理解部分将选词填空作为一个稳定的考查题型以来,成语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不断加大的。年份题量2007220087200911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07年只有两道题,在2008年就激增到了7道题,在2009年更是占到了一半以上,达到11道之多。从此可以看出在选词填空之中成语考查力度在明显加大。二、考查方式组合考查1. 与实词混合考查。成语类的题目在2007年只有两道题目,并且这两道题目都是单独考查的成语的用法。在2008年和2009年的成语类题目中,分别有5道题和6道题是和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占成语类试题的绝大部分,所以成语加实词的考查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2. 多空都选成语。随着题目难度的加大,在选词填空之中往往会出现多个空的题目。在2009年的试题中,第30题和第39题不仅是多个空的题目,而且两个空都是成语,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得出正确答案的难度。三、考查角度复杂多元从成语类试题考查的角度来看,该类试题的考查角度也在逐渐的复杂化。早期的题目中,成语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易误用成语的考查上,掌握了此类成语解题难度不大。但是,现在又逐渐加大了对常见成语的考查,重点考查常见成语的侧重点的不同,增大考试难度。例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第36题:2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 的事情。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顺其自然 B。顺理成章 C。水到渠成 D。司空见惯选项之中的四个成语并不会引起歧义和望文生义的误用,但是放在句子之中具体辨析侧重点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够选出正确答案的。那么在这种成语类试题逐渐加大考查力度和难度的情况下,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之中,如何准备成语类题目的考试呢?公考辅导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成语辨析试题的过程中,根据成语辨析题在考查角度上的特点,结合其考查形式从积累入手:一方面,考生要注意对易误用的成语的记忆。比如“文不加点”、“不刊之论”等等,不要望文生义;“筚路蓝缕”、“休戚相关”等要注意适用对象;“始作俑者”、“高谈阔论”等要注意感情色彩。这要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保证在做题目的时候,在实战之中不至于犯低级的错误。另一方面,注意常见成语的积累。常见成语的准备可以从国考和地方的考题之中寻找。仔细分析会发现在常考成语部分是存在着很多成语的重现,这并是巧合现象,这符合这些成语是常用成语的情况的。比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0题出现了“A。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B。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 C。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这样”一些成语。实际上其中的“举世瞩目”这一成语在国考的2003就出现过“A。界限 举世瞩目 B。界限 举足轻重 C。范畴 举足轻重 D。范畴 举世瞩目” 另外,2008年考查的“顺其自然”,在2009年再次考查。这种重复考查的现象也出现于国考和省考的交叉之中。例如,2008年湖南省就考查了“A。相差甚远 B。各有所求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这样四个成语。其中的“南辕北辙”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考到了,而且这两道题都是在考查表示事物有区别这一意思的成语。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正确运用成语核心技巧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对于成语的考查通常以辨析和搭配的情况出现,因此考生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由于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因此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关于上述核心技巧技巧的实际运用见下文中的历年真题讲解。【例1】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日中天 B. 声名鹊起 C. 享誉中外 D. 名声大噪【答案】 B【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A项“如日中天”是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B项“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C项“享誉中外”是指好的声名国内国外均知道。D项“名声大噪”是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文段的表述可知景泰蓝早在元代就已出现,正是由于“皇家的重视”才使得景泰蓝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高,B项最为符合文意。【例2】 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的联系。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的功效。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区分 釜底抽薪 B. 确认 投石问路C. 割裂 一石二鸟 D. 分割 正本清源【答案】 C【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根据文意表达,可知第一组词要与“联系”搭配,首先排除A项的“区分”和B项的“确认”,而D项“分割”一词与“联系”也搭配不当。再进行第二组词的确认,“一石二鸟”指的是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符合文意要求,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C项。【名师点评】 A项“釜底抽薪”比喻做事非常彻底。B项“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D项“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例3】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深入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高瞻远瞩 分析 B. 高屋建瓴 发掘C. 见微知著 彰显 D. 由表及里 剖析【答案】 B【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先从第一组词入手,该成语与“胸怀全局”用顿号隔开,为并列之意。其中C项“见微知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D项“由表及里”是指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再观察第二组词,根据搭配进行排除。A项“分析”与“新闻的理性力量”搭配不当,而B项“发掘”则符合搭配要求和文意表达,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例4】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展现 闲言细语 B. 描绘 蛛丝马迹C. 呈现 只言片语 D. 还原 一鳞半爪【答案】 C【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此题可以从第二组词入手解题,A项“闲言细语”指的是随便说的闲话和语句,带有些许消极意味。B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C项“只言片语”是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D项“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文段要反映的是文人学者的形象,由此可知C项“只言片语”最为恰当,A项的感情色彩不如C项准确。B、D两项意思表达不符合文意要求。再用第一组词进行验证,“呈现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搭配准确恰当,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例5】 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之处,但它的_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_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细致 子虚乌有 B. 精准 虚无缥缈C. 合理 扑朔迷离 D. 精确 空穴来风【答案】 B【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这道题目可以由第一组词入手解题,根据文中的提示性信息可知该词是对“夏商周年表”的形容,首先排除A、C两项,比较B项“精准”和D项“精确”,前者侧重在“准确”上,后者侧重在“确定”上。根据文意表达可知,应该使用B项“精准”一词。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该词与之后的内容搭配合理,符合文意表达,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名师点评】 D项“空穴来风”原意为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说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是不正确的。考生注意不要将“空穴来风”与“无中生有”等同视之,造成误用。【例6】 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_ ,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异曲同工 偏差 B. 大同小异 变异C. 不谋而合 歪曲 D. 殊途同归 问题【答案】 A【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第一组词中,A项“异曲同工”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成效,产生同样的效果。B项“大同小异”是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C项“不谋而合”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D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考生注意文中并无侧重强调“方法”,而是强调“效果”,由此可知A项“异曲同工”最为恰当。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偏差”也符合文意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名师点评】 B项“变异”一词不妥,不适用于文段最后一句。C项“歪曲”一词的感情色彩与文意要求不符,予以排除。【例7】 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_的纸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 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C. 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D. 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答案】 D【解析】 一道成语辨析题。文段首句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提示性信息“本能的作用下”,D项“无师自通”指的是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与该提示性信息最相吻合。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名副其实”是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也符合文意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名师点评】 A项“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工艺很精湛,与文中“本能”一词不符,予以排除。B项“货真价实”是指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形容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用在文中第二组词也不妥。C项“兢兢业业”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与文中“本能”一词也不符合。【例8】 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_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界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_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 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C. 淳朴 潜移默化 默然无知 D. 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答案】 B【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第一组词中,根据“而”这一转折词可知应该填入一个表达消极意味的词语,由此排除A、C两项。再观察B、D两项,其中B项“悄无声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D项“默不作声”指不说话不出声,表示沉默的样子。根据文意表达可知应该选择B项的“悄无声息”。再根据第三组词进行验证,“浑然不觉”指一点都没有感觉得到,也符合文意要求,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例9】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按部就班 B. 墨守成规 C. 人云亦云 D. 步人后尘【答案】 A【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考生一方面要根据题目给定的选项进行成语含义的辨析,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文段给定的提示性信息进行推论。“按部就班”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指写文章时按照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墨守成规”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人云亦云”指的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步人后尘”指的是踩着人家的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文中提到的“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是解题的核心所在,暗示着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程序生活,因此A项的“按部就班”最恰当。【例10】 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_,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适得其反 B. 事与愿违 C. 南辕北辙 D. 雪上加霜【答案】 B【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适得其反”指的是得到的与预期的结果恰恰相反。“事与愿违”指的是事情没能按照事前预想、料想的方向发展。“南辕北辙”指的是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害,苦上加苦。文中“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一句为解题的核心所在,表达了一种“改善弱者境遇”的主观意愿,因此选择B项“事与愿违”最为合适。【例11】 看过许多名人访谈,他们无不谈到过去某段时期的迷茫与困惑、低潮与失败。彼时,如果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只有冷静下来,摆正心态,才有_、赢取辉煌的可能。可见,平日的积累与锻炼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的_与爆发力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背水一战 表现 B. 反败为胜 勇气C. 逆水行舟 速度 D. 反戈一击 突破【答案】 B【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结合的题目。这种题目也是近几年国考选词填空的命题趋势。考生可以根据文段中提供的关键性信息进行排除,根据“爆发力”一词可知之前的词语应该也是一个名词,再结合文中“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和“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两句可以判断其基本语义应该是“勇气”。【名师点评】 考生也可以结合文中对于成语的要求进行判断。背水一战: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反败为胜:扭转败局,变为胜利。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第一个空应该填与“赢取辉煌”并列的词,观察四个选项很明显排除C、D两项。其他两项均有在逆境中战斗的意思,但是“赢取辉煌”强调“赢”,“背水一战”没有强调结果,故排除,选强调“胜”的“反败为胜”。【例12】 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经是字典的改版_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的社会。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鞭长莫及 纷繁复杂 B. 望尘莫及 日新月异C. 难以企及 欣欣向荣 D. 措手不及 瞬息万变【答案】 B【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文中大意为字典的改版已经跟不上汉语变化之快了,反映出社会变化之快。由此可以辨别后一个空白处,选项中只有“日新月异”和“瞬息万变”表示发展速度之快,故排除A、C两项。再根据成语的具体含义明确第一个空的意思。望尘莫及指的是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现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显比不过别人。措手不及指的是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显然汉语的变化再快也不是突然发生的,只能说字典的改版不能赶上汉语的变化,因此排除D项,选择B项。【例13】 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历史是革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悲哀的历史。人民总会在_之后,认认真真地_历史的是非功过。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_他的灵魂。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事过境迁 评价 拷问 B. 尘埃落定 回顾 净化C. 痛定思痛 检验 感化 D. 物是人非 反省 触动【答案】 A【解析】 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考生可以根据最后一个空白处进行辨别,既然是“毫不留情”的,肯定不是“感化”、“净化”和“触动”,最佳选项就是A项的“拷问”。【名师点评】 考生也可以再根据成语的含义进行确认。事过境迁指的是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尘埃落定指的是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痛定思痛指的是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物是人非指的是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怀念故人。根据句意可知A项表述最为恰当。【例1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可持续性 B. 轻重缓急 C. 孰轻孰重 D. 先后次序【答案】 B【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常用成语的掌握程度。根据原文段“着重解决特别是”可知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要分主次分轻重,因此只有B项的“轻重缓急”最符合文意。【名师点评】 A项表述显然不符合题意;C项“孰轻孰重”侧重指轻重;D项“先后次序”侧重指先后。只有B项的意思是C、D两项的结合,既体现了先后,又体现了轻重。【例15】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的不智之举。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削足适履 B. 扬汤止沸 C. 矫枉过正 D. 舍本逐末【答案】 A【解析】 一道典型的成语辨析题。A项削足适履指的是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鞋,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B项扬汤止沸指的是搅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矫枉过正指的是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D项舍本逐末指的是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根据文段表述的意思是“本来是规范的文段,生生要砍去内容而去适应版面”,因此A项的“削足适履”最为合适。公务员行测指导:选词填空成语理解解题之道行测要牢牢把握真题,从中分析出解题之道,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总结出来的,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在选词填空成语部分能够拿到更好的成绩。成语由于其历史渊源,各自有其特定的含义,考生切忌望文生义,凭借字面意思枉自判断成语的含义,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在成语题中经常考到的,而又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多识广,学问深厚的人。三人成虎:三人谣传说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明日黄花:明日,重阳节后。黄花,菊花。重阳节过后的菊花。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重阳过后,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比喻迟暮不遇之意。后也比喻过时的或没有意义的事物。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风光美好。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不名一文:名,占有。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含贬义。屡试不爽:屡,多次;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久假不归:假,借用。本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后也比喻长期染上了坏习惯,不能改正。差强人意:差,稍微;强,振奋。本指尚可振奋人心。后用以表示还比较令人满意。万人空巷:大家都从家里出来聚向一处,使街巷都空了。多用来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来的盛况。空穴来风:穴,洞孔;来,招来。空的洞穴容易招进风来。后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语乘虚而入。也代指流言蜚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不以为然:然,是的,对的。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辉映。后用以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清贫或生活简朴。罪不容诛:诛,杀死,判处死刑。处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偿其罪行。形容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坐地分赃:赃,赃物。不亲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赃物。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不赞一词:赞,参与。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一点看法,意见。也指一言不发。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莫衷一是:衷,决断。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题型实例例题1?2008年重庆市第22题有些干部对自己的下属颐指气使,对自己的上司,唯唯诺诺,一副奴才的嘴脸,这都是要不得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阳奉阴违B.醍醐灌顶C.顶礼膜拜D.耳提面命【解析】“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顶礼膜拜”指虔诚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耳提面命”指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要求严格。从成语特定含义可知此题选C最恰当。故选C。例题2?2007年中央第21题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谋而合B.截然相反C.如出一辙D.大相径庭【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不谋而合”与“如出一辙”都表示意见相同、意思一致,而“截然相反”和“大相径庭”则表示意见不同、意思不一致,我们通过浏览题干,可判断出所要填入的应为表示“不一致”的成语,排除A、C项,B项“截然相反”是形容界限分明,完全不一致,而“大相径庭”则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后者比前者更恰当。故选D。例题3?2007年江西省第13题(1)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他,并不实行,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2)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本应才是,却有那么多人相信,真令人想不通。(3)这孩子真怪,别的什么不怕,却怕癞蛤蟆,一只癞蛤蟆就吓得他地惊叫起来。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束之高阁不以为意失魂落魄B.奉若神明不以为然惴惴不安C.奉若神明不以为然失魂落魄D.不了了之不以为意惴惴不安【解析】“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奉若神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就像崇拜神灵一样地信奉或尊崇。该句显然用“奉若神明”则前后句意思矛盾,由此排除B、C项。“不以为意”突出表示不放在心上,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则表示不同意。一般说“吓得失魂落魄”这是习惯搭配。故选A。公务员行测指导:成语辨析题发展趋势及备考策略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从2007年开始题型逐渐稳定为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两大部分,每部分各占50%。其中成语在选词填空之中的题量和考查形式的变化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针对这一题型,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对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成语辨析试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广大考生提出成语辨析试题的备考策略。下面首先介绍成语辨析试题的发展趋势:一、考查力度不断加大从2007年行测言语理解部分将选词填空作为一个稳定的考查题型以来,成语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不断加大的。年份题量2007 22008 72009 11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07年只有两道题,在2008年就激增到了7道题,在2009年更是占到了一半以上,达到11道之多。从此可以看出在选词填空之中成语考查力度在明显加大。二、考查方式组合考查1. 与实词混合考查。成语类的题目在2007年只有两道题目,并且这两道题目都是单独考查的成语的用法。在2008年和2009年的成语类题目中,分别有5道题和6道题是和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占成语类试题的绝大部分,所以成语加实词的考查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2. 多空都选成语。随着题目难度的加大,在选词填空之中往往会出现多个空的题目。在2009年的试题中,第30题和第39题不仅是多个空的题目,而且两个空都是成语,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得出正确答案的难度。三、考查角度复杂多元从成语类试题考查的角度来看,该类试题的考查角度也在逐渐的复杂化。早期的题目中,成语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易误用成语的考查上,掌握了此类成语解题难度不大。但是,现在又逐渐加大了对常见成语的考查,重点考查常见成语的侧重点的不同,增大考试难度。例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第36题:2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 的事情。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顺其自然 B.顺理成章 C.水到渠成 D.司空见惯选项之中的四个成语并不会引起歧义和望文生义的误用,但是放在句子之中具体辨析侧重点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够选出正确答案的。那么在这种成语类试题逐渐加大考查力度和难度的情况下,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之中,如何准备成语类题目的考试呢?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成语辨析试题的过程中,根据成语辨析题在考查角度上的特点,结合其考查形式从积累入手:一方面,考生要注意对易误用的成语的记忆。比如“文不加点”、“不刊之论”等等,不要望文生义;“筚路蓝缕”、“休戚相关”等要注意适用对象;“始作俑者”、“高谈阔论”等要注意感情色彩。这要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保证在做题目的时候,在实战之中不至于犯低级的错误。另一方面,注意常见成语的积累。常见成语的准备可以从国考和地方的考题之中寻找。仔细分析会发现在常考成语部分是存在着很多成语的重现,这并是巧合现象,这符合这些成语是常用成语的情况的。比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0题出现了“A.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B.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 C.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这样”一些成语。实际上其中的“举世瞩目”这一成语在国考的2003就出现过“A.界限 举世瞩目 B.界限 举足轻重 C.范畴 举足轻重 D.范畴 举世瞩目” 另外,2008年考查的“顺其自然”,在2009年再次考查。这种重复考查的现象也出现于国考和省考的交叉之中。例如,2008年湖南省就考查了“A.相差甚远 B.各有所求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这样四个成语。其中的“南辕北辙”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考到了,而且这两道题都是在考查表示事物有区别这一意思的成语。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务员的备考过程之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题目之中的信息,注意日常的积累。这样在考试之中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建议各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挖掘历年真题中包含的信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积极备考。最后祝愿各位考生最终在国考的道路上取得理想的成绩。辨析成语“三原色” 突破言语理解题困境在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成语辨析类题目无疑是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测查的一个重要考点。对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进行分析: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类题目有7道题;2009年涉及11道题,占40道言语理解类题目的三成。此外,在题型上,一道题目两个填空以上题量在增加,即一道题4个选项中,考生要辨析8个以上的成语;同时,成语和一般词语混合辨析题型也十分常见。无论是题量、还是题型,国家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类题目的难度大大增加。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成语主要是意义相近的成语辨析。专家提出,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成语类题目考点设置的角度看,通过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语境进行辨析,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解答题目。成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成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这种感情通常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来表示。贬义的成语: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趋之若鹜、费尽心机、大而无当、大言不惭、明目张胆天花乱坠、巧舌如簧褒义的成语:言简意赅、过目不忘、 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武双全、雄韬伟略、谈吐不凡、明察秋毫、孜孜不倦中性的成语:等量齐观、十年寒窗、长篇大论、一针见血、一本正经、惊涛骇浪、见缝插针、千篇一律、口诛笔伐成语的色彩与时代发展密切关联。绝大多数成语是历史上沿用流传下来的,它有着古老的源头,在形成过程中经过语言历史多次地筛选与锤炼,将众多的历史内容沉淀、结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色彩、语义和语法现象。这些成语都应当成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的重点。我们认为,由于考试的范围基本上在常用成语的范围内,所以,备考注意力应放在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成语。建议考生以新华成语词典(收录8000余条)为主要范围,以现代汉语小词典(收录3000余条)为必备范围。经典真题:【例题】2009年国考真题什么是人才,可谓_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倒是_的。很多大企业认为,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也是企业最缺乏的人才必须具备三大条件: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说纷纭 统一 B.莫衷一是 固定C.见仁见智 共通 D.因人而异 公认【答案】C【解析】四个成语的意义相近,“众说纷纭”形容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常与“莫衷一是”连用,含贬义。“莫衷一是”,意思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因人而异”是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意思。正确理解了四个成语的意思, 结合材料内容及另一组词语,可知答案应为C。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新趋势之成语辨析成语是人类语言运用上的一大杰作,它简练的形式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的联想,以精辟的语义启迪人们的心智。纵观近年来国考行测中言语理解选词填空的试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新的趋势成语辨析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考点。首先,从题量来看,08年开始成语辨析题的比重大幅增加。自03年出现过3道成语辨析题之后,04、05、06这三年均未出现过成语题,但是从07年开始成语题又再度出现,并由3道题增加为08年的7道题,到了09年是11道题,占了选词填空的5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此外,成语辨析题除了题目数量上的增加之外,题型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个空以上题目的数量增加,也就是说对考生来言辨析量增加。以09年为例,11道题中有8道题是两个空到三个空,即一道题中考生至少要辨析8个以上不同的词语,这无疑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和做题的时间;二是,成语和一般词语混合辨析题型的出现,例如08年国考第40题,仅这一道题就要对包括4个成语在内的共16个不同词语进行辨析,更是增大了考试的难度。由上述变化可见,成语辨析题已经成为选词填空的重头戏。怎样复习成语辨析题呢?成语词汇量比较大,识记和运用有一定难度,为帮助考生提高成语题应试能力,我们推荐以下复习步骤:第一,熟悉历年考试出现过的成语,考过的成语还是有机会重复出现,而且国考出现过的成语在地方考题也会再次出现。例如:“举世瞩目”、“顺其自然”、“南辕北辙”、“鲜为人知”都考过两次。2003年国家B类81.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甲)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乙)的所在。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界限 举世瞩目 B.界限 举足轻重C.范畴 举足轻重 D.范畴 举世瞩目2009年国家行测真题30.互联网并非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_的大潮流。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B.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C.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31.一个从小吮吸母文化长大的人一旦来到异国他乡,往往会遭遇“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有人更 地译为“文化休克”。这种不适应所在地文化、怀念故国文化的现象,就是乡愁。为了排遣深深的乡思、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大多数人都采取了 的态度。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巧妙 事在为人 B.形象 兼容并蓄C.生动 入乡随俗 D.夸张 顺其自然2009年国家行测真题2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_的事情。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其自然 B.顺理成章 C.水到渠成 D.司空见惯2008年湖南省行测真题4.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动机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甘地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差甚远 B.各有所求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2009年国家行测真题28.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_,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得其反 B.事与愿违 C.南辕北辙 D.雪上加霜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34.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那些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闻名遐迩 B.门庭冷落 C.鲜为人知 D.人迹罕至2008年湖南省行测真题8.两栖爬行动物通过冬眠或夏蛰以抵御严寒酷暑;昆虫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鸟类借助长途迁徙或更替羽翼适应气候的变化。这都是 的事。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妇孺皆知 B.众所周知 C.家喻户晓 D.鲜为人知第二,了解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并且及时进行集中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