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建筑产业的市场行为.docx_第1页
浅谈智能建筑产业的市场行为.docx_第2页
浅谈智能建筑产业的市场行为.docx_第3页
浅谈智能建筑产业的市场行为.docx_第4页
浅谈智能建筑产业的市场行为.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智能建筑产业的市场行为论文关键词:智能产业;智能企业;产业联盟;行为 论文摘要:在对DCN联盟运作分析的基础上,推断新的市场行为是其成员合作多赢的机会。由推演联盟今后的走势,提出发展对策;通过DCN的作用与操作问题,得出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对“新生的企业联合体”是至关重要的结论。 1.引言 随着国际化浪潮一波又一波的到来,IT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专业技术前沿,改写了中国城市、小区甚至是家庭建筑的。建筑技术的快速进步,引发了建筑市场经济新的表现形式与新的热点。对多年拼搏在智能建筑领域一线的企业而言,是有喜有忧;所面临的错综复杂局面,极富挑战性。于是一道风景线出现了:昔日的竞争对手,从不相往来;今天却聚合一起,寻求合作应对挑战;我国智能建筑领域展示了一种新的市场行为方式缔结“产业联盟”。 本文将以数字社区控制网络产业联盟(Digit Community Control Network Industrial Alliance,简称为DCN联盟)为实证,分析其成因、走势与对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影响。认为政府部门的态度和支持,将对联盟的兴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深入分析、讨论的目的是要导出这样一种结论: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鼎力支撑产业联盟的运作,可以逐渐规范大多数企业的市场行为,有力地促进我国智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2.中国智能建筑领域企业市场行为的演变 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智能建筑,在其后不到10年的时间开始在我国崭露头角;又经10年左右,达到了方兴未艾的程度。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国外企业与企业大体上各有侧重:国外企业主要集中在楼宇智能化分市场,而民族企业主要集中在小区智能化分市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格局,不能说不与民族的影响程度“正相关”;办公楼宇倾向于追求现代技术、时尚化,居住小区相对而言则更多地带有实用、文化的痕迹。一个比例数字值得注意;楼宇市场仅占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的20%,而小区市场则占到了80%;也就是说,“民族企业集群”的“合力”现在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智能建筑发源于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而只用短短的20年左右时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民族品牌能在智能建筑行业“称雄”,实属不易,是可喜的态势。 但是,由于对智能概念和智能化程度理解上的差异,加之没有相对成熟的技术与可靠适用的产品;使我国的智能小区市场进入壁垒很低,导致市场集中度也很低。在不到20年的时期里,由于对时髦技术盲目追求及对智能领域利润的偏差理解,我国几万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从事智能建筑行业的系统集成、工程承包和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一定时期内一些企业垮掉了,又有一批新的公司进入;这种现象目前仍在继续。智能小区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与有效性差,引起完全市场竞争为主体的市场行为:为争夺一项工程竞相杀价,竞争的恶意性越来越重,甚至商业贿赂屡见不鲜。无序的不良竞争,搞乱了市场秩序;同时技术上也带来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产品五花八门无统一标准,大批小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人们对智能产品的使用与成熟度产生了怀疑。所有这一切引起了有规模智能企业新的思考和应对行动。 3.DCN联盟的产生与实际运作 3.1 DCN联盟的产生 2005年上半年,对智能小区市场混乱、非理性的价格行为、广告行为,特别是市场前景的堪忧;促使沈阳西东控制技术公司董事长刘叶冰博士深度思索破解之法: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其它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合作应对挑战,可能是打破困局的良策。刘董随即开始国内的走访,与规模企业负责人沟通,取得了初步的共识。 2005年6月北京丰台,召开了业内有代表性的深圳视得安、广州安居宝、厦门立林、厦门振威、北京海湾集团、沈阳西东、贵州以太公司,以及中国矿业大学专家代表参加的联合行动筹备会。经过认真、慎重的商讨,决定建立DCN产业联盟,共同承担支撑民族智能小区市场的重任。拟形成的联盟企业占有我国60%以上的行业市场份额;每年的家庭对讲与安防产品产量超过1000万台套,其中20%以上的比例出口欧美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 经过近2个月的酝酿和准备,同年8月在国家建设部科技司、信息产业部产品司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DCN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举行了发布会,会后国内有影响的建筑报刊均进行了报导。成员企业通过了联盟章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发布了“北京宣言”。大家共同承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逐步统一联盟技术标准,实现联盟产品的互联互通,推出联盟企业全国统一售后服务网络;目的是要重新树立智能建筑行业的中国品牌形象。 这次会议的建设性在于:我国智能建筑市场第一次出现了“国内品牌的经济联合体”,有远见的规模企业主动自律。一些多年对抗竞争的敌手坐在一起谈合作了,这标志充斥着100%“对抗竞争行为”的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开始露出“合作竞争行为”的萌芽。 有个概念性问题要做出说明:从严格的理论角度讲,如果把我们所述的“经济联合体”定义为“企业联盟”,较通俗的理解是“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联盟”;而现实中的DCN产业联盟应该是一种实用的称呼,可以解释为“DCN产业的联盟”。 3.2 DCN联盟的实际运作 2005年11月,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DCN第一次全会。会议由执行主席、厦门立林科技公司总经理陈旭黎主持,对智能建筑专用芯片研发、联盟技术标准审报等七个议题进行了汇报与磋商。联盟各企业负责人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了认真、坦率的讨论;就共同出资研发关键技术、建立联盟网站等达成广泛共识,并形成了会议纪要。这次会议说明DCN联盟活动由开始的“务虚”走向了“务实”。 厦门会议以后,DCN联盟的行动一直在进行中: (1)2005年12月DCN联盟会长刘叶冰博士向建设部,送交了近万字的“推进中国社区发展建议”。 (2)2006年2月DCN网站设立。 (3)2006年3月联盟处与成员企业协商共办DCN刊物事宜。 (4)2006年3月末DCN联盟中央研究院设立方案(草案)完稿,以备讨论。 (5)2006年4月,国家建设部批准DCN联盟制定居住区数字技术应用DCN设备控制通讯协议行业标准。 (6)2006年8月,联盟开会决定行业标准编制、设立联盟研究机构等事宜。 3.3 DCN联盟的意义 DCN联盟产生不是偶然现象,是中国智能建筑市场“进化”的标志,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 (1)企业的市场行为由原来的“完全竞争”,开始显现“规模联合;特别是展露了“企业集群”的“协调行为”,并且一出现起点就比较高。 (2)DCN联盟是一个好的经验性例证,值得研究、总结;它既包括横向企业的联合,又涵盖纵向企业的联合。 (3)如果政府部门引导得好,DCN可能演变为企业自发建立的行业协会,这个产业自律的创举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 (4)有利于保护中国智能建筑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在智能小区市场,联盟企业的技术诀窍可以互补或融合。 (5)可以促进形成智能民营规模。我国至今没有占垄断地位的智能企业,一些有规模的也只是“狼”的态势;而DCN就是“狼的团队”。 (6)通过DCN联盟的中介渠道,国家相关高技术产业政策易于落实。政府部门与联盟沟通更方便、容易。 3.4新生的DCN联盟面临的问题 尽管DCN联盟诞生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但我国企业联盟组织产生的时间短,没有经验可借鉴,新生的联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3.4.1智能小区无序竞争,复杂而混乱 据不完全,目前我国从事建筑智能业务的企业,至少有几万家。这些企业无论从开发、生产产品到市场竟标,所有程序都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一些不相干的企业看到有利可图,只要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就可进入市场;不要说壁垒,连门槛都没有。工程验收也没有统一标准,甲方说可以就过关。许多小企业通过贿赂或低于价揽活,工程到手后干不下来就搞和质量“抽条”,形成了许多“垃圾工程”,败坏了智能系统和产品的声誉。 3.4.2松散型的组织结构增大了联盟的艰巨性 DCN联盟的组织结构是松散型的,有点“小联合国”的情况。如果有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就组织开会研究决定,一家投一票。平时所属各企业都忙自己的业务,没时间考虑联盟怎么做。DCN设立的处,除负责联盟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外,平时以联络和协调为主要业务工作。既使是DCN联盟理事会会长也只是会议招集人,所以说联盟管理是很困难的事。 3.4.3联盟班子决策难度大,因其成员又是各自企业的掌舵人 DCN联盟设置理事会机构。重大决策的程序是由理事会成员提出动议,交理事会会议多数成员通过,而后由联盟秘书处组织实施。理事会成员由各企业的董事长组成,而董事长则代表企业的大股东利益,自然会把本企业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当前的经济回报放在第一位;成员企业眼前的利润回报往往与DCN联盟的长远战略不相一致,这就造成了每位身兼两职的领导人决策两难的境地。 3.4.4联盟对其成员协调工作周期长,造成决策缓慢 联盟组织组建的原则是“地位平等,协商议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DCN组织机构对所属企业不存在命令,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商量着来;在不组织会议的情况下,一件事情要挨家征求意见;其中一个企业提出了修改意见就得再轮回一圈讨论,十分烦琐。 从实践中联盟成员到了如上问题的存在。但随着DCN联盟工作的加强和作用的增大,以及联盟成员单位的齐心协力,这些问题最终都是能够克服的。 3.5 DCN联盟今后的走势 DCN联盟运作尽管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产业联盟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前进路上的困难程度,致使其今后的趋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经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有四种可能: 3.5.1成为中国智能建筑市场不可忽视的合力 如前所述,眼下占我国智能建筑20%的楼宇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占据;余下80%的份额是中资企业的“天地”。DCN联盟企业又占80%中的60%,实际上占全国智能建筑市场48%的份额。如果联盟运作得好,且不算切入楼宇市场的一块份额;只要再吸纳20%市场份额的内资企业入盟,DCN总份额就达到全国市场的64%,成为左右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主要力量。 3.5.2衍化为弹性中介企业自律的行业协会 无庸讳言,现在我国多数行业协会都带有很重的政府色彩,有些原来就是政府部门的一部分。这样的机构“官气多,民气少”,办事、思考的角度也成问题;许多协会成员对此很无奈。中国智能建筑领域至今还没有行业协会,一些DCN联盟成员已经提出建议,希望联盟机构逐渐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家特别不愿意相关政府部门强加给一个“官样”协会,联盟成员们要求自己的协会自己办。 3.5.3有些作用,但不成“气候”,影响有限 从成立之日起,DCN成员提出了联盟建设的若干重大步骤:统一行业技术标准,建立共同的研发机构,共享售后服务,促进行业建设等。如果这些方面不能达成共识并成功实施,DCN联盟建设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联盟机构仅限于联络点感情,协调点小事;我们只能说有联盟比没有强,但DCN的影响将极其有限。 3.5.4逐渐淡化,名存实亡,被新的联盟取代 要是多数DCN成员只是一时冲动同意设立联盟,并没有长远考虑;加之政府部门又支持不够,可能DCN联盟很快就会变成一块招牌,有名无实。看不到什么效果,有的企业会选择退出;退出的企业一多DCN自然就解体了。但无论是国内外,建立企业联盟是一种必然趋势;DCN联盟消亡了,一定会有新的建筑智能企业联盟出现。 以上所述,前两种可能都不失为好的结果,但如果能把它们结合起来更为理想,能体现出与运行方式接轨的迹象。后两种可能是我们所不希望的,是DCN联盟运作不成功的表现。 要想DCN有良好的走势,除了联盟成员单位求同存异以大局促合作的主观努力,以及实施正确的产业联盟发展对策外;客观上各级政府部门的建设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4.DCN联盟发展的对策建议 想先谈谈政府部门对新生DCN联盟作用的认识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对企业的一个组织细胞而言,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现在智能建筑市场处于无节制的自由竞争状态,众多小公司“一锤子买卖竞标”的短期行为,给基于长远目标:“根本改变智能建筑市场大环境”的DCN,造成了很大困难。对于以合作多赢、可以形成“规模民营经济”的DCN联盟,在其初创期和发展期政府应施以“援手”,帮助排除市场不良因素的干扰;采取有力的“非市场行为”,通过一定时期的保护,促使DCN联盟尽快壮大成熟。 DCN联盟发展对策的建议: 4.1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 现在的联盟成员单位不多,但从北到南地域跨度很大;如果国家部委及各地政府给以强有力的倾斜政策,将会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DCN联盟可能成长为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重型企业集团”。 4.2联盟领导高瞻远瞩,有“大思维”“大气魄”和“大目标” 每位联盟班子成员的双重领导角色(DCN、本企业),是对其“层次、气量、高度”的;只有站在国家行业的角度,用“大思维”、“大气魄”和“大目标”来要求自己,才能当好DCN联盟的领导成员;关键时刻必须舍弃“小我”要“大我”。 4.3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与标准 DCN要在智能“举足轻重”,尤其是要统领成员单位冲击外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的“智能楼宇”分市场,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活”或者“看家本领”。比如说不断的联合推出多种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或成为行业标准的主要制订者等。 4.4从经营、到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融合 2005年DCN厦门会议组织了对成员企业的学习参观活动,参加者很受和启发。同行或竞争对手之间以前只有防范,不可能相互参观走访。通过运用“联盟的平台”开展多层面的交流与融合活动,可以同时促进联盟与成员企业大小两个团体的发展。 4.5面对现实,逐步稳妥的扩大合作队伍与范围 DCN初创阶段不宜着急扩充队伍,而应侧重于“练内功”;把注意力放在联盟及其成员企业“质”的提高上,在保证成员质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展。成员合作范围也要边探索边扩大,不可“全面开花”;因为过分求宽度,可能以损失深度为代价。 4.6打造“学习型会员单位”是巩固DCN联盟的根本性措施 联盟本身是新事物,企业员工要通过学习改变观念来接受它;如果说现在的DCN是一种“策略联盟”的话,将来必然向“知识联盟”或“能力联盟”转化。而这种转化会以企业员工的学习力为基础,所以培育学习型企业组织可以巩固DCN联盟的基础。 5.结束语 智能建筑市场DCN联盟的产生,预示着我国有一定规模的智能建筑企业开始变得更加成熟。他们组成“利益共同体”,用统一的声音表达话语权:一致的技术标准或共有的自主知识诀窍;用越来越多的市场协调行为来改善智能建筑市场的混乱倾轧局面。如果政府部门能进一步和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自发的DCN联盟尽快的做实、作强,成为智能领域有份量的本土企业集群;那么,一个国家所希望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健康的智能建筑市场离我们不远了! 总之,可以称其为企业联盟的事物,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